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正在進行博士答辯。
一場意外,39歲的在讀博士馬超高位截癱,除了眼珠能轉動、嘴能說話外,全身沒有任何知覺。即便這樣,他還是創造了「奇蹟」——
身體高位截癱,除了眼珠能轉動、嘴能說話外,全身沒有任何知覺……1月9日,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答辯會議室裡,39歲的馬超憑著常人無法想像的毅力完成了博士答辯。
「太不容易了!」當答辯委員會主席宣布馬超答辯通過後,馬超和妻子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A
禍從天降 在讀博士意外高位截癱
馬超今年39歲,早年父母失業下崗,依靠擺攤賣豆腐供馬超讀書。從小就愛學習的馬超不負眾望,2005年碩士畢業後,進入東北林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成為一名物流工程系教師。
工作之餘,馬超攻讀了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博士研究生,「我希望能夠虔誠地追尋知識,通過言傳身教,用這份對科學的誠心去影響自己的學生。」馬超期待著博士畢業後,能夠更好地教書育人,也可以為家庭帶來更多幸福。但是,2018年4月11日,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給這個家庭帶來重創。
那天,馬超在機場接人時,遭到重傷,當場癱倒在地,生命垂危。馬超被緊急送到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由於傷情嚴重,專家為馬超進行了10多個小時的手術,才把他從鬼門關奪回來。命雖然保住了,但馬超全身都動不了了,他本來就患有強直性脊柱炎,這次傷病造成的高位截癱,意味著他很難再站起來。
B
準備答辯 有時說著說著就昏迷過去
馬超的博士論文答辯本來定在2018年4月,這場意外讓答辯不得不推遲。
意外發生後,外傷和臥床帶來嚴重的肺栓塞等一系列併發症,馬超曾多次昏迷,進入ICU,進行溶栓手術……直到2018年9月,馬超的身體狀況才略微穩定下來。這時,馬超作出一個令親友不能理解的決定——重啟博士答辯、完成博士學業。家人流著淚勸阻:「好不容易才保住了命,這博士咱不要了,你活著比什麼都好。」但馬超不顧勸阻,執意前行,他說:「我要完成學業,我想早日回到講臺。」
從去年9月份到今年1月份,在準備答辯的4個月時間裡,馬超根據責任專家評審意見、預答辯專家意見、外審專家評審意見,對論文進行了三輪修改。每次修改,他都是頑強地用生命在堅持。馬超白天需要進行康復治療,晚上六七點鐘才能騰出時間修改論文,幾乎每天都得修改到深夜。馬超身體不能動,妻子駱春穎就把電腦架到他眼前。他口述,妻子修改論文。修改論文期間,受低血壓和呼吸困難等併發症影響,馬超有時說著說著就昏迷過去,醒來後要吸氧一段時間才能繼續修改。
駱春穎需要每天陪在馬超身邊,4歲的孩子就託付給了孩子姥姥照看。懂事的孩子不哭不鬧,想念爸爸媽媽的時候就發微信視頻,「爸爸媽媽你們什麼時候回家啊?我想你們!」馬超和駱春穎在屏幕的這邊微笑著哄著孩子,但每次掛斷視頻,兩人都會淚流滿面。擦乾眼淚,駱春穎又按照馬超的要求打開電腦,接著修改論文,「在這個艱難時刻,我們根本沒有時間悲傷,我們務必在這個冬天完成博士答辯,完成馬超的夙願。」
C
執著追求
我要回到熱愛的講臺
終於到了馬超答辯的日子——2019年1月9日。那天早上,妻子看著幾乎一夜未睡的馬超,想讓他再休息一會兒,可馬超卻堅定地說:「出發吧。」
出發,對於普通人來說只是邁開腿的簡單動作,對於馬超卻是個大工程。妻子先取來一張漁網似的醫用網,小心翼翼地把網穿過病床上馬超的身下,再推來一臺小型「起重機」,連接好機械臂和網上的固定點,再三確認固定結實後,慢慢啟動「起重機」,把馬超用網吊起來,機械臂慢慢地把馬超運送到準備好的輪椅上方,其他人再扶穩馬超的頭頸、腰部、腿部,機械臂穩穩地把馬超投放到輪椅上。
到達哈工大舉行答辯的會議室,駱春穎將馬超脖子上的護具暫時摘下,將輪椅調整到馬超能把頭部斜靠在輪椅後背上、眼睛能直視前方投影幕布的角度,再把薄棉被摺疊好墊在馬超的脖子後面。答辯開始,被固定好位置和角度的馬超熟練地介紹著論文的情況,眼中充滿了光亮,同門學妹坐在一旁操作PPT配合馬超的講述。妻子則緊緊地抓住輪椅。過了半個小時,駱春穎取下掛在輪椅後的保溫杯,將吸管放進馬超的口中,馬超用力吸了幾口水,然後繼續闡述自己的觀點。
當答辯委員會主席宣布馬超答辯通過後,馬超激動地說:「太好了,太好了!」
通過博士答辯後,馬超又有了下一個目標,「我時刻想念著學校,我要回到東北林大,回到我熱愛的講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