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 女教授課堂剃光頭講解大腦結構"身教大於言傳"

2021-02-13 央視新聞

  最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名女教授成了網絡紅人。在課堂上,她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兒,剃光了一頭秀髮。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名女教授名叫南希·坎維舍,56歲,是麻省理工學院腦科學研究所教授。在上課時,南希拿出自己大腦的一張圖片說道,大腦不同顏色的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不過在講解圖片時,南希覺得自己的頭髮有點礙事,於是驚人的一幕出現了,她忽然拿出一把剪刀剪掉齊肩頭髮,再拿出剃刀,大刀闊斧,南希轉眼就成了個光頭。


助手畫下大腦皮層模樣 南希講解大腦酷炫功能

  隨後,她請助手把自己的光頭當做模型,畫下大腦皮層的模樣。南希說,大腦所擁有的酷炫功能,比如看、聽、運動和思考,都位於大腦表面的皮層上,皮層的大小和厚度和大號比薩餅差不多,想把這麼大的「比薩餅」塞進頭骨裡,就得把它捲起來,這就是為什麼大腦上有很多皺紋。

  隨後,她又用彩色筆標註了不同功能的大腦區域。比如,紅色區域,對臉部的反應最強烈。


網友讚嘆教授用心良苦 「自己絕對記住了!」

  南希這番霸氣舉動不僅震撼了在場學生,視頻在網上一經公布,更是震驚全美,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網友紛紛讚嘆教授的用心良苦,也有網友打趣說,之前那麼長的頭髮,是好久沒上課了吧。還有網友向老師保證,自己絕對記住了!另外,有的網友甚至開玩笑說,要幫老師買生髮水,不然頭發生長速度根本趕不上講課剃頭的速度!

「身教大於言傳」 南希並非首次親身示範

  事後南希表示,她並不介意剃光頭髮去講課,因為舉動非常有趣,且頭髮本來就會慢慢長回來。

  其實,這並不是南希第一次親身示範教學。她此前曾試過親自體驗經顱磁刺激——一種通過無痛性感應電流來激活大腦皮質的方法。


南希:教有趣科學 什麼奇特方法都願試

  南希建有一個「腦說」網頁,教人們學習認識大腦的各種方法。她認為,將許多關於大腦的有趣視頻放在網上,是一個吸引注意的好方法。在她看來,網上充斥著許多關於人腦的無聊的東西,真正的科學反而被遺忘了。這是恥辱,因為真正的科學是如此讓人興奮。

  南希同時表示,下次如遇到更新奇的腦科學議題時,她還會有「更特別」的親身教學。「只要我能想到奇特的方法讓科學變生動,我都會去做。」

來源/央視新聞

本期監製/周慶安 主編/侯振海 編輯/張慶、江永韜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這位女老師的用心良苦點個讚吧!!!!

相關焦點

  • 美國女教授課堂剃光頭 給學生講解大腦結構(圖)
    美國女教授課堂剃光頭 給學生講解大腦結構(圖) 2015-04-22 14:16:02)    掃碼即可觀看女教授剪頭髮上課視頻
  • 美國女教授為生動講述大腦構造 當堂剃光頭(圖)
    原標題:美國女教授為生動講述大腦構造 當堂剃光頭(圖)  原標題:最拼女老師:為生動講述大腦構造 當堂剃光頭(圖)   圖為麻省理工的女教授在課堂上為形象講述大腦構造圖,當場剪髮剃光頭。圖片來源:社交網站。
  • 最拼女老師:為生動講述大腦構造 當堂剃光頭(圖)
    圖為麻省理工的女教授在課堂上為形象講述大腦構造圖,當場剪髮剃光頭。據外媒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有位女教授為了講課也是蠻拼的,她為了讓學生更形象直觀地了解大腦,竟然在課堂上現場剃髮,並在剃光的腦袋上畫上大腦圖,這堂課上得可真是「生動形象」。麻省理工學院的南希·坎維舍教授是一位神經學家,她在給學生上課時,為了讓他們更直觀形象地了解大腦,竟然任性了一把。
  • ​科學家通過"摘除"魷魚的色素基因,出生後魷魚是透明的
    科學家通過"摘除"魷魚的色素基因,出生後魷魚是透明的科學家歷史上第一次通過摘除一種產生透明生物的色素基因,產生了基因變化的魷魚胚胎。研究小組使用 CRISPR-Cas9來"去除" Doryteuthis pealeii中的基因,從而消除眼睛和皮膚細胞中的顏色。
  • 獨領風騷,中國"人造月亮"光明喜人。面對自然規律,是利是弊?
    "的重量,整體還不到4Kg,可由"和平號"太空站太空人操控。然而,由於當時的航空科技能力受限,這個計劃也就"流產"了。作者認為,"人造月球"作為一種設想,它是人類進步的特徵和需要。其目的、其價值、其結果,在於它的獨特性和實用性以及不可替代性。
  • 溫哥華公園裡的那麼多"野兔",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那這些兔子是從哪兒來的呢?溫哥華公園管理局(簡稱VPB)表示,兔子和公園有一段歷史故事。VPB生物學家Nick Page說,這些兔子已經在公園生活了15年之久。起初,一些養了寵物兔子的人不想再養了,就把兔子放到這裡讓它們"回歸大自然"。傑裡科沙灘公園是溫哥華市第二大公園,市民們經常在此野餐、放風箏,曬日光浴或遊泳戲水。
  • 中國科考馬裡亞納海溝再獲新突破,"海鬥一號"首次完成萬米潛。
    據報導,首次擔任這次探險任務的是"海鬥一號"潛水器,它不但完成了任務,而且還取得多項重大突破,並填補了我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另外,在這次科考中,「海鬥一號」完成了對「挑戰者深淵」("挑戰者深淵"是指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深約11000米處的地方,同時也是世界上海洋最深的地方)巡航探測與高精度深度測量,並獲取了關鍵性數據。
  • 中國女科學家謝毅教授折桂「女性諾貝爾獎」(組圖)
    索邦大學"世界傑出女科學家"頒獎現場獲獎者合影謝毅現場演講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謝毅教授成為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方華、香港科技大學教授葉玉如、香港大學教授任詠華後第四位贏得這一榮譽的中國女性。  聯合國宣布2015年為「國際光年」,旨在全球範圍內慶祝科學和知識為人類發展所做的貢獻。
  • 中科院2nm晶片研究突破瓶頸獲得成功,"無芯"之痛將為期不遠。
    因為,美國和他的一些所謂"鐵哥們",就是用這把"鹽"來擦抹我們這處已經受傷的傷口,也正因為我們的晶片研發落後,才讓這痛很難癒合。由此可以看出,晶片雖小,它被稱為電子產品的心臟卻是沒有絲毫的誇張,它的功能如同人類的大腦一樣重要那更是不必細說。當今世界,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晶片的主要消費大國而且是市場份額巨大。據統計,每年中國用於購買晶片的資金大約為為3000億左右,特別是2018年中國的晶片市場已經超過了4000億美元。然而,在這種繁華的背後卻難以掩飾國人的無"芯"之痛。
  • 添了這對雙胞胎女兒,一瞬間張杰的評論開始"炸"了!
    長按下圖二維碼,後"識別圖中二維碼"可直接進入"家園商城",或(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搶購區)"加拿大鵝"(Canada Goose)特購區在中國你們也能買到正品的加拿大鵝了!點家園公眾號下方菜單"加拿大鵝"進入,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進入搶購~
  • 言傳不如「身教」荷蘭老師穿骨骼衣講人體構造
    為了教授知識,這位女老師竟然連換兩套緊身衣,將人體內臟和骨骼「穿在身上」,現身說法講解人體構造,引來學生驚呼。女老師此舉在社交媒體上被瘋狂轉載,引來全球無數網友讚嘆,稱其「敬業和太拼」!「讓學生看得見、記得住才是硬道理」,「無聊的不是生物,是教學而已」。
  • [喜訊] 強烈祝賀藍旗魚品牌創始人"藍狼"成功路亞真正的"藍旗魚」!
    以下是中國國慶當天,"藍狼"發自澳大利亞聖誕島的實戰情報。建議WIFI環境下觀看,土豪隨意,精彩圖文附後,歡迎品讀!
  • "北境"就是在加國?《權力的遊戲》中的鐵王座在加拿大小鎮被發現!
    Birgit告訴大家,要想找到鐵王座,就在52號公路上行駛到距離滕不勒嶺以南20公裡的地區,路過Core Lodge路上的Peace River煤礦岔道,往前再開1公裡,右側會出現一個出口,王座就在那裡。其實在這次尋寶遊戲的活動頁面上,劇中的馬泰爾親王已經給大家做了一個小小的遊戲劇透。
  • 喜歡上網罵人真是腦子"生病"了?日本教授:這是"正義中毒"
    最新一期的日本電視臺綜藝節目《世界一受けたい授業》,請來了東日本國際大學特任教授中野信子為觀眾講課。中野信子是一位腦科學者、醫學博士,2008年修讀完了東京大學大學院醫學系研究科腦神經醫學的博士課程。她在節目中介紹了一個自己提出的概念——「正義中毒」。
  • 人臉識別機器人取代前臺,迎賓、互動、引導、講解……功能樣樣全
    而"看臉"是分辨人類身份最可靠最直接的方式——人臉識別技術的成熟能夠徹底顛覆傳統迎賓模式,讓人們真正的感受到"賓至如歸"。例如近期一臺人臉識別機器人對某公司的工作人員進行自動智能化掃描、籤到、打卡,對於員工的工作時間管理和培養起到很好的監督、執行效果,同時公司工作人員更喜歡與這臺機器人互動交流,活躍公司氣氛,讓員工喜歡工作,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 嫦娥四號在探索"秘境中的秘境"時,在月球的背面究竟看到什麼?
    記得阿波羅8號的太空人William Anders在飛過月球背面時,這樣形容他看到的景象:"月球的背面,看起來就像是我家孩子們玩了一段時間的沙堆,到處坑坑窪窪,亂糟糟一片"。月球的背面結構是什麼?這些猜測和疑問都需要通過嫦娥四號的探測才得以揭開。另外通過嫦娥四號採集月球上的物質,可以揭開這些物質的形成是來自地球自身軌道碎片,還是來自遙遠外太空。值得一提的是,最早月球形成理論是這樣定義的:月殼的主要成分是由巖漿洋中較輕的斜長石組分上浮結晶形成的。那麼,月幔呢?
  • 《黑衣人》終定檔,「錘哥」和「女武神」同穿越
    有這樣一部電影,它在片中構建了龐大的外星系統,裡面有無數千奇百怪的外星生物通過偽裝成人類在地球生存,還有一個秘密組織"星際移民局"則負責管理外星生物在地球的活動,維持宇宙安穩。是不是已經有看官猜出來小黑要說的是啥了?
  • 山大生物趣味實驗成「搶手貨」 博導教授手把手教學
    在趣味生物學實驗課上,山大生科院博導向鳳寧教授說。向鳳寧教授主講植物組織培養和微型標本製作,在講解完植物組織培養的知識後,她讓學生開始DIY個性的試管苗掛墜。根據生科院統計,目前除了普通講師,整個課程的8個實驗由4位教授、3位副教授、1位高級工程師講授,可以說是陣容豪華。其中包括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凌建亞教授,植物細胞與分子實驗室的向鳳寧教授等等。「身教重於言傳,好老師就是好教材,名師和名家走入課堂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
  • 3年前"拋棄"中國"投奔"美國的清華女教授顏寧,今為美"再立新功"
    011977年,顏寧出生在山東章丘的一個小農村裡,家庭雖不富裕,但顏寧卻過的十分開心。032007年,顏寧回到母校清華大學任教,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但在2017年,顏寧卻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拋來的橄欖枝,顏寧在左右權衡之下,選擇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