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斯·凱奇是一個傳奇——出身好萊塢顯赫的科波拉家族,卻不願沾光,自改姓氏;拿過奧斯卡小金人,但也因賭債接了不少爛片,一度被封「爛片之王」。
近年,凱奇「浪子回頭」,塑造了一些性格複雜的角色,找回曾經的精湛演技。
近日,他攜翻身之作《曼蒂》而來,亮相第三屆澳門影展擔當明星大使。
54歲的凱奇此行帶了好幾套行頭:前天發布會一身灰色西裝;晚上走開幕紅毯換上一套花西服,配紅色墨鏡;昨天下午的大師班,又換上一套黑色西裝。
他翹起二郎腿,中氣很足,說話滔滔不絕,說到激動時,還會站起來,十足性情中人。
比如,他會指著海報上的「大師」兩字笑道:「我拍過不少好萊塢大片,但我仍是一個電影學生,說『大師』對我是諷刺。我一直在冒險,拍獨立電影有風險,我要挑戰自己。」
凱奇的父親是前舊金山大學文學院院長,也是一個導演,叔叔是拍攝了《教父》系列的大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堂妹索菲亞·科波拉是《迷失東京》和《埃及豔后》的女導演。
尼古拉斯·凱奇說自己15歲進入影視圈,不想別人知道他是科波拉家族的,「所以就改了一個新姓氏,更好地放飛自我。」
而對國內觀眾來說,最熟悉的電影還是他的《變臉》,凱奇也順勢透露了不少秘密,「吳宇森來找我拍《變臉》,我想拍不好《變臉》會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拍的時候我一邊聽音樂,一邊想像變成另外一個人,好像是雙胞胎一樣。對我來說,拍這部戲就像表演雜技。」
對於拿奧斯影帝的經歷,凱奇說:「我很感激那個奧斯卡。但肖恩·康納利對我說,你要趕緊忘記這個榮譽。我父親給了我一個小攝影機,我在後院拍了一些短片,這些短片給我的感覺才是最棒的。」
這次澳門電影節,凱奇出演的動作驚悚片《曼蒂》入圍電影節「十面埋伏」單元。凱奇在片中飾演一個因為妻子被屠殺,一度精神錯亂,最後為妻子復仇的男人。
《曼蒂》在今年聖丹斯電影節亮相之後,受到熱烈追捧,之後入圍今年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爛番茄新鮮度一度達到了100%。
「我拍攝《曼蒂》時,腳踝受傷了,坐在輪椅上完成了很多高難度動作,並不利於身體康復。在出演這部電影時,我還把對父親去世的感情放進去,拍完都一度走不出來。」
40年拍了100多部電影,今年54歲的凱奇終於悟出真諦:「以前拍電影,我是看這個電影重不重要,現在我覺得喜不喜歡最重要,和喜歡的人合作最重要。如果拍電影只是為了獲獎和賺錢,那太單一了。」
本報特派記者 陸芳 發自澳門
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