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聊到物鏡的數值孔徑,了解到數值孔徑的大小直接影響最終獲取的圖像解析度,為物鏡的重要參數。然而,在物鏡上我還會看到一些簡寫,如下圖所示:
那麼,這些英文簡寫表示什麼意思呢?
可以看到,上圖物鏡上遊兩個簡寫:N、PLAN。分別表示色差矯正和球差矯正的等級。有些小夥伴就會問道,什麼是色差,什麼是球差?
自然光或LED光源發出的光線都是白光,白光由不同波長的光組合而成,不同的波長呈現不同的顏色,穿過透鏡的折射率也不相同,如上圖所示:一束白光從w點發出斜射至一塊凸透鏡中,不同波長的光折射率不同從而分散開來,從而不同顏色的光落在不同的位置。這只是一個點光源就出現這種效果,如果在顯微鏡成像中,複雜的顏色分布,多種顏色的組合,如果顏色依舊如此亂的呈現在視野中,我們可能都認不出所觀察的圖像是什麼了。
下圖為一張白紙在體視鏡下觀察的效果,左邊為無色彩矯正的圖像,右邊為色彩校正後的圖像。明顯可以看出,白紙的網格狀結構未進行色差校正後的像有紅色的彩邊,產生色差,而色彩校正後就可以還原圖像的本質。那麼色彩校正是如何實現的?
在凸透鏡的兩側添加一些校正透鏡(如下圖),形成透鏡組,不同波長的光通過透鏡組後改變行程方向,還原初始位置,從而完成色差校正。然而,不同波長的光校正難度有差異,從而物鏡的檔次有消色差、半復消色差、復消色差等多個等級,可校正顏色越多的物鏡等級越高。
說完色差校正,凸透鏡還有球差需要進行矯正。所謂球差,同一個平面的物體通過透鏡後,呈現的像不在同一平面上。如下圖所示:凸透鏡左側紅、黃兩點在同一個平面上,通過透鏡折射後,在凸透鏡右側成像卻不在同一平面。
在實際的觀察中表現的效果為:同一個視野中間是可以清晰可見的,而四周呈現的圖像為模糊的,這樣的圖像給使用者帶來的觀察效果和感受會很差,無法一次性分析和觀察全視野的圖像。
球差的矯正技術目前在物鏡中較為基礎,市場上幾乎所有的物鏡都具有矯正球差的功能(物鏡上會有PLAN或PL的標記),從而在選擇物鏡的過程中不用擔心球差問題。
Leica徠卡 DMi1 倒置相差顯微鏡
Leica徠卡 DMiL倒置螢光顯微鏡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