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國早報】;
近日,
南寧市半山麗園小區內出現了
一條眼鏡王蛇的幼蛇,
有居民藉助柜子將其壓死。
記者調查了解到,
野生蛇出現在小區並非特例,
近來南寧多個小區都發現了蛇類的蹤影。
為何野生蛇類不時出現在小區裡?
居民在小區裡發現了蛇又該怎麼辦?
記者進行了採訪。
01
南寧多個小區驚現蛇
8月19日,住在南寧市半山麗園小區的業主發現一隻野貓正在與一條蛇進行纏鬥,引來了居民圍觀。郭先生湊近才發現,這是一條眼鏡王蛇的幼蛇,其體型雖然不大,但是行動非常敏捷,爬行過程中,昂起的頭部呈三角形。
郭先生稱,當時居民們一眼就認出了這條毒蛇,沒有人敢靠近它,大家紛紛報警求助,但在消防人員到來時,小蛇卻溜走藏起來了。
尋蛇無果後,消防人員便離開了,但該事件讓小區居民非常擔憂。第二天,一名帶孩子的阿姨又發現了這條蛇,藉助柜子將其壓死。
▲半山麗園小區裡被業主壓死的眼鏡蛇。
服務該小區的物業公司工作人員陸女士稱,半山麗園是一處低密度住宅區,背靠青秀山,小區內有著茂密的樹木,而且別墅區有花園等,一旦出現蛇會危及居民的人身安全,所以,每當夏季,他們都會用撒硫磺的方式來防範。此前從來未出現過毒蛇的影子,今年卻出現了意外。
陸女士稱,小區周邊有一塊荒地,多年來草木繁茂,今年,該地塊建起了高樓,她猜測,眼鏡王蛇可能就是從這塊區域轉移的。
記者調查了解到,野生蛇出現在小區並非特例,尤其是目前國家倡導愛護環境、不吃野生動物後,時不時就會出現蛇類誤闖小區的故事。
7月中旬,大觀天下小區請專業人員將5條蛇「請」出小區後,當月下旬,捕蛇人士又在小區裡抓到一條眼鏡蛇。今年5月份,南寧一小區樓道內也驚現劇毒眼鏡蛇。
▲捕蛇人在南寧民發大觀天下小區捕蛇。
02
小區為何頻現蛇的蹤跡?
對於近來蛇類時不時出現在小區裡,廣西自然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莫運明分析了幾種原因。
首先,近幾年廣西蛇類人工養殖的數量不斷攀升,很多蛇類在運往餐館的途中或終點,會發生逃逸現象。逃逸後的蛇會選擇植被和林木比較茂盛的地方,以及有其食物存在的地方,比如附近的小區。
其次,有些小區的附近本身也有蛇類的生存環境。比如房前屋後比較偏僻的地方,有蛇的食物,如老鼠和青蛙等。到了4-5月份後,蛇類開始繁育,會出現在周邊覓食;目前正是入秋後,蛇類體能消耗大,也會加大覓食的頻率。
此外,在城市開發過程中,雖然土地被硬化,但還留存一些荒地,剩餘的蛇類得以生存,待城市生態環境逐漸恢復時,它們也開始了繁衍生息。以眼鏡蛇為例,它一年會產卵1-2次,而每次可以產20-22個蛇卵。
03
在小區遇到蛇該怎麼辦?
有著豐富的爬行動物野外拍攝經驗的自然愛好者謝偉亮稱,在廣西常見的蛇類中,80-90%的物種都屬於保護品種,除了蟒蛇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之外,其他的蛇類都屬於廣西重點保護動物,還有一些雖還未列入保護名錄,但同樣具有生態價值的蛇類,也應該值得保護。
謝偉亮認為,在小區裡,當蛇類威脅到居民時,要保護好居民的人身安全。
莫運明建議,在住宅區域,在保證人的安全前提下,儘量做好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
謝偉亮介紹,蛇對於一些有可能對其造成威脅的行為,往往會採取過激的反應。人們相信「打蛇打7寸」,實際上,「7寸」的概念並不好把握,蛇的要害部位於頭部,很多人在攻擊蛇的時候沒能準確地打到其頭部,反而被咬傷。
「儘管蛇偶爾會傷人,但很少主動攻擊人。」因此,他建議:
在小區遇到蛇不要驚動它,不主動招惹,最好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後,不慌不忙躲開。
在家裡遇到蛇,應與家人一同撤離房屋,確保人身安全後聯繫保安、110、119處理。
如果與蛇距離較近,尤其是四目對視的時候,不要有過多動作,要不動聲色地慢慢退到安全距離後再快速離開。
大家也不要相信傳說中的S型路線逃生,那樣除了延誤撤離之外,沒有任何幫助,「切忌不要主動抓蛇」。據統計,80%的蛇咬傷的都是「主動捕蛇者」。
市民如果在人員密集地方看到蛇就及時報警,請專業人員前去處理並且給予應急或防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