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車諾比核電站的4號反應堆突然爆炸,最初居住在距災區半徑10公裡範圍內的人員被疏散,但很快該區域擴大到半徑30公裡,附近城市普裡皮亞特開始撤離民眾。
到1986年4月28日,蘇聯中央通訊社最終報導了車諾比核事故,但沒有明確說明在核輻射面前人們應該如何避免暴露和保護,也沒有說明問題的嚴重程度。
事故中有高達50噸的放射性物質溢到環境中,放射性雲飛過蘇聯的歐洲部分,然後前往東歐,斯堪地那維亞和英格蘭等國;其中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
總的來說,車諾比核電站的爆炸是汙染到了20萬平方公裡,空氣中瀰漫著鈾和鈽的同位素、碘-131,銫和鍶-90,這些都是放射性的物質因此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害。
事故造成當時約有500萬公頃受損土地不能用於農業和當地經濟,不過到2011年大約三分之一的土地可以重新種植並用於其他的農業活動。
資料顯示車諾比核電站爆炸事故中心的半徑30公裡範圍內為主要禁區,目前仍然保持封鎖也許可能長達上千年,該地區面積約2600平方公裡。
2016年4月26日車諾比建立了放射性生態系統保護區以進一步減少災害的後果,並保護和恢復剩餘的自然資源,而官方公布的保護區面積約為227公頃。
據介紹在該地區內約有5000人仍在努力克服車諾比核電站爆炸的後果,他們大多數住在附近的Slvutich鎮,其中有不少是70歲~90歲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