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期刊如何突圍?《分子植物》SCI影響因子突破10分

2020-12-05 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解敏6月21日報導:6月20日公布的2018年度《期刊引用報告》顯示,由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與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學術期刊《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 SCI影響因子突破10分大關,上升為10.812,連續3年超過美國植物生物學家學會主辦的植物學領域頂級期刊《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在植物科學領域的所有228種SCI期刊中排名第4,穩居該領域研究類SCI期刊第二,連續8年在亞洲同領域期刊中排名第一,表明我國主辦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期刊《分子植物》已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植物科學領域頂尖期刊之一。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在某一特定時間內被引用率越高,部分反映這些文獻報導的研究成果影響力較大,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該期刊的學術水平較高。

  《分子植物》自2008年創刊伊始,始終堅持國際化辦刊理念和論文質量「第一」的辦刊宗旨,經過多年努力已逐步發展成為植物科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之一,成為國內外科學家發表優秀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與對話的一個高端平臺,提升了我國植物科學研究和科技期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植物生態所所長、中科院院士韓斌表示,辦好一本國際性學術期刊,要遵循出版行業的客觀規律。一本好的學術期刊離不開客觀公正的辦刊原則、正確的辦刊方向和優秀的學術期刊人才。期刊的市場化運作和全球範圍內的宣傳推廣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來,得益於我國重視農業發展和科研投入的不斷加大現狀,我國的植物學研究也發展飛速。在這一背景下,優秀的期刊能使優秀的科研成果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的更加廣泛。《分子植物》順式而上迅速擴大了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

  記者了解到,在《分子植物》辦刊取得可喜成績的基礎上,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將繼續與Elsevier集團旗下Cell Press合作創辦《分子植物》的姊妹刊-《植物通訊》(Plant Communications)。6月21日,《植物通訊》的投審稿系統以及網站和論文發布平臺已正式開放,接受科學家的投稿並將通過開放獲取方式於2020年1月出版第1期,力爭早日成為植物科學領域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科技期刊,補齊我國植物科學英文期刊高水平期刊的短板,提升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科技話語權,早日實現科技期刊強國夢。

相關焦點

  • 《分子植物》期刊SCI影響因子突破10分大關—新聞—科學網
  • 我國主辦的《分子植物》期刊SCI影響因子突破10分大關, 成為世界一...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根據2019年6月20日公布的2018年度《期刊引用報告》顯示,由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與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學術期刊《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 SCI影響因子突破10分大關,上升為10.812,已連續3年超過美國植物生物學家學會主辦的植物學領域頂級期刊
  • 我國主辦的《分子植物》SCI影響因子破10分大關
    據2019年6月20日公布的2018年度《期刊引用報告》顯示,由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與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學術期刊《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 SCI影響因子突破10分大關,上升為10.812,已連續3年超過美國植物生物學家學會主辦的植物學領域頂級期刊《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在植物科學領域的所有
  • 連續8年亞洲排名首位《分子植物》影響因子突破10分大關
    圖說:《分子植物》封面既包含中國元素,也有西方文化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連續8年在亞洲同領域期刊中排名第一,位居國際植物科學領域期刊第四名,學科排名進入植物科學領域SCI期刊前2%,連續3年超過美國植物生物學家學會主辦的植物學領域頂級期刊
  • 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
    發表sci論文有一定的用途時,比如評獎、評職稱等,要滿足相應的評審標準要求,否則會導致發表的sci論文達不到目的。在提出的評審標準要求中,不少人對分區和影響因子一頭霧水,鬧不懂它們怎麼來的。本文就回答下關於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的問題。
  • 這本國產期刊2018年才被SCI收錄,短短兩年影響因子即突破5分
    TLCR期刊於 2012 年 3 月創刊,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開放獲取期刊,並於2018年被SCI收錄,2019年影響因子為5.132。03影響因子趨勢TLCR期刊2018年才被SCI收錄,短短兩年內影響因子從4分+突破5分,2019年影響因子為5.132,預計2020年影響因子會保持在
  • sci期刊發表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
    科學影響力因子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編制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數據.也就是說,在報告年度中,前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總數除以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科學影響力因子用于衡量科學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重要指標,通常認為它代表期刊的重要性.如何計算科學期刊的影響因子如下:IF(k) = (nk-1+nk-2)/Nk-1+Nk-2IF是影響因子,k是某一年,Nk-1 + Nk-2是該期刊在前一年或兩年中發表的論文數,nk-1和nk
  •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sci影響因子是湯森路透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一項數據。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sci影響因子用來衡量sci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一個重要指標,通常被認為代表著期刊的重要性。
  • 2019化學類期刊SCI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這個東西對眾多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影響因子,以及的它的意義。
  • 影響因子首次突破20!科技期刊「中國陣營」崛起
    (均期刊編輯部供圖)  影響因子首次突破20!據科睿唯安最新發布的2020期刊引徵報告(JCR),《細胞研究》,一本誕生於上海的原創科技期刊,以20.507的影響因子,創下中國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新高。
  • 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
    sci期刊相比較其他期刊來說,已經處於頂尖的地位。但sci收錄的期刊不止一本,在sci期刊這一圈子內也難免互相比較高低。那麼,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分區或影響因子。首先,sci期刊分區判斷級別高低sci期刊分為了四個區,採用的分區標準有兩種。
  • sci論文影響因子最高多少
    最少得分是0~1分,高的到10分,乃至幾十分,投寄的情況下先向自身的文章內容評定,挑選適合的區段,提升通過率是最必須考慮到的,針對眾多創作者而言IF>1就表達引入率頗高,期刊早已具有非常的學術使用價值了,大家許多創作者發布零點幾的期刊早已很不易了,超過1能夠說十分出色了。
  • 最新SCI影響因子出爐!國刊榮光!cell research IF首次突破20分!
    想必科研界的各位都已經獲悉,就在昨天,科睿唯安公布了最新版(2019 年)SCI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
  • 國刊Cell Research首次突破20分!2020年SCI期刊影響因子出爐,附全部期刊影響因子Excel表格!
    後臺回覆:2020IF,可直接獲取全部期刊影響因子Excel表格。期待著期待著,一年一度的影響因子終於在今天公布了!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統計數據及計算的影響因子等指數,而成為一種期刊評價工具。圖書館可根據JCR提供的數據制定期刊引進政策,論文作者可根據期刊的影響因子排名決定投稿方向。
  • 這本國產SCI期刊,院士主編,免版面費,影響因子已超10分
    從現有的記錄來看,Protein & Cell的2020年影響因子(JCR2019)是10.164,2019年影響因子(JCR2018)是7.575,而JCR2017是6.228。Protein & Cell的最新影響因子(JCR2019)是10.164。
  • 聚焦 | 2018年SCI最新影響因子正式公布,870個5分以上期刊匯總(附材料&化學SCI期刊影響因子)
    2018年6月26日,最新的影響因子終於出來。ISI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報告》,全稱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
  • 2017影響因子公布!附高分子材料相關期刊最新IF
    三大刊(NATURE、SCIENCE、CELL)座次及學術地位NATURE、SCIENCE、CELL三大刊2016年度影響因子如下表:,近年來影響因子持續走低,今年影響因子跌破3分了大關,為2.806。
  • sci期刊如何選擇
    投稿發表sci論文,可選擇的sci期刊範圍比較廣。不同的論文,不同的目的,選擇sci期刊的標準是不同的,一旦選錯,很難成功發表,或者發表了不被認可。可見,期刊選擇很重要。那麼,sci期刊如何選擇?首先,確定自身對sci期刊的需求發表的sci論文,可能是用來評職稱、畢業、展示科研成果,也可能是其他。不同的目的,面對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評職稱發表sci論文,sci期刊要達到職稱單位認可的標準,比如幾區、影響因子。作者在選擇sci期刊前,需要確認這些標準是什麼,從而圈定自己可選擇sci期刊的範圍。
  • 這本影響因子不斷上漲的5分+SCI期刊正在徵稿
    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創刊於2008年,是一本非常年輕的期刊,主編是美國威斯康星醫學院的珍妮特·巴斯克斯·維瓦爾(Jeannette Vasquez-Vivar),由出版商Hindawi 發布,研究領域為Cell Biology,目前在同領域中排名56/195位,JCR Q2,中科院3區,2019年影響因子5.076.
  • 這本國產SCI,今年影響因子超16分,連續兩年超10+
    從現有的記錄來看,NSR的2020年影響因子(JCR2019)是16.693,2019年影響因子(JCR2018)是13.222,2018年影響因子(JCR2017)是9.408。NSR 的最新影響因子為13.222,位列全球多學科綜合類期刊的第3名(4%,Q1),進入中科院分區綜合性期刊1區。NSR的最新影響因子(JCR2019)是16.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