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晚年沉迷鍊金術」是一個大大的誤解 | 短史記

2021-01-21 短史記-騰訊新聞


問:牛頓晚年為什麼會沉迷鍊金術?雖然沉迷鍊金術不妨礙他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但還是很想知道他為什麼會有這種轉變。


先說筆者的結論:


「牛頓晚年沉迷鍊金術」之說是一個誤解。他確實收集了許多鍊金術的資料,寫下了許多與鍊金術有關的手稿,做了許多鍊金術師曾經做過的實驗,但他所沉迷的,非是點石成金的欲望,也非長生不老的魔法,而是試圖在冗繁的鍊金術資料中,找到與自己的科學假說相契合的科學證據。


牛頓與鍊金術之間的關係,在他生前並不為大眾所知。原因是他留下的與鍊金術有關的手稿,在長達200餘年的時間裡,並沒有被公諸於世。


1727年,也就是中國的雍正五年,牛頓去世。他的親屬收集整理了他住宅中的所有論文與手稿。為了維護牛頓的歷史形象,Thomas Pellet將與鍊金術有關的手稿定性為「不宜發表」塵封了起來。1936年,包括與鍊金術有關的手稿在內的這批文件(與科學相關的部分已於數十年前捐贈給了劍橋大學),被拿到英國索斯比拍賣行分成322份公開拍賣,共計拍得約一萬英鎊。


稍後,這些與鍊金術相關的手稿(還包括不少牛頓傳記資料)被經濟學家凱恩斯(J. M. Keynes)聚攏到了自己手中(神學方面的手稿多數被A.S.E.Yahuda收藏)。依據這些手稿,凱恩斯寫成文章《Newton,the Man》,稱牛頓「不是理性時代的第一人,而是最後一位魔法師」。這篇文章被收錄進了英國皇家學會1946年出版的《牛頓誕辰300周年文集》。牛頓與鍊金術之間的關係,由此成了一個重要的科學史話題。


圖:經濟學家J. M. Keynes


一般認為,鍊金術源於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和阿拉伯世界。依據世界由土、氣、水、火四元素構成的古老理論,鍊金術士們相信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就可以將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這種努力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1)找到一種可以將鐵、鉛等賤金屬轉變為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的東西,這種東西通常被稱作「哲人石」;(2)提煉出一種可以使人長生不老、青春永駐的物質。


理論前提(比如四元素說)的錯誤,決定了鍊金術士們的努力不可能獲得成功。他們無法收穫金子,也不會窺見長生不老的秘密,但大概率變成騙子。與牛頓同時代的約翰·弗裡德裡希·伯特格爾(Johann Friedrich Böttger)就是其中之一。他向奧古斯特二世(薩克森選帝侯兼波蘭國王)吹噓自己掌握著點石成金的秘術,反被精明的奧古斯特關進地牢,除非造出金子才能獲得自由。伯特格爾一度逃出監獄,很快又被抓回。利用設在地牢中的實驗室,伯特格爾幫助奧古斯特找到了製造精美瓷器的方法,但無法提供真正的鍊金術,仍使他被囚死於地牢之中。


圖:伯特格爾寫給奧古斯特二世的信,內中吹噓自己掌握了鍊金術


早在1660年代,牛頓已讀過當時倫敦有名的鍊金術士喬治.斯塔基的著作。1670年前後,他開始大量閱讀鍊金術資料,並編寫了索引,對從鍊金術著作中收集到的術語與表述實施分組——雖然幾乎所有鍊金術士都聲稱自己掌握了鍊金術,但他們不但全部對配方秘而不宣,且使用的術語也各不相同。牛頓對鍊金術的實驗研究,至少持續到1696年(資料研究則持續到去世)——那一年,他離開了劍橋,前往英國皇家造幣廠擔任督辦。


牛頓為何會對鍊金術感興趣?對於這個問題,《劍橋科學史》的解讀是這樣的:


「18世紀最重要的鍊金術士是牛頓。……牛頓在他的大部分職業生涯中,四處搜尋鍊金術的文獻,搜集了大量的記錄,並且親手抄錄整篇文章。他埋頭於緊張密集的實驗周期中,並就他的發現撰寫了大量的報告。他試圖找到鍊金術士有關普遍生命靈魂( universal animating spirit)的證據,通過這些證據,他相信上帝不斷地在影響世界:對他來說,通過對以太的思索,萬有引力、鍊金術和上帝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牛頓對於鍊金術的追求並不從屬於他的自然哲學,而是構成了他的宗教努力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他致力於從儘可能多的方面研究上帝的活動。


這種解釋,將牛頓在自然科學、鍊金術與神學三個方面的努力,統一在「研究上帝的活動」這個大方向上,是有牛頓自己的話為證的。1675年,牛頓從朋友處得到一份鍊金術手稿,他在手稿的前段寫了這樣一段文字:


「鍊金術處理金屬並不像無知的俗輩們所想的那樣,……相反,它(鍊金術哲學)是有益的,能給人以啟迪,首先是助你了解關於上帝的知識,其次是助你找到從創造物中發現真正的藥物的方法,你的職責是要通過了解上帝奇妙的作為以頌揚上帝,教導人們如何好好地生活,並要時時幫助你的鄰人,保有一顆善良的心。」


圖:1702年的牛頓


在牛頓的世界觀中,「上帝」是極為重要的存在。上帝創造了世界(也許還不止創造了一個世界),通過科學研究洞悉世界運轉的規律,相當於認識到上帝所創造的世界的美妙。牛頓認為,這種認識本身就是一種對上帝的虔誠讚頌。他還相信上帝會將自然的奧秘告知他所選中的人,這種告知也許就藏在那些鍊金術資料當中,只是傳統的鍊金術士們對此並無察覺。牛頓留下的鍊金術手稿總計約有65萬個單詞,遠遠超過了他在物理和數學研究上的文字總和;他的神學研究手稿總字數則超過了130萬個單詞。由這種體量對比,也不難看出在他的價值體系當中,「通過了解上帝奇妙的作為以頌揚上帝」是處在核心位置的。(值得注意的是,牛頓在神學方面的考據與研究,與當時主流神學有著很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說是對主流神學的批判,是一種「離經叛道」)


但《劍橋科學史》說牛頓對鍊金術的研究「並不從屬於他的自然哲學」,這個論斷卻有待商榷。


首先,牛頓審視鍊金術所使用的學術理論,已非傳統鍊金術士的「四元素說」。他很早就受到了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1627-1691)——化學家、物理學家,牛頓亦師亦友的敬重者——的「微粒哲學」的影響。這種哲學認為,構成物體乃至整個世界的是一種自然界中最小的粒子;這種粒子是上帝創造的,是上帝賦予了他們運動和活性;粒子們相互凝結可以形成第一級微粒,第一級微粒相互凝結可以形成第二季微粒……直到形成各種複雜的物體。依據這種假說,只要能找到一種作用劑,可以破壞穩定的微粒,將其解體為最小的粒子,再在某種活性要素的作用下,這些粒子就可以重新凝結為一種新的物體。基於這種新的學術假設,追求將賤金屬轉變為貴金屬的鍊金術,很自然地進入到了波義耳與牛頓的視野當中。


圖:對牛頓影響極大的Robert Boyle


其次,除了學術工具,牛頓與波義耳這對「新鍊金術士」,與傳統鍊金術士最大的區別,在於彼此的追求是相反的。傳統鍊金術士追求財富與地位,所以最在意如何「點石成金」,也就是把金子變出來;牛頓與波義耳追求對科學假說的證實或者證偽,所以最在意的反是如何破壞金子,將其解體為最小的粒子,也就是把金子給變沒——金是一種非常穩定的金屬,若有一種作用劑能把金破壞為最小的粒子,也就等於對「微粒哲學」的證實邁出了第一步。基於這種追求上的不同,波義耳與牛頓對傳統鍊金術士是缺乏好感的,比如波義耳曾將這些人稱為「不學無術之輩,只會用騙人的伎倆愚弄觀眾」。


在鍊金術研究的中後期,為了對一些實驗現象做出解釋,牛頓將「粒子力」的概念引入到了「微粒哲學」當中。比如,他觀察到硝酸能溶解銀而不能溶解金,王水能溶解金卻不能溶解銀(按現代化學的解釋,這種觀察並不完整),於是做出一種推測:


「是否可以說,硝酸的微粒已細微到既足以鑽進銀中也足以鑽進金中,但卻缺少使它鑽進金中去的吸引力?而王水的微粒已細微到足以鑽進金中也足以鑽進銀中,但卻缺少使它鑽進銀中去的吸引力?」


在今天看來,這種推測顯然是錯誤的。硝酸、王水與金、銀之間所發生的一切,須以多種元素之間的化學反應來解釋。牛頓執著於用「唯一的微粒」來做大膽的假設,自然不會有結果。


但這並不意味著牛頓的努力沒有價值,也不意味著牛頓不是在追求科學,更不意味著牛頓在走傳統鍊金術的老路,科學之樹是在無數次的「假設-證偽/證實」當中發育起來的,沒有任何一位科學家可以保證自己的假設永遠走在正確的路徑上,牛頓也不例外。


略言之,在牛頓那裡,神學與科學是自洽的,研究鍊金術也與研究科學、榮耀上帝是一體的。中文知識界常見的「牛頓晚年轉向神學、沉迷鍊金術」之說並不成立——所謂的轉向是不存在的,所謂的沉迷也只是誤解。


圖:晚年的牛頓



參考資料

①袁江洋,《牛頓鍊金術:高貴的哲學?》,《自然科學史研究》2004年第4期。

②袁江洋,《牛頓鍊金術手稿的歷史境遇》,《自然辯證法通訊》1990年第2期。

③B.J.T.多布斯,《牛頓的鍊金術和他的物質論》,《科學史譯叢》1986年第3期。

④趙振江,《牛頓的手稿》,《科學文化評論》2006年第1期。

真正的鍊金術哲學家 (英)艾利夫(Iliffe R)著;萬兆元譯. 牛頓新傳[M]. 2015

⑤(美)羅伊·波特,《劍橋科學史第4卷 18世紀科學》,大象出版社,2010,第434頁。



推薦閱讀


一位偉大的、破壞同行飯碗的晚清醫生


偉大的「盲法實驗」,打敗了風靡巴黎的偽醫學


董煟,一位不該被遺忘的南宋知縣


相關焦點

  • 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晚年為何會沉迷鍊金術,原因很簡單
    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晚年為何會沉迷鍊金術,原因很簡單大家都知道牛頓的故事,牛頓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做出的最重要的貢獻就是發現萬有引力和牛頓運動定律。作為一個物理學家,他幾乎是科學的象徵。
  • 為何牛頓晚年著迷鍊金術,留下大量手稿?一張工資條似乎能解釋
    文/濤聲依舊為何牛頓晚年著迷鍊金術,留下大量手稿?一張工資條似乎能解釋牛頓的大名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他在科學界的成就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科學家,只有伽利略能與他齊名,被稱為了百科全書式的天才的他,大半輩子都紮根在科學家研究當中,他所提出的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一直以來都影響著物理學界,但是很多人非常的不解,為什麼如此天才的牛頓,晚年的時候竟然會沉迷鍊金學呢?
  • 牛頓為何晚年沉迷於鍊金術?其實原因很簡單!
    牛頓晚年沉溺鍊金術,真的是因為生活所迫?牛頓為何晚年沉迷於鍊金術?其實原因很簡單!艾薩克·牛頓是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提出過萬有引力定律、力學三大定律、白光由各色光組成的理論,並開創了微積分學,等等。對於牛頓的大名,中小學生們都耳熟能詳。
  • 牛頓本來就是上帝的信徒,他晚年沒有鑽研神學而是痴迷鍊金術
    常看到網絡上一些對牛頓的誤解,認為牛頓晚年發現科學走向窮途末日,只得重新皈依並鑽研神學。再次亮明觀點:這個問題是對科學和歷史完全沒有任何認知的無稽之談。牛頓生長在宗教統治時代,那個時代的人基本都是宗教徒,稍有點社會地位的更必須是宗教中人。牛頓當然也不例外,他的一生都是上帝的信徒。
  • 牛頓研究鍊金術,愛因斯坦信奉上帝,他們研究神學的目的是什麼?
    牛頓和愛因斯坦就是西方科學家的代表人物,但讓人覺得困惑的是,這兩位科學巨匠晚年都選擇了研究神學。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聽過這句話的人不在少數。牛頓就說過類似的話,他說宇宙中存在一位全能的神,它掌管了宇宙萬物。牛頓晚年沉迷於鍊金術,鍊金術在西方有著漫長的歷史,人人都知道鍊金術的存在。牛頓晚年就想弄明白鍊金術的原理是什麼,怎麼就能把普通金屬變成黃金。
  • 牛頓一生致力研究,其實一直都是鍊金術,研究物理只是副業?
    不過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牛頓研究物理、數學這些科學領域只是捎帶,牛頓真正關心的其實是鍊金術,在西瓜視頻創作人【捕月說】創作的視頻【沉迷於鍊金術?這樣的牛頓,你或許真不了解他!】中,應該這麼說牛頓所有的研究成果,其實大部分都是建立在鍊金術的基礎上,不信的話,請大家接著看下去。
  • 牛頓,一個真正的鍊金術士
    提到鍊金術的起源,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西方,畢竟貌似西方有著更多關於鍊金術的傳說。 這是西方鍊金術的第一次高潮,通過鍊金活動大大提高了當時的化工工藝水平。 阿拉伯的鍊金術師們在受了傳統鍊金術與中國煉丹術的影響後,給自己立了兩大目標:「一,把賤金屬變成黃金;二,把這些物質煉成包治百病的仙丹。」 所以,一個是想著長生不老的東方煉丹術,一個是想要黃金的西方鍊金術,就這樣變成了殊途同歸。
  • 什麼原因讓牛頓晚年沉迷鍊金術?英國發現一張收入單,解開了謎團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位著名物理學家及數學家,對於牛頓我們大家對其都了解頗深,相信關於鍊金術大家也都有所耳聞。那麼什麼原因讓牛頓晚年沉迷鍊金術?英國發現一張收入單,解開了謎團牛頓從小就很聰明,他雖然很愛讀書,但一旦最關鍵時刻看成績時,就很一般。他從小就喜歡看一些介紹各種簡單機械模型的製作方法的讀物,並從中得到啟發,他也開始製作一些奇怪的小玩意,比如風車、摺疊式提燈等。
  • 牛頓曾痴迷於鍊金術?——鍊金術與現代科學
    這些古老的實驗器具與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鍊金術文本中描述的如出一轍,而這些文本,幾乎就是現代實驗記錄的翻版——上面寫滿了只有實驗者本人看得懂的「秘密語言」。人類的「黃金夢」鍊金術,顧名思義,就是煉製黃金的技術。人們曾夢想通過一種「化學」方法,將隨處可見的普通金屬變成珍貴的黃金。
  • 牛頓:最後的鍊金術士
    但到了20世紀,隨著牛頓生前的大批手稿被拍賣、研究,一個不為人熟知的牛頓形象開始被大眾所了解。在這些有關牛頓負面行為的故事裡,牛頓沉迷鍊金術的現象引起了研究者的興趣。誰也不曾想到,一個以理性著稱的科學家竟然從事江湖術士的勾當。20世紀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就說道:「牛頓並非理性時代的第一人。
  • 牛頓晚年痴迷鍊金術,去皇家造幣廠工作,誤打誤撞幫英國辦了件好事
    牛頓是英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物理學家,他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奇蹟。鮮為人知的是牛頓在晚年的時候其實也犯了一個錯誤,但陰差陽錯的是這個錯誤卻幫助英國成為歐洲強國,英國的歷史進程也比其它歐洲國家提前了幾十年。
  • 番禺鍊金黑作坊被查處,鍊金術存在嗎?揭開古代鍊金術的神秘面紗
    根據相關記載,鍊金術最起碼有2500年歷史,不僅如此,在古代,鍊金術曾存在於中國、日本、印度、朝鮮、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朝鮮、古希臘、古羅馬等多個地區。在赫爾墨斯主義中、鍊金術和神通術、佔星術一起列為「全宇宙三大智慧」,可見其地位之高。
  • 光明的背面是黑暗 牛頓為何從科學家「墮落」成一個鍊金術師?
    在當時人們都知道牛頓是一個鍊金術師,這對他的聲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而且牛頓後半生對神學的痴迷讓後世科學家感到困惑,牛頓到底在研究什麼成為很多人最好奇的事情。譬如牛頓與蘋果,是牛頓自己晚年時最津津樂道的故事。當時為了躲避瘟疫回鄉避難的牛頓在思考月亮為什麼不會砸到地球上,結果蘋果砸在了他的腦袋上讓他恍然大悟。這個故事被認為是發現重力的起源,但事實上牛頓在當時已經想到更進一步:蘋果掉落是因為有一個力在將它拉向地面,而在這之前它沒有掉落在地面是因為有一個力抓住蘋果讓它抵抗了重力,那麼月球也應該有這樣一個力才對。
  • 從鍊金術到現代化學(組圖)
    早期的鍊金術士總是偷偷地進行活動。忙碌的鍊金現場模擬圖。古代鍊金術士的一種用具。鍊金現場模擬圖。位於瑞士的一個鍊金實驗室遺蹟。隨著這些被早期牛頓研究者忽視的文件的曝光,傳統的牛頓形象遭到質疑,帶動了科學界對牛頓的重新解讀。解讀之一是,作為「理性之化身」的牛頓,除從事科學研究外,還曾狂熱而持久地投身於大量非科學方面——鍊金術的研究。  1667年春天,牛頓開始修習化學,並很快轉入更刺激的鍊金術領域;1669年底,牛頓開始鍊金實驗。其後近30年的時間中,牛頓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從事鍊金術研究與實驗。
  • 牛頓與鍊金術,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牛頓丨壹讀精選
    更何況,他還是個秘密的鍊金術士呢。要知道牛大卷卷花在鍊金術上的時間比他花在其他任何科學研究上的時間都多,而且留下超過了100多萬字的筆記資料。至於高中物理課本上對牛卷卷的瞎叨叨簡介,還有什麼牛頓晚年陷入神秘主義研究上帝去了所以導致他在科學上止步不前,那也是十分喜感的。
  • 西方鍊金術與中國煉丹術的區別 | 短史記
    隋風/文在外國的小說、漫畫中,經常會出現一個極為神秘的職業——鍊金術師
  • 牛頓為何鑽研鍊金術?難道與他300年前提出的2060年預言有關?
    如果按赫耳墨斯主義來講,世界上有三大高級智慧,它們分別是鍊金術,佔星術和神通術。而著名的科學家艾薩克·牛頓在他科學事業最巔峰的時候,突然人生來一個180度轉變,開始專心的研究起鍊金術,而且對此深有研究。牛頓為什麼要花後半生時間鑽研鍊金術呢?這跟他晚年時提出的2060年人類「末日論」預言有關係嗎?
  • 觀點| NIPS 2017經典論文獎獲得者機器學習「鍊金術」說引熱議,Le...
    機器之心報導 參與: 路雪、劉曉坤、李澤南 去年的 NIPS 曾因 GAN 引發了一場風波 ,而今年的 NIPS 同樣有著不同思想的碰撞,而這場機器學習「鍊金術」討論竟是從大會頒獎典禮上開始的。「對於 18 世紀的物理學和化學而言,想要理解宇宙的法則,科學家們需要努力抵抗有兩千年歷史的鍊金術的不利影響。」「現在,如果我們想要做一個圖片分享系統,『鍊金術』是可以奏效的。但我們的需求早已不止這些了。我們正在試圖構建基於人工智慧的醫療服務系統、對話系統,我們的機器學習系統甚至影響了大選結果。
  • 「你知道嗎?」牛頓如果穿越到現在,能看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嗎?
    ----華麗分割,以下正文----牛頓的主要貢獻在數學和物理學,但其實牛頓最用心的是鍊金學,因為牛頓兼任皇家鑄幣局局長,還抽空搞出了一個「金本位」,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一直綿延到20世紀。在這個崗位上,他必須得經常檢驗金幣的成色。常年接觸這些金燦燦的東西,牛頓義無反顧的撲向了這古往今來無比神秘的鍊金術,一發不可收拾,雖然他在這方面幾乎一事無成。
  • 被蘋果砸中的上帝寵兒牛頓,晚年間痴迷鍊金術,還預言了世界末日
    在我們看來,牛頓應該是一個思考著宇宙運行規律的大神。但實際上,這個我們眼中的物理界扛把子,真正感興趣的卻是宗教和神學。儘管母親改嫁後的新家,距離牛頓的祖父母家只有一個街區。但組建了新家庭的母親與牛頓見面的次數,卻少之又少。 這樣的幼年經歷,對牛頓的性格影響巨大。因為缺乏父母的愛,牛頓在往後的幾十年生活中基本都是自己一個人待著。在劍橋讀書期間,牛頓也基本都是把自己封閉起來的,每天花費18個小時來強迫自己埋頭苦讀,只通過手稿來與外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