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4日晚播出的《這就是中國》中,主講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就「中國抗疫的世界意義」展開了主題演講。
近日張教授讀到一位名叫Michael Power的南非的戰略分析家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它的標題是《政府還能做得更好嗎?》。這位分析家對西方指責中國的抗疫舉措感到義憤,他說,請大家不要忘記40年前美國科學家Jim Curran為首的團隊首次在舊金山發現了愛滋病毒,1981年6月他就發表了文章,提醒美國和國際社會注意致命的傳染病。隨後1983年,法國病毒學家第一次在世界上分離了愛滋病病毒,但當時美國的裡根政府對此毫不在乎,公開稱這種傳染病叫「同性戀瘟疫」。
此時,美國已經有800多人死於愛滋病。裡根總統一直到1985年的9月17日,當時愛滋病已經在美國造成了12000人死亡,才第一次使用了「愛滋病」這個詞。所以Michael Power說,你能想像中國領導人在新冠肺炎爆發4年後才開始使用冠狀病毒這個詞嗎?中國領導人不到一個月就使用這個詞了,他感嘆,如果美國政府能夠從一開始就注重愛滋病的防控,人類所蒙受的災難就會大大減輕。眾而周知,截至2018年,全世界累計有7490多萬人感染了愛滋病毒,其中3200萬人死亡,他們已經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張教授跟大家分享了一段回憶。1987年4月15日,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會見來訪華的坦尚尼亞前總統尼雷爾,他擔任翻譯。話題轉到愛滋病時,鄧小平非常肯定地說「愛滋病,美國最多,吸毒是一個主要原因」,他接著說,「我們現在在嘗試用中草藥來治療愛滋病。」聽了這番話,尼雷爾說,對我們坦尚尼亞來講,現在最大的疾病還不是愛滋病,而是瘧疾。尼雷爾的判斷當時也許是對的,但是後來發展的情況看,他對愛滋病的非洲的泛濫的可能性低估了。
張教授上世紀90年代曾訪問過波札那、南非、坦尚尼亞、莫三比克、史瓦帝尼等非洲國家,愛滋病當時已經成為當地的頭號殺手,一些國家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是愛滋病毒感染者。在史瓦帝尼,棺材生產一度成為整個國家增長最快的產業。那天,鄧小平還和尼雷爾總統探討了中非合作,用中西結合來治療瘧疾和愛滋病。鄧小平對他說,中國土地革命的時候,我們打仗缺醫少藥,治病很多都是靠中草藥。
張教授回憶這段往事想說明兩點,一是中國從最高領導人到普通民眾都認為傳染疾病是人類公敵,各國都要精誠合作,共同應對。人類歷史上經歷過天花、鼠疫、麻風、瘧疾等很多瘟疫,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獨善其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社會的唯一正道。二是面對各種肆虐的病毒,我們要探索中醫藥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可以優勢互補,這次抗疫過程中中醫藥發揮了很好的療效,十分令人鼓舞,希望我們整個社會都更加重視中醫、更加重視中西醫結合,這條路一定走得通,而且應該是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寶貴貢獻。(素材來源:《這就是中國》節目組 編輯:劉清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