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2020-12-03 網易新聞

本文系網易沸點工作室《硬核看板》欄目(公眾號:yinghekb)出品。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奔向月球的她,將執行迄今為止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

飛越近80萬公裡,為何嫦娥五號要去月球挖土?這捧「高價土」對中國航天有何意義?嫦娥五號還肩負著哪些重要使命?本期硬核看板3分鐘,解讀嫦娥五號的奔月之旅!

24日,重達800多噸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搭乘這枚火箭的旅客,正是「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

它將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的任務,替我們帶回月球的第一捧土。


最近關於上月球的新聞少了,其實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邊很熱鬧。

1969年7月,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踏下人類的第一個足印。

1970年9月,前蘇聯發射了月球16號,人類第一次實現在月球上自動取樣並送回地球。

時隔半個世紀,中國的嫦娥五號也出發了,它將降落在人類還未探測過的月表區域,並帶回重達2千克的月球樣本。


嫦娥奔月路上也不是一馬平川, 2017年,長徵五號火箭第二次發射任務失利,2018年,長徵五號團隊查明了遙二火箭飛行失利故障原因,2019年又解決了遙三火箭的YF-77氫氧發動機裂紋問題。

2020年,再次向著月球進發,這裡有著太多「摸著石頭過河」

這是我國第一次在月球表面進行自動採樣、第一次從月球表面起飛、第一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搞起來真不容易!

前蘇聯曾經用月表採樣直飛地球的方案,三次就帶回了一共330克,而嫦娥五號計劃一次帶回的將是它的6倍。

為了給月球樣本騰出位置,嫦娥五號需要瘋狂"瘦身",把飛回地球所需的軌道器分離在了月球軌道上,取完樣本之後再進行對接。


儘管我國的空間自主交會對接技術已經爐火純青,但目前的經驗都是在地球軌道,而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衛星所能提供的幫助非常有限,需要依靠探測器自身的能力。

從任務的操作來看,嫦娥五號此次探月飛行包括兩次發射(地面發射與月面發射),兩次著陸(月面著陸與地球著陸),兩次封裝(月面封裝與月軌封裝),一次交會對接(月軌對接)。這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失誤,都會功虧一簣。所以,嫦娥五號也是迄今為止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


一次發射就承擔了這麼多任務,嫦娥五號能扛的樣子,可真是讓人佩服。8.2噸的發射質量,讓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全球最大噸位無人深空探測飛船。

這樣的身材,讓送她上天的「胖五」也不免捏一把汗。經過考驗和磨難的長徵五號,這次不負眾望地完成了發射任務!


嫦娥五號不僅身負「重任」,還將挖回一捧土,這給我們帶來的回報可是大得沒法算。

嫦娥五號將帶回的「高價土」,包含月球巖石碎塊、礦物及隕石等物質,能幫助科學家研究月球地質演化歷史、了解太陽活動,也將為人類開採月球資源鋪平道路。

對於中國來說,攻克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面封裝、月軌封裝等高難度技術,將為未來嫦娥六號至八號的發射打下堅實基礎,進一步解鎖「載人登月工程」的高階副本。


我們頭頂的這片星空,有太多深邃的秘密亟待探索。半個世紀過去中國,也光榮地加入了探索太空的賽道,逐漸從「跟跑」,變成現在的「並跑」,甚至將在很多領域成為「領跑」。

在未來,中國仍將步履不停,續寫浪漫航天夢。

搜索關注硬核看板微信公眾號(ID:yinghekb)讓硬核的知識先發聲。


本文來源:硬核看板 責任編輯:宋天嬌_NBJS7913

相關焦點

  • 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這到底有多難?
    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這到底有多難?時間:2020-11-24 23:0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這到底有多難?   原標題: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這到底有多難?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通過對樣品的分析與實驗證實,月壤和月巖中氧化鐵的含量很高,從中可以製取水和氧,未來可利用月面物質支持月球科研站的運行,並為登月飛行器補充燃料。更重要的是,科學家還在採集回來的樣品中發現了核聚變的理想原料氦-3。
  • 時刻知道丨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這到底有多難?
    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說通俗一點,就是去月球上挖土並帶回家。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月壤中存在大量對於地球來說十分寶貴的礦產資源,如稀土以及氦-3,其中鋯等稀土則是作為高科技產品必不可少的材料,而氦-3是未來清潔、高效核能源的關鍵。與此同時,對月壤的研究還可以為人類未來在其他太空領域的探索打下基礎。
  • 跨越38萬公裡,中國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這一去一回的,十六載「繞、回、落」可花了咱們探月工程科學家們不少心思!    今天,閒話嘮就和大家一起來嘮一嘮,我們為啥要挖月球上的土。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研究月球樣品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發現其中含有氦-3,這讓科學家極為興奮。氦-3是世界公認高效、清潔、安全的核變發電燃料。
  • 嫦娥五號為啥要去月球挖土?地球土不夠吃了嗎?
    為什麼要去挖土?因為地球上快沒土可以吃了嗎?看吧 叫你們雙十一不要剁手,這回要祖國去月球挖土給你們了吧!月壤是月表巖石受到宇宙空間風化的產物。1.要想探月,必須研究月壤月壤對探月儀器和太空人形成了不小的威脅。開展無人著陸和巡視探測時,從月壤表面揚起的月塵,會覆蓋在各種載荷的傳感器表面,以及充填在儀器和機械的運動機構縫隙,直接對工程的實施構成安全威脅。
  •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11月24日,#嫦娥五號# 探測器升空,目標是採集約2公斤月壤並送回地球。嫦五計劃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一帶登陸,這存在著上億年前的玄武巖,研究它們有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此外,研究月球樣品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發現其中含有氦-3,它是高效且清潔安全的核聚變發電燃料。
  • 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
    圖/人民視覺我國探月三期工程,憑啥挖土是收官之作?2020年9月的中國航天大會上,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宣布:「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這也是我國探月三期的收官之作。」月球採樣,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但仔細一想,不就是在月球拿塊石頭嗎,很難嗎?
  • 去月球「挖土」
    去月球「挖土」 2020-11-24 0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航天大國為啥都要千裡迢迢去月球「挖土」
    於是蘇聯月球挖土行動緊隨其後,並於1964年出臺了《關於月球和宇宙空間考察工作的決定》。至此,「月球挖土競賽」正式進入白熱化。為了率先完成這一成就,美蘇都採用了「適度冒險」的策略,壓縮地面試驗數量與周期,而這不可避免地降低了飛行器的可靠性。美國方面,阿波羅計劃出師不利。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 嫦娥五號為什麼選擇在凌晨發射
    那麼,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嫦娥五號為什麼選擇在凌晨發射呢?一起來看看吧。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著陸上升組合體分離後,要進行兩次降軌、變軌,軌道返回組合體將繼續環月飛行,等待上升器回來。  5、著陸下降階段。著陸上升組合體將從下降初始點開始進行月面軟著陸,經過主減速段、接近段、懸停段、避障段、緩速下降段和自由下落段等多個階段,尋找合適的月面完成軟著陸,整個著陸下降的過程將持續15分鐘左右。
  • 嫦娥五號要去月球「挖土」,美國為何著急分享月球「土特產」?
    我國嫦娥五號成功升空,正式啟程要去月球「挖土」,我國此次探月工程預計將帶回2公斤的月壤樣本,進行後續的科研試驗。我們的飛船還沒飛到月球,美國的NASA就給我國發來賀電,裡面明裡暗裡都透著求分享的意思,美國為何著急分享月球的「土特產」?
  • 為何要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的這次探測,或能改寫月球歷史
    本次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挖土」有魅力 各國都很拼「冷戰期間,當時的航天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都很熱衷於去月球採樣。」龐之浩介紹,蘇聯月球16號探測器從月球豐饒海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品。月球20號探測器和月球24號探測器則分別從阿波羅尼厄斯高地和月球危海採集到了55克與170克樣品。
  •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月球上的「土」是怎樣的?幾乎整個月球表面都覆蓋著一層細粉狀的風化物質——月壤。科學家根據阿波羅登月任務採集的月球樣品進行了分類,其中直徑大於1釐米的顆粒,被當作巖石樣品來進行研究,稱為月巖;直徑小於1 釐米的顆粒,被當作土壤樣品對待,按習慣也稱為月壤,即狹義上的月壤。其中,顆粒直徑小於1毫米的部分,是月壤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大部分月壤樣品中佔總重量的90%以上。不管是月巖還是月壤,都採自月球的風化層。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 嫦娥5號怎麼去月球「挖土」?手繪宇宙科學講解圖,給娃揭秘登月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到底有多厲害?相隔44年,人類能不能從月球上再帶一次東西回來,就看這一波了,期待見證歷史!去月球薅東西回來,真的是無比艱巨,比上火星還難,畢竟火星大家還隔幾年就去一次呢。難,就意味著加錢,之前由於太空競賽,阿波羅計劃燒了200多億美刀,將人類技術強行拔高到登陸月球的水平,美蘇去月球上插了個旗,留了幾個腳印。
  •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這些「土」又如何運回地球?
    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上海市宇航學會資深航天科普專家、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技術顧問陶建中研究員,中國首位卡爾•薩根獎得主、中科院國家天文臺鄭永春研究員。
  • 新知| 我們為什麼要去月亮上「挖土」?什麼時候可載人登月?
    交匯點訊 1969年7月20日(世界時),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代表人類首次登月並採集回了月壤樣本。時隔半個世紀,中國終於也要採集月壤了。按照計劃,我國將於11月24日凌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擇機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通過鏟取、鑽取兩種方式,採集月球樣品並帶回地球。
  • 一覺醒來,就去挖土了?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一覺醒來,就去挖土了?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發射,進一步挑戰全新技術,結束月球探測任務後,飛過距離地球150萬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二點,隨後,飛掠圖塔蒂斯小行星。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和玉兔一號成功軟著陸月球,成為37年內再次訪問月球的人類使者,嫦娥三號至今仍保有一定工作能力,工作時長創下了人類月球探測的新紀錄。
  • 「嫦五」月球採樣倒計時,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最後一步「回」便是即將開始的月球採樣返回,這便是此次「嫦五」的任務,其中光是如何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一步便極具挑戰性。美國的阿波羅計劃是通過載人登月的方式,從月球表面人工採樣帶回地球,而此次中國則是要實現在月球表面由無人探測器通過鏟取、鑽取兩種方式,自主完成月壤採集。屆時,中國也將成為繼美國與俄羅斯之後,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