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下午,由百度新聞、36氪、新浪創業聯合舉辦的「奇點大學中國區學員選拔大賽」10強選手,在北京恆通國際創新園內進行了中國區總決賽。從數百個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的10位創業者,展示了各自團隊所處領域的前沿科技。
以下為翎客航天胡振宇在「奇點大學中國區學員選拔大賽」決賽現場的展示:
胡振宇:在我正式介紹我的項目之前,首先有一個吐槽,因為我發現在座的各位手上持有80%投票權的評委沒有一個是從事基礎科研工作的人,而奇點大學所做事情是從事基礎工作,從事最底層的顛覆式創新。
大家可能覺得我跟前面很硬的項目的陳博士相比比較弱小,但是我可以說我做的項目是這一期最硬而且最有Power的項目,這是我的信心,我給大家講一下翎客航天,是國內第一家從事系統級航天產品的私營航天公司,2014年7月份我也終於順利拿到了工商管理學士的畢業證。所以大家肯定會好奇,一個學工商管理的為什麼做這件事,這應該是追溯到我特別小的時候,因為當我剛剛接觸化學的時候,我對炸藥特別感興趣,接下來五年時間內,我的所有的身心精力都在通過化學學習尋找各種各樣的炸藥,尋找社會上存在的安全問題導火索的根本問題在哪。
這後來的話我去大學,我發現沒有那麼多條件讓我去做很很危險的試驗,我遇到了一群火箭的愛好者,2011年9月份成立了國內第一個完全由大學生組成在一起的一家從事特種火箭的研究團隊。經歷了兩次失敗之後,終於在2013年7月份在內蒙古成功發射了一枚探空火箭,飛了7.2公裡,我發射完了以後就收到了中科院的邀請去實習,並且在接下來一個月中設計火箭方案,我得到消息是這個東西我們有純屬的,可以買,為什麼還要做這個基礎的工作呢。
所以我覺得我的付出沒有得到正確的回答,我很失望,我覺得這個體制不適合我,所以我應該出來。在這一個過程中,我又在清華遇見了博導,博導對我很感興趣,希望我能夠保研過來,而且我學校裡非常多的院長給我聯名推薦,因為教育體制,因為我平時的平均成績,綜合成績很差,所以這個名額也就不了了之了。在這兩個原因之外,我揣了兩千塊錢去的深圳的淺海成立了國內第一家私營航天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給我自己的愛好創造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讓我繼續把這份事業做下去。
所以在這之後的話我遇見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兩位合伙人,一個是楚龍飛,他是我們團隊中一雙眼睛,曾經在運載火箭研究院研發中心工作的氣動工作工程師,參與了國內最頂尖的飛行器的設計,同樣是因為我設計的東西我摸不著,我尋找不到我的存在感和成就感,所以他毅然決然得出來了。
然後我在團隊的作用是打雜的,運營團隊去規劃一些資源,設計一些目標,並且自己有時間的話去做技術性的工作。而右邊是我們團隊的一雙手,名副其實的手,所有圖紙在這裡可以得到工藝,各種材料的選擇做出來,從圖紙到成品可以從他的手裡做出來,我們的產品做什麼,熱力學發生的表,在工作的情況下,不同的能量得到不同的熱傳導率,嚴重影響發動機工作的情況,我們做分析,分析它的結構,做各種分析的工作,我們選擇材質,到一線加工車間把最核心的部件發明出來,我們也遇到封閉型的問題,比如說市場上買不到我們的產品,我們自己去做,我們給燃料加注,所有的系統都是從基礎的原理圖,選擇元器件,編程做出來的,我們選擇了測試臺,在發動機上選擇了傳感器的設計,做這樣的測試臺,所以翎客現在做的事情是行業中最基礎的事業,我們基礎到把每一個選材,每一個過程,每一個細節都摸透,大家肯定會在問,這是為什麼,既然國家有這麼好的航天技術,為什麼你們做這些基礎性的東西,因為我深知一點,你想顛覆一個行業,你必須了解他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基礎的因素,這是系統工程想要做好的最根本之處。
什麼是翎客效率呢,2013年7月29號在內蒙古,花了兩年半的時間,帶著自己愛好者的團隊,在內蒙古發生的距離,當時的起飛重量50公裡,只飛了4200米,今年三月末我們花了一個月時間打造了兩枚火箭,這是當時在發射場在發射前進行現場的測量和一系列的彈道落點的試驗,包括調試電子設備等等的一系列的指標的檢查。就迎來了這次發射,這次發射我們起飛重量是57公斤,比當時沒有大多少,但是飛行高度可以達到六萬八千米,所以我覺得我覺得一個創業公司,一個初創公司,現有的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而且強大的,是他前進的步伐,這個加速度有多大。
所以讓我們來看看這個火箭的加速有多大?所以,翎客成立公司以來,我們自己心裡有一個計劃,我們要發射三枚火箭,並且在第三枚的版本裡邊可以真正意義上進入太空,能夠把射高提高到一百公裡,這是整個國內無論是愛好者還是說民營企業,當然現在就我們一家,是一個新機構,是一個裡程碑的過程,而這之前我們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已經把另外兩發成功發射了。這張圖裡邊可以展現我們去年做的事情,我們在去年一年的過程中,我們研發了兩臺不同性能的液體火箭發動機,利用不同的場合可以進行垂直起降技術,而且還有固體、固液發動機,控制箱和一系列的地面作業系統,測試和傳感器的數據採集的控制箱和發射的控制箱,我們做的是非常系統的事情,把行業裡邊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產品都整合在團隊裡邊然後去摸索和製造。而且我覺得站在這裡,我應該特別尊重科學,我敢跟大家說一句話,我敢說翎客這麼多年以來沒有一個產品可以做到行業的頂尖,這是一個常態,任何一個初創公司在如此高精尖的行業裡邊,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裡邊突破人家拿30年,40年,50年積累的科技成果。當然這可能只是一個時間未來,或許是未來五年,十年,真的可能會顛覆整個行業。
現在圖中的技術是我們已經在著手並且在做的技術,我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翎客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這是我們的發展規劃,2017年之前主要做探空火箭,大家覺得這個相對運載火箭那麼小有什麼作用呢?實際上做的事情是基礎空間的數據的採集,為大火箭提供數據,我們為未來擴大的小型衛星的發射市場提供更多的發射機會,最終實現星際移民,我們的終途真的會石沉大海。大家覺得這裡有問題,航天離自己很遠,解決了什麼身邊地問題呢?我可以非常直爽的告訴大家,沒有,沒有的話為小姐做這些事。我最近看了一個電影,我相信大家也看過,這個是《王牌特工》。大家對立面各種很酷炫的打鬥場景吸引了眼球,我當時在想,為什麼一個如此大的企業家要做人類互相殘殺的事情。所以有一幅圖,這是世界人工的增長趨勢,第一次增長在農業革命,第二次呈指數級的增長在工業革命,我們知道科技的發展是不可能停下腳步的,所以不久將來真正意義上信息革命和能源革命都會到來,這個時候人口的增長會更加的巨大。
所以我相信地球是人類的一個搖籃,但是人類絕對不可能永遠只生活在搖籃裡,這是為什麼我成立翎客航天的意義,因為它解決的是未來的問題在現在解決。
主持人:十年之內讓每個人擁有遨遊太空的夢想,胡振宇的夢想,我們有請天使匯CEO蘭寧羽作為助陣嘉賓出場。
蘭寧羽:大家好,我是天使匯的蘭寧羽,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絕無僅有,不敢有人投資的項目,我們覺得小朋友非常有一種堅定不移的去追求奇怪想法的心。會經常的從杯子底部看問題,一般人這麼看,他會這麼看。並且有非常棒的團隊的組成,組成團隊的這種能力和構建事物能力非常強,對技術的儲備和積累是狂熱的愛好,對這個產業來看我們認為是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的前景,尤其是在現在新的產業發展政策上我們看到大量的空間試驗和空間探索的一些市場的發展的需求。另外的話我覺得在於他的夢想的基礎之上,我們有一批非常有意思的小夥伴,非常希望未來能夠有一天坐上他研製成功的,不僅僅是探空火箭,可能有具備運載能力的火箭飛到太空中去,所以全力的支持胡振宇同學。
胡振宇:謝謝。
主持人:謝謝精彩的助陣演講,我們請後臺休息。談個人,談團隊,談前景,標準的投資人模式,助陣演講完畢,下面我們有請現場的評委和評審發問,有請。
駱軼航:我覺得我聽了之後,一開始特別激動,慢慢的我聽著聽著開始越來越冷靜,因為我覺得你講的是一個美好的航天的期許、願景,這個東西覆蓋在下邊,你做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航空小試驗,能不能告訴我作為一個團隊,如果你們想在未來的三年,五年,十年做出顛覆性的東西的話,當下的航空航天技術最需要被解決和最需要突破的技術點,到底是什麼?你能不能告訴我。第二個過對你個人有一個好奇,你先喜歡航天技術,再去顛覆這個行業,你還是先想著顛覆這個行業再想的是航空技術。
胡振宇:我覺得顛覆行業是一種責任感,慢慢培養,最開始是單純的愛好者,喜歡這個技術,然後去試驗。第二個問題是顛覆,我可以說,請允許我說一句話,我覺得這是作為一個從事理工科的人提出的質疑。剛剛這個質疑的話,在下的所有評委都忽視了它,一定要在剛剛開始的時候就顛覆呢,像電機的技術,哪一個人做了基礎的計算,97%多麼基礎的數字,12個千瓦,3%的功耗,換算出來一個小時360瓦,乘上3600焦就是一個小時產生的能量是1296千焦,2.6公斤的電機裡邊只有一個公斤的銅,我舉一個例子,可能只有一個公斤的銅,那麼1296千焦的能量可以讓銅上升多少度,我做一個電機一個小時上升三度我還強力風冷幹什麼。
主持人:你現在替電機項目拉票還是覺得他做不到。
胡振宇:我覺得尊重科學的人應該對自己每一個數據都非常精準的,理性的,客觀的,尊重事實的回答出來,所以我覺得這個可能是我剛剛的質疑。我現在問問大家有沒有做過這樣的計算,如果沒有做過這樣的計算應該不應該對科學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叫做小試驗,我可以跟你說,60年代的時候,中國剛剛開始研究火箭的時候,也是從這麼大開始做起的。
駱軼航:我問的是你覺得顛覆性技術,在哪一個地方需要去尋求技術上的突破。
胡振宇:關鍵技術,一個瓦斯克為什麼可以顛覆技術,因為他做了兩件事,第一個是找的工程師讓他在一線了解所有東西的細節,所以他知道問題的根源所在,問題的各個來源在什麼地方。另外是適用了很多人沒有敢嘗試的技術,比如說垂直起降。所以這就是顛覆行業的核心。你有非常紮實的對行業的認識基礎和熱情的心,可以允許各種錯誤實現,我們發射一枚火箭之前,我們發動機連續失敗了三十多次,最後一次成功以後沒有經歷過失敗,所以在這個產品上定型,一個好的技術,都是在不斷的高頻的跌跌撞撞的失敗和試錯中才可以達到完美。
主持人:還有哪位評委。
沈強:首先我很讚賞你的勇氣。你能不能從你最關注的科學角度來講,現在的航天,你要做的市場和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問題?要取得什麼方面的突破可以解決你的問題。
主持人:從你自己來談。
胡振宇:這不是一個點的問題,這裡邊的因素不是說我解決了某一項技術,我解決了發動機或者是總體,都不是,最關鍵的是人,你的人什麼樣的架構,允許不允許他犯錯,這是你需要解決的,為什麼中國的航天現在落後美國那麼多,原因很簡單,我不容忍錯誤,而所有的基礎科學和系統工程的錯誤都是非常產生的,所以我覺得這是你對待科學的態度。
主持人:OK好,時間到,也就是說一切關於硬體的問題還是歸結到人的問題上。我們互動環節結束了,各位評委和觀眾應該也有自己的結論。我們下面要有請第八組選手了,你覺得你的項目能夠勝過所有人嗎?剛才關鍵一個項目,其他的幾個項目。
胡振宇:我不是攻擊,我只是提出我的疑問。
主持人:你覺得後面的兩個項目怎麼樣。
胡振宇:也很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