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大數據能為宏觀經濟分析做什麼

2020-12-05 金融界

來源:證券日報

我們正身處大數據時代。基於研究的視角,大數據時代不但大大地拓寬了信息來源,而且提高了獲取信息的時效性,為宏觀經濟分析提供強大的支持,或將改變宏觀經濟研究範式。

11月19日,在JDD-2019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上,京東數科發布了一份《2019基於京東大數據的中國人口遷移和城鎮化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京東數科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現場展示的PPT,展現了許多有別於傳統宏觀經濟研究範式的網際網路大數據新方法。

宏觀經濟研究的基礎是真實可靠的數據,如何提升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難題。以人口統計為例,我國現行的人口統計調查方法體系是以經常性的人口抽樣調查為主體,以人口普查為基礎,重點調查等為補充的多種方法的運用。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現有的人口統計調查方法與政府、機構、企業對人口信息多層次、精細化、時效性的需求變得不適應,在實踐中顯露出許多不足和問題。

JDD大會現場展示的這套研究系統,則基於京東實時更新的大數據,創新性地創建了消費分析和人口遷移研究平臺,從宏觀經濟發展、人口遷移等多個維度,對宏觀經濟進行分析和預測。與傳統統計數據相比,京東平臺大數據充分覆蓋流動人口,並且通過收貨地址的變遷動態呈現人口變化,更具實時性和多樣性。

基於這些大數據,實時性的人口遷移數據報告,每個星期都可以出一個。當然,京東的大數據不可能取代國家統計局等傳統的統計和研究方法,研究宏觀經濟仍要參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相互之間可以互補。應該是說,利用京東大數據進行宏觀經濟分析,其弱點是不能像統計局那樣全國範圍內進行抽樣調查,好處是即時性和真實性,可以作為官方數據的有益補充。

所以,這份基於京東大數據的研究報告非常有意思。比如,通過「人口遷移看消費」部分,我們可以觀察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要都市圈的發展形態,更多維度地識別遷移人口的結構化特徵,包括年齡、職業、學歷、購買力等;在城市層面,報告系統勾勒出了北京、上海和全國其它城市的人口遷入、遷出的數量與結構化特徵。《報告》揭示,北上廣深這些萬眾矚目的一線城市,在2018年均呈現出了人口的淨遷出,其中北京的出入流動性和淨遷出人口數都是最大的。

除了「人口遷移看消費」部分,筆者觀察到,這套系統還包括「宏觀看消費」版塊和「京東消費分析」版塊。其中,「宏觀看消費」涵蓋可支配收入、財富效應和信貸環境;「京東消費分析」包括消費概覽、品類分析和消費預測。

同時,《報告》展示了一些有關都市圈效應的有意思的結論。比如,在二線城市都市圈中,成都、青島表現出很強的都市圈效應和對周邊城市的輻射能力;武漢、長沙、大連、瀋陽、哈爾濱等都市圈效應不顯著;西安既具備較強的周邊輻射能力,又與一線城市保持聯繫。

利用大數據方法和技術進行宏觀經濟研究,在國際上已有先例。例如,谷歌公司研發的Google Trend(谷歌趨勢)可以預測房地產、旅遊等諸多經濟活動領域;高盛利用Fintech公司Kensho的產品將國際勞工局的數據彙編成定期摘要,分析就業市場變化和預測股市走向——這一模式可以在國際勞工局發布數據後僅幾分鐘就能通過模型呈現結果,除了幫助高盛的銷售部門應對客戶諮詢,Kensho產品還幫助研究人員完成一些初級工作。

在國內,大數據在宏觀經濟研究中的應用仍處於起步階段,主要集中在失業率、通貨膨脹、宏觀消費、房地產市場以及GDP預測等方面,未來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從JDD大會現場展示的這套宏觀經濟研究系統看,京東數科,不僅正在布局助力產業數位化和智能化,還將為政府和研究機構的政策制定、經濟分析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當然,應用經濟大數據做宏觀經濟預測並非完美無缺。未來,應積極探索並逐步解決數據維度、數據噪聲、數據安全等問題,充分挖掘大數據帶來的大智慧,提高宏觀經濟分析和預測的時效性、客觀性和準確性,更好地服務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者系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相關焦點

  • 董希淼:在宏觀經濟分析中,大數據能做什麼?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6日電 題:《董希淼:在宏觀經濟分析中,大數據能做什麼?》作者 董希淼(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未來已來,我們正身處大數據時代。早在1980年,未來學家阿爾溫·託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就提出了「大數據」(Big Data)的概念。2012年底,《紐約時報》刊文宣稱,「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基於研究的視角,大數據時代不但大大地拓寬了信息來源,而且提高了獲取信息的時效性,為宏觀經濟分析提供強大的支持,或將改變宏觀經濟研究範式。
  • 基於大數據的宏觀分析原理
    進行宏觀分析,對經濟的理解是思想基礎,大數據是工具基礎,基於大數據的分析方法是關鍵,金融市場是檢驗經濟理解、分析方法、分析結論的最有效地方。一、理解經濟與宏觀經濟構建宏觀經濟模型的第一關鍵是理解經濟與宏觀經濟,這與構建量化投資模型的第一關鍵是理解市場道理相似。
  • 「上天入地」找數據:大資管用衛星研究宏觀經濟效果如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上天入地」找數據:大資管用衛星研究宏觀經濟,效果如何?作者:辛繼召衛星數據有其頻率比傳統數據更快等特性,但也容易受到氣象、與實際經濟情況吻合度等情況幹擾。很長時間以來,經濟學都用衛星夜光圖像做一些分析,但比如,很多城市夜晚燈光是亮著的,但並沒有什麼人活動在裡面,特別是一些能源比較密集的城市,更為突出。美劇《億萬》(Billions)中,華爾街對衝基金利用衛星數據分析經濟和行情,以獲取阿爾法收益,這一幕正在中國落地。
  • 祝寶良宏觀經濟數據及基礎理論解析
    宏觀經濟預測監測分析方法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 祝寶良 zhubl@mx.cei.gov.cn  一、宏觀經濟分析基本框架 1、宏觀經濟調控目標(短期) 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是宏觀經濟調控的四大經濟目標
  • 高培勇:當前經濟形勢下宏觀經濟分析與政策配置思路應有所改變
    以下為現場實錄:大家好,很高興在疫情期間以這樣一種方式和大家進行交流。宏觀經濟的分析是我們的主業,這樣一種分析對我們而言有兩大主題,一是對宏觀經濟形勢作出精確的判斷,二是對宏觀政策的配置做出準確的把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經濟形勢怎麼看?經濟工作怎麼幹?這兩大主題其實一直和我們相伴隨。
  • 宏觀和微觀,到底該信誰?——兼評4月份經濟數據(海通宏觀姜超、於博)
    而除了統計局以外,其實某些行業協會乃至而某些公司也會發布部分產品的產銷數據,比如中汽協和乘聯會都會定期發布全國汽車銷售數據,國家能源局會發布全國電力產銷數據,主要的地產和汽車上市公司都會在每個月月初發布其地產和汽車的產銷數據。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的經濟數據指標,我們到底該信誰?宏觀數據過於平穩,越來越看不清方向!
  • 鄧浩:如何解讀宏觀經濟、周期與大類資產
    比如說經濟數據大多是滯後的,他們是對之前趨勢判斷的一種驗證。那麼宏觀數據裡面的真實可靠性也存在著問題,比如說消費的數據,有時可能實際情況和官方的口徑相差甚遠,包括PMI我們經常看到一會51點幾,一會49點幾,這樣的一些波動,到底能從中獲得多少有價值的判斷呢?這樣的一些數據其實是比較具有滯後性的。
  • 中國宏觀經濟和微觀數據出現五大背離
    服務業和製造業增速變化以及他們的國民經濟中扮演角色的變化,使得中國經濟進入一個產業結構迅速變化的轉型周期,在這個周期中,人口結構、社會融資結構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於是,我們觀察數據的時候發現:傳統經濟增長的宏觀、中觀、微觀指標之間的函數關係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一些宏觀、微觀指標的相關性弱化甚至出現背離現象。
  • 宏觀經濟月度形勢分析
    表1:6月宏觀經濟核心數據資料來源:五礦經研院(一)工業生產基本平穩,高技術製造業比重提高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數據來源:WIND,五礦經研院圖3 我國社會融資總額和新增人民幣貸款數據來源:WIND,五礦經研院三、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形勢跟蹤
  • 三部委勾劃2019宏觀經濟政策關鍵詞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記者孫韶華 張莫)《經濟參考報》1月16日刊發題為《三部委勾劃2019宏觀經濟政策重點》的報導。文章稱,在1月15日國新辦舉辦的發布會上,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央行的負責人介紹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具體舉措,對經濟熱點做出一一回應。
  • 讓大數據真正發揮「大價值」
    讓大數據真正發揮「大價值」  數字經濟時代,大數據帶來的諸多便利得益於被譽為「萬能糧倉」的數據中心。數據中心算力越強,大數據價值越能得到發揮。國家發改委等4部門近日發布的《關於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加強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頂層設計。
  • 從宏觀到微觀,手把手教你做房地產市場分析!
    本將本文新芽將帶大家由宏觀到微觀,由總體到局部,帶大家來學習了解一座城市的市場。 什麼是房地產市場分析 房地產市場分析不是簡單的羅列數據,而是必須基於數據進行分析!數據主要包括宏觀經濟數據、房地產數據、項目微觀層面數據三類。
  • 經濟宏觀數據與企業感受存在溫差?官方這樣解釋
    二季度我國經濟復甦好轉,但宏觀數據表現和企業感受還存在一定的溫差 對此,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嚴鵬程剛剛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宏觀數據反映的是經濟大盤運行的總體情況,微觀企業更多感受的是生產經營上的冷暖,由於所在行業不同、地域不同,對經濟走勢的認識難免存在分化,「我們工作的目標就是要繼續用好規模性政策,推動經濟運行及早恢復正常;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讓更多的市場主體能夠切實感受到經濟回升的暖意。」
  • 宏觀經濟和微觀數據五大背離
    2015年一季度,第三產業佔比為51.6%,在國民經濟中的分量佔半壁江山。而製造業,隨著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結束,在經濟總量中的佔比則逐漸下降,到今年一季度,已經降至42.8%。服務業和製造業增速變化以及他們的國民經濟中扮演角色的變化,使得中國經濟進入一個產業結構迅速變化的轉型周期。
  • 新冠疫情當下,大數據技術能為我們做些什麼
    打開APP 新冠疫情當下,大數據技術能為我們做些什麼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5 08:26:00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
  • 劉煜輝:剛來下柔——宏觀經濟及市場前瞻
    我呼應一下曉光剛才的發言,無論做宏觀還是產業研究,最重要的就是邏輯,邏輯是一個分析師最重要的生命力。我曾經講過,模型、數據、邏輯三個東西,可能最先捨棄的是模型,沒有意義,是數學遊戲。第二個捨棄的是數據,因為數據之間如果沒有構建邏輯的話,分析看到的很多情況都是偽相關,我們都經歷過這個研究階段。
  • 對大數據分析有哪些流行誤解?
    什麼是大數據  大數據是一個新概念,英文中至少有三個名稱:大數據(big data)、大尺度數據(big scale data)和大規模數據(massive data),至今未形成統一定義。比如,宏觀經濟指標序列,金融價格序列,基因組序列,詞或字母的序列,同一時點上從不同的地理位置收集的氣象數據(溫度、溼度、氣壓等)。  大數據分析的主要任務:第一類是預測任務,目標是根據某些屬性的值,預測另外一些特定屬性的值。
  • 大數據和新經濟時代背景下,新經濟統計學的機遇與挑戰
    什麼是新經濟統計,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麼關於新經濟統計,與會專家發表了各自深刻的見解。中國統計學會副會長、華東師範大學統計交叉科學研究院院長周勇認為:經濟統計以社會經濟為主要研究對象,是為滿足國家治理需要而產生的,是統計工作的最重要的領域之一。
  • 張立群:2020年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兩會精神解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出席會議並發表了題為「2020年宏觀政策及經濟形勢預測」主題演講。張立群表示,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嚴重衝擊, 但中國化危為機,開啟了經濟發展的新篇章。目前,國內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手抓,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加大宏觀經濟政策實施力度,著力穩企業、保就業,並部署實施擴大內需戰略。
  • 大數據開發和大數據分析有什麼不同?
    大數據分析工程師和大數據開發工程師分別能做什麼?通俗解釋開發和分析非要把他倆分開的話,一個是偏向於數據,一個偏向於工程。好比要炒個菜,工程師是燒火、墊勺的那個,偏向於工具的使用。分析師是放調理、掌握火候的那個,偏向菜怎麼做好吃。數據影響生活數據越來越多的影響並塑造著那些我們每天都要交互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