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也是一部與病毒對抗的血淚史。
一個小小的病毒,看不見、摸不著,可以傳染蔓延,奪去數以千萬計的人命。
從最早《周禮》記載的癘疾,到我們正面臨的新冠病毒,在普通人恐慌奔逃時,無數醫者逆毒而行,用驚人的膽識、智慧和醫術,從病毒死神的鐮刀下,搶回一條條人命。
醫者仁心。
今天,讓我們在硝煙中,銘記那些懸壺濟世的神醫們。
醫術有不同,貢獻無大小,按歷史年代排序:
1、 華佗——黃疸病
安徽亳縣人,東漢末醫學家,發明了麻沸散,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對傳染病也非常精通。
東漢黃疸病流行,華佗發現茵陳的奇效,花三年時間反覆試驗,用春三月的茵陳蒿嫩葉救治了許多病人。
民間流傳歌謠:
"三月茵陳四月蒿,傳於後世切記牢,三月茵陳能治病,五月六月當柴燒"。
可惜晚年被曹操下獄致死,據說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醫書給獄吏,說:"此書可用來救活人。"獄吏害怕不敢接受,華佗只好忍痛把書燒掉了。
2、 張仲景——傷寒病
河南鄧州人,東漢末醫學家,後世稱"醫聖"。
東漢末年因戰亂不斷,各地瘟疫大流行,尤其是洛陽、南陽、會稽(紹興)最嚴重,"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
自漢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內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死於傳染病,其中傷寒病佔70%,慘不忍睹。
張仲景痛心不已,刻苦研讀《素問》、《靈樞》、《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等古代醫書,結合臨床經驗,耗費10年編寫出《傷寒雜病論》,送走傷寒瘟神。
3、 葛洪——狂犬病
江蘇句容縣人,東晉道教煉丹家、醫藥學家,世稱"小仙翁"。
葛洪著有《肘後備急方》,擅長研究急病,也就是急性傳染病。
書中在世界上最早記載了肺結核、天花、恙蟲病等,還創造性試驗用瘋狗的腦髓,敷在被咬的病人傷口治療狂犬病,這個"免疫疫苗"比巴斯德早1000年。
古人把傳染病迷信看做"天刑",認為無藥可醫,葛洪在1600年前,沒有顯微鏡的情況下,推測出傳染病是外界物質引起,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先見。
4、 孫思邈——麻風病
陝西銅川市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後人尊稱"藥王",享年141歲。
在傳染病防治上,孫思邈非常注重"預防為先"的觀點,強調個人衛生和運動健身。
他寫的《千金方》一書,留下許多防止瘟疫的方子。他是我國第一位麻風病專家,治療的麻風病有600多例,在病因、病機、治療上,為後世對抗麻風病留下了珍貴資料。
他首創的雄黃治療瘧疾病,比英國人用砒霜製成的孚勒氏早1000多年。
5、 吳又可——瘟疫
江蘇吳縣人,明末清初傳染病學家,人稱"治瘟症千古第一人"。
1642年,大明崇禎十五年,五六月間,河北、山東、浙江等地大疫橫行,十戶九死 。史料記載,"一巷百餘家,無一家僅免,一門數十口,無一僅存者"。
吳又可大膽跳出傷寒論,從另一個角度研究瘟疫,提出病毒通過"口鼻傳染"說法。
非典時期,他的"達原飲"作為衛生部推薦中藥方,在各大藥店熬煮推廣;治療新冠病毒的連花清瘟膠囊,也源於他的理論支撐。
吳又可創立的溫疫學說,領先西方世界整整200年。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電影《大明劫》親身感受一下)
6、 威廉·莫博森——黑死病
一位了不起的英國牧師。
1665年,歷史上著名的倫敦大瘟疫,兇險的疫情感染了幾十萬英國人,40萬人口的倫敦,8萬人死亡。
在村民們恐慌奔逃之前,威廉牧師組織村民們"封村",不準出不準進,抱著必死的決心,把病毒堵死自己的村子裡,用生命保護身後的其他城鎮。
疫情過後,340人的村子,包含牧師在內,死去260人。
在世界防疫史上,威廉牧師首創了"防疫隔離"制度,我國的"武漢封城"就來源於此,致敬英雄的武漢人民,用一城犧牲換取了全國勝利。
7、 愛德華·詹納——天花病
英國醫生、醫學家、科學家,被後世稱為"免疫學之父"。
今天,我們應該感謝詹納,天花病在地球上真正被消除了。
1980年5月,第23屆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宣布天花被完全消滅,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只有美國和俄羅斯的實驗室還保存著樣本(???)。
天花曾導致歐洲20%的感染者死亡,直到1796年,詹納從奶場女工手上的牛痘膿胞中,取出物質接種成功,並無私分享出來,以方法簡便安全,被各國相繼採用。
後人在他的基礎上,把"疫苗"的概念前進了一大步。
8、 伍連德——鼠疫
馬來西亞華僑,公共衛生學家,醫學博士,中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先驅。
近代中國曾經爆發過三次大的"肺鼠疫":1910年、1917年、1920年,共造成8萬多人死亡。這三次大瘟疫,被一人滅掉,他就是伍連德。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東北大鼠疫流行時也震驚中外。
伍連德深入疫區,不避艱險調查研究,解剖死者屍體,追蹤流行徑路,並採取了鐵路、公路疫病檢查制度,隔離疫區,火化鼠疫患者屍體,建醫院收治病人等措施,4個月就撲滅了這場鼠疫大流行。
鮮為人知是,伍連德還設計了口罩,讓國人第一次用口罩預防傳染病。
9、 顧方舟——脊髓灰質炎
浙江寧波人,中國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我們可敬的"糖丸爺爺",2019年因病去世。
1958年,顧方舟在我國首次分離出"脊髓灰質炎"病毒,之後帶領團隊又成功研製了"液體"、"糖丸"兩種活疫苗,解決了兒童疫苗推廣免疫的問題,使數十萬兒童免於致殘。
他44年如一日,把一生精力都投入在兒童急性傳染病的戰鬥中,直到2000年,世衛組織宣布中國為無脊灰狀態。
他親自在兒子身上做第一例實驗安全性。如果你小時候也吃過糖丸,請向這位老人致敬吧!
10、 鍾南山——非典/新冠病毒
福建廈門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抗擊非典和新冠病毒的靈魂人物。
鍾老的事跡不用多說,每一位中國人,都剛剛經歷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
在2003年抗擊非典和2019年抗擊新冠的戰鬥中,鍾老每一次都是逆毒而行,不顧一身高齡,全心救國救民。
在那些宅家難熬的日子裡,84歲的他,是全國人民心中的信心支柱,中國人民應該記住他,世界人民應該記住他,歷史應該記住他。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鍾老,我想那應該是:
"國士無雙"
我有國士,天下無雙。
當然,在人類抗擊瘟疫的歷史上,遠遠不止十位偉大神醫,每一次大疫流行,都有無數普通的醫護人員手撕病毒,用生命捍衛身後老百姓的安全。
我列舉這十位名醫,想說什麼呢?
縱觀世界歷史,千百年來,能一人挽救以千萬生命為單位的,只有醫生,也只有醫生。
生命無價,他們的無量功德幾乎近仙,是多少金錢名譽無法回報的。
所以,歷經此疫後,以後請對醫護人員,多一份尊重和愛戴,遇到醫鬧傷醫事件及時出手阻止,醫護人員的社會地位,是應該高於明星偶像的。
因為你的第一次生命,是父母給的;
你後面的無數次生命,是醫生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