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午,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迎來了貴客,一輛專機空降延吉朝陽川機場。沒錯,習大大來延邊看大家了,這可樂壞了當地百姓。循著習大大的足跡,你會發現此次延邊之行依舊那麼地接地氣。
一「約」。「總書記,您到延邊去看看吶,大夥可盼您了。」「我一直想去延邊看一看,下次到吉林一定去。」2015年3月9日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吉林代表團李景浩代表邀請總書記到延邊去看看。就這麼一句看似「隨意」的對話,習大大卻把它記在了心上,並如約而行。「言必信,行必果。」習大大此次延邊之行,不僅是考察調研,更是用實際行動為守諾作出表率,給了延邊百姓實實在在的信任。其實自習大大任職以來,一方面改革反腐,致力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另一方面親民愛民,以實幹俯身取信於民。他敢於做出承諾,更勇於兌現承諾,其立說立行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二「秧」。「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在「平崗綠洲」之稱的延邊地區最大的水稻基地,習大大同正在田間勞作的村民和農技人員親切攀談。「東北熟、天下足」,這片廣袤的黑土地,在鄉親們的辛勤耕耘下,為全國糧食作出了重大貢獻,東北已悄然成為我國大糧倉。望著7200公頃長勢可人的秧苗,習大大囑咐到:「中國有13億人口,要靠我們自己穩住糧食生產。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樣價格好、效益好。」是啊,我國是個人口大國,糧食安全是個大問題。光有產量可不行,只有轉變糧食生產方式,穩定糧食產量,打出品牌,才能端牢國人的飯碗,提高百姓的收益,提升生活水平。末了,他還不忘「祝鄉親們大豐收」,對鄉親們沉甸甸的關愛與期盼之情溢於言表。
三「家」。脫鞋子、上炕頭、盤腿而坐……在光東村70歲的村民李龍植家,習大大入鄉隨俗,與村民嘮嘮嗑、拉家常。當得知還有一些村民依舊使用傳統的旱廁時,他認真地指道,「隨著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也要不斷推進,要來個『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基本公共服務要更多向農村傾斜,向老少邊窮地區傾斜。」細微之處見真情。「廁所革命」看似微小,卻影響村民日常生活和健康,反映出公共服務水平狀況。堅持為民「旱廁改水廁」,著著實實體現著習大大「民生無小事」理念。正是千千萬萬個「小家」的安寧,才構成了全國這個「大家」的和諧。
習大大情系少數民族群眾,牽掛著他們的溫飽冷暖。在他的著作《擺脫貧困》一書中,針對少數民族地區如何脫貧致富、如何鞏固民族大團結進行過大篇幅的細緻調研分析,並提出了許多合理建議。在任福建省長時,他曾先後多次前往龍巖、寧德等邊遠地市考察調研,訪民情、問民意,並親自組織實施了老區和少數民族建制村「五通」建設,即著力解決群眾的水、電、路、通訊、廣播電視等問題,在福建人民心中樹起了豐碑。如此情系少數民族的一個總書記,怎能不讓延邊人民動容,怎能不讓全國人民為之嘆服?
四「舞」。「青山綠水披霞光,長白山下果樹成行,海蘭江畔稻花香……」伴著優美的旋律,老年舞蹈隊翩翩起舞。《紅太陽照邊疆》,這是一首再熟悉不過的歌曲了,描繪的是延邊人民的精神風貌和風土人情。「幾十年前自己當村支部書記時,村裡廣播每天都放這首《紅太陽照邊疆》,非常熟悉。」習大大感慨到,「今天來到了海蘭江邊,歌中所唱的就是這裡」。簡單的話語流露出似曾相識的情愫,雖首次到此,卻有故地重遊的感覺。「朝鮮族群眾舞蹈跳得好,一招一式就是不一樣。」習大大對舞蹈隊的舞技連連稱讚。延邊地處邊疆,歷史上多次的外來侵略促成了朝鮮族人民勤奮團結、勇於抗暴的堅韌品格。朝鮮舞蹈以柔中帶剛見長,滲透的千百年來民族精神,優美中蘊藏著堅忍的力量。而這何嘗不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優良品質?
「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哪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過上全面小康的生活。」習大大一手抓扶貧攻堅,一手抓全面小康,有君如此承諾,全國各族人民定能鼓足信心,團結一致,奮勇前行。
作者:學習大軍
2015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