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3作者/EWG1990儀器學習網
更多的儀器學習資料,在儀器學習網
為了減少試液與標準溶液之間的差異(如基體、黏度等)引起的誤差,可採用標準加入法來進行定量分析,這種方法又稱為「直線外推法」或「增量法」。
當樣品中基體不明或基體濃度很高,很難配製相類似的標準溶液時,使用標準加入法較好。分取幾份等量的被測試樣,其中一份不加入被測元素,其餘各份試樣中分別加入不同已知量C1,C2,C3,…,Cn的被測元素,然後在標準測定條件下分別測定它們的吸光度A,繪製吸光度A對被測元素加入量Ci的曲線。
以測定溶液中外加標準物質的濃度為橫坐標,以吸光度為縱坐標對應作圖,然後將直線延長使之與濃度軸相交,如果被測試樣中不含被測元素,在正確校正背景之後,標準曲線應通過原點;如果曲線不通過原點,說明含有被測元素。外延曲線與橫坐標軸相交,交點至原點的距離所對應的濃度Cx,即為所求的被測元素的含量。應用標準加入法,一定要徹底校正背景。
標準加入法的系列都具有相同的基體,是它們待測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此法幾乎可消除全部物理因素及部分化學幹擾,在分析複雜試樣時經常採用。
標準加入法在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標準加入法是建立在吸光度與濃度成正比的基礎上,因此要求相應的標準曲線是根通過原點的直線,被測元素的濃度也應在此線性範圍內,否則無法得到正確的結果。
(2)要控制溶液的稀釋倍數和標樣的加入量,一般使吸光度測定值為分析元素特徵濃度的500~100倍。
更多的儀器學習資料,在儀器學習網
(3)分析元素靈敏度過低的不宜用標準加入法,因為分析曲線斜率小,外推法誤差大。
(4)要正確扣除空白。
(5)標準加入法不能消除光譜幹擾和與濃度有關的化學幹擾、背景吸收以及一些使分析曲線平移的化學幹擾,用標準加入法不能解決問題。有背景吸收時應運用背景扣除技術加以校正。
(6)為了減小測量誤差,必須具有足夠的標準點,通常需用四份溶液,至少三份。添加標準溶液的濃度最好為C,2C,3C。
更多的儀器學習資料,在儀器學習網
免責聲明:文章僅供學習和交流,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需要我方刪除,請聯繫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