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戰場礪精兵--某基地電子對抗訓練大隊提升部隊信息作戰能力記事

2021-01-21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鄭州8月25日電 題:無形戰場礪精兵——某基地電子對抗訓練大隊提升部隊信息作戰能力記事

  李國利、楊欣、張鑫磊

  盛夏時節,黃河灘涂數千平方公裡的古戰場上,一場信息化條件下的實兵對抗演練悄然展開——

  沒有槍炮隆隆、硝煙瀰漫,沒有戰車馳騁、將士衝鋒,只有成千上萬束不同方位、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在看不見的無形空間進行著勝負決戰。

  壓制幹擾、信息佯攻、群狼戰術……演訓場上,由某基地電子對抗訓練大隊扮演的藍軍招招出奇,逼迫紅軍不得不在險局危局中探尋應對之策。

  沙場無形、較量無聲。他們自組建以來一直在電磁空間「偵、測、擾、防」,砥礪全軍一支支雄師勁旅完成作戰理念、作戰方式的轉變,成為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新型作戰力量。

  使命

  自海灣戰爭始的幾場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使人們清醒認識到:無形戰場上的較量,已經成為影響戰爭勝負的關鍵。

  「我軍的信息作戰部隊發展很快,但始終缺少訓練對手,也缺少對抗訓練需要的真實的複雜電磁環境。」基地領導介紹說,建設一支電子對抗訓練大隊勢在必行。

  2005年,基地承擔全軍首次電子對抗部隊實兵實抗訓練試點任務,臨時組成的電子對抗分隊奉命出擊。

  開機調試、跳頻規避、節點中繼……複雜電磁環境下的對抗開始後,來自某集團軍的電子對抗部隊苦頭吃盡,但訓練之後電子作戰能力大幅提升。

  之後的短短幾年間,這支扮演藍軍的電子對抗分隊參加演練演習10餘次,在對抗中打出了名氣,一支支紅軍部隊也在廝殺中收穫頗豐。

  2009年,基地電子對抗訓練大隊正式組建,我軍從此擁有一支為全軍信息作戰部隊訓練提供對手、環境,共同演練訓法戰法的專業電子對抗訓練部隊。

  兩年後的黃海之濱,演習地域靜謐無聲,紅軍指揮通信卻長時間處於癱瘓狀態。究其原因,是全新亮相的這個大隊對其指揮通信和協同通信實施了全程不間斷偵察和幹擾。

  去年與大隊交過手的某集團軍防空旅,今年主動上門。旅長黃會倫說:「我們主動找上門來,就是希望與藍軍多過招多對抗,只有這樣,部隊的實戰能力才能提上去。」

  事實上,大隊今年以來已經接連收到來自陸軍、空軍、火箭軍等多支部隊的邀請。大隊長丁兆忠說:「他們都表達了同一個願望,儘早展開對抗訓練。」

  礪兵

  2014年的一次對抗,紅軍指揮員在導演部連夜召開的講評會上,把其失敗原因歸咎於藍軍不按套路出牌,未按作戰部署配置裝備。

  戰爭不會按照預案演進,敵人也從不按套路出牌。副大隊長李文生說:「我們就是要讓他們在對抗中發現弱項短板,找出解決辦法,最終能夠在未來戰場打得贏。」

  那一年,先後有三支部隊與大隊進行對抗。他們專挑紅軍弱項來設置危局、難局、險局,在一次次對抗中讓這些王牌部隊丟盡了面子,也看清了自己存在的短板弱項。

  毫無還手之力的紅軍一年後重上演兵場,表現讓大隊刮目相看。藍軍實施大功率電磁幹擾後,紅軍通信分隊隨即採用改頻、騙頻等抗幹擾手段保持通信聯絡。與此同時,紅軍還通過軟體升級、嵌入信息技術改造,讓裝備反偵抗擾能力成倍增強。

  無形空間的對抗,摸不著看不見,勝負之間常有不同意見。2015年的一次對抗結束後,紅軍指揮員並不服氣。

  「從幹擾的頻率和強度分析,你們的裝備有幾個功能模塊沒有使用。」丁兆忠通過數據回放的方式,復盤對抗期間藍方通信節點所在位置、採取的規避電磁幹擾方法,以及紅方在實施電磁幹擾中存在的優長不足,甚至細化到天線如何調整等具體操作細節。

  紅方指揮員一時啞口無言。

  如今,來基地進行對抗的參演參訓部隊,都要跨過大隊設置的「面對面」和「背靠背」兩道關:「面對面」培訓學操作、學機理、學經驗;「背靠背」對抗考分析、考判斷、考處置。

  丁兆忠介紹說:「幾個回合的對抗下來,受訓官兵的信息作戰理論和實戰能力迅速得到提升。我們的這些做法也受到部隊的一致好評。」

  創新

  2016年暮夏,一項電子對抗實戰化訓練拉開序幕。

  破曉時分,紅軍裝備屏幕上突然出現20多批類似信號,時多時少、時快時慢,毫無規律,信號數量、參數和樣式變幻之快,讓紅軍一時難以招架。

  原來,大隊在與紅軍交手之前,對原有戰術戰法進行針對性創新,並通過自主研發的仿真推演系統進行可靠性驗證。大隊技術組組長韓新文深有感觸地說:「只有平時絞盡腦汁讓紅軍常敗常思,才能確保戰時他能戰無不勝。」

  水無常勢,兵無常形。近年來,大隊緊盯前沿、緊跟形勢、緊貼實戰,系統掌握受訓部隊作戰要素的剛性需求,定期召開電子對抗部隊建設座談會、邀請院士專家介紹信息作戰前沿技術,每年開展作戰運用學術研討,清晰劃定了從訓練場走向戰場的「路線圖」。

  演習場上的優異表現,源於創新的有力支撐。

  記者在大隊採訪時發現,「創新因子」已滲透到作戰研究、戰術戰法運用、裝備技術革新等戰鬥力生成的每個環節。此外,他們還專門組建了重點實驗室、信息作戰實驗室、戰術推演室,先後開發出了指揮對抗模擬訓練系統、電子對抗作戰仿真推演系統和信息作戰戰術對抗推演平臺等多個能夠直接用於戰術實驗、戰法推演的平臺系統。

  一次任務中,高級工程師馮濤發現,受多種客觀因素的制約,電磁環境構建不能滿足訓練需求,嚴重影響訓練效果。任務結束後,他主動請纓,利用信息作戰實驗室軟硬體條件,研製一套電磁環境仿真軟體,解決了電磁環境構建缺乏輔助設計手段的問題。

  針對演訓評估難的問題,他們建立了作戰能力評估指標體系,量化制定紅藍自主對抗檢驗評估的50餘條標準,編制出《合同戰術訓練電磁環境數據採集要求》等10餘項國標軍標。

  2016年,在一次防空實戰化演練任務中,大隊採取「千分制」打分方法和基於整體作戰效果的評估方法,對戰備等級轉換及緊急出動能力、機動展開能力、作戰籌劃能力、單站幹擾能力、營連整體作戰能力和綜合保障能力設計了31項評估內容、98個評分點,評估結果得到組訓機關和部隊的充分認可。

相關焦點

  • 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 把部隊訓練逼向戰場作戰
    【編者按】:統帥的關懷和囑託,春風化雨、催人奮進……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到來之際,人民網推出「習主席視察過的基層部隊·開啟強軍興軍新徵程」系列報導:各路記者分赴習主席視察過的基層部隊,充分反映全軍和武警部隊貫徹落實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新成果、新經驗,激勵廣大官兵始終堅定對黨的信心和信賴
  • 陸軍跨區基地化訓練拉開戰幕 15支陸軍部隊將開展15場對抗演練
    >15支陸軍部隊將全面接受15場對抗檢驗本報訊 特約記者邵敏、陳豪報導:指揮方艙內,各種作戰指令上傳下達;大屏幕上,3D戰場影像硝煙瀰漫……6月中旬,陸軍跨區基地化訓練在南北兩個網絡戰場同時展開。紅藍雙方依託指揮訓練信息系統,在虛擬戰場排兵布陣、對抗交戰。雖相距千裡,卻殺得難分難解。這標誌著陸軍跨區基地化訓練正式拉開戰幕。北部網絡戰場,第26集團軍某旅擔任紅方,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擔任藍方,雙方網上指揮對抗正酣。
  • 強軍路上「磨刀石」——第81集團軍某旅以實兵對抗演習牽引部隊...
    新華社石家莊12月26日電 題:強軍路上「磨刀石」——第81集團軍某旅以實兵對抗演習牽引部隊實戰化訓練記事  王國紅、趙丹鋒  「對3號高地左側裝甲目標群實施攻擊……」馬達轟鳴,冰雪翻飛,冬日的朱日和並不寂寞,第81集團軍某旅官兵身著外軍迷彩活躍在遼闊的漠北草原
  • 練兵備戰再出發——2021年全軍部隊新年開訓大掃描
    (小標題)空軍:升空就有對抗,對抗就到極限桂中某機場,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數架「飛豹」戰機在轟鳴聲中梯次出擊,一場融合多個高難訓練課目的大強度飛行訓練拉開帷幕。飛行大隊大隊長高增松說,要堅持以戰領訓、以訓促戰,結合擔負的任務紮實開展應急應戰專攻精練,在軍事鬥爭一線摔打鍛鍊,全面提高訓練實戰化水平和打贏能力。
  • 東部戰區空軍某基地瞄準未來戰場演練新戰法
    東部戰區空軍某基地瞄準未來戰場演練新戰法來源:解放軍報作者:殷建宇責任編輯:楊一楠2019-07-23 08:47
  • 解放軍某防空旅多舉措提高參謀人員信息甄別能力
    陳徵攝編輯點評■信息技術在提高戰場透明度的同時,也給戰場帶來了新的「迷霧」——收集的情報信息浩如煙海,鋪天蓋地,真假難辨,魚目混珠。■據統計,海灣戰爭多國部隊在42天作戰中,處理作戰信息多達數百萬份,僅美國陸軍後勤部每天就要處理信息(申報表)10.7萬份。■信息獲取的能力越強,受無用和有害信息的幹擾也越大。
  • 全軍首個複雜電磁環境應用系統亮相軍事演習基地
    日前,筆者獲悉:中國陸軍部隊首個複雜電磁環境應用系統在被世界稱為「中國歐文堡」的北京軍區朱日和合同戰術訓練基地建設成功,經過7場大型實兵對抗演習論證檢驗,已全面形成組織複雜電磁環境下對抗性、檢驗性、研究性訓練能力。有關專家稱,這標誌著中國陸軍複雜電磁環境下訓練取得突破性進展,將對解放軍的軍事訓練轉變產生巨大推動作用。
  • 空軍多機型開展新年度飛行訓練
    、戰略打擊等課目,緊盯備戰打仗需求組織新年度開訓,在逼真戰場環境中,摔打錘鍊部隊戰鬥本領。  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神威大隊」大隊長 李小滸:在新年度的訓練當中,我們一定會牢記主席訓令,一如既往地堅持實戰實訓,在聚焦備戰打仗中,在真打實練當中,把我們裝備的潛力挖掘到極致,把克敵的招數錘鍊到極致。  在北部戰區某機場,空軍航空兵某團為檢驗新型武器裝備複雜電磁環境下作戰效能,與兄弟單位展開實兵對抗。
  • 著力推進軍事訓練方法創新
    聯合演訓對軍兵種部隊訓練具有引領作用,應進一步加強統籌設計,改進導調機構、更新導調系統、規範演習規則,為受訓部隊構設集複雜電磁環境、陸海空交戰環境、信息對抗環境、作戰心理環境、人文自然環境於一體的多維戰場環境,通過拓展基地聯合承訓功能,滿足聯合演訓的導演、調理、評估、裁決、反饋,逐步適應新體制下不同任務、不同區域、不同類型聯合演訓需要。向滿足新質力量演訓拓展。
  • 美打造「軌道戰」部隊搶佔太空戰略制高點
    此次,美媒對外公布的負責軌道戰的「太空三角洲9隊」就是美太空軍編制調整新成立的部隊之一。該部隊是在空軍第750作戰大隊基礎上改組而成,總部設在科羅拉多州施裡弗空軍基地。據悉,新的三角洲部隊將是與空間作戰職能相一致的作戰單位。根據美《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近日發布的文章,「太空三角洲9隊」的主責是對太空實施監控,保持在太空軌道方面的戰略威懾,在必要時發動太空攻擊性作戰行動。
  • 深海戰場暗流湧動,北部戰區海軍某基地開展防險救生訓練
    潛行水下 砥礪虎膽——北部戰區海軍某基地開展防險救生訓練掠影■王 磊 劉再耀北部戰區海軍某基地訓練水域,一場防險救生專項強化訓練正在緊張進行。戰鬥警報傳來,某潛艇遭「敵」襲擾,險情接踵而至。該艇立即啟動一級部署,實施脫險作業。指揮員沉著指揮,艇員迅速穿戴脫險裝具。在潛水員協助下,艇員依次沿著救生通道上浮至海面。保障艇員脫險後,潛水員剛剛爬上衝鋒舟,又接到了新指令——某船重要物資落水,需緊急前去探摸打撈。他們把穩航向,隨即向目標海域進發。
  • 虛擬空間演繹「空戰」革命 助部隊戰鬥力提升
    中新網瀋陽3月27日電 題:虛擬空間演繹「空戰」革命 助部隊戰鬥力提升  作者 王軍 田旭輝 王志佳  波光粼粼的東海上空,駕駛國產某型戰機巡邏的飛行員突然遭遇一次重大敵情——雷達顯示,一架「敵機」侵入領空,正向我方海岸線低空高速飛行!戰鬥瞬間打響,我方飛行員猛推油門迎了上去。只見突然一個「後筋鬥」,翻到了我機尾後,對我鎖定。
  • 演訓場丨開展「跨界」訓練,衛生員苦練登離機
    新大綱不單強調專業技術,更強調技戰術並重;不單強調精兵制勝,更強調體系作戰。「跨界」選訓課的誕生是新大綱一大亮點。「只有積極融入未來作戰體系,戰時醫療保障才能聚成一張網、握成一個拳。」該旅保障部領導感慨道。衛生員展開「跨界」訓練,還緣於衛勤保障力量結構發生的巨大變化。
  • 中國1996年與2020年登陸作戰能力對比
    摘自:今日頭條@萬乘之尊 1996年,曾經有一場聲勢浩大的登陸演習和飛彈發射訓練,雖然展現了優良的軍事素質和高昂的士氣,顯示了決心和能力。但這時的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軍事建設放緩,實際己已落後於世界軍事潮流了,在陸地戰場上中國陸軍不會畏懼任何敵人,但在海空登陸手段卻是寥寥無幾,24年後,我們又看新的登陸演習,現在的登陸作戰和當年的登陸作戰相比,差別有多大呢? 一:1996年的登陸攻島能力
  • 第二炮兵某預備役創新技術軍官訓練模式
    二炮某預備役大隊隊長賈懷瑋告訴筆者,這是他們創新預備役技術軍官訓練模式,開展實戰化練兵的一個縮影。為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近年來,該預備役大隊積極適應信息化條件下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的深刻變化,貼近實戰制定體系配套、要素齊全、管用可行的施訓方案,總結探索出「入隊訓練抓定型、專業訓練抓精準、掛鈎訓練抓融合、指揮訓練抓素養、聯合訓練抓體系」的組訓模式,定期開展快速動員、組織指揮、遂行任務和綜合保障等演練,提升預備役官兵能打仗、打勝仗的能力素質。
  • 沒有形神之「合」,難有戰場之「成」——關注陸軍合成營建設系列談①
    如今,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的長足發展,陸航、電子對抗、無人機等新型作戰力量都可為合成營所調配。特別是在信息化戰場,體系支撐、精兵作戰的營級規模行動將大放異彩。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更加迫切需要通過加強合成營建設提高整體作戰能力,以適應未來作戰「戰略決策、戰役指揮、戰術行動」的發展要求。合成營重在合成,也難在合成。
  • 解放軍新型合成營亮相可獨立遂行多種作戰任務
    2007年夏秋季節,擔負新一代《陸軍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編修試訓任務的北京軍區某機步師,組織全師萬人千車揮師茫茫草原,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中邊編修邊試訓。駐訓4個多月,他們對部隊演習、指揮所演習、要素演練、分隊戰術4個層次近50個課目進行了試訓論證,部隊訓練內容和組訓方式發生歷史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