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5號怎麼去月球「挖土」?手繪宇宙科學講解圖,給娃揭秘登月

2020-12-07 HandyKid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到底有多厲害?

相隔44年,人類能不能從月球上再帶一次東西回來,就看這一波了,期待見證歷史!

去月球薅東西回來,真的是無比艱巨,比上火星還難,畢竟火星大家還隔幾年就去一次呢。

難,就意味著加錢,之前由於太空競賽,阿波羅計劃燒了200多億美刀,將人類技術強行拔高到登陸月球的水平,美蘇去月球上插了個旗,留了幾個腳印。

截至1976年前蘇聯的月球22號返回地球,地球人總共擁有了382.335kg的月球樣本,小數點前382kg是阿波羅計劃帶回來的,小數點後0.335kg是蘇聯月球計劃帶回來的。

▲阿波羅15號帶回的月土樣本

這一次,咱們的嫦娥5號打算去月亮上挖2公斤的土帶回來。

許多科學家和黃金時代的科幻小說家都表示過類似的觀點,人類是不能停留在地球上的,如果止步於地球,資源遲早會被用光。

而邁出的第一步,我們至少要先徵服月球吧!

美國也將重返月球

我們的嫦娥五號成功發射,NASA(美國宇航局)也在摩拳擦掌,公布的Artemis-重返月球計劃裡,預計四年後再次將人類送上月球。

▲Artemis:人類重返月球計劃

正如嫦娥在我們華夏神話故事裡有特殊含義,在希臘神話裡,Artemis阿爾忒彌斯是掌月亮的女神,並且也是太陽神阿波羅Apollo的孿生姐姐,這也象徵著將有女性航天員出現。

NASA預計在2024年,實現第一位女性航天員和一位男航天員送上月球,這也是將是1972年阿波羅計劃之後的首次登月。

國家在努力,個人也要努力,我們家長也要努力,要為國家輸送更多的科學苗子。

我也在想,怎麼能夠用好玩的方式,能讓孩子看懂等月球探測系統,不能只會衝著屏幕喊「三二一點火」。

終於找到了NASA親自打造的一個科普教育項目,專門把載人登月計劃Artemis中,所要用到的太空飛行器材和設備,都仔細地分解拆開,手把手地教小朋友們畫出來!

這裡面有孩子們熟悉的火箭、宇宙飛船,愛畫畫是許多孩子的天性,在動手畫的同時,還能學到最前沿的科技知識,弄懂NASA研製的最新款太空服有多麼「黑科技」。是不是很硬核,又超好玩?

Artemis 計劃要用到的航天設備

「獵戶座」飛船 (Orion Spacecraft)獵戶座飛船,負責把太空人送去太空,完成任務後再把他們安全帶回家。

它融合了電腦、電子、生命維持系統、推進系統和熱防護系統等諸多最新科技,還具有中止發射系統,以確保太空人在發射期間的安全。安全係數提高了10倍,還可以回收再利用。

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想登陸月球,需要一艘強大的火箭來發射並推進宇宙飛船,使之能夠克服地球引力,並且抵達精確軌道上。

而SLS火箭,是NASA有史以來(也約等於人類有史以來),所建造的最強勁的運載火箭,比當年阿波羅登月計劃使用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要強勁得多。它用於把太空人和貨物送往月球,甚至可以是太陽系內、比月球更遠的目的地。

xEMU 太空服這個就是太空人在月球表面行走的「工作服」了。

背部的大箱子,實際上是可攜式的生命支持系統,它可以輸送氣壓、氧氣、清除二氧化碳和溼氣,同時幫助監測太空人的體徵,還有機器裝載設備的各項數據。

而且還用到了3D掃描技術,不僅精確測量太空人的身體全方位的尺寸,還會對其動作和姿勢進行掃描測量,這才是真正的私人定製款。

50年前,阿波羅太空人在月球漫步必須是以「兔子跳」的方式行走,並且途中還因為撿拾掉落的設備而摔倒。

現在新一代的太空服可靈活多了,能夠完成行走、上肢大幅度旋轉深蹲、拾撿物品等動作,是不是看上去方便得多了?

除了這些其他還有很多器材和設備,包括能在月球表面自動駕駛的月球車,太空裡的Wi-Fi(深空網絡系統),阿波羅計劃也用過的39B號發射臺,等等。

順便說一聲,資料是全英語的,正好可以讓娃感受原汁原味的英文教程。不懂英語也沒關係,每一步驟都很清晰,照著圖片畫就可以啦。

低齡小朋友如果自己獨立畫有難度,可以直接給列印好的線稿塗色,或者將大頭貼粘到太空衣上玩遊戲啦。

▲資料示意圖

載人的可比挖土的登月計劃要難得多,看懂了Artemis的各部件,孩子們對於嫦娥五號的相關構造,對咱們祖國下一步的載人登月計劃,也都能觸類旁通了。

沒準還能升起自己的「小心思」,成為科學家或者下一位登月者,或者像劉慈欣一樣仰望星辰大海的科幻作家呢。

相關焦點

  • 嫦娥5號去月球,除了喊「三二一點火」,如何帶娃玩轉登月任務?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到底有多厲害?相隔44年,人類能不能從月球上再帶一次東西回來,就看這一波了,期待見證歷史!▲阿波羅15號帶回的月土樣本這一次,咱們的嫦娥5號打算去月亮上挖2公斤的土帶回來我也在想,怎麼能夠用好玩的方式,能讓孩子看懂等月球探測系統,不能只會衝著屏幕喊「三二一點火」。終於找到了NASA親自打造的一個科普教育項目,專門把載人登月計劃Artemis中,所要用到的太空飛行器材和設備,都仔細地分解拆開,手把手地教小朋友們畫出來!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原標題: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摘要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 為何要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的這次探測,或能改寫月球歷史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本次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 嫦娥五號前往月球「挖土」,美國月球衛星曾給嫦娥四號拍照,清晰可見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不知道網絡何時流傳了這麼一句話,甚至還有人P了很多圖片。這口號比起「嫦娥九天摘月」要土了不少,可是接地氣啊,能反映出「嫦娥五號」影響力巨大,很多人都在關注。下面咱們一起看看,這些信息是你不容易找到但你肯定想知道的。
  • 嫦娥五號前往月球「挖土」,美國曾經給嫦娥四號拍照,清晰可見!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不知道網絡何時流傳了這麼一句話,甚至還有人P了很多圖片。這口號比起「嫦娥九天摘月」要土了不少,可是接地氣啊,能反映出「嫦娥五號」影響力巨大,很多人都在關注。下面咱們一起看看,這些信息是你不容易找到但你肯定想知道的。
  • 嫦娥五號登月印媒看酸了:倘若沒有新冠疫情,印度也能去月球挖土
    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中國完成了一項裡程碑式的任務,目前嫦娥五號已經踏上了返程的路途,還攜帶了表層的月壤,這讓一些國家有點看酸了。印度《歐亞時報》12月3號專門就此發表了文章,作者表示印度的月船3號探測器已經準備好在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它原本計劃在2020年發射,但是新冠疫情阻礙了發射計劃,倘若沒有新冠疫情印度今年也能夠去月球挖土。
  • 嫦娥五號發射倒計時,它將去月球「挖土」,為建造月球基地做準備
    1994年,我國科學家認為有必要去月球進行探測活動,在研究可行性多年後,2000年11月,我國航天白皮書——《中國的航天》正式公布,月球探測工程也準備啟動。如今,多年過去了,我國探月工程進展如何呢?到嫦娥七號,大國正在崛起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正式開展,並且制定3個階段:探月、登月、建造月球基地。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圖片均為新華社發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 去月球挖土?怎麼挖?看這張圖就明白了……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在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軌道器攜帶返回器留軌運行,著陸器承載上升器擇機實施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軟著陸,按計劃開展月面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 嫦娥五號剛去月球挖土,美喊話求分享,斯諾登:阿波羅登月是假的
    嫦娥五號剛去月球挖土,NASA突然喊話,CIA前僱員:美國登月是假的根據媒體的報導稱,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月球軌道交接後,將會在2周時間登陸至月球,然後完成「挖土」,攜帶2到4公斤月球土壤返回地球,這也是我們國內第一次在地球天體以外的採樣工作
  • 月球是怎麼形成的?科學家:從地球「噴出」的?靜等嫦娥5號歸來
    古人沒辦法知道月上宮闕是何年,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我國的嫦娥5號從月球成功「挖土」返回中,雖然說此次只計劃帶回2公斤樣本,但這已經足夠我們研究月球的很多歷史和秘密了,我們會離月球年代與形成真相卻越來越接近。月球起源大碰撞說說起月球的起源時就要提到,天文學界在1970年代至今普遍支持的一種「大碰撞說」的說法。
  • 嫦娥五號要去月球「挖土」,美國為何著急分享月球「土特產」?
    我國嫦娥五號成功升空,正式啟程要去月球「挖土」,我國此次探月工程預計將帶回2公斤的月壤樣本,進行後續的科研試驗。我們的飛船還沒飛到月球,美國的NASA就給我國發來賀電,裡面明裡暗裡都透著求分享的意思,美國為何著急分享月球的「土特產」?
  • 「嫦娥」去月球上「挖土」,如何返回地球?這張圖說明白了
    「嫦娥」去月球上「挖土」,如何返回地球?這張圖說明白了 2020-11-24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
    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月壤雖是土,價值抵萬金「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
  • 長徵5號矗立發射架,嫦娥五號已嚴陣以待,登月挖土還要返回地球
    如今在海口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長徵5號運載火箭已經矗立在發射架上,嫦娥五號飛船也是嚴陣以待,與往常的嫦娥系列探測器的發射不同,這次的嫦娥五號要承擔在月球挖土並且返回的動作,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的一個突破,原本作為備份的嫦娥五號已經具備了攜帶月球樣本返回地球的能力。
  • 嫦娥5號無人探月,全自動挖土如何實現?揚眉吐氣不是吹牛
    嫦娥五號組合體,此時在執行器箭分離(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探月挖土工作,也已告一段落。眾人對嫦娥5號登月、返航的畫面,想必都已經參詳多次,能夠分辨一二;但對於嫦娥5號,在空無一人的「月宮」之中,是如何進行月面取土作業的,就並不太有人了解。現在,我們就跟隨嫦娥探月項目科研人員,一起回憶一下嫦娥挖土的那些事。
  •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即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任務難度大完成「2+2+2+1」探月飛行:兩次發射、兩次著陸、兩次封裝、一次交會對接實現四個我國「首次」:首次在月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千米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