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藏首次發現有燕鳳蝶分布 通過其分布可判斷氣候、環境長期變化趨勢
圖由區高原生物研究所提供
今年,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與林芝市墨脫縣林草局在墨脫縣境內調研時,首次發現我區有燕鳳蝶分布,該發現刷新了西藏蝴蝶大家庭的紀錄。目前,還在做進一步鑑定分析。
穿著「燕尾服」的紳士
10月28日上午,記者在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見到了剛從野外做調查回來的昆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達娃,他笑著告訴記者:「這次出野外,我們在墨脫髮現了燕鳳蝶屬的蝴蝶。」
這是該研究所和林芝市墨脫縣林草局在墨脫縣境內調研時,首次發現燕鳳蝶屬昆蟲在我區有分布。
隨後,記者在標本室內看到了達娃口中的燕鳳蝶——黑白相間的花紋,顯得非常端莊大氣。格外狹長的後翅,像極了燕子的剪刀尾。儼然是一位穿著「燕尾服」的紳士,頗高的顏值,瞬間抓住了大家的眼球。
對於燕鳳蝶成蟲形態方面的特點,達娃介紹:「燕鳳蝶翅展40毫米至45毫米,觸角、雙翅和體背均為黑色,身體腹面白色,具有頭寬、腹短等與眾不同的特點,而後翅狹長、尾突超長的特點在鳳蝶中是絕無僅有的。」
不過,相較於其他鳳蝶科蝴蝶,這隻鳳蝶體型顯得很小。「燕鳳蝶屬的蝶類是我國目前已知個體最小的鳳蝶,隸屬鳳蝶科、鳳蝶亞科、燕鳳蝶屬昆蟲。寄主植物均為蓮葉桐科青藤屬植物。我國分布有燕鳳蝶、綠帶燕鳳蝶和白線燕鳳蝶三種燕鳳蝶屬昆蟲,分布在廣西、雲南、海南、廣東南部和香港等熱帶地區,其中燕鳳蝶分布較廣。」達娃介紹道。
「撒尿」蝴蝶攝取水中營養物質
找到眼前這隻非常漂亮的燕鳳蝶,對於科研人員們來說可是耗費了大量心血的。通過一位參與此次調研人員的介紹,得知他們前前後後跑了4次,最終才找到。
「根據生境我們一直認為墨脫應該有燕鳳蝶分布。」達娃笑著說,「今年我在跟拍一隻窄斑鳳蝶時,突然有一隻小蝴蝶進入眼帘,馬上把鏡頭對準拍了下來。但當時它被一隻蜻蜓嚇跑了,導致我們沒有來得及捕捉到。打開相機仔細觀察時才發現是一隻燕鳳蝶,當時覺得特別遺憾。」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之後,他們不僅發現了,而且一下子看到了好幾隻。
不過,燕鳳蝶屬成蟲飛行迅速,所以能拍到它們的視頻和照片也很不容易。據說,它們在飛行時,酷似小型蜻蜓,雄蝶在盛夏時有大量聚集吸水的行為,也常訪花。
隨後,達娃展示了這次拍攝到的一隻燕鳳蝶在野外生境中的樣子。記者看到視頻中的蝴蝶扇動著翅膀,速度非常快。不一會又看到它落在小溪邊開始飲水。
最特別的是它一邊飲水一邊往外排水。在場的人戲稱為「撒尿」蝴蝶。其實,這不是排洩,而是在吸收水中的礦物質等營養元素,以補充體內所需。「它的個頭那麼小,身體內無法裝下那麼多的水,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攝取水中的礦物質等。」一位業內人士解釋。
那麼,此次發現的燕鳳蝶究竟是哪一種呢?達娃表示:「還需要進一步做鑑定分析才能下結論,目前這項工作正在進行中。」
有助於判定生態系統是否完整
一隻小小的蝴蝶,為何如此吸引科研人員?讓他們大費周章去尋找呢?
為此,記者聯繫到了林芝市墨脫縣林草局相關負責人,得知燕鳳蝶屬的蝶類在生態系統中,是捕食性昆蟲、鳥類的主要捕食對象,是維繫生態系統中物種多樣性的主要物種,可以說,它們在生態系統中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它的種群數量和分布情況是判定當地生態系統是否完整、是否健康的重要指示指標,由於燕鳳蝶只分布在北回歸線附近,所以從燕鳳蝶屬蝶類的分布變化情況,可以判斷氣候、環境長期變化趨勢。
「長期以來,蝶類研究者一直在藏東南尋找燕鳳蝶,並希望將其以印度板塊種系和橫斷山脈種系加以對照研究,從而研究燕鳳蝶的起源、進化和種群擴散等,進而揭示種群間的聯繫。此次墨脫燕鳳蝶的發現,填補了曾經缺失的一環,有著重大的意義。」達娃說,「由於燕鳳蝶只分布在北回歸線附近,所以從燕鳳蝶屬蝶類的分布變化情況看,可以判斷氣候、環境的長期變化趨勢。」
(責編:旦增卓色、柴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