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綠色鈾礦大基地一期工程通過國家驗收

2020-11-23 觀察者網

據中核集團25日消息,近日,我國最大綠色鈾礦示範大基地——中核集團蒙其古爾原地浸出採鈾工程通過由國防科工局組織的現場竣工驗收。這將有效提升我國天然鈾保障能力,為我國第一個綠色千噸級鈾礦大基地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加快推動了建設世界一流的核工業強國進程。

驗收期間,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二司會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防科工辦、中核集團組成竣工驗收委員會,在新疆自治區伊寧市對天山鈾業地浸採鈾項目進行現場竣工驗收。竣工驗收委員會聽取了項目建設情況匯報,現場檢查了項目建設效果,認為本項目完成了批覆的全部建設內容,實現了批覆的建設目標,達到了預期的建設效果,並順利通過了現場竣工驗收。

綠色礦山建設內涵是資源利用集約化、開採方式科學化、企業管理規範化、生產工藝環保化和礦山環境生態化,最終實現生產過程無廢氣、無廢水、無廢渣的綠色化。鈾資源勘查以及天然鈾生產是核工業發展的基礎產業,在核產業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蒙其古爾礦不僅是我國新疆綠色千噸級鈾礦大基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我國單個設計產能最大的鈾礦山。它採用的是獲得了國際領先的二氧化碳+氧氣地浸技術,實現了對地下水環境影響最小化;實行嚴格的達標排放制度,使礦山廢物排放量最小化,實現了礦山建設的綠色發展。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貴陽1月11日電 (記者 吳秉澤)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11日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運行。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覆的驗收指標,部分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西南交通大學建設的首個國家工程實驗室通過驗收
    西南交通大學建設的首個國家工程實驗室通過驗收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會同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組織專家對西南交通大學建設的首個國家工程實驗室——陸地交通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進行了驗收。
  • 城鎮汙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項目通過驗收
    城鎮汙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項目通過驗收北極星水處理網訊:2020年12月28日,城鎮汙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項目驗收會在北京工業大學水環境樓舉行。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聶祚仁院士出席驗收會,會議由北京市發改委高技術處趙英俊處長主持。
  • 三峽水情遙測系統二期工程通過驗收正式投入運行
    新華社宜昌5月28日電(記者 江時強、吳植)中國三峽總公司27日通過了對三峽水情遙測系統二期工程的驗收。驗收組認為,項目質量優良,系統運行穩定,達到合同要求,正式投入水情測報運行。    三峽水情遙測系統是三峽——葛洲壩梯級水庫調度自動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國建研院國內最大、最先進建築風洞通過驗收
    日前,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國內最大、最先進的CABR 4m×3m建築風洞順利通過驗收,標誌著該院風洞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  中國建研院風洞實驗室位於該院通州研發基地,隸屬於該院正在建設中的「建築安全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時也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防災研究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建築面積4665㎡,風洞為直流下吹式邊界層風洞,全鋼結構,總長96.5m,布置在長108m、寬27m、高16.8m的封閉實驗大廳內,利用大廳空間作為氣流循環通道。在實驗大廳大門開啟之後,還可使風洞以外循環方式運行。
  • 亞洲最大運行控制中心項目通過驗收
    日前,由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建設集團承建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南航基地運行控制中心和機組出勤用房項目如期通過竣工驗收。該中心是亞洲最大的運行控制中心。 南航基地運行控制中心和機組出勤用房項目,總建築面積20多萬平方米,位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內。
  • 黑龍江省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工程通過專家驗收
    1月6日,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組織召開黑龍江省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工程項目驗收會,副局長殷福忠出席會議並講話,局基礎測繪處、武漢大學、黑龍江第一測繪工程院等單位代表參加驗收會。  驗收會上,來自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國家測繪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和省內相關單位的驗收專家聽取了項目工作及技術報告、數據解算及水準面精化建模報告、成果質量檢驗報告等,審閱了相關材料,經質詢和討論,認為工程組織高效、保障得力、路線合理、方法嚴密、資料齊全、質量優良、成果豐富、效用突出,全面完成了各項任務,達到了預期目標,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 中石大牽頭國家工程實驗室通過專家驗收
    研製出15套新型海洋油氣裝備,獲28項科技成果獎勵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日前,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牽頭建設的「海洋物探及勘探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通過專家驗收。海洋物探及勘探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6年批覆建設,是目前我國海洋物探及勘探設備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創新示範平臺,由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為法人單位,聯合中石化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勝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鑽井工藝研究院、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河北華北石油榮盛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共同建設。
  • 國家重大科學工程拉莫斯特項目通過國家竣工驗收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6月4日播出):今天上午,國家重大科學工程「拉莫斯特」望遠鏡項目通過了國家驗收。這個大型天文望遠鏡的研製成功,對我國乃至世界天文學研究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 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徵途——「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新華社記者齊健、王麗、董瑞豐  眼力決定眼界。1月11日,當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
  • 理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通過驗收
    9月4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依託於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理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驗收會。驗收專家組由來自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的9名知名專家組成,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武向平院士擔任組長。
  • 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通過驗收
    11月2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工程技術研究所驗收會議在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江蘇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學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副省長何權出席會議。驗收會由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主持。
  • 中國光譜天文望遠鏡通過驗收 創世界之最(附圖)
    中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六月四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河北興隆觀測基地通過國家竣工驗收。中新社記者孫自法/攝中新網興隆6月4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四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河北興隆觀測基地順利通過國家竣工驗收。LAMOST是中國科學家自主創新設計、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性的新型大視場兼備大口徑的光學天文望遠鏡。
  • 科研綜合樓一期項目竣工驗收
    科研綜合樓一期項目竣工驗收 2020-06-02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漢:工程項目沒有通過節能驗收不得竣工
    武漢:工程項目沒有通過節能驗收不得竣工新華社武漢11月15日電(記者徐海波 李思遠)武漢住建部門近日提出,進一步發揮科技在城鄉建設領域中的引導作用,加強武漢綠色建築和建築節能質量管理,沒有經過建築節能專項驗收或驗收未通過的
  • 中國"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中國"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2日 06: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三月一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新聞辦公室一日下午向媒體發布信息稱,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俗稱「人造太陽」實驗裝置的「EAST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當天在其所在地安徽合肥成功運行並順利通過國家峻工驗收。
  • 美蘭機場2號航站樓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8月26日,海航集團旗下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二期擴建項目(以下簡稱「美蘭二期」)T2航站樓工程經過連續奮戰、精心施工已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從2016年9月6日開工典禮到2020年8月26日竣工驗收,美蘭二期T2航站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華麗轉身。
  • 「中國天眼」FAST通過國家驗收 投入正式運行 開啟「睜眼看宇宙...
    「中國天眼」FAST通過國家驗收 投入正式運行 開啟「睜眼看宇宙」新徵程 2020-01-12 10:30:37 來源:央廣網  |  作者:朱敏 | 字號:A+ | A-
  • 國內規模最大煉化一體配套海水淡化系統投入運行,日產十萬噸
    國務院國資委網站8月12日消息,近日,由中國化工藍星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發中心(下稱「杭州水處理」)承建的浙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10萬噸/日膜法海水淡化系統通過驗收,標誌著國內石化行業已建最大膜法海水淡化工程投入運行。海水淡化系統是該項目重要依託工程之一,為所有工藝投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淡水資源保障,同時也為海島5萬餘人提供生活水源。
  • 危爆物品掃描探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項目通過驗收
    1月6日,教育部科技司在清華大學組織召開了「危爆物品掃描探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項目」驗收會,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驗收。該項目由清華大學牽頭承擔、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驗收專家組由來自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科院高能所、公安部科信局、陸軍防化學院、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科院計算所的11位專家組成。專家組認為,項目承擔單位優質完成了項目批覆中要求的全部建設目標,一致同意通過驗收;同時建議實驗室在後續運行中,立足於服務社會和產業重大需求,瞄準國家戰略目標,開展重大創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