【科普】去月球「挖土」刷屏!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2020-12-08 澎湃新聞

探索月球,探索宇宙當中的奧秘,是中國人多年的夢想。

1978年,美國贈送了1克月球樣品給中國,我國專家經過大量研究,發表了14篇論文。

據新華社消息,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我國首個實時無人月面取樣返回太空飛行器。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未來將能夠研究自己從月球帶回的樣本。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被稱為我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任務」之一。

此次嫦娥五號發射的全過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航天小劇場的科普可以說非常簡明易懂。

嫦娥五號去月球做什麼?將獲得哪些科學成果?為何要用長徵五號發射?我們梳理了幾個問題,幫你Get這次任務的重點。

何為「嫦娥工程」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從此,中國的探月工程誕生了。

中國自2004年正式實施探月工程以來,不斷探索,歷經十六載,成功完成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和四號任務以及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實現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績。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嫦娥工程規劃為三期,簡稱「繞、落、回」,也就是繞月探測、月面探測、月球自動採樣返回。

繞 :2004年~2007年(一期)研製和發射我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實施繞月探測。

落:2013年前後(二期)進行首次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測。

回:2020年前(三期)進行首次月球樣品自動取樣返回探測。

如今,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邁出了意義更為深遠的一步。

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1978年5月,美國贈送給中國一塊僅有1克重的月巖樣品,這份真正來自月球的禮物被當時正在開展行星科學研究的歐陽自遠來說視若珍寶。歐陽自遠帶領的科研團隊最終利用其中的半克樣品開展了大量科學研究,發表了14篇相關研究論文。

歐陽自遠與科研人員對月球巖石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對月球表面的巖石和土壤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歐陽自遠院士是我國"嫦娥工程"首席科學家。

而在此之前,他們研究月球科學只能通過月球隕石和國外的探月數據開展相關研究。對於中國行星科學家來說,做夢都夢想著有一天,我們能「踏上」月球,帶回真正屬於自己的月球樣品。

這一夢想即將隨著嫦娥五號任務的實施而開啟。

據悉,嫦娥五號按計劃將著陸在月球風暴洋北部區域,採集月壤和月巖樣品返回地球,進而開展系統、長期的實驗室分析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這將是44年來,人類首次帶回遙遠月球的月面樣本。

月球「挖土」有哪些難度

和「姐姐」們相比,「五妹」的結構複雜得多,足有4個主要部件:上升器、著陸器、再入器和軌道器,而嫦娥一號與嫦娥二號僅是一個軌道器,嫦娥三號與嫦娥四號也只有一個著陸器和一個巡視器。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

從任務操作來看,「嫦娥五號」探月飛行可用「2+2+2+1」概括。即兩次發射:地面發射與月面發射;兩次著陸:月面著陸與地球著陸;兩次封裝:月面封裝與月軌封裝;還有一次交會對接:月軌對接。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

能否將來自月球的「紀念品」順利帶回地球,是「五妹」此次奔月之旅成功與否的關鍵。由於月球與地球的距離遙遠,在離開月球返回地球的路上,火箭的速度會不斷上升,在進入地球大氣層時,會以第二宇宙速度左右的高速再入。

「返回艙高速地撞擊地球的大氣層就會一直燃燒著,會把我們採集回來的樣品全部燒掉。」歐陽自遠表示,「所以我們採取了一個辦法,當返回艙下降到大氣層彈道一半的時候,就不能再下降了,讓它跳出大氣層,再下降。就像小孩兒在水面上用石頭打一個水漂,把石頭砸進去,再冒出來,再落下去,如此返回艙的速度就慢了。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利用降落傘讓它降落下來,就比較安全了。」

「挖土」之後的兩次「打包」也是一大挑戰。嫦娥五號機械臂在採集月壤樣本之後,將之通過一系列方式送入上升器中,予以第一次封裝,防止在離開月球的過程中出現損耗。第二次封裝則是上升器的月壤轉移到再入器中,來保護月壤樣品不受再入時惡劣環境的影響。在完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如何做到「嚴絲合縫」對「五妹」而言難度不小。

如果萬事如意,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開展航天活動以來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千米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為何要用「胖五」帶貨

此次發射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3次飛行。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胖五」。作為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重要工程,「胖五」突破了12大項、200多個核心關鍵技術,創新難點多、技術跨度大、複雜程度高,填補了我國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空白。

「胖五」主要服務於我國探月三期、載人空間站、火星探測等重大專項任務,也可用於不同地球軌道大型載荷及其他深空探測任務載荷的發射。

「胖五」採用全新5米芯級直徑箭體結構,打破了我國多年來傳統運載火箭3.35米箭體直徑的限制。其總長約57米,捆綁4個3.35米直徑助推器,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達25噸級,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可達14噸級,運載能力、運載效率等重要性能指標均進入世界先進水平之列。

2020年9月下旬,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由遠望運輸船隊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並通過公路運輸方式分段運送至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此後,火箭按照測試發射流程,陸續完成了總裝、測試等各項準備工作。

何時實現載人登月?

除了嫦娥五號任務外,我們還在部署探月工程四期計劃,在月球南極地區開展嫦娥六號採樣返回、嫦娥七號極區綜合勘察、嫦娥八號月球科研站關鍵技術驗證等任務,終將形成長時段、複雜環境下的月球探測能力。中國的太空探索起步於月球,正向著太陽系的辰大海挺近……

2019年,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透露,未來10年中國將在月球南極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在那之前,會在2022年或2023年做些實驗。

至於萬眾矚目的載人登月,吳偉仁表示,也將在未來10年左右實現。

此次嫦娥五號就為載人登月驗證了技術。嫦娥五號在月球軌道多次分離和對接,與美國阿波羅計劃載人登月的技術類似。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說,希望嫦娥五號任務儘可能為未來載人登月做些技術儲備,載人登月必然要在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這是最安全也最經濟的方式。美國在載人登月之前,也做過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試驗。

祝福嫦娥五號一路順利!順利奔月,順利「回家」!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原標題:《【科普】去月球「挖土」刷屏!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原標題: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摘要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 時刻知道丨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這到底有多難?
    紅網時刻記者 黃河 綜合報導2020年11月23日18時30分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開始加注液氧液氫低溫推進劑,計劃於24日凌晨4時-5時擇機實施發射任務。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說通俗一點,就是去月球上挖土並帶回家。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
  • 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這到底有多難?
    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這到底有多難?時間:2020-11-24 23:0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這到底有多難?   原標題: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這到底有多難?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5號怎麼去月球「挖土」?手繪宇宙科學講解圖,給娃揭秘登月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到底有多厲害?相隔44年,人類能不能從月球上再帶一次東西回來,就看這一波了,期待見證歷史!去月球薅東西回來,真的是無比艱巨,比上火星還難,畢竟火星大家還隔幾年就去一次呢。▲阿波羅15號帶回的月土樣本這一次,咱們的嫦娥5號打算去月亮上挖2公斤的土帶回來。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事實上,嫦娥五號將帶回的「土」,具有更高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濃度,能幫助科學家研究月球地質演化歷史、了解太陽活動,也將為人類開採月球資源鋪平道路。為了去月球「挖土」,主要航天國家都很拼。
  • 嫦娥五號要去月球「挖土」,美國為何著急分享月球「土特產」?
    我國嫦娥五號成功升空,正式啟程要去月球「挖土」,我國此次探月工程預計將帶回2公斤的月壤樣本,進行後續的科研試驗。我們的飛船還沒飛到月球,美國的NASA就給我國發來賀電,裡面明裡暗裡都透著求分享的意思,美國為何著急分享月球的「土特產」?
  •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11月24日,#嫦娥五號# 探測器升空,目標是採集約2公斤月壤並送回地球。嫦五計劃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一帶登陸,這存在著上億年前的玄武巖,研究它們有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此外,研究月球樣品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發現其中含有氦-3,它是高效且清潔安全的核聚變發電燃料。
  •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這些「土」又如何運回地球?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上海市宇航學會資深航天科普專家、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技術顧問陶建中研究員,中國首位卡爾•薩根獎得主、中科院國家天文臺鄭永春研究員。
  • 跨越38萬公裡,中國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這一去一回的,十六載「繞、回、落」可花了咱們探月工程科學家們不少心思!    今天,閒話嘮就和大家一起來嘮一嘮,我們為啥要挖月球上的土。你沒有聽錯,就是做氫彈原理。  讓它放出巨大的能量,我們稱為核聚變發電。而氚是一种放射性元素,我們利用起來非常困難。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研究月球樣品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發現其中含有氦-3,這讓科學家極為興奮。氦-3是世界公認高效、清潔、安全的核變發電燃料。
  • 去月球「挖土」
    去月球「挖土」 2020-11-24 0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航天大國為啥都要千裡迢迢去月球「挖土」
    說到月球採樣,就不得不提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蘇之間的「月球挖土競賽」了,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登月之後沒有下一步動作?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那些年月球採樣背後的故事。激烈的頭名之爭「二戰」過後,美、蘇兩國各自從德國獲得了一批火箭專家,並從此開啟了本國的航天事業。當時,蘇聯急欲在科技方面壓倒如日中天的美國,因此對航天技術的重視遠高於美國。
  • 嫦娥五號將前往月球「挖土」,您想知道但不容易找到的信息在這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不知道網絡何時流傳了這麼一句話,甚至還有人P了很多圖片。這口號比起「嫦娥九天摘月」要土了不少,可是接地氣啊,能反映出「嫦娥五號」影響力巨大,很多人都在關注。下面咱們一起看看,這些信息是你不容易找到但你肯定想知道的。
  • 為何要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的這次探測,或能改寫月球歷史
    本次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挖土」有魅力 各國都很拼「冷戰期間,當時的航天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都很熱衷於去月球採樣。」龐之浩介紹,蘇聯月球16號探測器從月球豐饒海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品。月球20號探測器和月球24號探測器則分別從阿波羅尼厄斯高地和月球危海採集到了55克與170克樣品。
  •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月球上的「土」是怎樣的?幾乎整個月球表面都覆蓋著一層細粉狀的風化物質——月壤。科學家根據阿波羅登月任務採集的月球樣品進行了分類,其中直徑大於1釐米的顆粒,被當作巖石樣品來進行研究,稱為月巖;直徑小於1 釐米的顆粒,被當作土壤樣品對待,按習慣也稱為月壤,即狹義上的月壤。其中,顆粒直徑小於1毫米的部分,是月壤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大部分月壤樣品中佔總重量的90%以上。不管是月巖還是月壤,都採自月球的風化層。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 「嫦五」月球採樣倒計時,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最後一步「回」便是即將開始的月球採樣返回,這便是此次「嫦五」的任務,其中光是如何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一步便極具挑戰性。美國的阿波羅計劃是通過載人登月的方式,從月球表面人工採樣帶回地球,而此次中國則是要實現在月球表面由無人探測器通過鏟取、鑽取兩種方式,自主完成月壤採集。屆時,中國也將成為繼美國與俄羅斯之後,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
  • 去月球「挖土」!
    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為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
  • 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奔向月球的她,將執行迄今為止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飛越近80萬公裡,為何嫦娥五號要去月球挖土?這捧「高價土」對中國航天有何意義?嫦娥五號還肩負著哪些重要使命?本期硬核看板3分鐘,解讀嫦娥五號的奔月之旅! 24日,重達800多噸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搭乘這枚火箭的旅客,正是「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圖片均為新華社發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 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去月球「挖土」有多難?「挖土」?  順利採集到這兩種樣品  有助於科學家對月球包括地球  甚至宇宙的起因開展相關研究  樣本封裝也有黑科技!5個人一起拽住氣球  還要掌控好氣球的位置避免掛到樹上爆炸  這難度係數  聽起來是不是相當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