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區曾分布「熱帶雨林」

2021-01-09 中國日報網

西藏地區曾分布「熱帶雨林」

揚子晚報訊 (通訊員 盛捷 記者 於丹丹) 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如今高山綿延、氣候乾燥。最近研究卻揭秘了這片神秘高原的「另一副面孔」。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近期首次報導了西藏產的琥珀化石,研究表明4000萬年前的西藏中部曾存在一片巨大的「熱帶雨林」。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博士研究生王賀等人在張海春研究員、李建國研究員和王博研究員的指導下與英國、印度研究人員合作,對西藏倫坡拉盆地丁青組的琥珀、介形蟲和孢粉化石進行了綜合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西藏琥珀來源於龍腦香科植物。

龍腦香科植物是現今亞洲熱帶雨林的代表植物,其現今生活的最大海拔高度為1300米。科研人員介紹,西藏琥珀代表了龍腦香科樹林的最北分布,也印證了龍腦香科植物的印度起源假說。

「當時,西藏中部的海拔比較低。隨著印度洋溫暖水氣的流入,當地孕育起成片的熱帶雨林。」王博還勾勒出當時熱帶雨林的面貌:溫暖潮溼的森林間,以高大的龍腦香科植物為主,類似如今的西雙版納地區。專家分析,在距今4000萬年到2500萬年之間,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後,青藏高原地殼發生大幅度隆升,讓原來地處1300米海拔的熱帶雨林,變成了海拔超4000米的高原。這一研究確定了地球演化中,熱帶雨林分布的最北端在青藏高原,為了解青藏高原的古環境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不在赤道附近的地區,也會有「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
    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區世界上典型的熱帶雨林分布地區有三塊,其中最大的一塊區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還有就是位於非洲的剛果盆地和位於亞洲的馬來群島。這三塊區域都是終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終年高溫多雨,植被茂密,熱帶雨林廣布,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但是,溼熱的氣候並不適宜人類的生存,所以在亞馬孫平原和剛果盆地中,人口稀少,鮮有城市分布。南美洲夜間燈光圖但是,我們觀察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我們會發現有一些區域並不在赤道附近,也會有「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
  • 緯度最高的熱帶雨林——西藏墨脫
    在很多人印象中西藏是一個寒冷,空氣稀薄的高原地區,不太適宜人類居住。其實在西藏有個地方比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氣候環境都要好,這就是中國的墨脫。強大的西南季風從印度洋帶來大量暖溼氣流深入大峽谷內部,使峽谷底部等溫線與同緯度相比明顯向北推進。
  • 熱帶雨林的分布和氣候特點
    熱帶雨林是地球上一種常見於赤道附近熱帶地區的森林生態系統,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澳大利亞北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中美洲和眾多太平洋島嶼。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和穩定性最高的生物群落,長年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季節差異極不明顯,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極快,是世界上過半數動植物物種的棲息地。熱帶雨林無疑是地球賜予人類最為寶貴的資源之一。由於現時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現代藥物是由熱帶雨林植物所提煉,所以熱帶雨林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藥房」。
  • 什麼是熱帶雨林?
    >  除了歐洲之外,熱帶雨林在美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均有分布,它就象一條綠色的彩帶纏繞在地球赤道的兩側。熱帶雨林地區長年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季節差異極不明顯。世界上熱帶雨林分布的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溫度一般為26°C以上,全年每月平均氣溫超過18°C,每年總降雨量都在2000mm以上。幾千年前,地球陸地表面的12%為熱帶雨林所覆蓋。由於大規模工業採伐、不合理的利用等原因,使全球熱帶雨林面積銳減,還在以每年1200萬公頃的速度減少,其中亞洲熱帶雨林消失速度最快。
  • 雨林知識小課堂:中國熱帶雨林
    按照這種觀點,中國熱帶植被分布範圍原則上從大的行政區域來說就有7個,分別是海南島全島和南海諸島、臺灣全島、廣東廣西雲南北回歸線以南地區、福建南端以及西藏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下遊流域。西雙版納雨林是中國高緯度、高海拔地帶保存最大面積的熱帶雨林,也是遠離熱帶雨林水熱條件範圍的典型熱帶雨林(最低平均溫度比熱帶雨林氣候下限低約3°C,最乾熱區域降雨量比熱帶雨林地區降雨量低一半),它還有個奇特的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現象,通常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植被類型會由熱帶類型逐步變為亞熱帶類型,但在雲南西雙版納卻是植被隨著海拔升高由亞熱帶變為熱帶類型,這種現象在世界其它地區沒有發現。
  • 為什麼非洲東南部沿海地區,並沒有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全球熱帶地區總共有四種氣候類型,分別是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其中熱帶雨林氣候是所有氣候類型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氣候類型,年降水量可以達到2000毫米以上,我們知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就是屬於溼潤地區了。
  • 它是熱帶雨林的象徵,可用來做冰片,卻不知是我國一級保護植物
    熱帶雨林在地球上有著非常廣泛的分布,在人們看來,這些熱帶雨林是維護地球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是沒有了它們對於地球二氧化碳的吸收,估計地球氣溫會升高很多。可是目前很多地方的熱帶雨林被瘋狂的破壞,也使得很多的珍貴物種被破壞掉了。
  • 問答 |為什麼非洲東南部沿海地區,並沒有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全球熱帶地區總共有四種氣候類型,分別是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其中熱帶雨林氣候是所有氣候類型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氣候類型,年降水量可以達到2000毫米以上,我們知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就是屬於溼潤地區了。
  • 我國首套《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正式出版發行
    3月25日獲悉,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邢福武研究員等主編的《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1-3卷)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儘管我國熱帶雨林的面積很小,約7150km2 ,僅佔我國森林面積的0.41%, 但卻分布有約11000種高等植物,約佔全國種類的三分之一。
  • 西藏阿里地區發現富氦熱泉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5月9日電 (記者李大慶)記者9日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該所研究員趙平與美國科研人員合作,在我國西藏阿里地區發現了富含氦氣的熱泉。近日,這一發現為美方所確認,該熱泉氣體所含氦氣濃度之高為未來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可能。
  • 《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書香青路分享第四期
    海南島的熱帶雨林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山地,以五指山、鸚哥嶺為中心周圍綿延著吊羅山、尖峰嶺、猴獼嶺、霸王嶺、 黎母嶺的熱帶雨林,總面積3000000ha,500m以下人為幹擾比較大,零散分布有低地雨林,主要的代表性植物為龍腦香科的青梅,五果科的大花五椏果,金蓮木科的賽金蓮木,鉤枝藤科的鉤枝藤,棕櫚科的穗花軸櫚和海南軸櫚等。
  • 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區,分布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中緯度地區
    從緯度位置來看,黑土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包括暖溫帶、中溫帶和寒溫帶),具體來說主要是分布在中溫帶地區。這裡就有點奇怪了,我們知道土壤有機質的來源是生物,主要是植被的枯枝落葉,所以在很少有植被覆蓋的荒漠地區,很難發育成熟的土壤,要形成豐富的有機質含量,就需要大量的枯枝落葉。
  • 為什麼熱帶地區的人口多分布在高原地區,而不生活在平原地區?
    因此,以我國為例,我國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區,依舊是我國人口最為密集的區域、也是城市和工業分布集中的地區,我國大多數的人口都分布在地勢相對低平的第三級階梯上。當然前提是這個國家有平原分布,我們發現其實也不是這樣的,特別是在熱帶地區,我們發現很多國家的人口分布並不是生活在廣闊的平原上,而是生活在地勢相對較高的高原和山地上,這是為什麼呢?為了說明問題,我們以南美洲最大的國家巴西為例,巴西總面積約為851萬平方千米,國土面積巨大,而且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的絕大部分,全國有近三分之一的面積屬於平原地形。
  • 《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走進神秘的海南呀諾達———熱帶雨林植物本草圖鑑》和《海南吊羅山野生植物彩色圖鑑》,填補了海南野生植物彩色圖鑑的空白,但這兩本書區域性很強,收載的種類不多。  近日出版的《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成為我國首部圖文並茂地介紹熱帶雨林植物的工具書。  「海南茫茫雨林,數千種植物終於有了自己的第一本『彩色戶口簿』。」
  •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氣候特點及其分布地區
    氣候類型氣候主要特徵主要分布地區 陸地自然帶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等地。*南美洲面積最大。熱帶雨林帶 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分乾濕兩季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如亞洲的印度半島、中南半島 *亞洲面積最大熱帶季雨林帶熱帶草原氣候終年高溫,分旱雨兩季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非洲的面積最大。
  • 世界上三大熱帶雨林氣候區主要分布在哪?
    同時,熱帶雨林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世界熱帶雨林氣候分布示意圖熱帶雨林氣候又稱赤道多雨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兩側南北緯10°之間(赤道附近)。由於山脈、高原的存在以及部分地區水熱條件的不規則分布,雨林的南北界限並不與緯度或者地理上的熱帶範疇嚴格地吻合。
  • 我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的地區-西藏
    地處青藏高原的西南部的西藏,是我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也是我國太陽年輻射總量最高的地區,在開發利用太陽能的條件可謂就得天獨厚。   海拔高   緯度低   大氣潔淨   空氣乾燥   所以西藏的太陽總輻射量很大     西藏所處的高原同時是我國日照時數的高值中心之一,大部分地區年日照時間在3000h以上。
  • 熱帶雨林的代表——龍腦香科植物
    全世界龍腦香科植物共計16屬約529種,分布於亞洲及非洲熱帶。我國產5屬13種,僅分布於雲南、廣西、海南以及西藏(墨脫)[2]。銅壁關自然保護區是唯一分布在我國境內伊洛瓦底江流域熱帶區域的自然保護區,區域內分布有我國大陸面積最大的以阿薩姆娑羅雙、東京龍腦香為代表的龍腦香熱帶雨林。
  • 古文明為何沒有出現在熱帶雨林地區?
    這些地區都是溫暖溼潤多雨,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和人類生存的。這四大文明古國無一例外幾乎都在北回歸線到北緯40°之間,這一區域大陸東岸的中國,印度,都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大陸西岸則是屬於地中海式氣候,埃及,巴比倫如此,這兩種氣候是適於農業耕作的氣候,古代的農耕文明是靠天吃飯,都必須處於氣候適宜農業發展的區域,因此古代文明發源於此就不奇怪了。
  • 為什麼地處非洲赤道附近的東非地區,氣候類型不是熱帶雨林氣候?
    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的地區主要是南北緯10°以內的地區,這一地區地處赤道附近終年高溫,又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終年多雨,所以就形成了「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特徵,也就是熱帶雨林氣候。我們基本上可以認為凡是赤道穿過的地區,大多是屬於熱帶雨林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