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家是溫暖的港灣,在我們拼盡全力在浩瀚無垠的大海中揚帆遠航時,不管風平浪靜,還是狂風巨浪,「家」,始終都發出最柔暖的、最亮的光,為你指引,為你保留最後的退路。
因為有家的地方,就有父母無私、包容的愛,不管你受了多少委屈,多少苦難,父母都會在這個「家」裡等你,不管你是落魄的,還是光鮮的,父母永遠都是你最堅強的後盾,他們給予的是全世界任何東西都無法比擬的珍寶,他們會讓你心靈得到最原始的洗滌。
可也有的家,是一個讓人唯恐避之不及,奮力都想逃離的地方,因為這樣的家,永遠都張著血盆大口,對你無所忌憚,張將你一口吞噬,但又給你保存一點體力,僅因你還有賺錢的能力。
這樣的家,沒有愛,有的只是壓迫和壓榨,尤其對有些女孩來說,於家而言,只是賺錢的工具。
01
我一個高中同學,我們關係一直都還比較好。有一天,她哭著發微信給我說:「我媽現在是往死裡逼我,上次找我拿了5萬,這次一張口,就是10萬,要給我弟買房,我哪裡去弄這麼多錢」,說完,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其實,我一直都很心疼她。以前讀書的時候,她成績還比較好,可家裡有兩個弟弟,父母壓力太大,上到高二就沒讓讀了。只有一年多可以參加高考,卻逼她放棄了,也許參加高考後,她的人生也許就會不一樣。
退學後,她早早地就去打了工,一直在工廠上班,剛開始每月不到2000的工資,好在工廠包吃包住,她還能節省點錢,但這2000塊錢也是她每天至少10個小時,甚至有時候還要上夜班換來的,那是健康,也是青春。
可她家裡人從不關心她在外面吃得好不好,工作怎麼樣,有沒有受委屈,她爸媽跟她聯繫永遠只有一件事,就是要錢,但每次的理由又會不一樣。有時候會說弟弟要交學費了,家裡要買米買油,身體不適要去醫院檢查……每次的理由似乎都能讓她無從拒絕。
後來工資慢慢漲起來,父母開口要的錢也是越來愈多,從幾千到幾萬,總會在她剛發完工資的時候,父母就恰巧打電話過來。而對於父母的要求,她也明白不應該給,可家裡困難的讓她真的沒法拒絕,畢竟那是她的親生父母和親弟弟們。
所以,委屈永遠都只有自己吞下,為了省錢,自己過得跟難民似的,買一件衣服都要深思熟慮,一個女孩子,這麼些年了,打扮都沒怎麼變。
如今,家裡讓她拿出10萬來,她真的有心無力。她的父母總以為她的錢取之不盡似的,卻從來不考慮她所能承受的,這些年從她這拿走的錢,已然是她所能給的全部,她哪還能攢下錢?可他們會在乎?
02
這樣的家庭,是多少人心裡的痛,心裡的傷,是多少人想逃離,卻始終無法擺脫的枷鎖。這樣的家,像沼澤,你想邁開腳步,卻發現,你根本提不起腳,只能在無限地掙扎中一步步妥協,最終,將自己淹沒。
前幾天在網上刷到「打工6年存20萬,卻被媽媽拿給弟弟買了房」的視頻,6年,一個女孩子的青春,多少汗水和淚水換來的這20萬,母親輕飄飄的一句,就將她所有的辛苦和勞累否決,也許女孩子哭的不是這20萬,而是她的媽媽的偏心和對她從未有過的一絲絲關心,這一刻,親情讓她遍體鱗傷。
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孩子,也不是所有的都有資格做父母。面對無底洞的原生家庭,我們要懂得規避,做到以下兩點。
一 獨立自我,劃清界限
不管任何一段感情,都要有界限感,包括親情。你要明白,哪些屬於你的責任,哪些是你沒必要給自己的負重。
給弟弟買房,他從來都不是你的責任,為什麼要大包大攬,更何況自己並沒有那能力。這不是給自己徒增煩惱,自己給自己上枷鎖嗎?
你也要明白,你的一次次妥協只會換來一次又一次的獅子大開口,它就是個無底洞。不要總說:我給完這次,我下次一定堅決不給。你做不到獨立,劃清界限,你永遠都逃不出這個牢籠。
就像《安家》裡的房似錦,被自己的母親一次又一次地壓榨,她一直選擇的都是妥協。找她要100萬,她給20萬;給弟弟房子首付,甚至付清貸款等等,雖說讓人同情,難道沒有一點咎由自取嗎?父母,你可以做到基本的責任和義務,但超過的,一定要非常明確的說「不」。
只有勇敢而堅決地說不,父母才知道你的的底線和原則,否則一切都只是徒勞。
二 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面對種種不公平和委屈,我們不應選擇懦弱,當大哭一場後,你要靜下來,將所有的悲傷與痛苦化為前進的不竭動力,要讓自己變得強大,變得所向披靡。
就像《都挺好》裡的蘇明玉,面對偏心、重男輕女的母親,她沒有自我墮落,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打幾份工、出國留學、當上總經理,這是她給自己找的盔甲,當再次面對母親去世家裡的各種動亂時,她有底氣,有尊嚴。
而這所有的都是她自己足夠強大後,自己給的。而不是像《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找一個男人身上,而樊勝美不管遇到什麼,都是被動且沒有尊嚴的。
所有的一切從來都只能靠自己,只有自己強大了,世界上很多的事都不再是事,不再是無能為力,除了健康。你說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