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雲王東臨:這八個趨勢任一個都能顛覆 IT 基礎架構

2020-12-01 雷鋒網

雲計算,不是一個性感的詞彙,大多普通人很難有興趣花時間去了解它。但是,雲計算的技術演進,卻在事實上定義了整個人類 IT 架構的演進方向。

雲計算技術每每取得一次突破,都可以讓整個社會的生產成本獲得大幅的下降,並且最終普及到所有的生產領域。從這一點上看,雲計算正是現代人類最頂尖科技的基石,這恰如火之於原始人類的意義。

作為雲存儲和雲計算的老兵,王東臨親歷了行業的變遷,他創建的書生集團已經成立二十年。這二十年的商業遊戲,讓他深諳一個道理,對遊戲規則走向的預判,決定了遊戲參與者的生或死。在雲計算巨頭林立的時代,王東臨眼中發展的第一要訣就是:技術。而在他眼中,就在這一秒, IT 基礎架構的發展恰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面對很多方向選擇。

這個時候,這位老兵的預言,就有了獨特的意義。

【書生集團創始人 CEO 王東臨】

在王東臨眼中,未來 IT 基礎架構有八個最主要的趨勢。

一、煙囪式的物理架構將全部成為雲

如今,雲的信徒已經數不勝數。大多數人都主動或被動地相信雲計算是未來 IT 的基礎形態。但是,王東臨眼中的未來卻更加激進。他強調「所有的」IT 架構都將雲化。

五六年前,幾乎所有人都曾聽身邊有些人說,我的手機只要能打電話發簡訊就足夠了。然而到今天,所有的人都使用了智慧型手機。

他所謂的雲掃蕩世界的力度,大抵如智慧型手機掃蕩我們生活的力量。

王東臨列舉了兩個雲架構的優勢:


1、雲通過虛擬化,可以實現資源的復用。

沒有虛擬化的傳統主機,被稱為「煙囪式物理架構」,這是一種垂直而不互通的模式。這種模式下, CPU的使用率2%很常見,峰值也不過10%,這是一種巨大的算力浪費。

虛擬化正等同於把多個計算機構架在同一個物理機底層上,這樣就可以使得 CPU 利用率成倍增加,從而使得生產成本急劇下降,用幾個機櫃就能代替原來幾十個機櫃的設備。

2、雲通過資源池化,可以大大提高資源利用率。

以大型商場沃爾瑪為例,如果每個顧客都有一個自己的固定車位,這就是傳統架構。在這種不靈活的架構中,如果沃爾瑪總共有五萬名顧客,就需要有五萬個車位。而真實的情況是,車位是可以「資源池化」的,在沃爾瑪前面,只要有一個可以容納此刻在沃爾瑪之中購物的顧客數量的停車位,就足夠了。也許這個數字只是500。這個停車場就是典型的資源池。

實際上,雲架構帶來的優勢還很多,擴展性、彈性、自助服務、可度量、低成本、故障容錯等,每一個都價值非凡。「我認為未來只要有機房,就一定都是雲平臺架構。」王東臨說。

【硬碟通過「資源池」模式統一規劃管理】

二、專用昂貴的「企業級設備」已死,將被廉價的「分布式系統」替代

企業級設備和分布式系統,雖然聽上去都有些冰冷,但實際上代表了兩種我們都熟悉的哲學態度:相信「優秀的單兵」還是相信「有組織的團隊」。

一個便宜的設備,它的可靠性可能只有99%,這意味著一年當中它出問題的概率是百分之一。而一個貴 5-10 倍的企業級設備,可靠性高10倍,故障率是千分之一。


然而,如果你用兩個可靠性為99%的便宜設備做冗餘備份,它的故障率是多少呢?

王東臨向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提了這個問題。

當然,大多數人給出的回答是「百分之一的百分之一,結果是萬分之一」,但是王東臨說,雖然這已經很好了,用非常低的成本實現了比昂貴設備高10倍的可靠性,但實際上比這還要好。

在一臺設備出故障之後,你有可能不去修復,眼睜睜地等待第二臺設備故障嗎?如果新設備上架的周期是三天,那麼另一臺設備在這三天中出故障的概率本來就是萬分之一。所以,整個系統出故障的概率,是另一臺設備在第一臺修復過程中也出現故障的概率,算下來是百萬分之一,相當於昂貴設備的1000倍可靠性。

這樣的兩套系統做出的冗餘備份,價格要遠低於昂貴的故障率是千分之一的「企業級設備」。

他認為,之所以企業級設備能夠一直存在,是因為由廉價設備組成的分布式系統的技術在不斷完善中。而目前,這些分布式開源技術已經足夠成熟,在未來無論是成本還是可靠性。企業級設備都將喪失優勢。

實際上,大多數大型網際網路公司,並不會選用「企業級設備」。以谷歌為例,谷歌從第一天起就搭建了甚至沒有機箱的由「地攤貨」組成的數據中心。直到發展到巨無霸,他們的發展路徑仍然是採用先進的冗餘技術而不是提高單點可靠性。

【谷歌機櫃】

三、商業化的開源勢不可擋

有關開放和封閉的爭論,爭論一直不休。這同樣是兩種哲學的戰爭:相信「閃光的精英」,或是相信「群體的智慧」。

在王東臨的眼裡,這場戰役的最終結果,一定是開源取勝。

當年 IBM 主導的兼容機,正是因為開放了構架,才可以讓一臺電腦裡同時用到臺灣的主板,韓國的內存,日本的硬碟,美國的作業系統和CPU。


開源會導致分工的細化,每個人只做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例如羅技只做滑鼠,但是因為開源形成的生態擴大,它的生意同樣可以很大。而因為專業,羅技可以在所有的滑鼠裡做到價格最低,質量最好。

開放和封閉,有一場幾乎所有人都被捲入的曠世戰爭,那就是 Android 陣營和蘋果的角逐。

也許所有人都認同如下事實:

可以把控所有開發流程的蘋果,在很長時間內的用戶體驗都優於 Android。但是,隨著 Android 生態的不斷壯大,用戶體驗在不斷追趕蘋果。很多目前在智慧型手機中被公認的優秀功能,例如消息列表,正是先出現在 Android 手機上,然後被蘋果借鑑。

【賈伯斯和第一代 iPhone】

王東臨認為,這些事實都符合他的預測。

在發展早期,開放系統的效能會低於封閉系統。但是隨著開源系統的進化發展,體驗是可以追平甚至反超封閉系統的。長期來看,開放系統的缺點可以被克服。而它的優點卻是根本性的。

現在很多 Android 系統的照相功能開始優於 iPhone,這就是開放系統追平和反超封閉系統的表現。

開源,始於人們的「共產主義理想」,這也使得很多開源程式設計師在很長時間內生活拮据。但是,這個「共產主義理想」在結合了商業和市場的力量後,就迸發出了巨大的力量,至少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開源通過免費帶來流量,通過增值服務掙錢。這和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是一樣的。例如著名的 Redhat 公司,旗下的 Linux 和 Openstack 都是開源產品,卻靠增值服務年收入超過 20 億美金。

2、開源可以打造一個生態系統。例如谷歌的 Android 系統,在智慧型手機領域把神一樣的蘋果公司擠到只有百分之十幾的市場份額。

【佔領各個領域大批市場份額的軟體,很多都是開源的】

四、快閃記憶體成為常規存儲,現有存儲系統都將被淘汰

相信所有人都能感覺到,在 IT 架構中所有的元件都電子化的今天,仍然在靠磁頭尋道工作的硬碟,帶著滿滿的上一代工業產品的遺風。目前來看,硬碟令人髮指的讀寫速度這一巨大瓶頸,遮掩了越來越龐大複雜的軟體系統的性能損耗。

這件事情如何解決呢?王東臨的看法很簡單: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根據他的觀察,快閃記憶體的成本正在快速下降,很快將達到跟今天硬碟接近的價格,從而代替硬碟成為常規存儲。除了快閃記憶體製程(從70納米降到10納米)和架構(從每個cell 1bit的SLC到每個cell 4bit的QLC)的進步外,最關鍵的技術飛躍在於 3D 層面的層層疊加,從32層、48層已經發展到了64 層,再加上中國投資200億美元建快閃記憶體生產線,快閃記憶體價格降到白菜價已經指日可待了。


【32層 Flash 存儲器內部結構】

目前來看,硬碟價格在每 GB 幾美分。而 Flash 存儲的價格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降到每GB10美分。消費級SATA SSD的零售價已降到每 GB 大約二十美分多一點,而企業級 SASSSD 的價格雖然還在一美元左右,很快也將跳水,幾年後快閃記憶體的出貨價格將降到每GB幾美分,和今天的硬碟接近。

而當快閃記憶體價格的臨界點來臨時,會導致一系列巨大的改變。

原有的存儲架構都是為了機械硬碟而設計的。例如:為了減少尋道時間,需要把連續數據存放在一起。而一旦快閃記憶體替代機械硬碟,機械運動的瓶頸瞬間消失,給IT基礎架構帶來的衝擊大致相當於當年蒸汽機對工業的衝擊,不僅現有的存儲系統都被淘汰,甚至連網絡、驅動、虛擬化等都會受到巨大的衝擊。

五、軟體定義一切

隨著技術的成熟,軟體可以定義的內容越來越多。包括軟體定義網絡、軟體定義存儲、軟體定義SSD甚至軟體定義數據中心等等。

軟體定義降低了對複雜硬體的需求,硬體層只需要高效地做好互聯互通,控制邏輯由軟體完成。例如從底層抽象出一個靈活的「虛擬硬體組織形式」,這種虛擬硬體組織形式可以隨著需求的變化而被重新定義,而不用真的修改硬體的聯通方式。

這就像在公司內部根據人員和業務結構,可以由軟體定義一個網絡組織方式。而當人員或業務發生變化時,可以重新定義一套新的網絡架構,在代碼層面更新了硬體的組織方式。

王東臨認為,未來所有的硬體組織形式,都會以軟體定義的形式出現。

從理論上來說,由於增加了抽象過程,軟體定義硬體可能存在著一定的性能損耗,而這一點正與王東臨預測的下一個趨勢密切相關。

六、重構軟體架構以釋放硬體性能

執行速度最快的代碼,是沒有代碼。

王東臨引述了著名美國存儲公司 DSSD 的標誌性口號。

最近十年來硬體性能提升了大約100倍,但軟體的變化不大,在硬體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很多節點間的交流仍然使用上世紀就被發明的 TCP/IP 協議。這樣「三次握手、四次關閉」的協議效率很低,經常 Ping 一下就需要幾毫秒,而對於硬體來說,每個動作可能是微秒甚至納秒級別的。

每個協議棧之間都像是一盞紅綠燈。以往硬體性能比較弱,就像在街道上騎自行車,紅綠燈的影響沒有那麼明顯。而現在每個人都開汽車,密集的紅綠燈就變得非常礙事了,更何況是TCP/IP這種非常堵車的路口。

而緩解這種擁堵的方式,無疑就是規劃合理的路徑,減少紅綠燈,並將紅綠燈改建成立交橋。

從存儲方面來看,用高效的 微秒級的SAS 或 PCIe 來代替 毫秒級的TCP/IP 協議,顯然可以大大提高效能。然而,受制於整體的體制和生態,很多產品為了保證兼容性,一直沿用基於 TCP/IP 的組織架構。

【可以插在伺服器 PCIe 槽上的 SSD】

王東臨提出了一種新的存儲架構,這種架構看起來有些激進。那就是拋棄原來每個存儲控制節點帶很多本地盤,然後存儲結點之間互聯的組織架構,而是讓每個存儲結點都通過 SAS 網絡來直接控制硬碟,做「減法」將數據路徑壓縮到了極致。這種控制架構顯然需要打破固有的習慣,需要大量對於軟體的重新設計。

目前,只有極少數公司在系統結構方面進行如此激進的嘗試。但是王東臨相信,軟體這一「生產關係」已經越來越嚴重地制約硬體的「生產力」。越晚改變,留下的時間就越稀少。

七、企業級產品將會消費品化

個人用戶對於產品的外觀和用戶體驗的關注,遠遠大於產品可以實現的絕對功能。而王東臨認為,未來所有的企業級產品,也會向消費品化發展。

CITE(Consumerization ofITinthe Enterprise)是王東臨從矽谷學到的理念。做了20年2B業務和10年2C業務的王東臨很快就接受並認可了這一理念。

一個企業產品需要在命令行中輸入命令,需要專業工程師才能操作。這些傻大笨粗的企業系統在未來都會消失。簡單易用、界面友好也逐步成為企業級系統的衡量標準之一。

王東臨據此把書生雲的機櫃做成了「顏值爆棚」的樣子。他告訴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書生雲的實踐證明,即使是企業產品,即使是可能被放在機房中並不會被每天觀賞的產品,用戶也需要出色的工業設計和易用的界面。

【書生雲機櫃/圖片由書生雲提供】

八、超融合

對於超融合,有一個簡明的比喻:

如果需要建造一幢房子,最基礎的方法是一磚一瓦地現場砌。而有一種更加快速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前做好預製件,在現場只需進行必要的組裝。

對於 IT 系統的部署,同樣適用這個原理。如果在企業內部現場部署,需要把伺服器安裝上架,連接電纜,安裝軟體,調試配置。這個流程往往需要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

王東臨說,所謂「深圳速度」的大樓建設,絕不可能是一磚一瓦現場搭建的,一定採用了「超融合」的方式。

他認為,在超融合方面嘗試比較成功的,就是剛剛上市的美國企業級雲服務商 Nutanix。

Nutanix 的超融合,是把計算和存儲融合在一起。如果用戶需要私有雲服務,需要至少購買三個節點,就可以組成分布式系統。但是他們的超融合併沒有融合網絡,他覺得這還是半融合。

王東臨覺得,真正的超融合是加入了網絡的超融合。把所有的網絡拓撲結構全都放進一個機櫃。這也是書生雲在做的嘗試。

 

正如上世紀八十年代大型機成為PC機的那一次浪潮,如今雲計算以簡單易用的形態進入普通企業,是王東臨技術人預見的未來。而正在發生的事實也證明,雲計算的技術正在改變 IT 的基礎架構。基於此,新的產業分工正在形成。而這正是所有尊重雲計算核心技術企業的春天。

文/史中(微信ID:Fungungun,歡迎講述你的故事)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書生雲王東臨:快閃記憶體將取代硬碟 帶來存儲「蒸汽機革命」
    如今,幾乎所有的獨立和非獨立存儲廠商都認為,未來的數據中心將是全快閃記憶體的。書生集團創始人、書生雲CEO王東臨表示,快閃記憶體的應用對IT架構的衝擊,就如同18世紀蒸汽機的應用給工業發展所帶來的衝擊一樣。在這種衝擊下,凡是跟快閃記憶體速度不匹配的基礎架構有可能全部被衝垮、全部淘汰,今天的基礎架構絕大多數都難以生存下來。
  • 《赤狐書生》上映 王耀慶顛覆出演窮苦書生
    網易娛樂12月4日報導 12月4日,由江志強監製,宋灝霖、伊力奇導演,陳立農、李現領銜主演,王耀慶友情出演的奇幻電影《赤狐書生該影片由多多所著的小說《春江花月夜》改編,講述了狐妖白石山原本想要殺害書生王子進卻意外和王子進成為朋友的故事。王耀慶一改往日「霸道總裁」的螢屏形象,顛覆出演考場鬼魂劉道然,不僅需要帶上厚重的特效鬼臉,手指也要精細刻畫。劉道然是王子進的鄰居也是他的啟蒙老師,卻因為屢試不第鬱郁不得志最終怨氣鬱結成為了貢院裡遊蕩的考場鬼魂,「以筆為刀,化墨為牢」,一場精彩的考場鬼魂大戰即將上演。
  • 5項雲基礎架構管理的最基本要求
    雲基礎架構廣泛而複雜。它指的是組成雲的伺服器,軟體,網絡設備和存儲設備。它與典型的數據中心基礎架構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它是通過網際網路連接,進而使用雲端資源。雲基礎架構主要包括計算,網絡和存儲。
  • eCloud智能雲電子架構賦能昂科威S
    新架構讓產品力歷久彌新如果把它簡單理解成昂科威S可實現的一項功能,那麼這是對eCloud智能雲電子架構的一種誤解。電子架構相當於汽車的「大腦與神經」,用以連接、驅動、控制車輛的幾乎所有功能。,其功能性以及體驗手感等等都能通過官方推送的升級包進行升級。
  • 智能生態系統的產業架構與趨勢研究
    以往人類無法通過「窮舉」來把握一個事情的規律,只能採用「取樣」來估計,或者通過觀察用簡單明了的函數來代表事物規律,但大數據讓窮舉的笨方法變成可能。 深度神經網絡大大優化了機器學習的速度,使人工智慧技術獲得了突破性進展。在此基礎上,圖像識別、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都取得了長足進步。
  • 下一個突破性創新數字業務模式:神經可塑性「雲」
    這意味著雲服務提供商會很快有新的策略,用於交付為  他們的客戶的特定需求定製的計算基礎架構,並通過響應時間、網絡安全,當然還包括性能等有意義的 QoS 參數加以量化。任何數位化企業的雲計算基礎架構都會隨著可重配置硬體技術的部署發生明顯變化,直至企業停止把基礎架構當作商品對待,而是將其當作業務價值鏈中的關鍵一環來使用。
  • 《赤狐書生》玩顛覆:狐狸精是男的,考試是做噩夢的那種丨揭秘
    當時組裡每天都是幾百人的團隊,導演要非常精打細算,每天時間怎麼用,哪場戲要多下一些精力和功夫,如果時間用錯了,當天任務沒完成,就得甩戲,把很多工作量放到明天,明天的通告又會受影響,就超期了,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絕不允許出現,所以在現場之後,伊力奇要時刻繃著一根弦,不能超期,還得非常好地把工作完成。題材不新穎?
  • 基於容器雲的微服務架構實踐
    開發效率低:隨著應用複雜度的增加,越來越少開發人員對應用能有全局性的深度理解。新功能開發和缺陷修復難度呈幾何性增加。代碼修改的正確性無法保障。而龐大的代碼庫需要更龐大的開發團隊來維護,無形中又增添了管理、溝通和協調的成本。另外,新加入的團隊成員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熟悉一個複雜的代碼庫。
  • eCloud智能雲電子架構賦能昂科威S 智能體驗超越BBA
    新架構讓產品力歷久彌新如果把它簡單理解成昂科威S可實現的一項功能,那麼這是對eCloud智能雲電子架構的一種誤解。電子架構相當於汽車的「大腦與神經」,用以連接、驅動、控制車輛的幾乎所有功能。譬如動力系統,發動機輸出和運作的模式、變速箱的換擋邏輯、順序以及速度等,甚至到車身控制系統,像ESP、TSC、轉向系統等超過30個電子模塊,其功能性以及體驗手感等等都能通過官方推送的升級包進行升級。
  • 雲遊戲:顛覆在即?
    就和任何新興技術一樣,雲遊戲從誕生以來就備受爭論,一部分人認為他會將遊戲市場和內容帶入新的階段,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距離雲遊戲顛覆遊戲市場還尚需時日。  有意思的一個趨勢是,從公司類型來看,聚焦於流媒體與遊戲行業的公司對雲遊戲行業興趣相對更高。流媒體及遊戲入局公司佔比均超過50%,提供基礎設施的雲計算、硬體、軟體公司相對較少。其中,硬體入局公司數量最少,僅為11家,其中4家為上市公司,頭部企業壟斷明顯。
  • 更適合邊緣計算的基礎架構:超融合
    通常評測機構對技術發展看得更早一些,而評判一個技術趨勢是否正在成為大潮,不妨去觀察業界廠商是否真正開始有所舉措。而當我們深入探究,令人驚訝地發現產業鏈上的頭部廠商們幾乎都有所動作,涉及廠商範圍之廣,以近年的一個流行詞彙「從芯到雲」正好可以描述這種情況。
  • 首屆開源軟體供應鏈峰會,ZStack私有雲架構設計原理分享!
    會上重點探討開源技術前沿話題、開源生態建設與合作、開源發展趨勢等內容。在【虛擬化&雲原生】分論壇,ZStack核心架構師&性能工程負責人 王為做了題為《開源私有雲ZStack的架構設計》的精彩分享,重點介紹了ZStack自研核心開源架構的技術原理和應用。
  • 雲存儲技術的原理與架構解析
    、分析和利用,除了提供傳統的安全防範、事後查證功能外,更為城市建設科學規劃、科學管理提供了充分的數據基礎,同時,在這樣一個海量大數據的時代,對於數據的安全存儲和應用也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新的技術手段,而以分布式和並行處理為基礎的雲計算和雲存儲技術,在此過程中也得到了極大地發展。
  • 銳角雲的三隻銳角:跨界、顛覆、創造
    這款以三角形主機形態正式上市的跨界產品,不僅會顛覆我們對「電腦」的概念,也會改變我們對當下最時髦的「礦機」的認知。打造了這款三角形主機的銳角雲,是一家非常獨特的公司。銳角雲聯合創始人林炳宏說,三角形的三個角代表了客戶、平臺和公司,而在我看來,這三個角卻有不同的含義,那就是:顛覆、創造和跨界。顛覆舊硬體銳角雲的創業團隊,有很深的硬體背景,這決定了三角形主機在硬體上的設計有很深的造詣。
  • 戴爾推出現代化基礎架構平臺Dell EMC PowerStore
    客戶可以利用數個無中斷選項從現有存儲系統中遷移,例如Unity、SC、PS系列、VNX和XtremIO。· Dell Technologies On Demand (DTOD):PowerStore客戶可藉助DTOD的彈性容量和雲的經濟性,來響應工作負載峰值和新的服務請求。
  • 青雲科技CEO黃允松:重新發明輪子,未來的應用都將是雲原生架構
    「未來的軟體一定是長在雲上的,要在應用軟體的基礎架構領域重新發明輪子。自從有計算機以來的所有應用,都有必要用雲原生架構全部從零開始再做一遍。」在藍馳創投近日舉行的2020年度LP大會上,青雲QingCloud創始人、CEO黃允松進行了《雲原生、容器、Kubernetes和青雲》的主題分享,以下為部分內容的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