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軍首個複雜電磁環境應用系統亮相軍事演習基地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日前,筆者獲悉:中國陸軍部隊首個複雜電磁環境應用系統在被世界稱為「中國歐文堡」的北京軍區朱日和合同戰術訓練基地建設成功,經過7場大型實兵對抗演習論證檢驗,已全面形成組織複雜電磁環境下對抗性、檢驗性、研究性訓練能力。有關專家稱,這標誌著中國陸軍複雜電磁環境下訓練取得突破性進展,將對解放軍的軍事訓練轉變產生巨大推動作用。據悉,該基地是中國陸軍唯一複雜電磁環境建設試點單位。

  2007年,中央軍委和總部賦予朱日和基地承擔全軍唯一陸軍合同戰術訓練基地複雜電磁環境建設試點任務,並要求其在全軍率先形成組織和保障對抗性訓練能力。

  營造出一個真實的複雜電磁環境

  近幾年來,複雜電磁環境是一個大家都不陌生的概念,但真要說清楚複雜電磁環境是什麼?如何構建?這不但是全軍性難題,也是世界級難題。

  複雜的研究、艱苦的探索之後,基地的專家們終於搞清了複雜電磁環境主要由自然、民用和軍用電磁信號構成,構建複雜電磁環境就是營造頻率廣、強度高、密度大的上述三種電磁信號。

  構建複雜電磁環境的核心是軍用電磁信號的模擬,部隊未來可能和誰打仗?在哪個地域打仗?他們又經過深入探索,找到了電磁環境複雜度理論計算法,將電磁信號的強度分為四個等級,由低到高為部隊營造不同強度的電磁環境。

  走進基地,筆者看到了這套由數十臺車輛方艙及附屬設備組成的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它集通信、雷達、光電幹擾及信號環境監測、電磁環境控制、電磁態勢分發、電磁頻譜管理及電磁環境評估、電子裝備效能評估、火力打擊評估等多項功能於一體。

  「運用這個系統,原本無形的電磁空間就變得真切可感。」該基地司令張亮介紹說,該系統能夠模擬自然、民用和軍用電磁信號,構建與戰場相近的電磁環境;能夠監測戰場上的各種通信、雷達幹擾信號,使導演部實時掌握戰場電磁態勢;能夠根據不同訓練任務對電磁環境的複雜程度、電子目標威脅程度的不同要求,提供等效的電磁態勢;能夠實現對部隊複雜電磁環境下訓練數據採集和作戰能力評估。

  總部規定3年完成的任務,該基地僅用15個月便優質高效地完成了。

  敗仗催生危機和變革

  「複雜電磁環境」作為一個概念,許多部隊並不陌生;但對於它的影響力,部隊卻極少有過親身體驗。這套系統一經投入應用,立即對進入該基地訓練的部隊形成前所未有的強烈衝擊。

  某部官兵接到戰鬥命令後,僅用規定時間的三分之一就成功開設多個通信樞紐,貫通各個作戰要素的通信網絡隨即展開工作。

  「實施輕度電磁幹擾,進行通信壓制!」導演部裡,基地司令員一聲令下,電磁風暴瞬時席捲演兵場,交戰雙方通信立即受阻,電磁幹擾信號像一隻只無形的巨手,與參演部隊糾纏在一起,如影相隨,無論如何也擺不脫、甩不掉。這支幾年前就開始學習複雜電磁理論、探索應對之策的部隊,曾經胸有成竹地聲稱「再複雜的電磁環境也不怕」。然而眼下,通信兵不停地跳頻、減小功率、變換通信網,使盡渾身解數反幹擾、反壓制,電臺通信距離還是不及原來的十分之一,而且時斷時續,誤碼率不斷增多。下級的情況不能上報,上級的軍令不能下達,部隊的指揮控制隨即陷入迷茫。放眼望去,剛才還在高速開進的部隊一下子慢了下來,失去指令的分隊被迫收縮隊形,整裝待發的攻擊群無法按計劃行進,乾脆原地待命。

  某裝甲合成營經過頻繁的機動和迂迴,終於與另外兩個攻擊群一起對運動至某地域之敵形成包圍。可就在攻擊即將展開之際,強大的電磁幹擾又不期而至。抵近配置的基地幹擾車,使車載電臺的通信幾乎完全被阻塞,坦克和炮兵接收不到目標方位坐標,武裝直升機只能在編隊上空打轉。營長只能通過旗語與自己的戰鬥車輛溝通聯絡,但車與車相距幾百米,加之沙塵遮天蔽日,部隊根本無法協同。營長只能從望遠鏡中眼睜睜地看著對方的裝甲集群一撥兒又一撥兒溜走,他急得火冒三丈,暴跳如雷,甚至喊啞了嗓子,但一切無濟於事。其實,他們遭遇的只是基地施加的中度電磁幹擾。

  與平時抗幹擾訓練不同,對抗場上通信兵聽到的噪音不再只是一種,有時是幾種、幾十種混雜在一起。擔負戰場偵察任務的無人機被幹擾得上不了天,離幹擾源遠的雖勉強能「登高一望」,卻傳不回一點數據。無獨有偶,戰場偵察雷達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耳不聰、目不明,不知彼不知己,在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戰場上,這仗到底該怎麼打?更憷頭的是,電臺裡還經常出現冒充的指揮員發號施令,有的居然有幾分神似。「敵方」的心戰宣傳不時侵入電臺、網絡,任你怎麼改頻,一樣如蛆附骨,擺脫不得。

  「我們施加的僅僅是輕度、中度電磁幹擾,假如抵近設置再施以重度幹擾,甚至能摧毀對方用頻裝備的電子元件。」該基地劉心明政委的介紹,令參演部隊指揮員如坐針氈。

  依託先進的組訓平臺,去年該基地創造了該基地組建以來的4個「最」:參訓數萬人,創歷史最高紀錄;參訓部隊來自陸軍、空軍、二炮、武警、預備役部隊等,是歷史上最全的;演練強度最大,晝夜展開5場實兵對抗演練;演練新課目最多,涵蓋了新大綱規定的合同戰術訓練所有課目。

  更重要的是,完全真實的複雜電磁環境催生了參演部隊的緊迫感。參演官兵感慨:「平時天天喊複雜電磁環境下的作戰和訓練,這次真正感受到『狼』來了的滋味。」強烈的危機意識,極大地推動參演部隊的訓練轉型。 張坤平

相關焦點

  • 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劍犁和鳴激蕩電磁空間
    在軍事需求和經濟發展的激蕩中,2010年1月25日,我軍依託國家行業系統組建的第一支電磁頻譜預備役部隊——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組建成立,立起聯通國家經濟建設「棋局」與未來軍事鬥爭 「戰局」的實踐樣板。請關注今日《中國國防報》的報導——
  • 無形戰場礪精兵--某基地電子對抗訓練大隊提升部隊信息作戰能力記事
    壓制幹擾、信息佯攻、群狼戰術……演訓場上,由某基地電子對抗訓練大隊扮演的藍軍招招出奇,逼迫紅軍不得不在險局危局中探尋應對之策。  沙場無形、較量無聲。他們自組建以來一直在電磁空間「偵、測、擾、防」,砥礪全軍一支支雄師勁旅完成作戰理念、作戰方式的轉變,成為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新型作戰力量。
  • 新華軍網評出2016年國內國際十大軍事新聞
    、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軍委戰略規劃辦公室、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軍委審計署、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15個職能部門。    中國空軍此次赴南海戰鬥巡航,突出複雜電磁環境下作戰體系運用,以偵察預警、對抗空戰和島礁巡航等為主要樣式組織行動,達成了戰鬥巡航目的。
  • 「紅藍軍」式軍事演習!高緯度演練是必修課?俄艦將在極圈軍演
    作者:安妮審稿:星願俄羅斯與北約國家的競爭升級,北極地區可能成為俄方的主要演習基地。據報導,俄太平洋艦隊將在極圈進行今年首次軍事演習,俄海軍陸戰旅將扮演「紅藍軍」的角色,進行登陸與反登陸演練。先前,俄空降兵特種部隊和北方艦隊3個旅的官兵也曾在北極地區舉行空降訓練。北極可能成為俄方的主要演習基地在俄北極地區和北方海航道,由於俄羅斯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的競爭不斷升級,俄羅斯正在不斷加強軍事訓練。俄國防部曾透露稱,無論冬季還是夏季,空降兵將在北極地區定期舉行類似軍事演習,使其成為年度訓練計劃的一部分。
  • 全軍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四兩撥千斤這樣煉成
    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導——四兩撥千斤:新質戰鬥力這樣煉成——全軍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探索建立軍民融合生態系統的啟示■彭 悅 劉紅濤 中國國防報記者 魏宏濤黃沙漫漫、渺無人煙的邊地大漠;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的內地賽場;莊嚴肅穆、萬眾矚目的京畿重地……每當軍地重大任務舉辦,總有一支新型精銳力量默默守護著我們的用頻安全,如同「空中警察」,她就是全軍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
  • 解放軍新型合成營亮相可獨立遂行多種作戰任務
    2007年夏秋季節,擔負新一代《陸軍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編修試訓任務的北京軍區某機步師,組織全師萬人千車揮師茫茫草原,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中邊編修邊試訓。駐訓4個多月,他們對部隊演習、指揮所演習、要素演練、分隊戰術4個層次近50個課目進行了試訓論證,部隊訓練內容和組訓方式發生歷史性變革。
  • 全軍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 完成大運安保任務
    本報深圳8月25日電荊繼軍報導:大運會期間,全軍預備役電磁頻譜管理中心圓滿完成了大運會無線電安保任務,受到軍地領導和群眾的好評。針對深圳毗鄰香港,電磁環境複雜,頻譜資源使用多、無線電信號相互過界覆蓋幹擾多等實際情況,該中心積極組織網上推演,進行幹擾信號的快速搜索和測向定位等模擬演練。
  • 伊朗軍隊舉行大型聯合無人機軍事演習
    當地時間5日,伊朗開始了為期兩天的大型無人機戰鬥演習。據伊朗軍方介紹,演習期間還將展示由伊朗國防機構和軍隊最新研發的設備、無人機、電子系統等。據了解,本次軍演為伊朗軍隊的首次大規模無人機戰鬥演習。在演習首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穆罕默德·巴蓋裡、伊朗軍隊總司令穆薩維等參加了本次軍演參演部隊的閱兵儀式,並在隨後參觀了伊朗的新式無人機展示。本次軍演發言人馬哈茂德·穆薩維表示,伊朗是無人機技術強大的國家之一,不同的防空、地面部隊、空軍和海軍配備的無人機將在真實的戰爭條件下執行既定任務。
  • 美國會研究服務處發布報告分析電磁頻譜的軍事應用
    編者按 4月10日,美國會研究服務處發布《電磁頻譜的軍事應用》更新版報告。報告認為,電磁頻譜系統在所有軍事領域(空中、陸地、海洋、太空和網絡空間)的廣泛應用,以及國防部定義的網絡中心戰和多域作戰等作戰概念的應用增加了美軍對頻譜的依賴。
  • 科技是謀求軍事優勢的強大引擎
    新的研究領域不斷出現,新技術應用和發展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  近來,英國、美國或以新技術賦能軍事能力為出發點,或以布局重要關鍵技術為切入點,制定各自的國防科技相關戰略,以應對未來技術格局下的種種挑戰。
  • 強軍路上「磨刀石」——第81集團軍某旅以實兵對抗演習牽引部隊...
    ,正在為下一場演習積蓄力量。組建7年多來,這個旅先後參加30餘場對抗演習鮮有敗績,打破了以往演習紅勝藍敗的定勢,成為我軍實戰化訓練的「磨刀石」。  縱觀世界軍事強國,專業化藍軍已成為提升部隊整體作戰能力的重要力量。建設一支專業化藍軍,成為中國陸軍訓練轉型、提升作戰能力的當務之急。
  • 走出電磁波認知的誤區
    時下,圍繞推進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轉變,複雜電磁環境下的作戰與訓練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在全軍轟轟烈烈開展。針對一些報章中出現的:諸如「電磁波需要媒質才能傳播」、「電磁波的頻率從零到無窮大」等模糊甚至錯誤的概念表述,急需匡正視聽。
  • 全軍軍事設施建設項目有序推開工程總承包模式
    全軍軍事設施建設項目有序推開工程總承包模式來源:解放軍報作者:孫興維、李浩然責任編輯:李晶2020-07-03 08:36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推開軍事設施建設工程總承包模式,是加快推進「十三五」規劃落實攻堅戰的務實舉措,也是順應國內外建築行業發展的客觀需要,對提升我軍工程建管效能、推進轉型發展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傳統的軍隊工程建設模式,長期實行設計、採購、施工相分離,不僅前期工作流程長,而且勘察設計單位、施工企業、材料供應商等主體之間各管一段、相互掣肘,管理效益低。
  • 紅岸基地模型首亮相 《三體》後期進展順利
    原標題:紅岸基地模型首亮相 《三體》後期進展順利 10月18日,《三體》電影劇組亮相成都世界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禮現場,首次揭幕出品方遊族影業精心設計製作的紅岸基地模型,製片人孔二狗還向廣大三體粉絲透露
  • 系統級電磁環境效應試驗設計與評估技術
    電磁兼容問題非常複雜,混合了非常多的因素,即便是直流情況下,也有電場和磁場。隨著系統複雜程度的增加,問題複雜性將呈指數形式上升。電磁發射和電磁敏感以場和波的形式存在於軍用裝備中,如同經絡,所以隨著系統複雜程度的增加,電磁兼容性問題的複雜性呈指數上升。一個產品的電磁兼容性是否達到要求,將通過測試進行驗證。
  • 環球深觀察丨從衝繩到太平洋 美國海外軍事行動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
    2013年,衝繩縣嘉手納空軍基地自動滅火系統出現故障,噴出數萬升消防泡沫。據日本共同社10月26日報導,早在1977年,駐日美軍基地周邊的環境汙染和噪音危害就已經成為問題,當時美國政府曾討論將日本的環境法令適用於美軍,但由於美國駐日本大使館的反對而未能實現,致使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駐日美軍基地的噪音問題和疑似源於有害物質外洩的汙染變得愈發嚴重。
  • 我軍訓練基地和模擬藍軍建設初顯成效
    本報訊(吳旭 湯仁仁)筆者從12月11日至12日召開的全軍訓練基地和模擬藍軍建設年會上獲悉,全軍軍事訓練領域的相關領導,訓練基地、模擬藍軍部隊主官及專家160餘人,集聚陸軍某聯合訓練基地,深入學習貫徹軍委軍事訓練會議精神,聚焦加快軍事訓練轉型,總結「十三五」,布局「十四五」,重點研討實戰練兵環境構設問題
  • 在黨的旗幟下鑄牢軍魂——全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2015年,「紅一連」52名官兵加入中國首個維和步兵營。遠在非洲,他們堅持自覺貫徹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嚴格落實組織生活制度,定期向黨組織匯報思想,集體向黨旗宣誓。  黨指揮槍,這是我們黨在血與火的鬥爭中得出的顛撲不破的真理。作為支部建在連上的發源地,「紅一連」官兵認識清醒而堅定:正是有了「黨指揮槍」這個魂,才使人民軍隊區別於古今中外任何一支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