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顆恆星是何時出現的?基於大爆炸,科學家給出了一個時間區間

2020-12-05 悟空科學世界

你可能知道,現代科學都傾向於相信,宇宙和宇宙中所有的物體都是宇宙大爆炸的結果。儘管有人對這一假設持懷疑態度,但到目前為止,這一理論是最符合邏輯的。儘管該理論有缺陷,但它揭示了宇宙的物理圖景,並且與科學家的觀察結果並無矛盾。

宇宙大爆炸理論特別強調了第一批恆星出現的時刻。那麼,第一顆恆星是何時出現的呢?

要理解這個問題,那你需要返回到零時間「標記」。我們的宇宙來自一個「奇點」,這個奇點是一個具有無限高溫的物質點。宇宙最早的時代是普朗克時代,根據科學家的說法,它只持續了10-43秒。在這一時期結束時,物質之間的第一次引力相互作用就開始出現了。

在下一個階段,宇宙開始以非常高的數值迅速膨脹,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對它進行研究。然後第一個基本粒子就開始出現了。與此同時,溫度開始降低,之後就進入了核合成時代。在這一時期,化學元素就開始在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你可能認為,上述所有的過程都發生在數百萬年前,但事實並非如此。根據科學家的說法,從「宇宙大爆炸」後直到化學元素的出現期間,只花了約100秒。

宇宙的下一個時代就是質子的出現。它持續了大約38萬年。正是有了這一期間,才出現了第一顆恆星所需的物質。此時,第一個原子就出現了,物質開始轉變為等離子體和氣體,由此,就出現了由光子代表的第一個熱輻射。目前,天體物理學家把這種輻射稱為殘餘輻射。

在那之後,宇宙就進入了一個黑暗時代或一個「安靜」的時代。除了殘餘輻射外,沒有其他的熱源和光源。只有在這一時期結束的時候,才會形成第一顆恆星。引力,仿佛把一個氣體雲「壓」成了一個整體,即:一顆恆星。在這些物體的內部,熱核反應就開始了,從而產生了宇宙中第一道明亮的光和熱源。在此之後,再電離期開始了。

那麼,我們宇宙的第一顆恆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2003年,科學家的研究提供了更準確的答案。他們說,再電離時代大約發生在大爆炸之後的3.5億年。據其他消息來源說,這些恆星是在大約5.5億年以後才出現的。2016年,科學家們的最新計算表明,宇宙中的第一顆恆星可能是在大爆炸之後的7億年才出現的。當然,如果這些計算是正確的,那麼天文學家的現代設備就可以讓你看到宇宙中第一顆恆星的光芒。

值得一提的是,問:宇宙中第一顆恆星是何時出現的?其實並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而且科學家還不斷地對他們的數據進行調整。正因為如此,科學家的結論是,第一顆恆星出現的時間:可能在大爆炸之後的4-7億年期間。

當然,如果你有更好的見解或足夠的證據,請不要吝嗇你的觀點,分享出來,讓我們一起來討論!

相關焦點

  • 宇宙第一顆恆星出生的時間?科學家有線索了!
    根據目前理論,我們知道人類出現的時間最早可追溯到700萬年前,那時候正是古猿轉變為人類始祖的雛形,相當於人類正式形成的伊始。那麼宇宙呢?我們知道宇宙第一顆恆星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宇宙中最早的恆星形成的時間甚至比天文學家想像的還要早。
  • 科學家發現一顆恆星,比宇宙早出現了2億年,顛覆宇宙大爆炸?
    除此之外,在6個月的時間裡,邦德還研究了視差效應,也就是一顆恆星的視差位置相對於遙遠背景的改變相對於觀測者的位置,這可以讓你更好地計算恆星的亮度,和它到地球的距離之間的比率。在這項研究中,恆星的年齡越老,其亮度就越暗,這並不能證明之前估計的恆星年齡是正確的。所以他認為,在最初的計算中出現了錯誤,恆星的年齡是通過核反應的速率來測量的。
  • 宇宙中的第一顆恆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當我們看向越來越遠的距離時,我們也在回顧時間,而且由於宇宙大爆炸發生在一個有限的時間之前(大約138億年),我們能看到的距離有一個極限,且仍然能看到星星。那麼一定有一段時間之前宇宙裡沒有恆星,在那之後第一顆恆星出現在了宇宙。那是什麼時候呢? 我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了解答案。
  • 一顆139億歲的恆星,比宇宙還古老1億年,它是從哪裡來的?
    ,早在一個世紀之前,就有科學家發現了這顆恆星,但是在2000年才有科學家針對這顆恆星進行具體的觀測,當時歐洲天文局的「依巴谷衛星」發現了這顆恆星,它距離地球190光年,一開始計算出這顆恆星的年齡是160億歲,比宇宙還要古老20億年。
  • 第一批恆星誕生時間被改寫,哈勃望遠鏡的新發現,改變人類的認知
    宇宙中最早的恆星是如何形成的?它們在大爆炸發生後多久出現在宇宙之中的?這些問題多年來都讓科學家們困惑不已,此前,科學家們曾經通過普朗克太空望遠鏡觀測宇宙得到的數據,分析認為宇宙中最早的恆星是在大爆炸發生5.5億年之後形成的,不過,後來卻伴隨著一顆古老恆星的發現,讓這個推測被否定。
  • 139億歲的瑪土撒拉星,為什麼這顆恆星比宇宙的年齡還大?
    恆星的演化有太多的秘密等待人類探索,早在一個世紀之前,就有科學家發現了這顆恆星,但是在2000年才有科學家針對這顆恆星進行具體的觀測,當時歐洲天文局的「依巴谷衛星」發現了這顆恆星,它距離地球190光年,一開始計算出這顆恆星的年齡是160億歲,比宇宙還要古老20億年。
  • 宇宙何時會有第一顆「黑矮星」?
    雖然這裡看到的許多恆星可能已經死亡,但他們的恆星殘餘仍在繼續發光。大爆炸發生在大約138億年前,它可能只需要5000至1億年才能形成第一批恆星。從那時起,宇宙就充滿了星光。當足夠的物質 - 主要是氫氣和氦氣 - 聚集成一個緊湊的物體時,核聚變必須發生在核心內部,從而產生真正的恆星。
  • 科學家發現一顆140多億歲的恆星,宇宙年齡未必是138億年
    這個奇點是非常抽象的,很難解釋,一直到宇宙大爆炸發生之後,才出現了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宇宙中的星體也在爆炸才開始慢慢產生。哈勃個人提出的哈勃定律(星系的紅移量與星系間的距離成正比)很好地佐證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觀點。但是就在最近,來自英國的幾位天文學家,卻發現了一顆「不太正常」的恆星,測量到的數據顯示這顆恆星的年齡約為144億年,比宇宙的誕生還早,難道它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 年齡最大的恆星比宇宙還大?科學家:或是上一個宇宙留下的恆星
    眾所周知宇宙自誕生到現在已經有138億年之久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宇宙的形成是由奇點大爆炸而形成的,在奇點大爆炸之前,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但自從奇點大爆炸之後,宇宙中似乎有了空間區域劃分的概念;時間從那個時候開始了它的流逝,宇宙中一顆接一顆的星體逐漸形成。
  • 450光年外,發現一顆恆星大爆炸,出現日冕物質拋射現象
    450光年外,發現恆星大爆炸,出現日冕物質拋射現象!人類自從進入科技文明時代以來,科技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宇宙和太空一直都是神秘的存在,今天小編就來說一下,肉眼看來,太陽以一種持續穩定的狀態,在人類的歷史中沒有變化,大家都知道,太陽是我們所在太陽系的中心天體,肉眼看到它是沒有什麼變化的,但是他也會經常出現活動,比如說「耀斑」,太陽黑子的活動可以使大量高能源帶電粒子上周圍的行星噴射,日冕物質拋射也是太陽活動中的一種
  • 揭宇宙「恆星工廠」:形成於大爆炸後10億年
    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宇宙中恆星形成的起始階段比理論上的要更早一些,大質量星系中開始集中啟動「造星運動」大約在宇宙大爆炸後的10億年左右,這項研究也改變了我們對宇宙以及恆星演化史的認識。科學家對26個星系進行觀測後發現,其中存在較多的年齡偏大的恆星,星系的平均年齡在120億年左右。
  • 宇宙學家探測到一個黑洞在慢慢吞噬一顆可憐的恆星
    在最初的觀測結果命名為ASASSN-14ko的六年後,天體物理學家安娜·佩恩(Anna Payne)正在研究所謂的超新星的數據,並意識到該天體每隔114天就會出現一次耀斑,這意味著它不可能是超新星(大爆炸)。團隊的研究包括5月和9月的兩個預言耀斑,9月,他們的研究作為預印本出現在arXiv上,結果在本周的美國天文學會第237次會議上發表。
  • 哈勃望遠鏡新發現:宇宙第一批恆星和星系形成時間或更早
    原標題:宇宙第一批恆星和星系形成時間或更早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歐洲天文學家藉助哈勃太空望遠鏡對大爆炸後5億到10億年間的宇宙展開研究,沒有發現第一代恆星——所謂第三星族恆星存在的證據。這一最新結果表明,早期宇宙中第一批恆星和星系的形成時間比科學家此前認為的要早得多。在現代天文學領域,探索第一批恆星和星系如何以及何時形成仍是一項重大挑戰。普朗克太空望遠鏡此前提供的數據表明,恆星約在大爆炸後5.5億年開始形成。哈勃望遠鏡研究項目由歐洲航天局(ES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攜手開展,可觀測大爆炸後5億年內宇宙的情況。
  • 它是一顆古老恆星,年齡可能在140億年左右,比宇宙的年齡還要大
    如果真有這樣的事情,那估計會讓無數的科學家大跌眼鏡,會對這個宇宙的很多事物產生懷疑。可是宇宙之大,無奇不有,越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往往會不斷出現,不斷打我們的臉。而這個年齡比宇宙還大的天體還真的讓科學家發現了,它是一顆恆星,名字叫HD 140283。這顆恆星距地球約190光年,離我們並不是特別遙遠。
  • 一顆「比宇宙還老」的恆星指出「宇宙大爆炸」的缺陷
    一顆「比宇宙還要古老」的恆星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這表明大爆炸理論可能存在根本性的問題。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對宇宙膨脹率的詳細測量表明,大爆炸發生在138億年前。然而,最近使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對一顆名為「瑪士撒拉星」的恆星進行的分析表明,它有145億年的歷史,比宇宙還要古老7億年。瑪士撒拉星的代號為HD 140283,於1912年首次被編入目錄,距離地球只有190光年。對這顆恆星的分析顯示,它所含的鐵非常少,這表明它是在這種元素在宇宙中變得普遍之前形成的。
  • 人類首次在實驗室「製造」出「宇宙大爆炸」
    你可能會回答,是大爆炸。那麼,大爆炸的起源又是什麼呢?或者說,這個爆炸,是怎麼「點燃」的呢?這是一個困擾了科學家們幾十年的問題。天文學家可以模擬出宇宙從大爆炸開始之後所經歷過的 138 億年的漫長曆程,但卻對大爆炸本身是怎麼啟動的——這個宇宙的時間零點,知之甚少。
  • 我們從哪裡來 - 宇宙大爆炸、恆星的產生
    大約在138億年前,我們的宇宙突然從一個奇點爆炸而來。這裡就不要問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奇點在哪裡了,科學家告訴我們問這個問題沒有意義,宇宙是有奇點爆炸而來的,奇點是一個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點,所以宇宙就是突然爆炸而來的,它之前就沒有時間和空間,時間和空間都是宇宙大爆炸之後才出現的。
  • 有一顆奇怪的恆星被踢出了銀河系
    因為引力彈弓效應,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顆黑洞附近的恆星被踢出銀河系的圓盤平面。但現在,至少有一顆被踢飛的恆星並非來自那片區域。http://wx4.sinaimg.cn/large/a1262f29ly1g170zp3gi6g20go0a0b2a.gifumich.edu/Gfycat它是一顆快速移動的恆星,或者也被稱為超高速恆星。
  • 宇宙大爆炸後8.5億年的原始氣體雲,如何揭示恆星的形成時間?
    具有很大密度的塵埃雲,不僅是恆星形成的重要條件,也是科學家們為什麼難以通過望遠鏡觀測到其內部轉變過程的根本原因。一直以來,恆星的形成問題都是天文學中的一大難題,但這個問題的答案卻隨著古老氣體雲的發現而更進一步。那麼,這些來自於宇宙大爆炸後8.5億年的原始氣體雲,如何揭示恆星的形成時間?
  • 宇宙大爆炸是一個黑洞?看看科學家們給出的答案!
    為什麼宇宙在一開始沒有坍縮並變成一個黑洞?有時人們難以理解為什麼宇宙大爆炸不是黑洞。無論如何,在大爆炸初的一瞬間,物質的密度遠大於現有的任何一顆恆星,高密度的物質將會強烈地扭曲時空。在一定的密度下,在希瓦茲凱爾德半徑內將有足夠質量的物質形成黑洞。然而,大爆炸卻沒有陷入自身形成的黑洞中,而且矛盾的是,在奇點附近的空間是平坦的,並沒有被強烈扭曲。這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