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系列-02如何判斷顯微鏡物鏡的優劣

2021-01-20 檢驗檢測學習圈

核心提示:顯微鏡光學系統的主要構件是顯微鏡物鏡和目鏡,其任務是放大,並獲得清晰的圖像,市場上顯微鏡物鏡種類很多,究竟如何判斷物鏡的優劣?


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下物鏡。

一.物鏡的類型

      顯微鏡物鏡的優劣直接影響顯微鏡成象的質量,這與象差的校正有關,因此,物鏡是根據象差校正的程度分類的.在第一透鏡成象的象差分晰中已知:對映象質量影響最大的是球面差、色差和象場彎曲,前二項對映象中央部分的清晰度有很大影響,而彎場彎曲對攝影邊緣部分有極大影響。

    

這裡,就常用的幾種物鏡特性說明如下。

  ●消色差及平面消色差物鏡

     這兩種物鏡球差色差的校僅為黃、綠、二個波區,仍然存在其他波區的球差和色差,因而映象不有得到各色彩間的真實關係,當焦點變動時可以看到殘餘的色差。但一般低倍放大時影響不大。鑑於其黃綠波區校正較佳,使用時宜以黃綠光作為照明光源,或在入色、紅色濾光片,以免顯著暴露未校正的色差。

     消色左物鏡常與福根目鏡或校正目鏡相配合,用於低倍、中倍放大。因其結構較為簡單,映象中央部分象差大致可以校正,價格又低,故應用較多。一般臺式顯微鏡物鏡多屬此類。

     平面消色差物鏡對象場彎曲作了進一步校正,因此投象平直,使視域邊緣與中心能同時清晰成象。所以適於金相顯微鏡攝影。

    ●復消色差物鏡及平面復消色差物鏡

    復消色差物鏡是由多組透鏡組合而成的。色差的校正實際上等於可風光的全部波區,但部分放大率色差仍然存在。當其與福根目鏡或其它簡單組合目鏡配用時,這些殘存的色差會使映像邊緣略帶色彩。因此,需要與補償型目鏡配合使用。復消色差物鏡對於光源無任何限制,白光照明也可得到良好的效果。若加入藍色或黃色濾光片效果更佳。它是顯微鏡中最優良的一種物鏡。

    平面消色差物鏡除進一步作象彎曲的校正外,其它象差校正程度與復消色物鏡相同。使用復消色差物鏡造象的平坦程度不如消色差物鏡,而平面復消色段物鏡可使映象清晰、平坦、進一步提高成象質量。

    ●半復消色差物鏡

    顯微鏡就象差校正程度而言,半復消色差物鏡介於消色差與復消色差物鏡之間,但其它光學性質都與復消色差物鏡接近。其售價較低廉,常用來替代復消色差物鏡,使用時最好能與補償型目鏡相配合。

    此外,尚有特殊用途的高溫反射物鏡,折反型物鏡、紫外線物鏡等,都在各專用顯微鏡中有專述。


二.顯微鏡物鏡的性質

    ●物鏡的數值孔徑

    顯微鏡物鏡的數值孔徑表徵物鏡的聚光能力,是物鏡的重要性質之一,增強物鏡的聚光能力可提高物鏡的鑑別率。

    數值孔徑通常以符號「N.A.」表示(即Numerical Aperture)。根據理論的推導得出:

N.A.=n.sinu

式中    n──物鏡與觀察之間介質的折射率;

            u──物鏡的孔徑半角

    因此,有兩個提高數字孔徑的途徑:

    ●增大透鏡的直徑或減少物鏡的焦距,以增大孔徑半角u。此法因導致象差增大及製造困難,實際上sinu的最大值只能達到0.95

    ●增加物鏡與觀察之間的折射率n。是介質對物鏡數值孔徑影響示意圖。當光線沿光軸方向射向觀察物時,自物體S處發出的反射光除沿SO方向反射外,尚有(S1 S1′)(S2,S2′)等衍射光。(a)是以空氣為介質(又稱干係物鏡)的情況,只有(S1 S1′)內的衍射光可以通過物鏡,(S1 S1′)以外的衍射光如(S2,S2′)均不能通過物鏡。(b)是物鏡與觀察之間以松柏油或其它油為介質(又稱油浸物鏡)時,由於折射率n增加,使衍射光的角度變狹,致使(S2,S2′)甚至(S3,S′3)內的衍射光均可通過物鏡。因而使物鏡通過儘可能多的衍射光束,利於鑑別組織細節。

    在相同介質中,波長短的光源將有較大的折射率。同理,也將有較多的衍射光束進入物鏡。

    一般高倍顯微鏡物鏡常設計為油鏡。油鏡是按某一介質特別設計的,因此應按指定介質使用。最常用的介質是松柏油(n=1.515),其最大數值孔徑N.A=1.40;用a-壹代溴萘為介質,n=1.658,最高數值孔徑可達1.60。

    ●物鏡的鑑別率及顯微鏡的有效放大倍數

    顯微鏡物鏡的鑑別率是指物鏡具有將兩個物點清晰分辨的最大能力,以兩個物點能清晰分辨的最小距離d的倒數表示。d愈小,表示物鏡的鑑別率愈高。

    要明白鑑別率可以有一定的限度,這就要用光通過透鏡後產生衍射現象來解釋。物體通過光學儀器成象時,每一物點對應有一象點,但由於光的衍射,物點的象不再是一個幾何點,而是有一定大小的衍射亮斑。靠近的兩個物點所成的象一兩個亮斑如果互相重疊,則導致這兩個物點分辨不清,從而限制了光學系統的分辨本領一解析度。顯然,象面上衍射圖象中央亮斑半徑愈大,系統的分辨本領愈小。

    如何確定物鏡的極限解析度,這可由物點A1、A2通過透鏡後的衍射進行分析。A1′、A2′為物點A1、A2的衍射圖象,呈同心環狀。中心的光線強度最大,衍射環的光強度隨環直徑的增加而逐漸減弱。

    瑞利(Rayleigh)提出一個推測(又稱瑞利準則):認為當A1′衍射花樣的第一極小值正好落在A2′衍射花樣的極大值時,A1、A2是可以分辨的,將此時定出的兩物點距離A1、A2作為光學統的分辨極限。θ0稱為極限分辨角。不言而喻,當θ>θ0時是完全可分辨的,θ<θ0時是不可分辨的。

    由圓孔衍射理論得到:θ0=1.22λ / D

    式中λ──入射光波長;

    D──入射光的最大允許孔徑(透鏡直徑)。

    因為θ0很小,所以由圖2-4得:

                                                               d′≈θ0=1.22λS / D

    顯微鏡物鏡在設計時,總是使它滿足阿貝正弦條件的,即

                                                              ndsinu=n′d′sinu′

式中n和n′為物、象所在空間的折射率,成象總是在空氣介質中,故n′=1;u各u′分別為光線在物、象空間共軛點上的孔徑角;d和d′分別為物點、象點中心斑的間距。

    考慮到顯微鏡中入射光並非都是平行光,有傾斜光線,對上式係數作適當的修正,所以式中nsinu就是物鏡的數值孔徑,因此,上式或者寫:d=0.5λ  /N.A

    因此表明:物鏡的數值孔徑愈大,入射光的波長愈短,則物鏡的分辨能力愈高。在可見光中,觀察時常用黃綠光(λ ≈4400A),則可使分辨能力提高25%左右。

    對於光學金相顯微鏡,若用藍色光,採用油浸物鏡,那麼物鏡的最大分辨能力約為1600A。

    金相顯微鏡的鑑別率最高只能達到物鏡的鑑別率,故物鏡的鑑別率又可稱為顯微鏡的鑑別率。因為目鏡是不能進一步增大整個光學系統鑑別率的,它最多不過是用來保證物鏡鑑別率的充分利用。若想進一步提高顯微鏡的鑑別率應採用更短波長的電子波,這就是電子顯微鏡。

    在顯微鏡中保證物鏡的鑑別率充分利用時所對應的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稱為顯微鏡的有效放大倍數。有效放大倍數可由以下關係推出:人眼在明視距離(250mm)處的分辨能力為0.15~0.30,因此,需將物鏡鑑別的距離d經顯微鏡放大後成0.15~0.30mm方能被人眼分辨。若以M表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則

d.m=0.15~0.30

M=0.15~0.30 / d=(0.15~0.30)(N.A.) / 0.5λ =0.3~0.6 N.A. / λ

此時的放大倍數即為顯微鏡的有效放大倍數,通常以M有效表示。因此

M有效=0.3~0.6N.A. / λ

由此可知:顯微鏡的有效放大倍數由物鏡的數值孔徑及入射光波長決定。已知有效放大倍數就可以正確選擇物鏡和目鏡的配合,以充分發揮物鏡的鑑別能力而又不致造成虛放大。

    例如:選用N.A.=0.65的32×物鏡,當λ=5500A時,M有效=(500~1000)N.A.=325~650×

因此,應選擇10~20倍的目鏡配用。如果目鏡的倍數低於10倍,未充分發揮物鏡的鑑別能力;如果目鏡的倍數高於20倍,將會造成虛放大,仍不能顯示物鏡鑑別率的微細結構。

    ●垂直鑑別率

    垂直鑑別率又稱景深,定義為在固定相點的情況下,成象面沿軸向移動仍能保持圖象清晰的範圍。表徵物鏡對應位於不同平面上目的物細節能否清晰成象的一個性質,垂直鑑別率的大小由滿意成象的平面的兩個極限位置(位於聚焦平面之前和之後)間的距離來量度。

    如果人跟分辨能力為0.15~0.30mm,n為目的物所在介質的折射率,(N.A.)為物鏡的數值孔徑,M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則垂直鑑別率h可由下式求出:

h=n / (N.A.).M ×(0.15~0.30)mm

由上式可知:如果要求較大的垂直鑑別率,最好選用數值孔徑小的物鏡,或減少孔徑光闌以縮小物鏡的工作孔徑,這樣就不可避免降低了顯微鏡的分辨能力。這兩個矛盾因素,只能被具體情況決定取捨。

    ●物鏡的放大率

    由第一章顯微鏡放大原理中可知:物鏡的放大率M=△/F物,這表明,在確定了物鏡的焦距(F物)以後,放大率隨顯微鏡的光學鏡筒長(△)而變化。只有確定了光學顯微鏡筒長△以後,物鏡的放大率才有意義。因此,物鏡的放大率是按設計的光學鏡筒長來標定的,必須在指定的鏡筒長度上使用,否則其放大倍數將改變。

    ●顯微鏡鏡筒長度

物鏡的像差是依據一定位置的映象來校正的。如是以光學鏡筒長為△時校正的透鏡成象情況:G(綠光)R(紅光)均成象於O′處,沒有象差:(a)(c)分別為鏡筒短於及長於原設計時的情況,使象差復又呈現。因此,物鏡一定要在規定的機械鏡筒長度的距離,對指定的一套光學儀器是固定不變的。一般顯微鏡的機械鏡筒長度多數為160mm,170mm,190mm,此外,金相顯微鏡在攝影時,由於放大倍率不同,映象投射距離變動成象,物鏡的象差均已校正。


三.顯微鏡物鏡的性能標誌

    物鏡的主要性能已標註在物鏡的外殼上,內容包括:

    ●物鏡類型

      國產物鏡標有物鏡類別的漢語拼音字頭,如平面消色差物鏡標「PC」

      西歐各國產物鏡多標有物鏡類別的英文名稱或字頭,如平面消色差物鏡標以「Plana—pchromatic或PI」,消色差物鏡標以「Achromatic」復消色差物鏡標有「Apochromatic」

    ●放大倍數

      如標以15×,20×,32×,40×等分別表示其放大倍數為15倍,20倍。32倍,40倍。

    ●顯微鏡數值孔徑

      物鏡數值孔徑的數值均有直接標註,如0.30,0.65,0.95等分別表示物鏡的數值孔徑為0.30,0.65,0.95

    ●適用的機械鏡筒長度

      如標有170mm,190mm,∞/0分別表示物鏡適用的機械筒長度為170mm,190mm,無限長。

    ●油浸物鏡

      凡油浸物鏡均有特別標誌,刻以HI,oil,國產物鏡刻以「油」或漢語拼音字頭「y」。



相關焦點

  • 【設備】顯微鏡系列-02如何判斷顯微鏡物鏡的優劣
    ——致每個追夢人右上角點【···】分享到朋友圈或朋友 核心提示:顯微鏡光學系統的主要構件是顯微鏡物鏡和目鏡,其任務是放大,並獲得清晰的圖像,市場上顯微鏡物鏡種類很多,究竟如何判斷物鏡的優劣?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下物鏡。
  • 淺聊顯微鏡——物鏡的數值孔徑
    說到顯微鏡部件,大家首先想起的估計是物鏡和目鏡。這兩個部件在顯微鏡成像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顯微鏡對樣品的放大以及觀察到樣品的清晰度都是由物鏡和目鏡決定。現代科研的顯微鏡中,目鏡的結構簡單,作為人眼觀察時二次放大的部件,相較於目鏡,物鏡的作用是更為關鍵的。物鏡決定了顯微鏡的解析度。
  • 淺談顯微鏡——物鏡的球差與色差
    ,了解到數值孔徑的大小直接影響最終獲取的圖像解析度,為物鏡的重要參數。這只是一個點光源就出現這種效果,如果在顯微鏡成像中,複雜的顏色分布,多種顏色的組合,如果顏色依舊如此亂的呈現在視野中,我們可能都認不出所觀察的圖像是什麼了。
  • 選購顯微鏡物鏡時需要注意的幾個技術參數
    一、數值孔徑(NA)子午光線能進入或離開纖芯(光學系統或掛光學器件)的最大圓錐的半頂角之正弦,乘以圓錐頂所在介質的折射率,數值孔徑是判斷物鏡性能(解析度、焦深、亮度等)的重要指數。數值孔徑又叫鏡口率,簡寫為NA。
  • 教您如何選購顯微鏡質量
    我們在選購顯微鏡的時候總是想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顯微鏡,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是事實如何呢?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顯微鏡選購質量和價格是成正比的。價格實惠,也許您在購買的當時,比較開心,因為您初期投入的成本比別人少,但是使用時間不久,您就會出現麻煩了。
  • 乾貨|顯微鏡物鏡的色差與球差
    物鏡數值孔徑的大小會直接影響最終獲取的圖像解析度,為物鏡的重要參數。然而,在物鏡上我們會看到一些簡寫,如下圖所示: 那麼,這些英文簡寫表示什麼意思呢?可以看到,上圖物鏡上:plan。表示球差矯正的等級。有些小夥伴就會問道,什麼是球差?所謂球差,同一個平面的物體通過透鏡後,呈現的像不在同一平面上。
  • 如何選擇倒置顯微鏡與螢光顯微鏡?
    在細胞培養及相關衍生實驗中,顯微鏡是一個很重要的儀器。目前,市場上有各種類型的顯微鏡,選擇一款符合需求又適用的顯微鏡是一個挑戰,下面為大家介紹倒置顯微鏡和螢光顯微鏡的原理,便於大家選擇。倒置顯微鏡組成和普通顯微鏡一樣,主要包括三部分:機械部分、照明部分、光學部分。
  • 光學顯微鏡系列講座:基礎篇
    Thorlabs推出光學顯微鏡系列講座,為您介紹關於搭建顯微鏡的方方面面。
  • 如何操作金相顯微鏡?金相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外觀形態這並不是我們在宏觀條件下用肉眼看到的樣子,應該是通過顯微鏡所看到的微觀組織形態,所以它有個更精確的學術名稱「金相組織」。一般來講,金相顯微鏡的物鏡有2.5、5、10、20、40、50、100等不同倍率的物鏡,目鏡則一般配置是10X,當然也有其它倍率的。根據顯微鏡物鏡的觀察方法、功能及工作距離,又可分為明場,暗場,普通工作距離,長工作距離,超長工作距離等,這裡不一一贅述。
  • 半導體商城 | STM7系列測量顯微鏡(上)
    STM7系列採用了當前最先進光學顯微鏡中所使用的UIS2無 限遠校正光學系統。因此,觀察到的圖像具有高解析度和高 對比度,此外,像差也被完全消除,以確保實現對微小細節 的高精度測量。無論待測樣品是大的還是小的,測量內容是簡單的還是複雜的,測量人員是新手還是專家,奧林巴斯STM7系列 就是能滿足您需求、為您量身打造的測量顯微鏡產品。
  • 金相顯微鏡成像原理簡介
    /AB=L╱F1×D╱F2=L×250╱F1×F2=M總式中:L—為光學鏡筒長度(即物鏡後焦點到目鏡前焦點的距離)F1—物鏡的焦距。  F2—目鏡的焦距D—明視距離(人眼的正常明視距離為250mm)即顯微鏡總的放大倍數等於物鏡放大倍數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一般金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最高可達1600到2000倍。由此可看出:因為L光學鏡筒長度為定值,可見物鏡的放大倍數越大,其焦距越短。
  • LIOO JS-500系列生物顯微鏡細節賞析
    ,得益於LIOO光學設計原理,解析度非常高,超廣角目鏡提供了非常大的視場空間,更是為了適應於長時間工作在顯微鏡下的工作人員,給他們提供一個更好的科研工作環境,標配的消色差物鏡讓最邊緣的圖像也能平坦清晰如視場中央的圖像。
  • 顯微鏡品牌有哪些?奧林巴斯數碼顯微鏡讓剎車片檢驗更高效
    顯微鏡品牌有哪些? 為促進確保制動器正常工作,製造商用顯微鏡仔細觀察剎車片,以便檢驗其材料是否已正確複合。視複合物而定,會使用不同的觀察方式來對它們進行檢驗。對於這項應用,數碼顯微鏡為不二之選,因為它們可實現明場、暗場、偏斜、微分幹涉(DIC)、MIX(明場和暗場的組合)以及偏光觀察。 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檢驗員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判斷出最佳的觀察方式。
  • ​金相顯微鏡與生物顯微鏡
    102篇文章很多初學者對於金相顯微鏡和生物顯微鏡總是傻傻分不清楚一、 外觀下圖,左邊為金相顯微鏡,右邊為生物顯微鏡。主要部件基本一致:目鏡、物鏡、照明系統、載物臺、鏡架等組成。其最主要的區別在於,照明系統的位置不同,金相顯微鏡的照明系統在物鏡上部,光路透過物鏡照射到樣品表面(倒置型相同);而生物顯微鏡的照明系統在物鏡下部,光路透過物體照射到目鏡中。
  • 顯微鏡的景深計算方法
    顯微鏡一般都是垂直向下取景的,通過視場直徑內觀察到的物體表面凸起的位置與凹下的位置都能夠看的很清楚時,那麼凸點與凹點之間的高度差就是景深了,對於顯微鏡來說景深越大越好,景深越大在觀察高低不平整的物體表面時,能夠得到更好更立體的清晰度畫面。
  • 光學顯微鏡基本知識
    (二) 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顯微鏡和放大鏡起著同樣的作用,就是把近處的微小物體成一放大的像,以供人眼觀察。只是顯微鏡比放大鏡可以具有更高的放大率而已。  圖2是物體被顯微鏡成像的原理圖。圖中為方便計,把物鏡L1和目鏡L2均以單塊透鏡表示。物體AB位於物鏡前方,離開物鏡的距離大於物鏡的焦距,但小於兩倍物鏡焦距。
  • 光學顯微鏡系列講座:透射光路篇
    這是Thorlabs光學顯微鏡系列講座的第二篇,由兩位成像應用專家Henry Haeberle和Melissa Eberle共同講解寬場成像和透射光路設計以及三種對比度增強技術
  • 重慶顯微鏡組裝視頻高品質顯微鏡【老光學廠】
    重慶顯微鏡組裝視頻高品質顯微鏡【老光學廠】微特視界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產品大全: ),0.75X,1X CCD攝影目鏡可選0.5X,0.75X,1X(標準配置),1.5X,2X物鏡可選各種光源和各種底座可以選擇 聯繫我們: 直到標本的圖像清晰為止。
  • 高校金相顯微鏡型號推薦
    名稱型號備註金相顯微鏡系列 三目倒置金相顯微鏡 4XC主機 PLL長距物鏡,10-20-40-100油鏡。 中型倒置金相顯微鏡 FCM5000 選配實現總放大倍數50 -1000倍,無限遠超長工作距物鏡,偏光裝置。 FCM5000W 包含FCM5000主機、JX2018金相分析系統、300萬圖譜攝像、0.5X適配鏡接口。
  • 奧林巴斯顯微鏡價格|奧林巴斯全新3D測量雷射顯微鏡OLS5100驚豔上市
    測量精度 可靠穩定   物鏡是顯微鏡最重要的光學部件,利用光線使被檢物體第一次成像,因而直接關係和影響成像的質量和各項光學技術參數。在實際開展測量工作中,不同檢測對象所需物鏡大小不盡相同,因此,對於從業人員有很強的技術、經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