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是超弦的一種振動模式?

2020-09-24 365熱點資訊

引力是什麼?牛頓認為它是兩個有質量的物體之間的吸引,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認為它是一種時空彎曲,量子力學則認為它是由一種被稱為引力子的粒子在不同物質之間的交換產生的。廣義相對論是對的,量子力學也是對的,這兩套理論在引力問題上的矛盾在告訴我們,引力是什麼,我們確實還沒有真正弄清楚。



也許引力根本不是我們想的那樣子,有人認為引力可能是某種「弦」產生,有人認為它是由某種「場」產生,這兩種看法分別來自於超弦理論和量子引力理論。更有趣的是,有人甚至認為引力根本就不存在,它不是一種力,而是一種熵增現象,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引力是超弦的一種振動模式?

蘋果可以平分成兩份,兩份又可以分成四份,四份又可以分成八份,貌似可以無限分下去,直到不能再分為止。那麼,什麼是組成物質最小的單位(即基本粒子)呢?1789年,法國科學家拉瓦錫定義了原子一詞,認為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的單位。19世紀初期以後人類發現了比原子還小的中子和質子,20世紀發現了比質子和中子更小的其他強子,20世紀中期發現了強子的組成單位——夸克。夸克還可以再分嗎?



已經沒有人能把夸克分開了,但很快有科學家提出:也許,在基本粒子的內部,還存在著更細微的某種未知的東西在決定著這個世界的現象和規律,這個更細微的東西也許能解開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矛盾之結。超弦理論就是在這種思想下提出來的,該理論認為,自然界的基本單元不是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這樣的基本粒子,這些看起來像粒子的東西實際上都是很小很小的「弦」——在每一個基本粒子內部,都有一根細細的線在振動,就像小提琴琴弦的振動一樣,因此這根細細的線就被科學家形象地稱為「弦」。

撥動吉他一根弦,你會聽到一個音。撥動另一根弦,你會聽到另一個不同的音調,因為不同的弦振動的模式不同。一個音樂家通過一個吉他的六弦合奏,使這些弦在不同頻率振動,便可創造出無數美妙的音樂。像琴弦的不同振動模式彈出不同的樂音那樣,粒子內部的弦也有不同的振動模式,只不過這種弦的振動不是產生什麼音樂,而是產生一個個粒子。不同粒子的性質由弦的不同振動模式來決定,各種不同的粒子只不過是弦的不同振動模式而已——電子是以某種方式振動的弦,上夸克又是以另一種方式振動的弦,如此等等。弦振動地越劇烈,粒子的能量(質量)就越大;振動地越輕柔,粒子的能量(質量)就越小。

弦本身很簡單,只是一根極微小的線,弦可以閉合成圈(閉弦),也可以打開,看起來像頭髮一樣(開弦)。弦可以分解成更細小的弦,也能與別的弦碰撞構成更長的弦。例如,一根開弦可以分裂成兩根小的開弦,也可以分裂成一根開弦和一根閉弦;一根閉弦可以分裂成兩個小的閉弦;兩根弦碰撞可以產生兩個新的弦。所以,自然界中所發生的一切相互作用,都可以用弦的分裂和結合來解釋。

在量子理論中,每一個粒子還具有波的特性,這就是波粒二象性。現在我們可以理解,粒子的波動性就是由弦的振動產生的。物理學家還發現,弦的振動模式與粒子之間的四種相互作用力存在著直接的聯繫——一根弦所產生的引力、電磁力、弱力和強力完全由它的振動模式決定。



弦的運動非常複雜,以至於三維空間已經無法容納它的運動軌跡,必須有高達十維的空間才能滿足它的運動,這是由弦的性質決定的。就像人的運動無法在二維平面中完成,只能在三維空間中完成一樣。所以超弦理論認為,這個世界的空間其實是有十個緯度的,除了我們生活的三維空間,還有七個我們不知道的空間維度(多出來的維度稱為額外維)。

而宇宙開始於一個點,這個點隱藏了宇宙開始時刻的十維空間秘密。後來,這個點發生爆炸,意味著十維空間發生了崩裂。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只是不同緯度的物理規律的表現,從這個角度看,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不矛盾的,它們不是完全處於同一個平臺上進行的比較。我們在生活的三維空間中看它們,如同管中窺豹一樣看不全面,覺得它們矛盾也是可以理解的。

圈量子引力理論

不過,額外維度是很難被人接受的,從感性上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已經熟悉的三位空間的世界裡面,從理性上說,至今沒有探測到任何其他的空間維度,它只存在於理論中。相比於超弦理論,有一種叫做圈量子引力的理論似乎更加「實在」,這種理論僅僅基於我們生活的四維時空(三維空間,一維時間),不增加任何額外維度。圈量子理論還是從困擾當今物理學界的引力量子化(廣義相對論中,引力是連續的,引力量子化就是試圖將引力描述成一份一份的引力子)的角度出發,來實現大一統。

那麼什麼是量子引力理論呢?圈量子理論的「圈」,其實是來自場的性質:物質產生場,例如電荷產生電場,磁性物質產生磁場。場線由物質出發,也結束於物質。如果空間沒有物質的話,場線是會自我閉合的,自我閉合的場線看起來就像一個圈。以電場為例,電場線從正電荷指向負電荷。觀察電場線的分布我們會發現,它們往往呈對稱分布。如果把正負電荷拿開,兩條對稱的電場線就會閉合成一個圈。



圈量子理論主張將場和物質都用場線來描述。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場線本身就是為了描述場的性質而引入的,只需將物質定義為場線的節點(交點)就好了,例如電場線的交點代表了正負電荷。物質代表了空間,空間變成了點。也就是說,在量子理論中,空間不再是客觀實體,它只能依附場線而存在。場線,能主宰一切空間和物理作用。失去了空間的基礎,原先的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都要在量子引力理論的框架內改寫,這可以導致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矛盾消失——例如量子力學的空間不確定性和廣義相對論的空間確定性的衝突不復存在。在圈量子引力的理論中,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達到新的統一。

目前,超弦理論和量子引力理論還只是處於假想階段,無法進行任何驗證,而且這兩種理論也在不斷的發展和更新中。我們期待,它們會取得更大的突破。

引力真的是一種基本力嗎?

荷蘭物理學家埃裡克·弗林德認為,引力不是一種基本作用力,它其實根本不存在。引力只是一種熵變現象,或者可以將引力稱為一種「熵力」。理解熵力之前,我們先了解熵是什麼:熵是熱力學中描述體系混亂程度的參量。熵越大,表示體系的混亂程度越大。而且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這意味著,如果不施加外界約束,體系變得混亂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熵增大是一種自發的過程。

那麼什麼是混亂呢?其實,混亂是相對於有序來說的,有序意味著分子排列有一定的規則。例如一塊糖,它的分子是排列整齊的、有序的,但是如果把它放到水裡,它會融到水中,變得無序和混亂。又例如,在房間裡,我們噴下幾滴香水,香水分子很快開始互相遠離並向四周散去,導致香水味很快便充滿房間。以上過程都是熵增的現象,且都沒有發生力的作用,但是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假設存在一個「熵力」施加於粒子之間,促使這些粒子便混亂,使得熵增現象發生。

那麼,引力為什麼說是一種熵力呢?熵增是粒子秩序變得更加混亂的過程,可以理解為粒子的重新分布。而宏觀物體就是由粒子所組成,物體的分布的改變也就意味著熵的改變。弗林德認為,兩個物體內部,以及這兩個物體周圍的環境中粒子的集中程度是不一樣的。一個物體被另一個物體吸引,並且試圖向另一個物體靠近,是一種自發的行為。因為它使粒子重新分布,體系變得更混亂,是一種熵增行為。這個過程中沒有力的作用,為了方便描述,我們可以說物體是受到了「熵力」的作用。



從17世紀中期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以來,人類認識引力的歷史已經跨越了四個世紀。從最初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到現在先進的超弦理論、圈量子引力理論和「熵力」理論等等,人類的有關理論是越來越多了。但很遺憾,科學家對引力究竟是什麼仍然沒有達成一致,我們仍然還沒搞清楚引力是什麼東西。事實是,我們真的還不了解引力!

相關焦點

  • Superstring 超弦理論
    是一種引進了超對稱的弦論,其中指物質的基石為十維時空中的弦。弦理論認為,不存在粒子,只有弦在空間運動,各種不同的粒子只不過是弦的不同振動模式而已。自然界中所發生的一切相互作用,所有的物質和能量,都可以用弦的分裂和結合來解釋。在每一個基本粒子內部,都有一根細細的線在振動,就像小提琴琴弦的振動一樣,因此這根細細的線就被科學家形象地稱為「弦」。撥動吉他一根弦,你會聽到一個音。
  • 超弦理論:顛覆一切的超級理論
    弦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它會不停地振動,其振動之快,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小提琴的琴弦振動頻率是十分之快,每秒達到幾百次,人的肉眼都無法識別範圍,但是對比起超弦理論中的弦可是非常之慢了。理論中,超弦理論的弦的振動頻率可以達到10^42 次/秒。這個數字並不是亂寫的,這是因為弦的振動速度之快,達到了自然界中的最快速度:光速。
  • 三分鐘看懂「超弦理論」,萬物的本質只是振動的能量而已
    在很多人眼裡超弦理論非常高深莫測,晦澀難懂,理解每一個問題都涉及到很多分支,這裡小編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大家科普下超弦理論,其實主旨大意非常簡單。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世界(例如原子量級大小的物質)的現象和規律,在量子力學中的萬有引力小到完全可以忽略,而廣義相對論涉及到宏觀大尺度的物體運動包括了空間的扭曲產生了「引力」這種現象。
  • 超弦理論的最科學解讀
    超弦理論試圖統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矛盾,它將世間萬物的存在都統一到「弦」上。超弦理論認為組成我們世界的物質包括原子,電子,夸克等都不是由實體物質構成的,而是由萬物的基本單位「弦」的振動所構成,弦的不同振動方式會形成不同的粒子。
  • 讀懂「超弦理論」,探秘宇宙真相!
    超弦理論試圖統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矛盾,它將世間萬物的存在都統一到「弦」上。超弦理論認為組成我們世界的物質包括原子,電子,夸克等都不是由實體物質構成的,而是由萬物的基本單位「弦」的振動所構成,弦的不同振動方式會形成不同的粒子。
  • 為什麼說超弦理論比標準模型更能解釋大自然的所有物質基本粒子?
    但如果屏幕前的你夠細心,你會發現標準模型只提到了三種基本力,而同是大自然基本力之一的引力卻沒有被描述進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可能有些人並不知道四大基本力都是什麼,簡單概括一下。強力:又稱強核力,是一種能將原子中的質子和中子結合在一起的力。如果沒有強力,連粒子都不會出現。弱力:簡單來說就是原子核的衰變,也是所謂的放射性現象。它作用於所有物質粒子,卻不作用攜帶力的粒子。
  • 引力是個未解之謎:我們還沒有了解引力
    更有趣的是,有人甚至認為引力根本就不存在,它不是一種力,而是一種熵增現象,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引力是超弦的一種振動模式?蘋果可以平分成兩份,兩份又可以分成四份,四份又可以分成八份,貌似可以無限分下去,直到不能再分為止。那麼,什麼是組成物質最小的單位(即基本粒子)呢?
  • 信使粒子打開超弦理論大門,科學家尋找的「統一理論」到底在哪?
    這時超弦理論出現了,在這一理論下,構成這個宇宙的基本單位不再是粒子,而是一根根類似橡皮筋的線。這樣的線非常小,它們可能就是組成原子的最小單元,也就是超弦理論的「弦」。弦的振動模式多不勝數,可能弦在一種振動模式下的模樣是氫原子,但換另一種的話就變成氮原子了。
  • 超弦理論與平行宇宙
    99%的人都不理解:超弦理論與平行宇宙是什麼?在我們普通人的認知當中,事物一般都是三維立體的,加上時間的概念,構成了我們所熟知的四維宇宙,但是無論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都提出了宇宙可能存在多維空間,平行宇宙當中,10維空間也是可能存在的,那麼這樣的超弦理論和平行宇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淺談量子引力及超弦/M-理論
    報告題目:淺談量子引力及超弦/M-理論 報告人:盧建新 教授 中國科技大學 報告時間:2019年9月25日10:00 報告地點:中心校區唐敖慶樓C603報告廳 報告摘要: 本報告將通俗介紹為什麼要研究量子引力,超弦/M-理論在量子引力和相互作用統一理論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超弦/M-理論的基本內涵,以及該理論的研究又給了我們什麼啟示等。
  • 上帝口袋裡的「糖」——弦理論與超弦理論
    相對論的出現讓物理學家對引力場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並且把有關引力的計算精確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步。但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再成功都不可能是引力的最終結論當遇到了極端微小的距離時,相對論的理論就不再適用。因為在極端微小的尺度上,只有新的引力範式オ可能計算出精準的數據。而物理力學家們相信,這一範式必定是弦理論。弦理論是理論物理的一個分支學科。
  • 尋找超弦理論的證據,解釋自然界中所發生的一切相互作用
    超弦理論(英語:Superstring Theory),屬於弦理論的一種,是一種引進了超對稱的弦論,其中指物質的基石為十維時空中的弦。弦理論認為:不存在粒子,只有弦在空間運動,各種不同的粒子只不過是弦的不同振動模式而已。自然界中所發生的一切相互作用,所有的物質和能量,都可以用弦的分裂和結合來解釋。
  • M理論:統一了五種超弦理論和11維超引力理論
    量子力學中波和粒子被認為是同一現象的兩個不同表現,弦理論認為每一種振動模式都對應著一種粒子,特定弦的振動頻率決定了粒子的能量和質量,一根弦的不同振動模式可以形成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基本粒子。     比如,根據弦理論,粒子被看作是長度為普朗克尺度一維弦,在引入費米子的座標後,科學家提出了超弦理論。超弦理論暗示的平行宇宙時空必須擁有十個維度,時空中也存在超對稱現象,但沒有真空穩定態的問題,超弦理論的形成意味著此類平行宇宙並非由粒子和場構成的時空,宇宙不僅是四維時空,而是多維的。
  • 超弦理論為什麼能輕易解決量子力學無法解決的引力問題?
    如果你了解什麼是超弦理論,你會感嘆到它的框架是那樣的迷人(也可以在最下方查看我的其它文章),但更吸引人的地方還在於超弦理論能緩和引力與量子力學之間的對立。我們都知道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不共戴天的,廣義相對論講述的是時間和空間體系,而量子力學卻說世間萬物都在被量子觸摸。
  • 弦,超弦和宇宙起源
    比如說,用這個理論就無法獲得正確的電子質量。因此,儘管當時許多人都致力於此項研究,但截至20世紀四五十年代,這個奇怪的、但也引人入勝的統一物理定律已經煙消雲散。現在,所有物理學家都在追尋一種新的方法試圖對物理定律進行統一,這種理論被稱為超弦理論。超弦理論的奇妙之處在於,乍一看與更多維度沒有什麼關係,但是進一步研究超弦理論就會發現,這種思想以一種閃耀的新形式復活了。
  • 超弦屠龍統一場
    但要統一引力就沒這麼容易了,因為引力實在太弱,微粒子的質量幾乎等於零,所以引力的強度只有強力的100萬億億億億分之一,如果寫成阿拉伯數字,咱們連後面的零都數不清,引力接近無限小。當年愛丁頓觀測日全食,連太陽這麼大的星球,其引力造成的光線彎曲也微乎其微,必須要用照片來確認。再跟看官複習下,太陽等於130萬個地球!愛因斯坦研究統一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想證明量子論錯誤。
  • 超弦理論能否使其化幹戈為玉帛?
    其實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是沒有矛盾的,其矛盾體現在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由於用更本質的思維勾畫了引力而使相對論的名聲鵲起。其認為引力的本質是時空彎曲的體現,引力通過場作用於物質。在量子科學家的眼裡,自然界的作用力無非就是四種:強相互作用,電磁作用,弱相互作用,還有引力。
  • 超弦理論或將統一物理學
    其實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衝突重要體現在《廣義相對論》中的引力上。我們知道相對論分成《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前者發表於1905年,並衝破了牛頓絕對時空觀的桎梏,是對時空觀的全新詮釋,但卻只適用於慣性系。而《廣義相對論》是對狹義相對論的推廣,從而更好的闡釋了引力的本質只是時空彎曲的表象,並適用於非慣性系,且具有協變性。
  • 超弦理論說明宇宙的最基本構成是陰陽兩種特性的基本元素
    弦理論,超弦理論越來越接近這個世界的終極真相了。而中國的易學理論,一開始就是奔著天人合一的全息對應而去的。他們越來越靠近了。弦理論是理論物理的一個分支學科。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就產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弦論中的弦尺度非常小,但操控它們性質的基本原理預言,存在著幾種尺度較大的薄膜狀物體,後者被簡稱為「膜」。直觀的說,我們所處的宇宙空間可能是9+1維時空中的D3膜。弦論是現在最有希望將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種相互作用力統一起來的理論。弦理論是一門理論物理學上的學說。
  • 簡單破解超弦理論
    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就產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與物質是可以轉化的,故弦理論並非證明物質不存在。弦論中的弦尺度非常小,操控它們性質的基本原理預言,存在著幾種尺度較大的薄膜狀物體,後者被簡稱為「膜」。直觀的說,我們所處的宇宙空間可能是9+1維時空中的D3膜。弦論是現在最有希望將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種相互作用力統一起來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