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3歲的市民王女士突發左側肢體乏力,被送到東莞市人民醫院診治,最後被診斷出心臟竟有個「洞」。
王女士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史,也無心律失常,多年來卻有偏頭痛,一直也找不到原因。
近日,她的左半身突然乏力,持續4個小時,被緊急送往東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診治。入院後,醫生進行了心臟超聲、頸動脈超聲、CT、MR等相關檢查,考慮她可能是心臟病引起了腦梗塞。
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神經內科邀請超聲科學科帶頭人謝玉環為患者行右心聲學造影檢查。推注造影劑後,結果顯示多個氣泡由右房進入左心系統,左心腔內可見造影劑氣泡回聲,診斷為卵圓孔未閉。
卵圓孔是心臟左右房之間間隔膜上中間位置的一個孔,是胚胎時期的一個生理性通道。一般1歲以內開始閉合,3歲後仍不閉合則稱為卵圓孔未閉,這也是成人中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疾病,約4人就有1人患病。
如果「洞」很小,可不予幹預;若「洞」的大小足夠血流通過,則會形成一個靜脈血液進入動脈的異常通道,使得靜脈血從身體其他部分帶來的細小栓子有機會直接進入顱腦,造成血管阻塞。
隨後,心血管內科團隊成功為患者實施了卵圓孔封堵術,經超聲術中、術後評估,封堵效果很好。目前,王女士已康復出院,也擺脫了偏頭痛的陳年頑疾。
醫生介紹,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無症狀腦梗塞,尤其是年輕人反覆發作者,且無明顯頭、頸動脈疾病,應及時到超聲科進行右心聲學造影檢查,以排查是否有卵圓孔未閉或肺動靜脈瘻。
此外,從事特殊職業的人,如身處負壓環境的潛水員或航天員,上崗前檢查也應進行右心聲學造影。
【來源:東莞時間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