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生物化學及生物化學檢驗(二)》習題及答案七
一、名詞解釋
1.急性時相反應
2. C-反應蛋白
二、填空題
1. 是目前臨床上測定血清總蛋白的常規方法,其成人參考範圍是 。
2.血漿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質是 ;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質是 。
3.正常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為___________,如比值小於1稱為___________,表明_____________。
4.血清白蛋白測定的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選擇題
1.血漿白蛋白下降見於很多病理情況,但除外
A. 急性時相反應 B. 吸收功能紊亂
C. 營養不良 D. 腎病症候群
E. 急性肝炎早期
*2.白蛋白作為血漿載體蛋白,以下哪項特性錯誤
A.等電點4.7左右 B.帶許多負電荷
C.能結合Ca2+、Mg+2、Cu2+等正離子 D.能運載水溶性好的物質
E.能運載膽汁酸、類固醇激素、長鏈脂肪酸等
*3.AAT的遺傳表型以哪型最多見
A.PiMM B.PiSS
C.PiMZ D.PiSZ
E.PiZZ
4.以下哪項不是急性時相反應蛋白
A. ALB B. AAG
C. HP D. C3
E. LDL
5.在急性時相反應中,以下哪項蛋白不增高
A.HP B.CRP
C.AAG D.ALB
E.Cp
6.診斷有無缺鐵性貧血可檢測以下哪項指標
A. AAT B. AAG
C. TRF D. HP
E. AMG
7. 血管內溶血時血漿濃度下降的是哪項指標
A. AAT B. AAG
C. TRF D. HP
E. AMG
8.年青肺氣腫者,可能為哪項蛋白缺陷
A. ALB B. AAG
C. HP D. AMG
E. AAT
9.測定血清總蛋白的參考方法是
A.雙縮脲法 B.凱氏定氮法
C.比濁法 D.紫外分光光度法
E.酚試劑法
10.測定血清總蛋白的常規推薦方法是
A.折光測定法 B.凱氏定氮法
C.雙縮脲法 D.紫外分光光度法
E.酚試劑法
11.可作為了解血清蛋白質全貌的方法是
A.折光測定法 B.電泳法
C.雙縮脲法 D.紫外分光光度法
E.酚試劑法
12.對於分離純化的酶可用以下哪種方法測定
A.折光測定法 B.比濁法
C.雙縮脲法 D.紫外分光光度法
E.酚試劑法
13.適用於臨床急症時蛋白質測定的體檢篩選的方法是
A 紫外分光光度法 B.比濁法
C.雙縮脲法 D.折光測定法
E.酚試劑法
14.蛋白質分子中的色氨酸、酪氨酸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長為?
A.200 nm B.225 nm
C.260 nm D.280 nm
E.340 nm
15.診斷早期肝炎較敏感的指標是
A.白蛋白 B.前白蛋白
C.C-反應蛋白 D.轉鐵蛋白
E.β2—微球蛋白
16.甲胎蛋白電泳區帶位於
A.A和α1-球蛋白之間 B.α1和α2球蛋白之間
C.α2和β球蛋白之間 D.β和γ球蛋白之間
E.A前方
17. 第一個被認定為急性時相反應的蛋白質是?
A.白蛋白 B.前白蛋白
C.C-反應蛋白 D.轉鐵蛋白
E.β2—微球蛋白
18. 哪個方法測定蛋白質需要較純的蛋白質樣品
A. 凱氏定氮法 B. 雙縮脲法
C. 比濁法 D. 紫外分光光度法
E. 染料結合法
19. 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的主要蛋白是
A. γ-球蛋白 B. 轉鐵蛋白
C. α2-巨球蛋白 D. 前白蛋白
E. 白蛋白
20. Wilson病患者血清下列哪種蛋白含量降低
A. 結合珠蛋白 B. 轉鐵蛋白
C. 銅藍蛋白 D. 甲胎蛋白
E. 前白蛋白
21.蛋白質和雙縮脲試劑作用後顯色為
A.藍色 B.紅色
C.黃色 D.藍綠色
E.紫紅色
22.在下列哪一pH條件下,BCG與白蛋白結合成藍綠色複合物
A.pH4.2 B.pH6.5
C.pH7.0 D.pH8.6
E.pH10.5
23.血清白蛋白測定,目前臨床上的常規推薦方法是
A.免疫比濁法 B.電泳法
C.鹽析法 D.BCG法
E.BCP法
24.正常的A/G比值是
A.1~1.5﹕1 B.1.5~2.5﹕1
C.1﹕1~1.5 D.1﹕1.5~2.5
E.1﹕1~2.0
25.血清白蛋白的參考範圍是
A.20~30g/L B.30~40g/L
C.35~55g/L D.40~60g/L
E.60~80g/L
26.以下關於腦脊液蛋白質敘述錯誤的是
A.含量為血清總蛋白質的1%以下
B.雙縮脲法不適合腦脊液蛋白質測定
C.參考範圍是150mg~450mg/L
D.多數神經系統疾病時腦脊液蛋白含量增加
E.纖維蛋白原含量較高
27.BCG試劑在多長時間內對白蛋白反應特異
A. 10秒內 B.30秒內
C. 3分鐘內 D. 10分鐘內
E. 30分鐘內
27.某患者血清總蛋白85g/L,但A/G正常,最可能原因為
A. 慢性肝病 B.營養不良
C. 機體失水 D.多發性骨髓瘤
E. 蛋白丟失
28.某患者血清球蛋白50g/L,總蛋白100 g/L,最可能原因為
A. 機體失水 B.營養不良
C. 嚴重燒傷 D.免疫球蛋白病
E. 消耗性疾病
29.血清總氮量減去非蛋白氮量後,怎樣換算為蛋白質含量
A. 乘以16% B.乘以6.25%
C. 乘以16 D.乘以6.25
E. 乘以60
30.關於雙縮脲法測蛋白質敘述錯誤的是
A. 操作簡便 B.重複性好
C. 顯色穩定 D.靈敏度高
E. 顯色一致
四、簡答題
1.簡述雙縮脲法測定血清總蛋白的原理。
2.血清總蛋白濃度降低的臨床意義。
五、病案分析
1.嚴重肝病患者血清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有何改變?為什麼?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急性時相反應: 在炎症、創傷、感染、腫瘤等病理情況下,除血漿PA、Alb、TRF含量下降外,其它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如AAT、AAG、Hp、Cp、CRP、C3和C4等的血漿含量明顯升高,少則50%,多則可升高1000倍,這一現象稱為急性時相反應。
2.C-反應蛋白:在急性炎症病人血清中出現的可以結合肺炎球菌細胞壁C-多糖的蛋白質,是急性時相反應時極靈敏的指標,升高早且程度高。
二、填空題
1.雙縮脲法 60~80g/L
2.白蛋白 α2-巨球蛋白
3.1.5~2.5/1 蛋白倒置 肝功能損害嚴重
4.染料結合法 鹽析法 電泳法 免疫化學法
三、選擇題
1.E 2.D 3.A 4.E 5.D 6.C 7.D 8.E 9.B 10.C
11.B 12.D 13.D 14.D 15.B 16.A 17.C 18.D 19.D 20.C
21.E 22.A 23.D 24.B 25.C 26.E 27.B 28. D 29. D 30.D
四、簡答題
1.答:
蛋白質中的肽鍵在鹼性條件下與銅離子絡合成紫紅色複合物,產生的顏色強度在一定範圍內與蛋白質含量成正比。此反應和雙縮脲在鹼性條件下與銅離子絡合成紫紅色複合物的反應相似故稱為雙縮脲反應。
2.答:
各種慢性肝病合成減少;長期營養不良及消耗增加如:腫瘤、結核、甲亢等;蛋白質大量丟失如:腎病綜合症、嚴重燒傷、大出血等;各種原因引起體內水分過多等。
五.病例分析
1.答:
總蛋白降低,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A/G比值倒置,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降低。
因肝臟合成白蛋白減少,而單核巨嗜系統合成球蛋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