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海產消費年輕化!健康、安心及可持續成為海鮮消費的年度關鍵...

2020-11-28 中國水產養殖網

可持續海產消費年輕化!健康、安心及可持續成為海鮮消費的年度關鍵詞!

2020-09-27 14:0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鮮指南        瀏覽量: 2312 次 我要評論
原標題:MSC全球及中國海鮮消費者調研報告重磅發布:可持續海產消費年輕化!健康、安心及可持續成為海鮮消費的年度關鍵詞!

2020年9月4日,海洋管理委員會(MSC)聯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及全球獨立調研機構GlobeScan通過線上方式與中國的行業夥伴呈現全新的「2020全球及中國海鮮消費者調研報告」。

報告顯示:

將近四分之三的中國消費者是海鮮愛好者

91%了解MSC標識的消費者認為生態標識能夠幫助他們便捷的購買到可持續海產品

將近八成的消費者希望可以聽到來自更多企業就可持續海鮮的發聲
綠色消費主力人群日趨年輕化,已從80後逐漸擴大到90後甚至是00後
健康是消費者最重要的話題,一躍成為購買產品時重要的考量因素

74%的消費者在新零售或超市購買海鮮,新零售成為消費者在購買海鮮產品新渠道

2020年9月4日,海洋管理委員會(MSC)聯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及全球獨立調研機構GlobeScan通過線上方式與中國的行業夥伴呈現全新的「2020全球及中國海鮮消費者調研報告」。來自海洋管理委員會中國區代表安延博士、GlobeScan亞太地區總監Wander&nbspMeijer先生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可持續消費推進部王文華女士分別為觀眾深度分享了全球及中國海鮮消費者的洞察及行為改變、可持續海鮮及可持續消費在國內的發展。


中國海鮮消費者具有較高環保意識

此次調研是GlobeScan在2020年1月31日到3月19日進行,面向全球23個國家將近三萬名消費者,其中來自中國內地2684名消費者參與了本次線上調研。調研發現,消費者非常關心海洋生態健康,在意氣候變化及汙染等環境問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依據自己的價值觀轉化自有的可持續消費行為。GlobeScan&nbsp亞太地區總監Wander&nbspMeijer&nbsp表示:「在全球接受調研的消費者裡,67%的消費者擔心海洋汙染對海洋造成影響,其次是47%的消費者擔心過度捕撈會使得魚類種類的減少。而在中國市場,消費者擔心的問題是一致的。」


GlobeScan&nbsp亞太地區總監&nbspWander&nbspMeijer&nbsp先生

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上有82%的消費者認為我們應該為了我們的後代保護海洋資源,73%的消費者願意為了保護海洋而選擇可持續的海產品。這表明中國海鮮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水平比較高。


可持續消費熱點在中國市場持續升溫

調研顯示,中國消費者對MSC生態標識的認知度及價值認可均有顯著提升。超過一半(56%)的受訪者表示見過MSC生態標識;77%的消費者認為生態標識可以幫助提升他們對產品或品牌的信任與信心。超過九成(91%)的了解MSC標識的消費者認為生態標識能夠幫助他們便捷的購買到可持續海產品,而選擇購買帶有生態標識海產品的消費者也在不斷增加(2020年的比例為68%)。






與全球海鮮消費者相同,中國的海鮮消費者亦在積極關注海洋保護話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擔心氣候變化及汙染對海洋造成影響。他們已經通過不同方式參與到保護海洋及漁業資源的行動中。32%的受訪人群表示已經更換選擇了對海洋保護有益的品牌及產品。

同時,他們希望在海鮮產品、超市行為及獨立貼標方面獲取更多的可持續信息。高達91%的中國海鮮消費者希望獲得更多信息從而自信選購可持續海產品、75%的受訪者認為超市或品牌所提供的可持續性宣傳應由獨立機構來清晰標註、將近80%的消費者希望可以聽到來自更多企業為可持續海鮮發聲。

「年輕化」「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市場海鮮消費人群主要特徵

報告中的另一亮點即中國市場海鮮消費人群的年輕化趨勢。中國市場的綠色消費主力人群已從80後逐漸擴大到90後甚至是00後,90後及00後消費者對海鮮的喜愛程度、對海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族群更加願意積極了解、關注可持續海洋及可持續海鮮的信息與話題,同時也希望行業機構、零售企業可以帶來更多發聲。消費群體的年輕化為可持續海鮮推廣、產品研發、推廣及售賣渠道的設計思考都帶來了新的機會。







與此同時,調研中還發現,中國消費者對於健康生活方式的訴求不斷提升,主要興趣愛好包括了健康飲食、&nbsp營養、健身、旅行等。49%的消費者選擇海產品時,健康和營養成為購買產品時重要的考量因素,健康的選擇權重超過了美味(口感)。「吃魚有益健康」是各年齡段消費者在過去5年增加海鮮消費的主要原因之一。

消費行為的改變帶動零售模式

報告顯示,四分之三的中國消費者都是「海鮮控」,他們的消費場景正在不斷發生變化,家庭消費海鮮的趨勢不斷上升。68%的消費者依然選擇在超市購買海鮮,除了傳統的商超和海鮮批發市場外,新零售渠道的增幅也非常快。線上購物、快送到家等便捷化的購物形式為中國消費者購買海鮮,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體驗。調研數據顯示,高達74%的消費者選擇通過新零售和生鮮市場購買海產品,這也是目前最為主要的購買渠道。此外,也有很多消費者通過HORECA,也就是酒店、餐廳、快餐業、咖啡店等渠道購買海鮮相關產品。

可持續海鮮發展與綠色消費推廣密不可分

中國市場可持續海鮮產品影響力的提升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支持密不可分。早在今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MSC在中國深圳正式啟動2020年「可持續海鮮周」系列活動,「可持續海鮮周」發起方之一即為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連續八年的可持續海鮮市場推廣讓越來越多消費者了解可持續海產品,並用消費選擇踐行綠色消費,同時,市場需求不斷提升也撬動了整個中國可持續水產行業的不斷發展。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可持續消費推進部王文華在線上分享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王文華女士表示,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自2013年以來積極推動綠色消費,主要是通過協會連鎖企業的線上線下的渠道,將這樣的理念和生活方式以及解決方案影響更多的消費者,享受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無論是國家的層面,還是行業層面、企業層面,我們都是在助力倡導綠色消費的推動過程中,國家層面從2016年以來特別提出倡導綠色消費,包括我們政府提到的生態文明建設,都對推動綠色消費營造了一個特別好的環境。」

MSC將持續與消費者溝通,推廣可持續理念

海洋管理委員會(MSC)中國區代表安延博士在回答觀眾提問關於MSC在中國可持續海產品市場的願景和規劃時表示:「未來,MSC仍然會致力於消費者引導教育,採用更好的方式和消費者溝通互動,我們想講的內容和我們倡導的理念一定要和消費者產生共鳴,才能讓他們理解並接受。MSC通過對商超合作夥伴的會員消費者的調研,發現大家對MSC生態標識的認知度有著顯著提升。MSC很高興看到更多消費者理解可持續海鮮的意義,我們還希望看到更多的轉化,把這種消費理念轉化成消費行為。我們希望消費者在購買野生捕撈海產品會優先選擇MSC生態標識的商品,這是我們未來的工作目標。」


MSC中國區代表安延博士在線上分享

「從全球市場海產供給的角度,MSC&nbsp作為一個平臺,將信息分享到水產行業,能夠幫助產業鏈上下遊業者攜手在一起,不論是水產、超市、便利店、餐飲店,共同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商品。最後,MSC&nbsp希望提高消費者的信任度,營造一個更加開放、更加透明的可持續海鮮產業。MSC&nbsp能和合作夥伴一起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美食,共創美好生活。」

此次線上分享活動吸引了行業各方的高度關注及參與,自直播預告發布以來,累計觀看超過38,000人次。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可持續消費推進部王文華女士和&nbspMSC中國區代表安延博士在直播間回答觀眾互動提問

活動最後是嘉賓互動問答環節,來自海洋管理委員會中國區代表安延博士、GlobeScan&nbsp亞太地區總監&nbspWander&nbspMeijer&nbsp先生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副秘書長、可持續消費推進部王文華女士與行業夥伴進一步分享了中國海鮮消費者洞察行為、可持續海鮮以及可持續消費在國內的推廣與展望等話題。(轉自:海鮮指南)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健康消費升級 養樂多持續助力益生菌行業發展
    在健康消費升級的影響下,中國居民在健康方面的需求和投入正以加速度的方式持續噴發。益生菌類產品,承載著消費者對營養與健康的需求,現已成為食品產業健康轉型的先行軍與探索者。多年來,伴隨著國內外益生菌產業的快速發展,以益生菌功能性研究、益生菌與人體健康以及益生菌產業化新技術開發為主要內容的科研成果層出不窮,並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廣泛關注。據歐睿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益生菌產品市場規模已經達到360億美元。目前國內消費者對於益生菌的認知已達較高水平,消費者對於益生菌的檢索熱度逐年升高。
  • ASC可持續水產品將成為我國「爆款」?涵括燈塔水母ASC乳山牡蠣?
    終於,ASC可持續水產品在本土化道路上的「困境」,好像要到頭了。2010年,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正式成立,總部設在荷蘭,負責制定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評判標準,建立起一個健康的、負責任的、可持續的海產養殖尺度。
  • 歐萊雅發布《中國可持續消費研究報告》
    本報北京1月22日電(記者李盛明)日前,由歐萊雅集團、中國消費者協會及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共同發起並開展的可持續消費研究項目之成果――《中國可持續消費研究報告2012》在京發布。來自政府、非政府組織、學術機構等各方代表也來到發布會現場,共同探討中國可持續消費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註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籤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
  • 網購佔比持續增長 冰品成為消費熱點
    三季度報告顯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隨著經濟穩定恢復,我國乳品消費需求不斷釋放,液態乳品消費持續復甦,常溫液態乳品銷售額增長率轉正,冰品消費熱情高漲。總體來看,當前我國消費呈現持續復甦態勢,新冠疫情對乳製品行業的影響正在不斷減退。  液態乳品、冰品增速回升  前三季度,液態乳品的銷售額同比增長率為-1.1%,同上半年銷售額同比增長率-3.2%相比有明顯回升。液態乳品銷售額增長率變化主要受平均單價和銷售數量影響。前三季度,液態乳品銷售額增長率的兩個指標出現分化,平均單價同比下降2.9%,而銷售數量同比增長1.9%。
  • 燈塔水母ASC乳山牡蠣,也將和ASC可持續水產品一起「出圈」
    終於,ASC可持續水產品在本土化道路上的「困境」,好像要到頭了。 2010年,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正式成立,總部設在荷蘭,負責制定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評判標準,建立起一個健康的、負責任的、可持續的海產養殖尺度。
  • 牛文元等:2015世界可持續發展年度報告
    未來15年新興經濟體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選擇中,按同一研究方法,本報告以巴西、俄羅斯、中國、印度、南非為例,未來15年新興經濟體國家應依次優先在結束飢餓、能源配置、確保健康、用水安全、生產消費、勞動就業、社會平等、城市發展、海洋利用、全球合作等目標方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 挪威蝦蟹貝類海產進軍中國高端海產市場
    「來自挪威的蝦蟹貝類海產深受世界各地廚師的喜愛,而且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頂級餐廳你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挪威漁業海產部長Odd Ingebrigtsen在歡迎視頻中介紹道,「我深信挪威為確保挪威蝦蟹貝類海產的可持續捕撈所做的努力,既增強了產品的獨特性,也確保了其卓越品質。」
  • 國民洽洽年輕化探索,太空人小洽IP持續造勢
    抓住年輕化關鍵詞,推動品牌營銷突圍隨著國潮的興起,一大批國貨開始借勢推動品牌年輕化。大白兔自2015年便開始與美妝、奶茶、潮服等進行跨界合作;九陽、波司登等品牌,通過IP跨界、線上線下聯動等吸引新世代粉絲群體。
  • 民宿行業前景可期 公眾接受度和消費意願提升
    隨著我國對全域旅遊、鄉村旅遊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發展持續提升民宿用戶體驗,公眾對共享住宿的接受度和消費意願將會越來越高,民宿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可期。作為一種新興的非標準住宿業態,民宿對傳統標準酒店住宿業起到明顯的補充作用。目前美團民宿交易額佔美團酒店交易額的比例約為4.8%,且整體呈現上升趨勢。
  • 晶耀前灘多元精彩活動 持續助力釋放內循環消費活力
    作為前灘核心商業區重點項目之一的晶耀前灘,通過聯動「前灘生活節」,引入多元優質市集項目,為消費者提供國際化、生態、休閒的優質輕質生活體驗,持續激活消費活力。8月中旬,2020首屆「前灘生活節」在晶耀前灘拉開序幕。
  • 「美好星球,明天見」 歐萊雅中國年度綠色消費倡導啟動
    歐萊雅中國總裁兼CEO費博瑞分享「歐萊雅,為明天」2030可持續發展項目和「美好星球,明天見」中國年度綠色消費倡導在集團全新的「歐萊雅,為明天」項目和新目標引導下,歐萊雅中國宣布啟動了「美好星球,明天見」年度綠色消費倡導計劃,將聯合旗下所有品牌,在一年中發起多樣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綠色消費活動,通過打通從洞察
  • 合力護航網購健康可持續發展
    【財經論語】   作者:王蘊、姜雪(分別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消費室主任和助理研究員)  近年來,由科技賦能和消費需求升級共同驅動的新型消費始終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對滿足居民生活需要、釋放國內消費潛力和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 歐萊雅:可持續發展新探索
    、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賈峰、歐萊雅中國執行長貝瀚青)7月3日, 歐萊雅中國2011可持續發展報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正式發布,這是歐萊雅中國第二次發布可持續發展國別報告。該報告闡釋了歐萊雅中國2010至2011年間,在經濟發展、創新研發、生產運營、責任消費、員工發展及社區貢獻六大方面的諸多實踐和成就,展示了歐萊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以及對中國社會的長期承諾。除完整版報告外,歐萊雅此次還特別針對消費者發布報告摘要版及網絡版報告,向消費者傳遞可持續發展理念。
  • 專家: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關鍵
    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能源發展的方向,是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波恩創新與技術中心主任道爾夫·吉倫在論壇上表示,城市推广部署可再生能源,可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同時能創造就業機會,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福祉。已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致力於推動能源轉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升公眾意識,開創低碳未來。
  • 中國有機食品消費市場每年增長25% 消費者綠色消費意識提升
    值此2018綠色可持續消費宣傳周活動期間,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攜手正谷,邀請來自國內外的機構、扶貧公益組織、政府監管部門、有機可持續企業、以及新媒體、消費者的代表,組織一場有機可持續消費論壇,開展全產業鏈的大討論,分享最新政策、實踐成果,探討有機生產技術、生活方式新方案和新思路。
  • 可持續藝術品持續帶來光明——「一噸計劃」再次助力貧困孩子的...
    Emily Chen談起與新奧光明基金會的結緣,「和新奧光明公益基金會結緣得益於我的一位好友王衡敏女士,從一名場下的觀眾成為一名公益參與者。一噸計劃是一個通過藝術實踐在可持續領域不斷探索和當代藝術家們一起變廢為寶共同做公益的項目,在去年一年裡我們已經成功通過該項目為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星星的孩子們做了捐贈,為它基金流浪動物保護組織做了捐贈,然後也是最讓我們團隊牽掛的新奧光明公益基金會。
  • 消費季將持續四個月!
    龍德廣場按照全市統一安排,「新消費·愛生活 北京消費季—昌平『購意思』」活動今天正式啟動,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合生出席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開場鼓、街舞表演之後,緊跟著現場開幕搶券活動。此次持續四個月的消費季活動,將以「購」字為主線,打造系列活動,匯集百餘場商旅文體主題活動,實現「周周有話題、月月有活動、季季掀高潮」,全面激發昌平區消費潛力。
  • 科學家圓桌會:健康的餐桌,可持續的城市
    圍繞「健康的餐桌,可持續的城市」話題,探討如何用科技引領健康,助力城市可持續發展。現場還有小學生和科學家當面溝通,思想碰撞。如果加上食堂、家庭的食物浪費,全國每年浪費的食物總量可養活2.5億—3億人。這一切都意味著,我們的飲食方式需要發生改變。需要從吃得飽、吃得好變成吃出健康、吃出可持續。
  • 「有機」金典:一盒「可持續」的牛奶
    10月24日,以「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我們在行動」為主題的2019年可持續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作為唯一受邀的健康食品企業,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在本次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並代表伊利集團攜手阿里巴巴集團、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溢達集團牽頭,16家企業參與,共同發起「可持續發展企業行動倡議」。
  • 「耕育足跡」大足跡促進三生產業可持續發展
    「耕育足跡」是為全人類持續提供資源或廢棄物處理能力、以及提供生存、生產、健康生命等新三生的生活空間面積。在保證一定生活質量和承載人口數量條件下,需要的可供人類使用的資源及再生資源,並能夠安全處理廢棄物的生態系統,空間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