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知道,現代科學都傾向於相信,宇宙和宇宙中所有的物體都是宇宙大爆炸的結果。儘管有人對這一假設持懷疑態度,但到目前為止,這一理論是最符合邏輯的。儘管該理論有缺陷,但它揭示了宇宙的物理圖景,並且與科學家的觀察結果並無矛盾。
宇宙大爆炸理論特別強調了第一批恆星出現的時刻。那麼,第一顆恆星是何時出現的呢?
要理解這個問題,那你需要返回到零時間「標記」。我們的宇宙來自一個「奇點」,這個奇點是一個具有無限高溫的物質點。宇宙最早的時代是普朗克時代,根據科學家的說法,它只持續了10-43秒。在這一時期結束時,物質之間的第一次引力相互作用就開始出現了。
在下一個階段,宇宙開始以非常高的數值迅速膨脹,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對它進行研究。然後第一個基本粒子就開始出現了。與此同時,溫度開始降低,之後就進入了核合成時代。在這一時期,化學元素就開始在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你可能認為,上述所有的過程都發生在數百萬年前,但事實並非如此。根據科學家的說法,從「宇宙大爆炸」後直到化學元素的出現期間,只花了約100秒。
宇宙的下一個時代就是質子的出現。它持續了大約38萬年。正是有了這一期間,才出現了第一顆恆星所需的物質。此時,第一個原子就出現了,物質開始轉變為等離子體和氣體,由此,就出現了由光子代表的第一個熱輻射。目前,天體物理學家把這種輻射稱為殘餘輻射。
在那之後,宇宙就進入了一個黑暗時代或一個「安靜」的時代。除了殘餘輻射外,沒有其他的熱源和光源。只有在這一時期結束的時候,才會形成第一顆恆星。引力,仿佛把一個氣體雲「壓」成了一個整體,即:一顆恆星。在這些物體的內部,熱核反應就開始了,從而產生了宇宙中第一道明亮的光和熱源。在此之後,再電離期開始了。
那麼,我們宇宙的第一顆恆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2003年,科學家的研究提供了更準確的答案。他們說,再電離時代大約發生在大爆炸之後的3.5億年。據其他消息來源說,這些恆星是在大約5.5億年以後才出現的。2016年,科學家們的最新計算表明,宇宙中的第一顆恆星可能是在大爆炸之後的7億年才出現的。當然,如果這些計算是正確的,那麼天文學家的現代設備就可以讓你看到宇宙中第一顆恆星的光芒。
值得一提的是,問:宇宙中第一顆恆星是何時出現的?其實並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而且科學家還不斷地對他們的數據進行調整。正因為如此,科學家的結論是,第一顆恆星出現的時間:可能在大爆炸之後的4-7億年期間。
當然,如果你有更好的見解或足夠的證據,請不要吝嗇你的觀點,分享出來,讓我們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