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恩仇錄:沒有顯微鏡的古人,是如何認識病毒與傳染病的?

2020-08-19 蘇家酒窖

科學家們可以通過電鏡觀測到這個精巧而美麗的小玩意,它是一個球體,直徑在100nm左右,日冕一樣的蛋白棘突保護著其下記錄著一切遺傳信息的RNA物質。它不具備意識,但是當它得以接觸到受感染者的細胞的時候,他會精確地利用細胞中的營養物質來複製自身的結構。如果不加以制止,很快,受感染者的體內就會建立起一支由千萬個「它」組成的軍隊……

Close up Virus Abstract bacteria background

這個人視力所不能及的小東西,就是現如今肆虐武漢,危害全國的冠狀病毒。

得益於人類社會幾百年來積累的醫療知識,我們今天可以清楚地認識到諸如病毒的各種微生物的存在。雖然依舊沒有針對病毒的特效治療方式,但是我們也可以嘗試著隔絕病人的飛沫,體液,通過切斷一切的傳播途徑來建立切實可行的抗病毒陣線,並且頗具成效。

然而早在人類認識到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存在之前,病毒就已經切實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了。幾億年的發展歷程,使得藍天之下,碧海深處,無數人類所不能生存的地方,他們都都早已經深深紮根。根據科學家估計,海洋裡的所有病毒的重量甚至要遠遠高於所有鯨魚的重量。而人類文明的歷史也就不到萬年而已。


高質量三維圖像處理病毒攻擊神經細胞、 神經疾病、 腫瘤、 腦手術的概念

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中國古代將這些微生物所引起的一切傳染病,都統稱為瘟疫。瘟疫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無數大大小小的瘢痕,而對於瘟疫的記憶,則可以上溯到中國古代先民文化的最早記載中。

千年攻防

「疫」是一個形聲皆會意字,《說文》中記載「疫,民皆疾也」,《字林》中也寫到「疫,病流行也」。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古代的疫,指的就是如今的傳染病。「瘟」字則表示兇猛的傳染性疾病,兩個字合在一起就是「瘟疫」,在中國古代指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傳染病。

《周禮》中曾經記錄了一個名為「疾醫」的職位,這個職位的任務就是要妥善治理好「四時癘疾」,而癘指的就是瘟疫的意思。「四時癘疾」指的就是一年四季的各種或強或弱的傳染病,「春時有痟首疾,夏時有癢疥疾,秋時有瘧寒疾,冬時有嗽上氣疾」,周代古人已經能將四季傳染病的症狀都進行區分,可以想見,他們已經有了許多和傳染病交鋒的經歷。

著名學者鄧拓考據所著的《中國救荒史》中統計了中國曆朝歷代的瘟疫次數,加在一次總共238次,而在《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表》的記載中,僅明清兩代就有三百五十次以上的瘟疫記載,兩個數據無論哪個更具真實性,都共同體現了一件事,就是中華文明自誕生開始就飽受傳染病的侵擾,那麼在漫長的歲月裡,中國古代的先民們都總結出了哪些針對瘟疫的預防措施和治療手段呢?

學者鄧拓照片

理念傳承

想要治療瘟疫,首先就要了解瘟疫,《黃帝內經》這一著名的中醫典籍奠定了中國古代醫療保健事業的核心思想,即「天人合一」,而對於瘟疫,此書也根據這個理念給出了觀點。《黃帝內經》將一年分割為七十二候,並且詳細記錄了每一候的氣象特點和人體對應的生理狀態,並且表示「從其氣則和,違其氣則病」。後世中醫對於疫病的研究也大多圍繞這一觀點展開。

東漢時期瘟疫肆虐,人們更加完善的總結得出瘟疫是:夫天行時異之病者,是春時應暖而反大寒,夏時應熱反大涼,秋時應涼反大熱,冬時應寒反大溫。而同時期的名醫張仲景的醫學著作《傷寒論》中記錄的諸多傳染病防治手段,也都圍繞著調理人體,切合四時氣候而展開。

而這種觀念顯然也絕非紙上談兵,諸多時期的歷史記載都能對這種觀點進行佐證,例如景泰六年(1455年),陝西各郡正月無雨,四月卻出現霜雪,當年就發生瘟疫,死者兩千餘人。

四時理論體現的是古人對於瘟疫起源的探究,而對於瘟疫之流毒,古人則另有一種解釋的方式。

曹植有著作《說疫氣》,記錄了建安二十二年瘟疫橫行的景象,其中開篇說道「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可見古人認為瘟疫的流行實質上就是癘氣的流行。那麼這個「癘氣」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曹植像

癘氣並非一種氣體,在中醫理論當中,癘氣又被稱作疫氣、疫毒等。中醫對其的認知有兩點如今看來十分有趣,一是疫氣具有很強強的傳染性和流行性,二是一種疫氣引發一種疫病,同種疫病具有相似的症狀。由這兩點可以看出,古人所謂的「癘氣」本質上就是各種各樣的傳染病病原體(病毒、細菌、寄生蟲等)。

由此可見,古人雖然沒有進一步發現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但是其對瘟疫及其傳染原因的總結和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

本期文章講述了古人對於瘟疫發病原因和致病機理的認知,那麼具體到醫療行為上,中國古代又有著哪些防止傳染病的方式呢?這些方式究竟效果如何呢?在之後的文章中,蘇家酒窖會繼續為您講述,敬請期待。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小編陰天,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的話,請別忘了給我們點讚,或者分享給更多朋友看到哦~歡迎關注我們的頭條號蘇家酒窖!

最後的最後,小編還要再嘮叨一遍:希望各位看官們多洗手,勤通風,少出門,戴口罩,科學支持防疫事業,共克時艱!

相關焦點

  • 世界上十大最恐怖病毒和十大最慘烈瘟疫
    最可怕的病毒有時不是毒性最強的,而是那些新出現的病毒,因為科學家要找到對付新病毒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往往會造成大範圍內的傷亡。 讓我們首先來認識一下病毒是如何被發現的吧。
  • 如何系統地認識病毒,系統的預防病毒
    你們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一片森林是深黑色的,當中居住的鳥、獸、魚、蟲都會生長出對應的保護色呢?為什麼動物會產生保護色?動物與周圍是如何進行信息交換的?房子建造成圓形,是因為設計圖紙就是圓形。看完這段,我們就可以理解病毒與宿主的關係。病毒並不會在乎宿主的死活,能幫助病毒傳播和生存的形狀都會得以保留,但是如果致死性太強,宿主很快就掛了,病毒也沒有機會傳播到新的宿主身上。十、基本傳染數在傳染病學裡,有一個基本傳染數的概念。
  • 人類一直在與傳染病博弈
    是的,我們還在繼續與傳染病博弈。該展覽的講解員袁正介紹,傳染病的認知過程,是從未知到已知、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和邏輯思維過程。17世紀80年代,荷蘭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安東尼·列文虎克用自製顯微鏡觀察到微生物,從此打開微生物世界的大門。19世紀50年代起,科學家們發現了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是引起傳染病的「罪魁禍首」,而電子顯微鏡的發明讓人類對病毒的了解更加深入。
  • 遠古微生物啟示錄瘟疫是如何產生的人類滅亡初期階段報告書
    微生物指得就是病毒和細菌等,只能通過顯微鏡下才能看到了的一切被人類認為是低級構造簡單的生物,注意生物這個詞,沒有錯病毒和細菌就是最基礎的生命形態,早在32億年之前這些生物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之上,他們種類繁多且肉眼不可見,而人類歷史最於微生物而言只是短短幾百萬年的進化史而已,是微不足道的產物
  • 這幾個瘟疫有多瘋狂?第4個被稱為「全球死亡人數最多傳染病」
    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上,對人類殺傷性最大的不是戰爭,而是令人非常恐懼的瘟疫。一場瘟疫的爆發可能要奪去數萬人、甚至幾百萬、上千萬人的性命。但是,古代由於科學和醫學的發展有限,還不能正確認識各種病毒帶給人類的災難,所以當瘟疫來襲時,人類往往顯得很無助。那麼在人類的歷史上有那些瘟疫呢?
  • 說說瘟疫在古今中外的十一種稱謂
    瘟疫泛指致人死亡的惡行傳染病,自文字誕生以來,就被人類記載。現代科學認為,瘟疫的主要致病原因是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古人沒有顯微鏡,不能研究這麼細緻,於是便給不同的症狀瘟疫以五花八門名字。它們真是善變,真是可惡!
  • 超級瘟疫,人性惡疾,這8部劇揭露傳染病的「來龍去脈」
    而接下來的這8部電視劇,或許可以讓大家跳脫出來,以旁觀者的視角從各個角度了解傳染病,撥開迷霧,獲得一些啟發。國家:韓國劇情簡介:史無前例的強大病毒席捲整個國家,為了阻止病毒侵蝕人類,國家成立了「特殊傳染病防治小組」來與病毒進行殊死鬥爭。
  • 瘟疫(新冠病毒)是如何摧毀又重塑我們的城市?-從《瘟疫公司》的...
    而在人類歷史上與瘟疫傳染病搏鬥的過程中,我們的城市一次次真實面臨著被瘟疫侵襲的挑戰,疫情帶來了慘重的傷亡,但這也使得城市不斷有機會提升並應對未知的公共衛生危機。現代西方城市規劃的起源,正在於解決因城市人口快速增長而帶來的公共衛生問題。借著《瘟疫公司》的走紅,我們期望思考,我們生活的城市空間是如何被瘟疫重塑的?城市規劃是否有理想的城市模型來抗擊瘟疫對於城市生活的影響呢?
  • 佛教弟子一句「葉衣母心咒」驅除瘟疫傳染病
    我們如何在國家危難人民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獻出一份力量呢?佛弟子們我們大家一起共同誦持」葉衣母心咒」為武漢疫情祈禱,為全國人民祈禱,為全世界人類祈禱,為一切眾生祈禱,願早日消滅冠狀肺炎疫情。葉衣母乃觀世音菩薩化身,是一位消除瘟疫傳染病、遮止怖畏災難的菩薩,特為瘟疫地區受苦受難的眾生所來。
  • 人類瘟疫歷史上,10大濟世神醫,最後一位不接受反駁
    東漢末年因戰亂不斷,各地瘟疫大流行,尤其是洛陽、南陽、會稽(紹興)最嚴重,"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自漢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內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死於傳染病,其中傷寒病佔70%,慘不忍睹。
  • 人類歷史上的10次大瘟疫(深度)
    人處局中,眼界和認識都受到了障礙,於是掉在了情緒中,我們積攢了太多的情緒無處發洩,完全忘記了理性,不知道該如何正確表達我們的情緒和憤怒,所以,只好用情緒表達,用憤怒發聲。對於武漢的新型病毒,我們要有幾個基本的認識:首先,病毒不是政府主觀製造的,客觀上也不存在縱容病毒的故意,因此,不要什麼事都往政府身上推,政府不能什麼鍋都背;其次,政府也不希望病毒蔓延擴大,想控制在最小範圍內,儘量不引起社會恐慌,並不是有意隱瞞真相;第三,在發展初期,政府和我們一樣,對它的認識是有限的,沒有前後眼,所做出的決定就建立在有限的認識上,只要做決定就會有選擇,有選擇就會有風險。
  • 蝙蝠不是「毒王」:新病毒為什麼總發生在大城市,而很少在農村?
    在本文的開頭,我們首先要明白三個最基本的概念,什麼是傳染病?什麼是流行病?什麼是瘟疫?美國演化生物學家賈雷德·戴蒙德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他認為農業的出現是人群傳染病形成的開端,並且隨著城市的出現,傳染病的流行速度被加快了,我們應該如何理解賈雷德·戴蒙德的觀點呢?
  • 病毒、疾病與醫療:4本有助於了解人類與瘟疫的書
    這幾天,關於如今已被正式命名為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到底與當年的SARS病毒是什麼關係,連國內頂尖科學家的發言之間,都出現了爭論、口誤和反轉。但無論如何,這是一種與SARS相當接近的病毒。儘管今天的科技和醫學無疑比100年前大流感的時代先進了無數倍,但人類卻又一次感覺自己在瘟疫面前只有裸奔的份兒。SARS、MERS、鼠疫、天花、伊波拉、季節性流感……這些病毒對人類發動了一次次閃電突襲,在造成重大傷亡後又突然撤退,用暫時的銷聲匿跡來麻痺我們,暗中準備改頭換面帶來下一波攻勢。這種時候,人類這自封的地球主宰,總是顯得如此無力。
  • 逼近的瘟疫:致命病毒為何難以攻克?
    「我們應當意識到我們的力量是有局限的,應當牢記,我們越是取得勝利,越是把傳染病趕到人類經驗的邊緣,就越是為災難性的傳染病掃清了道路。我們永遠難以逃脫生態系統的局限。不管我們高興與否,我們都處在食物鏈之中……」*文章節選自《逼近的瘟疫》([美]勞裡·加勒特 著 三聯書店刊行)。
  • 人類歷史上致死率比較高的五種瘟疫
    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上,對人類殺傷性最大的不是戰爭,而是令人非常恐懼的瘟疫。一場瘟疫的爆發可能要奪去數萬人、甚至幾百萬、上千萬人的性命。但是,古代由於科學和醫學的發展有限,還不能正確認識各種病毒帶給人類的災難,所以當瘟疫來襲時,人類往往顯得很無助。
  • 「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沒有顯微鏡,古人如何知道寄生蟲的
    聽起來頗為哲學,不過,這句話裡卻有一個讓人相當困惑的地方,即明末清初那會的我國古人,怎麼就知道水裡有這麼多寄生蟲呢? 初中生物告訴我們,現代微生物學的創始人乃是荷蘭的安東尼·列文虎克,他不僅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顯微鏡,還利用它觀測到了微觀世界,從此開創了微生物學領域。
  • 美國電影《傳染病》未刪節版展現全球性的恐慌,一場瘟疫席捲全球
    美女貝絲要求和大廚合影,廚師沒有洗手就匆匆趕來——二人握手後,貝絲成為第一個感染者。貝絲從香港回到美國家中,一路上,將病毒傳染給所有接觸過她的人。類似的病例迅速出現在各大都市——香港九龍、英國倫敦、美國明尼蘇達、日本東京——一傳十,十傳百,一場瘟疫席捲全球。
  • 「美麗」的病毒,顯微鏡下的新型冠狀病毒形象
    引起該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毫無疑問的成為病毒中的名星。作為致病微生物,病毒也有它的光輝形象,只是非常微小,只有在高倍電子顯微鏡下才可以看到,在顯微鏡視野中的新型冠狀病毒也有「美麗」外表。讓我們來看看電子顯微鏡下「美麗」的新型冠狀病毒。以下圖片和說明來自網絡。
  • 除了冠狀病毒還有哪些病毒呢?病毒又是如何分類,治理的呢?
    很多人都對冠狀病毒恨之入骨,那麼冠狀病毒又是怎麼樣的病毒呢?病毒又是如何的分類呢?歷史上又有哪些出名的病毒呢?病毒又是如何被消滅呢?該微生物在細胞外時候是沒有生命活動的,只有進入細胞內部才可以有細胞活動。可以把它們當成一個個小小個的機器人吧。沒有細胞寄生就像沒有電的廢鐵。病毒結構包含了遺傳物質DNA或RNA,以及蛋白質外殼而組成。病毒的分類有很多種類型,有根據外形分類,有根據寄生類型分類,根據結構分類等。
  • 婚前同居,如何判斷他有沒有X傳染病?|單純皰疹病毒|傳染病|愛滋病|...
    你知道你的伴侶會有什麼傳染病嗎?雖然在結婚前你們看過、愛過,但根本沒有檢查過!也許你根本不了解對方的身體健康狀況,更不能發現一些潛在的高風險疾病,那就很容易出現翻車情況,特別是一些遺傳性和隱匿性疾病。且不說生孩子這麼遠,性病、B肝、HPV,還有一些隱疾傳染病,這些都是戀愛關係裡分分鐘傳給另一半的疾病。有時感染性傳播疾病可能並沒有症狀,但是這不代表它們不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