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雲王東臨:快閃記憶體將取代硬碟 帶來存儲「蒸汽機革命」

2020-11-23 千龍網

早在17世紀末,早期的蒸汽機就已經出現;18世紀下半葉,詹姆斯·瓦特對蒸汽機進行了徹底的改良,從而實現了大規模的工業應用,由此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推動了機械工業及整個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進程。第一次工業革命也被人們稱為「蒸汽機革命」。

當前,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存儲業也在悄然上演一場新的革命,這場新的革命是由快閃記憶體引發的。與過去單純的數據存儲不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日臻成熟,讓數據分析變得日趨重要。企業也越來越傾向於通過應用快閃記憶體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成本的下降,以應對數據的爆發。

如果說過去快閃記憶體的應用還只是存儲領域的新潮流,現在則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Gartner預測,2020年,有一半的傳統存儲將被SSA(固態陣列)所代替。如今,幾乎所有的獨立和非獨立存儲廠商都認為,未來的數據中心將是全快閃記憶體的。

書生集團創始人、書生雲CEO王東臨表示,快閃記憶體的應用對IT架構的衝擊,就如同18世紀蒸汽機的應用給工業發展所帶來的衝擊一樣。在這種衝擊下,凡是跟快閃記憶體速度不匹配的基礎架構有可能全部被衝垮、全部淘汰,今天的基礎架構絕大多數都難以生存下來。

快閃記憶體時代來臨 一場前所未有的IT基礎架構革命

1956年,IBM的IBM 350RAMAC作為現代硬碟的雛形,儘管它的儲存容量只有5MB,體積卻相當於兩個冰箱,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將人類引入數位化存儲的時代。在隨後的數十年裡,隨著儲存密度持續攀升和讀寫速度的不斷提升,硬碟成為數據存儲的核心載體。

20世紀80年代,快閃記憶體的出現開始影響硬碟的存儲地位。由於硬碟是機械結構,因此其體積較大、不抗摔抗震,且使用壽命與讀寫次數和讀寫速度關係較大;硬碟受到轉速的限制,其數據讀取速度也存在瓶頸;不僅如此,硬碟的寫入是靠磁性來寫入,很容易受到外界磁場的影響而導致數據消除。相比較而言,快閃記憶體的體積小、更抗摔、數據讀取速度也更快,數據的存儲也更為安全。

不過,早期的快閃記憶體由於原材料較貴,單位容量比硬碟更貴。隨著IT技術的不斷突破,如今,快閃記憶體的價格正在快速下降,同時其製程也在不斷提高。王東臨認為,不久的將來,快閃記憶體的價格將與普通硬碟處在同一級別,屆時快閃記憶體將取代硬碟成為常規存儲。

正因為如此,在存儲容量巨大的企業級市場,快閃記憶體代替傳統存儲設備的趨勢正在發生。相比較個人應用,如今普通企業的數據量已經輕鬆達到TB或PB單位級別。尤其在近年來,全球總數據量的快速增長,尤其是其中非結構化數據量已經佔到總數據量的80%,這使得數據的存儲和處理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如今,IT架構對高效穩定的訴求日漸提升,存儲I/O吞吐、延時性、高訪問速度等也同時爆發,傳統的存儲設備漸漸不能滿足需求,而快閃記憶體的應用則可以提升數據存取速度、保障存儲安全,更好地滿足企業大數據分析的需求,因此,快閃記憶體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快閃記憶體市場也開始全面爆發。

快閃記憶體的應用不僅意味著存取速度的提升,與此同時還會催生出許多新的技術革命和商業模式出來。正如王東臨所說,相比較傳統的硬碟,快閃記憶體的應用意味著性能將實現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提升,現有的存儲系統架構將完全無法支持這樣的變化。

王東臨進一步解釋道,原有的存儲架構都是為了機械硬碟而設計的,例如:為了減少尋道時間,需要把連續數據存放在一起;而一旦快閃記憶體替代機械硬碟,機械運動的瓶頸瞬間消失,給IT基礎架構帶來的衝擊大致相當於當年蒸汽機對工業的衝擊,不僅現有的存儲系統都被淘汰,甚至連網絡、驅動、虛擬化等都會受到巨大的衝擊。

因此,快閃記憶體的應用,不僅將給存儲領域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還將給傳統IT基礎架構帶來深刻的影響,並使之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理想平臺。因為在企業數位化轉型過程中,企業對數據的存儲、分析、遷移等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平臺作為支撐,這個平臺一定是高效的、可管理的。

過去,傳統IT基礎架構的挑戰來源於不斷增長的數據量,其創新也是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一挑戰;如今,對於企業而言,他們希望在應對不斷增長的數據量的同時,實現高效的存儲和計算,以便從海量數據中發掘其價值,支撐企業的創新。使用傳統存儲設備的傳統IT基礎架構顯然無法滿足企業的這一需求。

不僅僅是快 書生雲還要挖掘快閃記憶體更多潛質

關於快閃記憶體的話題,業界一直圍繞性能、容量、價格三個關鍵詞。而隨著快閃記憶體製程的提高、價格的降低,已經逐漸解決了用戶對於性能更高、容量更大、價格更低的存儲產品的需求。但除此之外,在整個IT架構中,快閃記憶體也要與CPU、網絡、軟體系統等一道共同配合,才能真正發揮出其優勢。

對於書生雲來說,作為一家有技術基因的公司,從原來所專注的軟體到雲計算領域的轉型過程中,早已洞察到了這一點。因此,在書生雲應用快閃記憶體技術、發揮其速度快的特性的同時,也在通過發展與之相匹配的安全、存儲、IT架構等,以最大限度發揮出快閃記憶體的潛質,進而推動雲計算的發展應用。

首先,在安全性方面,以電子籤名起家的書生雲在向雲計算轉型之初,就非常重視安全技術的研發,2011年,書生雲推出了一款面向全球用戶的個人云文檔Surdoc,並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TruPrivacy雲安全技術和SurFS雲存儲技術兩大核心技術,使得雲服務在安全性上表現突出。

其次,在存儲方面,在國內市場聚焦私有雲應用的書生雲通過在存儲技術上的創新,不僅讓雲平臺性能大幅提升,同時還保證了性能的穩定和數據的安全。書生雲的存儲系統,革命性地將I/O數據路徑壓縮到了極致,讓I/O性能倍增,可以做到綜合性能提高50%;通過大量減少不必要的中間通道上的設備,讓成本大幅度下降。

第三,在IT架構層面,書生雲則通過打造超融合一體機的方式,將SUSE-OpenStack Cloud企業版與定製化的硬體配置進行融合,並進行大量的系統級優化和易用性改造。從計算、網絡、存儲等各個方面提升超融合一體機的性能和可操作性。比如,在書生雲超融合一體機中,每一塊硬碟、SSD盤和NVME盤都是雙埠,這就徹底消除單點故障,保證高可靠高可用;尤其是性能最高的存儲介質NVME Ray盤的使用,大幅提升了I/O性能。

作為IT基礎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閃記憶體正在成為撬動其變革的重要支點,未來的IT基礎架構一定是一個全快閃記憶體的時代,屆時,不僅整個存儲業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整個IT基礎架構層面也會隨之發生重大變革。企業在這樣的技術支撐下,也有望加速實現數位化轉型,邁進數字經濟時代。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書生雲一方面通過自身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實踐,持續推動快閃記憶體等新一代存儲技術的升級,加速存儲領域的革命;另一方面書生雲也在通過將全新的存儲技術與其他合作夥伴的技術相融合,在實現存儲系統升級的同時,引領IT基礎架構的變革。

相關焦點

  • 書生雲王東臨:這八個趨勢任一個都能顛覆 IT 基礎架構
    從這一點上看,雲計算正是現代人類最頂尖科技的基石,這恰如火之於原始人類的意義。作為雲存儲和雲計算的老兵,王東臨親歷了行業的變遷,他創建的書生集團已經成立二十年。這二十年的商業遊戲,讓他深諳一個道理,對遊戲規則走向的預判,決定了遊戲參與者的生或死。在雲計算巨頭林立的時代,王東臨眼中發展的第一要訣就是:技術。
  • 話題回歸於成本 快閃記憶體存儲為何升溫不停?
    【PConline 雜談】快閃記憶體存儲機制在進入我們的視線以來,一直在拿求速求量的慣用方式在吸食著不同市場,從消費領域到數據中心,快閃記憶體技術都在拿出成本與功耗、延遲等等技術關鍵詞做換算。在前不久,甚至有快閃記憶體技術成本將有低於SATA磁碟,再次拉拽我們再次關注固態快閃記憶體技術最基本最核心的關鍵詞:成本。
  • 《財經》:巨磁電阻效應GMR引發的「硬碟革命」
    Jim Wilson/NYT 巨磁電阻效應帶來的硬碟革命還未終結,而新的技術革命已經迫近,未來我們的"存儲生活"將會迎來怎樣的改變?【財經網絡版專稿】對於那些MP3、IPOD音樂播放器,或者筆記本電腦、移動硬碟不離身邊的年輕人而言,可能很少會意識到硬碟中到底蘊藏著什麼樣的奇蹟。
  • QLC快閃記憶體性能低?取代HDD的會是它
    基於NAND快閃記憶體的SSD硬碟如今越來越被人接受,成為裝機必選配件之一,HDD機械盤越來越不受寵,如果不是過去兩年存儲晶片經歷了一次長達兩年的漲價,2018年市場上應該可以普及480-512GB的SSD了,人們對SSD容量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繼TLC統治SSD市場之後,QLC快閃記憶體也閃亮登場了
  • 快閃記憶體顆粒大降價 固態硬碟到底該怎麼選?
    512GB乃至1TB SSD將會取代128GB的市場地位,成為僅次於256GB的市場第二大主流規格。這意味著,剁手換掉機械硬碟時機越來越近。問題是,TLC、QLC、NVMe、連續讀寫、隨機讀寫看到就讓人頭疼,如何撥開迷霧,選擇合適自己的固態硬碟?這裡有一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 都是存儲器,但RAM、ROM、快閃記憶體、硬碟怎麼分?
    如果光看"存儲器"這個名字的話,可能很多人會把它們都當作U盤、存儲卡、硬碟等永久存儲數據的器件,其實這是片面的。說到這,還要從電腦(手機)的內部結構說起。存儲器是電腦中的重要部件,主要分為以RAM和ROM為代表的內存(主存儲器),和以機械硬碟和快閃記憶體為代表的外存(輔存儲器)。
  • 固態硬碟的MLC和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差別大嗎?
    如今固態硬碟可以說是電腦的標配,因為固態硬碟打破了之前硬碟存儲不超過100M/S的瓶頸,所以現在大家在選配電腦或升級原配件的時候,都將固態硬碟作為標配。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固態硬碟在價格越來越親民的時候,但其採用的存儲晶片也從SLC到MLC到TLC。
  • 紫光發布企業級SSD P8260硬碟:3D快閃記憶體、主控、內存均為紫光產品……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有紫光自主研發NAN快閃記憶體的SSD硬碟的消息,我們分析過了所謂紫光S100系列固態硬碟不可能是國產NAND快閃記憶體,國內的長江存儲目前還無法量產性能、規格足夠成熟的快閃記憶體。不過長江存儲確實有一定的3D NAND快閃記憶體生產能力了,日前在深圳第七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2019)上,紫光存儲就推出了企業級P8260硬碟,它使用的是長江存儲的32層堆棧3D NAND快閃記憶體、紫光得瑞的SSD主控及紫光國芯的DRAM緩存,至此SSD三大核心晶片都有國產的了。
  • 8T硬碟能否力挽狂瀾?硬碟行業何去何從(全文)_硬碟_內存硬碟新聞...
    SSD能否取代機械硬碟?關鍵是價格    今年前兩個財季,機械硬碟廠家的整體出貨量和去年相當。然而全球經濟危機所造成的消費低迷,降低個人用戶的硬碟需求。實際上到了消費級別硬碟市場,硬碟銷量每況愈下。硬碟出貨量主要集中在OEM筆記本電腦、移動硬碟、雲存儲、數據中心等等。    另一方面,新興的SSD市場遠未飽和,和只有5個廠家的機械硬碟行業相比,SSD行業有大大小小數十個廠家,時光仿佛回到當年機械硬碟全盛時期。
  • 全球存儲簡史(第二版)
    快閃記憶體現在最為常見的是SSD產品,如NVMe SSD、SAS SSD、SATA SSD。SSD因為接口和架構協議不同,存在著各自的優劣點。常見的快閃記憶體產品存在三種形態:一是快閃記憶體卡;二是快閃記憶體盤;三是快閃記憶體陣列。快閃記憶體卡更多的是應用在伺服器上面,為了提高伺服器的存儲性能或者直接將快閃記憶體當作緩存來使用,對於特定環境下的應用帶來的加速效果還是立竿見影的。
  • SST55VD020ATA/IDE 接口快閃記憶體固態硬碟設計方案
    ATA Flash Disk 固態硬碟設計方案同時可以製造成為 3.5 寸臺式機、伺服器的 ATA/IDE 固態硬碟,或 2.5 寸筆記本 ATA/Mini IDE 固態硬碟、移動固態硬碟,也可以成為 CF 卡的設計基礎方案。
  • 聯想Z5將採用「粒子技術」存儲空間4TB起
    [來自IT168]【IT168 手機訊】5月15日,錘子科技發布的堅果R1剛剛為我們帶來了1TB存儲空間。緊接著第二天,聯想集團副總裁常程就在微博上宣布,聯想Z5將採用「粒子技術」,存儲空間4TB起。不過目前主流的4TB存儲空間幾乎都為傳統的機械硬碟,4TB的快閃記憶體在技術上讓普通人看來好像是快閃記憶體容量的堆疊,但是實現起來的難度與成本卻著實不小。畢竟在手機這個集成化程度極高的精密產品中,任何一個部分都要為機身設計,硬體排布等作出權衡。
  • 東芝存儲RC100 240GB評測:短小精悍的NVMe硬碟是怎麼煉成的
    【PConline 評測】目前的SSD市場上,主流用戶會選擇SATA 6Gbps接口的硬碟,價格便宜量又足,注重性能的玩家則會首選M.2硬碟,NVMe美滋滋。在眾多M.2硬碟,尤以M.2 2280規格最為常見,東芝存儲前不久推出了一款M,2 2242規格的NVMe硬碟,它的優勢不僅是體積小巧,相比其他M.2硬碟,它也是非常有特點的。
  • 數據存儲洪流下 PCIe快閃記憶體緣何脫穎而出?
    為滿足這樣的需要,企業客戶正主動將快閃記憶體加入到其存儲基礎設施中。  由於需求加速增加,以及獲得客戶的認可,各公司的CIO們迅速認識到,快閃記憶體非常適合於資料庫、數據倉庫和大數據分析等性能密集型應用。  儘管業界在大談全快閃記憶體和混合快閃記憶體陣列,然而,伺服器端快閃記憶體尤其是PCIe快閃記憶體出貨量已經開始起飛。Gartner Group預計,伺服器端快閃記憶體的出貨量在2015年將超過100萬片。
  • 中國科學家發明「蠶絲硬碟」,或將開啟晶片存儲新紀元
    近日,上海科學家推出全球首款「蠶絲硬碟」,將半導體材料與生物介質融合,發明出一種可以同時記錄數字信息和生物信息的新科技存儲硬碟。5000年的古老生物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歷史,如今成為數據的存儲介質,在未來科技裡重獲新生。
  • 存儲的過去與未來 分析存儲I/O與物理定律
    ,那是由於磁碟是機械設備,但快閃記憶體驅動器取代不了所有的磁碟存儲設備。我早在2002年就說過,存儲密度並沒有跟上系統處理器性能提升的步伐;當時至少落後兩個數量級以上,就算使用RAID-5 8+1,也是這樣。自2002年以來,這個問題變得尤為嚴重(快閃記憶體存儲設備除外)。普通硬碟(HDD)的尋道和旋轉延遲時間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隨著時代不斷邁進,快閃記憶體驅動器的性能將受制於整個存儲堆棧的性能。
  • 國產存儲正當時 大華C900 PRO固態硬碟首測
    尤其是在成功的將顯示面板行業實現國產化後,其中積累的大量「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實戰和理論經驗,使得存儲國產化的步伐和速度,肉眼可見的在加快。產品解析:經典「馬牌」主控搭配國產快閃記憶體 全新C900 PRO固態硬碟,從外觀上看,依舊是主流的2280尺寸,單面pcb設計,在硬碟正面集成了主控晶片,快閃記憶體顆粒以及外置緩存晶片,三大主要元器件。
  • 2018企業存儲年度回顧:快閃記憶體,SDS與超融合
    與幾年前不同,公有雲喊打喊殺似乎是無所不能,企業存儲在一旁,一邊審視自己的價值,一邊看著公有雲在存儲上的邊界。現在,從一些調研數據來看,公有雲服務對以本地為主的企業存儲開始由輿論上的對立,轉變為行動上的相互合作與滲透。當人們認清現實,市場會給出反應。
  • 長江存儲推出全新致鈦系列消費級固態硬碟
    9月10日,長江存儲推出致鈦系列兩款消費級固態硬碟(SSD)新品,分別為PCIe接口PC005 Active和SATA接口SC001 Active,兼具強勁的性能和可靠的品質。兩款產品現已登陸京東預售,參加預售的消費者將享受10元抵50元定金膨脹優惠活動,兩款產品將於9月22日起正式開放購買。
  • 只有35次完全擦寫的PLC快閃記憶體SSD:入坑需謹慎
    目前在存儲領域,毫無疑問人氣最火爆的產品自然是SSD,和機械硬碟相比,SSD擁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包括超高的速度,碾壓般的4K隨機讀寫以及並行訪問能力,而機械硬碟由於結構的限制,已經來到了極限,基本上不會有什麼新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