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首次發現有燕鳳蝶分布 通過其分布可判斷氣候、環境長期變化趨勢

2020-11-29 人民網

原標題:西藏首次發現有燕鳳蝶分布 通過其分布可判斷氣候、環境長期變化趨勢

  圖由區高原生物研究所提供

  今年,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與林芝市墨脫縣林草局在墨脫縣境內調研時,首次發現我區有燕鳳蝶分布,該發現刷新了西藏蝴蝶大家庭的紀錄。目前,還在做進一步鑑定分析。

  穿著「燕尾服」的紳士

  10月28日上午,記者在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見到了剛從野外做調查回來的昆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達娃,他笑著告訴記者:「這次出野外,我們在墨脫髮現了燕鳳蝶屬的蝴蝶。」

  這是該研究所和林芝市墨脫縣林草局在墨脫縣境內調研時,首次發現燕鳳蝶屬昆蟲在我區有分布。

  隨後,記者在標本室內看到了達娃口中的燕鳳蝶——黑白相間的花紋,顯得非常端莊大氣。格外狹長的後翅,像極了燕子的剪刀尾。儼然是一位穿著「燕尾服」的紳士,頗高的顏值,瞬間抓住了大家的眼球。

  對於燕鳳蝶成蟲形態方面的特點,達娃介紹:「燕鳳蝶翅展40毫米至45毫米,觸角、雙翅和體背均為黑色,身體腹面白色,具有頭寬、腹短等與眾不同的特點,而後翅狹長、尾突超長的特點在鳳蝶中是絕無僅有的。」

  不過,相較於其他鳳蝶科蝴蝶,這隻鳳蝶體型顯得很小。「燕鳳蝶屬的蝶類是我國目前已知個體最小的鳳蝶,隸屬鳳蝶科、鳳蝶亞科、燕鳳蝶屬昆蟲。寄主植物均為蓮葉桐科青藤屬植物。我國分布有燕鳳蝶、綠帶燕鳳蝶和白線燕鳳蝶三種燕鳳蝶屬昆蟲,分布在廣西、雲南、海南、廣東南部和香港等熱帶地區,其中燕鳳蝶分布較廣。」達娃介紹道。

  「撒尿」蝴蝶攝取水中營養物質

  找到眼前這隻非常漂亮的燕鳳蝶,對於科研人員們來說可是耗費了大量心血的。通過一位參與此次調研人員的介紹,得知他們前前後後跑了4次,最終才找到。

  「根據生境我們一直認為墨脫應該有燕鳳蝶分布。」達娃笑著說,「今年我在跟拍一隻窄斑鳳蝶時,突然有一隻小蝴蝶進入眼帘,馬上把鏡頭對準拍了下來。但當時它被一隻蜻蜓嚇跑了,導致我們沒有來得及捕捉到。打開相機仔細觀察時才發現是一隻燕鳳蝶,當時覺得特別遺憾。」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之後,他們不僅發現了,而且一下子看到了好幾隻。

  不過,燕鳳蝶屬成蟲飛行迅速,所以能拍到它們的視頻和照片也很不容易。據說,它們在飛行時,酷似小型蜻蜓,雄蝶在盛夏時有大量聚集吸水的行為,也常訪花。

  隨後,達娃展示了這次拍攝到的一隻燕鳳蝶在野外生境中的樣子。記者看到視頻中的蝴蝶扇動著翅膀,速度非常快。不一會又看到它落在小溪邊開始飲水。

  最特別的是它一邊飲水一邊往外排水。在場的人戲稱為「撒尿」蝴蝶。其實,這不是排洩,而是在吸收水中的礦物質等營養元素,以補充體內所需。「它的個頭那麼小,身體內無法裝下那麼多的水,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攝取水中的礦物質等。」一位業內人士解釋。

  那麼,此次發現的燕鳳蝶究竟是哪一種呢?達娃表示:「還需要進一步做鑑定分析才能下結論,目前這項工作正在進行中。」

  有助於判定生態系統是否完整

  一隻小小的蝴蝶,為何如此吸引科研人員?讓他們大費周章去尋找呢?

  為此,記者聯繫到了林芝市墨脫縣林草局相關負責人,得知燕鳳蝶屬的蝶類在生態系統中,是捕食性昆蟲、鳥類的主要捕食對象,是維繫生態系統中物種多樣性的主要物種,可以說,它們在生態系統中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它的種群數量和分布情況是判定當地生態系統是否完整、是否健康的重要指示指標,由於燕鳳蝶只分布在北回歸線附近,所以從燕鳳蝶屬蝶類的分布變化情況,可以判斷氣候、環境長期變化趨勢。

  「長期以來,蝶類研究者一直在藏東南尋找燕鳳蝶,並希望將其以印度板塊種系和橫斷山脈種系加以對照研究,從而研究燕鳳蝶的起源、進化和種群擴散等,進而揭示種群間的聯繫。此次墨脫燕鳳蝶的發現,填補了曾經缺失的一環,有著重大的意義。」達娃說,「由於燕鳳蝶只分布在北回歸線附近,所以從燕鳳蝶屬蝶類的分布變化情況看,可以判斷氣候、環境的長期變化趨勢。」

(責編:旦增卓色、柴濟東)

相關焦點

  • 西藏首次發現燕鳳蝶 燕鳳蝶長什麼樣子?
    西藏首次發現燕鳳蝶 燕鳳蝶長什麼樣子?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貢桑拉姆 | 字號:A+ | A- 【西藏首次發現燕鳳蝶】記者日前從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近日和西藏林芝市墨脫縣林業和草原局在墨脫縣境內調研時,首次發現燕鳳蝶屬昆蟲的分布,該發現為西藏蝴蝶大家庭再添「新成員」。
  • 西藏首次發現燕鳳蝶 高原蝴蝶大家庭再添「新成員」
    中新社拉薩10月27日電 (記者 貢桑拉姆)記者日前從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近日和西藏林芝市墨脫縣林業和草原局在墨脫縣境內調研時,首次發現燕鳳蝶屬昆蟲的分布,該發現為西藏蝴蝶大家庭再添「新成員」。
  • 發現白灰蝶!西藏分布蝶類達567種
    經過國內著名蝶類專家賈鳳海鑑定為灰蝶科白灰蝶屬的蝶類,在此之前,西藏沒有該屬蝶類分布記錄。」作為昆蟲種類中重要的一類物種,蝶類在不同的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且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和其寄主植物,以及與生態環境、氣候等因素,相互依存、協同演化的密切關係。我區受特殊地理、氣候等條件影響,造就了錯綜複雜的生態系統,並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昆蟲資源,因而就有了「天然博物館」的美譽。
  • 國內首次開展南京中華虎鳳蝶同步調查
    其體型小、生活周期短,尤其是蝴蝶屬日出性,顯著、易撲捉、分布廣泛,具有相對獨立的生活空間。棲境要求專性強,對不斷發生的細微環境變化十分敏感並能作出快速響應。江蘇蝴蝶監測始於2010年,是最早開展全省範圍的蝴蝶監測的省份之一,國家環境保護部於2016年3月正式啟動了全國蝴蝶觀測工作。
  • 西藏地區曾分布「熱帶雨林」
    西藏地區曾分布「熱帶雨林」揚子晚報訊 (通訊員 盛捷 記者 於丹丹) 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如今高山綿延、氣候乾燥。最近研究卻揭秘了這片神秘高原的「另一副面孔」。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近期首次報導了西藏產的琥珀化石,研究表明4000萬年前的西藏中部曾存在一片巨大的「熱帶雨林」。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博士研究生王賀等人在張海春研究員、李建國研究員和王博研究員的指導下與英國、印度研究人員合作,對西藏倫坡拉盆地丁青組的琥珀、介形蟲和孢粉化石進行了綜合研究。
  • 合肥研究院發現中間層頂臭氧分布受太陽活動周期影響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博士唐超禮等人利用衛星長期觀測數據分析了臨近空間臭氧的時空分布特性,重點研究了中間層頂臭氧的長期變化與太陽輻射、氧原子、氫原子和溫度等大氣參數長期變化之間的相關性,發現中間層頂臭氧分布受太陽活動周期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協會(AGU)的期刊《地球物理學研究-空間物理》(JGR-Space Physics)上。
  • 氣候變化的「蝴蝶效應」
    全球氣候變化下物種的地理分布格局也受到極大的影響,並迫使物種追蹤和選擇適應氣候變化的適宜生境。在陸地和水生生態系統中,物種分布的冷界每10年向極地擴張19.7 公裡,海洋物種每10年擴張72公裡,陸地物種每10年擴張6公裡(Poloczanska et al.,2013)。熱帶、溫帶物種適應氣候變化的總體趨勢一致,即將其範圍擴大到以前耐寒物種生存的環境。
  • 安徽境內蝴蝶至少304種 發現中華虎鳳蝶等珍稀種類
    據安徽商報報導 「夢是蝴蝶的翅膀,年輕是飛翔的天堂……」小時候的快樂總是離不開翩躚的蝴蝶,但你知道安徽有多少種蝴蝶嗎? 5月20日上午,《安徽蝴蝶志》在省城正式首發,首次對我省蝶類區系進行了系統整理,收錄了我省境內發現的150屬304種蝴蝶,包括中華虎鳳蝶等珍稀種類。
  • 動物小百科:關於燕鳳蝶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識!
    燕鳳蝶,拉丁學名是Lamproptera curius,屬於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六足亞門(Hexapoda)、昆蟲綱(Insecta)、鱗翅目(Lepidoptera)、錘角亞目(Rhopalocera)、鳳蝶科(Papilionidae)、鳳蝶亞科(Papilioninae
  • 重點關注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蜥蜴!科學家在納木措開展陸生脊椎動物分布及多樣性科學考察
    此次科考受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項目資助,擬通過廣泛深入的調查,以獲得真實可靠的數據解析納木措陸生脊椎動物的分布及其多樣性。「我們計劃通過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項目高原動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專題的資助,在2020-2024年多次更為全面地對納木措流域的陸生脊椎動物多樣性進行考察。」趙天說。
  •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氣候特點及其分布地區
    前幾天有一位同學在後臺問關於氣候類型的分布和特點,今天地理姐終於都弄好啦,希望地理姐的努力沒有白費,好好利用學習哦!
  • 合肥首次發現中華虎鳳蝶 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合肥首次發現虎鳳蝶合肥的暖春就這樣與我們不期而遇了。百花競放,作為傳遞花粉的使者——蝴蝶「仙子」也來趕赴這場百花盛宴。幸運的是,這一次他們與被譽為「國寶」的中華虎鳳蝶偶遇,這也是合肥首次發現這一物種。發現合肥首隻中華虎鳳蝶3月30日,廬江某山上,安徽省珍稀鳥類保護工作者聯合會專家虞磊,滁州學院昆蟲專家諸立新等人早早來到了這裡。這座山的海拔不算高,但生態環境被保存得比較好。尋找珍稀蝴蝶物種,對於從事調查的專家們來說,充滿了不確定性,一次次撲空也是常有的事。
  • 「蝶中皇后」泰順烏巖嶺首次發現「金斑喙鳳蝶」的卵
    近日,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斑喙鳳蝶調查項目組在寄主植物——深山含笑上發現6粒蝴蝶的卵,通過仔細對照參考文獻、比對鑑定和諮詢專家,確認為金斑喙鳳蝶的卵,在浙江省尚屬首次發現。圖為金斑喙鳳蝶」的卵。
  • 論文推薦|氣候變化下西南地區12種常見針葉樹種適宜分布區預測
    據估計,受此影響,全球有 20%~30% 的物種可能會由於全球變暖而滅絕,而我國西南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極易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 ,氣候變化帶來的水熱條件改變則會導致針葉林適宜分布區的變更,西南地區有著大量特有針葉樹種,它們較為狹窄的分布範圍可能預示著對棲息地氣候因子更為嚴格的要求,進而在未來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可能有著更高的滅絕風險。
  • 氣候變化系列科普訪談之三:氣候變暖與農業病蟲害
    植物和害蟲長期進化形成相互適應,例如蘋果的一種食心蟲,叫桃小食心蟲,它的產卵期和蘋果的幼果期正好吻合,在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況下,這種吻合是否會受到破壞?若食心蟲的發生期提前,成蟲產卵時,果樹結的果實太小,甚至還未結果,食心蟲就會因沒有合適的食物,其繁殖受到影響或被迫改變他的食性。  我們對小麥蚜蟲進行了十幾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小麥蚜蟲數量最多的時候是在小麥開花到灌漿的時期。
  • 探尋北極海洋環境與全球氣候變化關係
    中國自1999年組織實施首次北極科學考察以來,已先後實施了5個航次的北冰洋區域多學科綜合考察,重點開展極地環境研究,系統觀測海冰、海洋和大氣變化,探尋極地在全球氣候環境變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於提高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助益良多。
  • 一張圖帶你看懂中國疾病分布 五個區域特點明顯
    保健時報隨身的健康生活指南中國疾病分布地區差異明顯可分為五個區域,貧窮地區卒中、傳染病死亡率高保健時報記者 燕聲近日,2018中國心臟大會在京召開。而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主要是行為危險因素、代謝危險因素、環境因素等,這些因素都是可防可控的。這些因素如果控制得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在中國心腦血管病報告與防治諮詢論壇,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周脈耕教授對20年來中國心腦血管病死因、疾病負擔變遷和防治趨勢進行了解讀。
  • 浙江省首次發現"國蝶"-金斑喙鳳蝶(圖)
    浙江省首次發現"國蝶"-金斑喙鳳蝶(圖)www.zjol.com.cn 2007年05月31日 09:56:33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 世界的氣候(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說課稿
    此外,同學們見多識廣,很多同學去過世界各地旅行,對世界氣候地區差異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同時前面兩節內容個「氣溫的變化和分布」、「降水的變化與分布」學得很紮實,為本節內容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三、說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能夠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2.能夠用地理術語描述主要氣候類型的特徵。
  • 全國1/4野生鳥類青海有分布
    ……  5月5日上午,2017年青海省「愛鳥周」活動正式啟動,記者走進鳥兒們「快樂的天堂」,感受青海大地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我們看到,隨著林業生態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強,全省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各類野生鳥類的種群呈逐年增多的良好態勢。目前「愛鳥周」活動已成為我省野生動物保護宣傳的品牌活動,成為弘揚生態保護意識、傳播生態文明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