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芝芝」的窒息婚姻,映射了多少女性的現實人生

2020-10-03 她刊

文 | 弋人


今年的女性題材劇大爆發了。

先是《三十而已》裡顧佳展現了全職媽媽在婚姻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後有《白色月光》《親愛的自己》演繹出了職場媽媽們所面臨的困境。

當然,比起有錢超強大的「理想化顧佳」,《親愛的自己》中普通的張芝芝(闞清子飾),才是大多數媽媽的真實寫照。

她的生活,讓無數盡力支撐自己兼顧職場、家庭的女人,產生了共鳴:

「女性,真的挺難的」。



01

在大多數喪偶式育兒的家庭裡

女人基本上都成了「全能王」

當然,這並不是什麼令人羨慕的頭銜

因為這可能恰恰代表著

丈夫在婚姻裡的不作為和育兒環節的缺失

劇裡的張芝芝除了上班

要洗衣做飯照顧老人照顧孩子

她每天接送孩子

為孩子上學問題忙前忙後

丈夫卻什麼都不管



更別指望他會對妻子有體貼和陪伴

除了每個月的一點工資

他幾乎沒給這個家庭帶來任何價值

張芝芝承擔著大部分的育兒工作

連帶著一起帶劉洋這個「巨嬰丈夫」

劉洋早已習慣了妻子的付出

並覺得理所當然

對她各種嫌棄

還順道出了個軌


然後呢,張芝芝跟劉洋離婚後

看張芝芝自己一個人帶孩子

和以前有他也沒什麼區別

劉洋在這個家裡

宛如一個死人


02

其實在張芝芝的身上

太多人看到了自己或身邊人的影子

很多中國式家庭不就是如此嗎?

一個為了孩子和家庭各种放棄和退讓的媽媽

一個以「工作之名」啥都不管的甩手掌柜式丈夫

媽媽除了上班以外的時間

基本都要圍著孩子和家庭團團轉

逛街聚會什麼的基本沒時間

更沒心情好好打扮自己

(當然,打扮起來,可能並不輸外面的花花草草)



畢竟要接送孩子上下學、輔導作業

給孩子做飯、陪玩已經很累了

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睡了

還得把家務做一做

要是孩子再有個頭疼腦熱

一般也都是媽媽請假帶孩子去醫院

家裡的老人要是生病了

大概率也是妻子去照顧

的確,要是丈夫上進能力強

在職場上闖出一片天

家裡的日子可能還寬裕舒適一些

但作為妻子和媽媽

她們的付出是不計入GDP的



婚內無保證,離婚分不到什麼家產

甚至可能連孩子的撫養權都沒資格要到

做全職主婦的問丈夫要錢

沒準還得看臉色

而家庭事業兩手抓的媽媽們

職場上升渠道變窄是常態

分娩後遺症、喪偶式婚姻和育兒

事業沒發展、需求不被重視……

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打擊

是個人都會瘋吧?



所以,也不難理解

為什麼那麼多女性會有深淺不同的抑鬱症狀

可她一個人承擔了這麼多

又有多少男人能理解女性的壓力呢?


03

當然,一個沒有責任心的男人

最好也不要期待他會遮風擋雨

跟你共同支撐一個家庭

他考慮的最多的永遠只是他自己

抱怨自己有多忙多累

也不會懂得感恩和珍惜

他倒也不是不愛你

只是,自私的人往往都更愛自己



更別提那些只是因為世俗壓力順勢而為

結婚生子只是為了完成任務

主觀上不願意認可女性為家庭付出的價值

對婚姻經營理所當然投入少的丈夫和父親

這樣的婚姻大多不幸

而在類似這樣的很多中國家庭裡

還會出現一個問題

就是孩子對於母親的憤恨

在一個博主發的「我討厭我的孩子」話題下

我看到了很多充滿著憤恨悲情的故事

在這些相似卻不雷同的故事中

父親的角色都是缺失的……



是啊,喪偶式育兒、忍受婆媳矛盾

甚至還要遭遇丈夫出軌和家暴的母親

大概率會把怨恨不滿發洩給家庭中更弱的一方

也就是孩子

孩子就成了婚姻裡最大的受害者

《隱秘的角落》裡朱朝陽的媽媽周春紅

《以家人之名》中凌霄的媽媽陳婷

都是如此

當然,現實只會比影視劇更殘酷



04

在《白色月光》中

張芝芝在育兒方面的現實壓力

其實大部分媽媽都有

就說經濟方面吧

她跟婆婆算了一筆帳

自己和丈夫的工資加起來只有2萬1

房貸加上各項開支就需要1萬9千1

這還不算有些孩子

還要上各種輔導培訓班

舞蹈美術鋼琴特長班

畢竟現在大部分中國式父母的育兒理念都是

「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孩子的尿不溼、奶粉都得用好的

進口零食、昂貴的玩具依條件來

總之,在衣食住行方面

媽媽們肯定是想在能力範圍內

給孩子最好的

哪怕自己苦點沒關係

如果是追逐「精英教育」的家長

還要想法設法下血本

買學區房、擠精英學校、混圈層

(現在就連上個幼兒園也得託關係)

教育成本高到可怕



加上現在很多的80、90後多為獨生子女

婚後要面臨贍養4位老人

加上房貸、車貸和日常開銷

在這麼大的經濟壓力大

完全不做事沒後顧之憂的全職媽媽已經很少了

有些媽媽是一邊帶娃

一邊做做微商代購

大部分的媽媽

還是要一邊在職場打拼

一邊繼續承擔絕大部分的家務和育兒工作

可是,又有誰能理解職場媽媽的窘境呢?



05

我想,當過媽媽的應該都體會過

哺乳期需要起夜給孩子餵奶沒覺睡

上班要給孩子背奶多辛苦

別說是職場

就是在家辦公也很難

而最近一份「工作安排」的郵件引發共憤

上海某公司給一位已經工作6年

目前在哺乳期的老員工朱女士

提出了如下要求:


「每小時600字,每天下班前交給人事

一個錯別字罰款50元

一句重複句子罰款100元」


最後不忘了諷刺羞辱

「哺乳期視力不好,所以安排你必須手寫」

⬇️

不僅如此,有記者了解到

該公司還宣布

單方面降薪,扣生育津貼

朱女士收到郵件後精神壓力極大

並申請了勞動仲裁

事情發酵後

該公司迫於輿論壓力才道了歉

並補齊了剋扣的工資

當然,我們無法估算

有多少像朱女士一樣的職場媽媽

正在經歷或經歷過類似不公平的待遇

卻也能看到

有許多網友在評論裡寫出了自己的心酸和難

⬇️


而調薪降崗變相逼退孕婦的現象

也頻頻發生

⬇️


在家庭和職場上拼盡全力

價值得不到認可,權益不受保護

還要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惡意

在夾縫中生存

即便如此

可能還要面對婆家催生二胎的壓力

二胎出生後,循環以上……

這就是現在很多已婚已育女性的現狀


06

真的,在我看來

「媽媽是超人」、「是勇士」

都不是什麼讓人開心的讚美

它更多的是一種現實的殘忍陳述

作為妻子、媽媽、女兒、兒媳婦、女員工……

她們周轉在家庭的照顧、孩子的教育和經濟壓力之下

想活出真正的自己

真的太難了!



可我們不能總是對男人的要求低到塵埃

似乎只要能賺錢(還不一定夠養家)

就是合格的

而媽媽們付出再多

卻都成了理所應當

還得不到尊重和體貼

甚至出現了一點點錯誤

都要被罵



同樣作為人

她們也有夢想,有追求

該有屬於自己獨立與自由的空間

所以,麻煩善良一點

如果不能溫柔以待

至少別那麼苛刻。

相關焦點

  • 《親愛的自己》劉洋這種男人現實中真不少,暴露中國式男人劣根性
    哪怕老公當眾受到了貶損,但張芝芝也能接受,以重回家長群為榮。可以看出,芝芝也有問題,她的價值觀存在問題,但是相比較劉洋惡劣,張芝芝的問題不算問題。劉洋的表現暴露了中國式男人的劣根性,這種男人現實生活中還真不少。
  • 《三十而已》:三十歲女性面臨的集體現實困境
    ,塑造了王漫妮(江疏影飾)、顧佳(童瑤飾)、鍾曉芹(毛曉彤飾)三位性格特點、成長環境、生活閱歷截然不同的邁入三十歲人生的女性形象。該劇總製片人陳菲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表示,這三位女性身上映射著三十歲女性的一體三面,分別代表著「不願面對的自己」「理想中的自己」和「現實中的自己」。
  • 名偵探柯南:高智商犯罪厲害,劇情映射現實!全球都一樣
    名偵探柯南:高智商犯罪厲害,劇情映射現實!這一集的手法涉及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識,其實也就是水的三種狀態轉換,唯一不完美的就是安全帶的處理上,如果使用一種更加聰明的做法,估計就是完美犯罪了,比方說換一個有問題的安全帶,造成窒息死亡比較好,還是罪犯的手法不熟練的緣故。
  • 李立新丨獨立與平等:婚姻家庭立法對女性發展的平衡支撐
    結合現實中不知另一方單方舉債者多為女性之現實,婦女團體詬病第24條是對女性個體的忽視、對女性利益的漠視,合情合理亦合法。5.《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女性身份獨立的加強和財產平等的削弱《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對女性身份獨立的支持,體現在首次將生育權明確認定為人格權。生不生孩子由誰說了算的問題,不僅在家庭中,在理論界也爭論不休。
  • 哪個時辰出生的女性,婚姻金錢兩手抓,有錢有底氣
    其實很多女性都是有這樣的意識的,女人還是要有自己的錢,有能賺錢的渠道,婚姻金錢都要牢牢握在手中,有錢才有底氣,自己才能幸福。 午時(正午11時~1時)午時出生的女性,一向看得十分清楚明白,她們也是那種特別獨立自強的女性,她們要金錢
  • 那一耳光把她打成了職業女性,終明白人生不過是適者生存
    外公與父親在感情方面的不忠貞,影響了外婆家清一色的女性對婚姻的看法,甚至是對婚姻感到失望。親人都把所有的慈愛與柔情都傾注到這個年幼的女孩身上,給了蘇青一個幸福的童年。因為環境的影響,讓她成長成為一個熱情而率真的女孩,不矯揉造作。在家人的安排下,她早早地結婚,甚至不惜從「國立中央大學」輟學。
  • 《三十而已》《白色月光》同為出軌劇,後者女主做法映射社會現象
    顧佳跟社會上的很多女性一樣,男主外女主內。她在結婚生孩子之後,就放下事業,全心做老公許幻山背後的女人。當然,老公公司的情況她也是都了解並管理著的。而張一不一樣,他們家是女主外男主內。張一是個典型的女強人,性格有些強勢,卻也有柔情的一面。當知道老公出軌,自己懷有二胎之後,本來想去醫院做流產,到最後還是動了惻隱之心留下了孩子。
  • 社科院發布《社會心態藍皮書》顯示:男性婚姻滿意度高於女性
    中國社科院心理研究所在這2019年的末尾又一年發布了《社會心態藍皮書》,調查顯示:中國男性、女性對於婚姻滿意度有明顯差別,男性滿意度高於女性;中國女性心理健康水平好於男性。這兩個話題同時上了熱搜,由此開展了一場男女之間的口舌之戰。  華商報記者隨機採訪了西安一些不同年齡段的已婚人士,看看他們對婚姻是否滿意。
  • 《面紗》:從女性視角,讀懂「面紗」三重隱喻,重新定義婚姻自由
    作為一名女性讀者,我發現《面紗》包含著人類愛情與婚姻的諸多元素:忠貞、背叛、欺騙、謊言、質疑、冷暴力、復仇、信任、責任,自由等。在女性視角中,《面紗》堪稱一本婚戀教科書。從結婚對象的選擇開始,到婚姻生活的經營,再到破碎婚姻的拯救和處理,都能通過反面事件映襯出正面啟發。
  • 從遊戲到現實,「天啟四騎士」映射的內容你了解多少?
    可畢竟這些都是改編創作,但是現實可就有點尷尬了。那麼天啟四騎士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在歷史上天啟四騎士是否也映射了某些人或事情呢?今天筆者就帶大家好好聊一聊天啟四騎士。了解天啟四騎士需從《啟示錄》開始入手在聊天啟四騎士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它們最早的出處,也就是《啟示錄》。
  • 顧佳離婚,映射了現代人世界觀和婚姻觀
    顧佳離婚,映射了現代人世界觀和婚姻觀暑期得到來,好多優秀的電視劇在暑期上映了,當然電視劇也是分不同種類的,比如古裝,言情,校園,但是最貼合現在生活的就是都市劇和家庭倫理劇,在今年有這麼一部劇,將兩者結合起來了,並以一匹黑馬,殺出了重圍,那就是《三十而已》。
  • 性愛賦予愛情真諦,婚姻讓人生完美
    父母通過配陰婚的這一傳統陋習撫慰了孤寂的亡靈,讓孩子們在冥界乃至天堂過上完滿的婚姻生活。倘若生無姻緣,死亦無姻緣,豈不是生前死後無比的悲悽。婚姻締結的是家庭,彰顯的是一種社會關係。而對女性個體而言,雖極度渴望性,但她們往往需要在有情有愛的基礎上去釋放這種生理欲望。換言之,她們渴望的是性與愛,不僅僅是性。性饑渴的男人,可以隨意跟一個女人交配,但性饑渴的女人則不一定,前提是她要對這個男子產生興趣,否則寧可長期忍受這種生理的壓抑和煎熬,都不會與一個自己壓根就不喜歡的男子交配,除非從男子那裡可以得到另外一些補償或者有價值的東西。
  • 《小丑》對現實的映射
    所以電影其實是對現實的映射。片子裡不是小丑導致了社會撕裂,而是社會早已撕裂,小丑這樣的人只不過是被推到臺前,加速了撕裂過程。同理,川普也不是美國社會動蕩的根本原因,他被電視的鎂光燈和社交媒體送到臺前,展開了一次次法西斯式的吸睛表演。沒有人真的在聽 電影裡小丑最可憐的地方,是他一直在說話,卻從來沒有人聽進去。
  • 《人鬼情》悲愴的女性體驗和人生悖論
    鬼.情》是一部風格獨特、思想內涵深邃,具有較高藝術成就的電影,也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女性主義"電影。影片根據著名女藝術家裴豔玲的真實人生經歷改編。影片將筆觸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沿著人物的心理軌跡去呈現一位戲曲女演員的人生狀態和生命歷程,從而將一個女人從少女時代到中年時期各種獨特的生命體驗表現得淋漓盡致。
  • 朋友圈令人難忘的情感句子,美得令人窒息!
    一個人如果學會始終讓自己的大腦充滿積極,進取,樂觀,愉快和有希望的想法,那麼他就己經解決了人生的一大奧秘。六、並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變得難。沒有任何挽回不了的絕望境地——如果你沒有得到你想要的,你將得到更好的。經驗,是人們從過去的人生體能否中得到的,雖然曾經被驗證過,但世事變化,過去的經驗示必能為你當下的決定提供幫助。
  • 數十年AA制婚姻,在56歲終解脫開啟自駕遊:不幸的婚姻逃不過3點
    而現實生活中,有著更加純粹的AA制婚姻。 數十年AA制婚姻,在56歲終解脫開啟自駕遊 這位蘇阿姨,是一位河南人,已經56歲。看長相、穿著,也是一位非常樸實的大媽。按照常理,這個年紀的阿姨,應該在家做做家務,照顧照顧孫子,晚上跳跳廣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