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和封閉雙重夾擊,中國大力發展PLA生物降解塑料是對還是錯?

2020-12-05 找塑料網

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原創報導,在新冠疫情泛濫全球糧食短缺,西方國家開放合作步伐停滯的大環境下,大力發展PLA是否操之過急,這種討論是有必要的。特別是我國即將(中紀委制止餐飲浪費)立法制止餐飲浪費,這一舉措似乎更加意味深長。

一、PLA以澱粉為原料,需消耗糧食

我們知道,聚乳酸PLA,是以乳酸為原料聚合而成的聚酯,原料是乳酸,主要來自澱粉(如玉米、大米)等發酵,澱粉原料經由糖化得到葡萄糖,再由葡萄糖及一定的菌種發酵製成高純度的乳酸,再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合成一定分子量的聚乳酸。

因為PLA具有優良的生物可降解性、相容性和吸收性,而被市場關注並大力推廣。然而因為消耗糧食,又被部分行業人士質疑,是否會給中國的糧食安全造成影響。

前不久的8月26日,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在發布會上表示,我國的穀物自給水平能夠做到基本自給,保證在95%以上。另一方面,我國的糧食供需存在較為突出的結構性矛盾,糧食品種中缺口最大的是大豆,產需缺口逐年加大,每年進口8000萬噸到9000萬噸。

據媒體報導,聚乳酸產能建設在近幾年都實現的話,利用玉米澱粉為原料製備的生物降解塑料也不過百萬噸級左右,這對糧食不會造成大的影響。

所以,以糧食安全為由,完全拒絕PLA生物降解塑料的生產應用,似乎不是那麼具有說服力。

二、PLA發端於西方,中國快馬加鞭

PLA的製備技術最初來自荷蘭的科碧恩-普拉克Corbion-Purac公司,以丙交酯為單體原料製備而來。其後,科碧恩在美國、泰國相繼建有工廠。

目前,全世界PLA年生產能力約24萬噸,最大的PLA原料生產工廠是美國的NatureWorks和荷蘭的科碧恩公司,前者年產能15萬噸,後者年產能7.5萬噸。換言之,PLA供應話語權掌控在西方國家的手裡。

中國擁有PLA原料製備生產線的公司,有河北華丹(年產能5萬噸)、浙江海正(1.5萬噸)、深圳易生(1萬噸)等。還有大量擬建在建的PLA項目,浙江友誠(50萬噸)、安徽豐原(40萬噸)、山東同邦(30萬噸)、珠海萬通(3萬噸)、江蘇友成等。

當下,受全國禁塑分步實施的政策帶動,PLA原料緊缺,國內單價已經達到4萬元以上。受制於PLA生產技術和資本的壁壘,國內當前PLA產能產量低下,那些吹捧PLA工藝技術的人士,甚至被某些人貼上「漢奸」的標籤。

三、新冠封閉雙重夾擊,注重糧食安全是應有之舉

7月17日,聯合國相關機構發布最新報告顯示,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到今年年底,全球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數可能從疫情來襲前的1.49億增加至2.7億,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飢餓風險。

此外,由於關鍵的健康和營養服務中斷,未來6個月內,每天還可能有多大6000名兒童由於原本可以避免的原因而夭折。

相對而言,我國的糧食整體缺口並不明顯,但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聯合封閉中國的國際環境中,我國需要更多的反制手段,比如,我國近日加強了對澳大利亞大麥小麥的進口檢疫措施。

所以,在糧食安全方面,我國如果能夠完全自給自足,將會有更多的談判空間。所以,當下未雨綢繆顯然是應有之舉。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8月1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已將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列為一類項目,特別是在餐飲消費環節,將建立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長效機制。近日已有多個地方的餐飲行業協會發出倡議,提醒消費者適度適量點餐,並將剩餐打包帶走,做到光碟不剩菜。

所以,我國即將立法制止餐飲浪費,在糧食缺口並不明顯的當下,這一舉措似乎意味深長。

四、全球糧食短缺,發展PLA是對還是錯?

那麼,發展PLA是對還是錯?

生產PLA消耗糧食,工藝更加複雜,對技術和設備要求更高,可能還需要加入改性澱粉,但可完全降解,減少白色汙染,為人類整體命運著想。

在紛繁複雜的現實世界中,很多事情都不是一個非A即B的簡單命題。除了PLA這種以生物基為原料的降解技術外,我們可以尋求更多解決方案:

例如,以石油基為原料生產的的PBS、PBAT,

例如,用生物酶分解PP、PE傳統塑料……

當然,後兩者可能解決了A問題,但也暴露了B問題,在可降解塑料行業高速發展的時期,允許共存,政策只是引導,由企業和市場選擇方向,可能是最好的結局。

轉載請註明 | 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

END

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公眾號推出《10年千億規模!生物可降解塑料2020-2030年前景研究報告》,主要介紹生物可降解塑料、國內外禁塑政策、生物可降解塑料市場需求、及國內生產可降解塑料龍頭公司等。關注公眾號免費領取!

相關焦點

  • 東洲-PLA生物降解塑料材料
    由聚乳酸製成的產品除能生物降解外,生物相容性、光澤度、透明性、手感和耐熱性好,還具有一定的耐菌性、阻燃性和抗紫外性,因此用途十分廣泛,可用作包裝材料、纖維和非織造物等,目前主要用於服裝(內衣、外衣)、產業(建築、農業、林業、造紙)和壹療衛生等領域。
  • PLA降解塑料造粒機
    玉米澱粉生物降解造粒機塑料的主要國家有美國、義大利、德國、加拿大、日本、中國等。生物降解塑料生產裝置。該裝置以玉米等穀物為原料,通過發酵得到乳酸,再聚合生產可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以期在亞洲、歐洲和南美建廠,預計10年後生產能力達到100萬噸/年。產的聚合物NatureWork聚乳酸並應用於包裝材料。該材料可以加工成薄膜、剛性瓶和各種容器,也可以拉伸取向,採用現有設備熱成型、塗覆和印刷。
  • PLA、PHA、PCL、PBS、PVA等,詳解七大綠色生物降解塑料
    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地提高,可降解塑料逐步走向人們的視野。 我們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我們做塑料的人也希望其能夠「落葉歸根」,完成它的使命之後,重返自然,與自然成為一體。於是,可降解塑料應運而生。今天,我們講一講最具代表性的七大生物可降解塑料。
  • 我市大力推廣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是什麼?
    生物質材料包括通過生物合成、生物加工、生物煉製過程獲得的生物醇、有機酸、烷烴、烯烴等基礎生物基化學品,和生物基塑料、生物基纖維、糖工程產品、生物基橡膠以及通過生物質熱塑性加工得到塑料材料等。
  • 生物可降解塑料將會有哪些發展趨勢?
    而在剛剛過去的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也宣布中國將於2017年啟動碳總量管制與交易系統(capandtrade system),這也將為中國生物可降解塑料帶來發展契機。而對於生物可降解塑料來說,減少碳足跡已不僅是一個環保問題,更是上升到經濟效益問題。政府、消費者、品牌商和NGO也將逐漸認識到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價值。我相信未來5年,中國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消費量將大幅上升,同時也將帶動相關科技的發展。」Marc Verbruggen博士還指出,政府會比普通大眾更快意識到生物可降解塑料的重要性,政府在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應用推廣中擔負重要角色。
  • 可降解塑料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分析了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
    為滿足廣大行業朋友的需求,新材料在線現重磅推出《2021年全球可降解塑料產業發展趨勢報告》(電子版)。 本報告200+頁,內容緊跟可降解塑料行業熱點及趨勢,對行業發展背景、產業現狀、市場分析、產品與檢測標準解讀、企業分析及投資擴產資訊六大方面進行全面的解剖,詳細分析了總結了可降解塑料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分析了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
  • 中國石化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產再添新品種
    原標題:中國石化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產再添新品種   中國石化
  • 全球禁塑,資本追逐:生物可降解塑料,是風口還是噱頭?
    大家逐漸意識到,降解材料並非全能——它們成本高;有的材質不耐熱、硬度不夠;有環保人士擔心,與「可降解」相悖的是,有些生物可降解材料在自然環境下並不能很快分解,如果後端垃圾處置設施不匹配,它們還會和普通塑料一樣進入垃圾焚燒廠混燒。 生物可降解塑料是風口還是噱頭?是危還是機?
  • 中石化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產再添新品種
    中石化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產再添新品種 2020-11-09 18:17:23 來源:中國證券網 作者:陳其珏
  • 生物可降解塑料,是「餡餅」還是「陷阱」?
    關於生物可降解塑料,你知道多少?它到底是我們解決塑料汙染的「餡餅」還是「陷阱」?2019 年末,我們開展了一項問卷調查,逾 2000 位公眾參與其中。結果顯示:過半數公眾無法區分塑料產品是否為生物可降解的塑料產品。因為生物可降解塑料產品和普通塑料產品在外觀上高度相似,國內又沒有統一清晰的專用標識。僅 20% 左右的公眾意識到,生物可降解塑料無法在自然環境中完全降解消失。可見我們對這種材料的認知與現實情況之間,相去甚遠。
  • 推廣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深圳塑料替代品之全生物降解塑料相關技術...
    「全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發展與應用」、「生物降解塑料現狀和相關標準宣貫」專題報告。,介紹了生物材料的發展由來和美好前景,以及全生物降解聚酯PBS的合成、改性與應用。被譽為「中國降解塑料標準」代言人的翁雲宣教授,則對生物降解塑料現狀和相關標準進行了詳細解讀。他指出,在全球資源和環境壓力日益凸顯的今天,節能環保已成為當今經濟發展的主題,使用符合生態要求、可生物分解的材料已成為大勢所趨。發展生物降解塑料對整個生物圈乃至整個環境將有積極的意義。他強調,要完善綠色產業標準,促進技術開發,有效服務市場需求。
  • 可降解塑料有哪些?
    無所不在的塑料製品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由此產生的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少汙染。以塑膠袋為首的塑料製品造成的白色汙染正在一步步危害自然環境和人們的正常生活。塑料是一種合成的高分子化學製品,大部分塑料是以不可再生的石油為原料,由多元醇和多元酸縮聚而成。
  • 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方式對比分析:生物降解塑料為主流
    中商情報網訊:可降解塑料是指一類其製品的各項性能可滿足使用要求,在保存期內性能不變,而使用後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能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的塑料。可降解塑料按照降解方式分類,可降解材料一般可分為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和水降解塑料等四大類。
  • 新華財經|生物可降解塑料再添新品種 綠色化發展進程加速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記者安娜、陳奧)記者9日從中國石化獲悉,中國石化儀徵化纖日前成功實現生物可降解塑料PBSA工業化生產,該產品在堆肥條件下180天生物分解率大於90%,將有力推動我國工程塑料領域綠色化發展進程。
  • 降解塑料、生物分解塑料、可堆肥塑料與生物基塑料的區別
    可降解塑料是一大類,包括光降解塑料、熱氧化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可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環境或堆肥條件、土壤條件或高固形物條件下可生物降解的一種塑料,而可堆肥塑料是指在堆肥條件下可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種塑料。
  • 生物可降解塑料應用存在的挑戰
    原創 擺脫塑縛行動 擺脫塑縛今年以來,國家和地方層面針對塑料汙染治理工作,出臺了系列政策和法律文件,其中對可降解塑料寄予厚望。但是,標準標識是否完善、市場監管是否到位、如何妥善回收處理等,都是社會關注的問題。推廣生物可降解塑料,我們準備好了嗎?
  • 生物降解塑料迎來市場機遇
    近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明年1月1日起,部分城市率先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等措施。再次升級的「限塑令」,不僅加大了防治「白色汙染」力度,還釋放了生物降解塑料領域巨大的市場潛力。
  • 一文了解生物降解塑料的那些事兒
    研發品類豐富,多種材料已產業化 開發可自然降解的塑料製品來替代普遍使用的普通塑料製品是20世紀90年代的熱點。近年來,隨著原料生產和製品加工技術的進步,降解塑料尤其是生物降解塑料重新受到關注,成為可持續和循環經濟發展的亮點。
  • 二氧化碳基新型生物降解塑料量產
    據悉,吉林30萬噸/年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項目已於今年4月19日在吉林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範區正式啟動,這一總投資30億元、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的項目採用的就是王獻紅團隊開發的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第二代催化劑和最新合成技術。  二氧化碳是溫室效應的主要「元兇」,但又是一種低成本碳資源,以其為原料可以合成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降解產物對環境無汙染,且生產成本較低。
  • 降解塑料相容劑在降解塑料和普通塑料應用效果
    可降解塑料環保袋的是需要符合國家標準的GB/T21661-2008定義的標準為塑膠袋包括再生塑膠袋和新塑膠袋,生產塑膠袋子過程中添加分解母料的塑膠袋稱為分解塑膠袋,分解塑膠袋90天後滿足一定條件可自動分解。而普通塑膠袋是PE聚乙烯或PVC聚氯乙烯,難以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