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稿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王壽林
論「黨的建設質量」內涵體系的整體性把握……………段治文 鄭 玥
馬克思主義研究
從「理論徹底」到「徹底說服」
——馬克思「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經典論斷解析……鍾啟東
馬克思生態思想的三重維度及當代啟示………蘇百義 劉 歆 李國鋒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
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與當代中國改革實踐
——重溫習近平《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的時代意義》………張文彪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全面性方法」……吳朝邦
政治觀察
道德境界是檢驗自我革命自覺性的重要標誌…………………程偉禮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對政治與經濟關係的探索歷程與啟示
……………………………………………………………………陸 昱
公共治理
完善政府治理體系 增強政府治理能力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啟示………………包心鑑
論新時代基層幹部治理能力的系統提升………………………馬正立
黨史黨建研究
黨的十九大以來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研究探析………王同昌
提升黨性教育實效性的結構性困境、範式轉換及具體路徑……石學峰
延安時期的勞模精神與時代價值………………………………臧愛絨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
提 要: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歷史邏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實踐邏輯:中國共產黨領導是維護國家獨立統一、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始終保持發展活力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駕馭國際局勢、科學應對風險挑戰的必然要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邏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由黨的特質決定的,是由黨的實力決定的,是由黨的作用決定的,是由黨的貢獻決定的。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領導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根本保證
作者王壽林,男,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員(天津 300052)。
論「黨的建設質量」內涵體系的整體性把握
提 要: 在加強黨的建設已成為全黨共識背景下,如何真正提高黨建質量和成效,成為黨建實踐的關鍵。為實現「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要求,必須對「黨的建設質量」內涵體系進行整體性認識和把握。整體性的黨建質量內涵體系應包括全面系統的黨建內容體系、科學準確的黨建目標體系、完整有效的黨建制度體系、嚴密健全的黨建效果體系、科學完善的黨建質量評價體系等「五位一體」的內涵構成。實踐中要避免簡單化、碎片化和形式主義的傾向,並且要落實到黨的建設各個方面、貫穿於全面從嚴治黨的全過程。
關鍵詞:黨的建設質量 內涵體系 整體性
作者段治文,男,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鄭玥,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杭州 310028)。
從「理論徹底」到「徹底說服」
——馬克思「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經典論斷解析
提 要: 結合時代背景和原文語境,把「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理解和表述為思想政治教育經典論斷不難發現,理論的徹底性程度固然決定著說服力的強弱,但「理論徹底」並不必然就能「說服人」實現「掌握群眾」,還需要一個「徹底說服」的關鍵環節。這是思想政治教育根本功能的集中體現。只有把人理解為生命整體而不只是知識符號,把「有理講理」和「講理有理」結合起來,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完成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重大使命,實現「思想的閃電」對「素樸人民園地」的「徹底擊中」。
關鍵詞:馬克思 理論徹底性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鍾啟東,男,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員,法學博士(北京 100781)。
馬克思生態思想的三重維度及當代啟示
提 要: 馬克思的生態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論穿透力和精準的時代指向性,而哲學、經濟和社會這三大要素是其不容迴避的鮮明主題。馬克思在哲學維度上澄明人與自然在「感性活動」的本質境域中是一種「對象性關係」,在經濟維度上指出資本邏輯是導致人與自然處於緊張對立與異化狀態的罪魁禍首,從社會維度上指明共產主義是「完成了的人道主義」與「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的統一。這啟示我們要超越工業文明人與自然「二元分立」的思維模式,徹底走出人是自然「霸主」的誤區;建構馴服和駕馭資本邏輯的治理體系,在限制和發揮資本邏輯之間保持合理的張力;構築和諧共生的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關鍵詞:馬克思 生態思想 三重維度 當代啟示
作者蘇百義,男,山東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劉歆,男,山東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李國鋒,男,湖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流動站博士後,山東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泰安 271018)。
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與當代中國改革實踐
——重溫習近平《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的時代意義》
提 要: 《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的時代意義》蘊涵著習近平同志對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精準論述,以及結合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正在積極推進的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實踐所作的嚴謹思考。它深刻反映了習近平同志當年為思考和探索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人類社會的基本結構科學方法,是堅持馬克思主義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典範性文獻,是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進行的一次建設性對話,其思想精髓對於我們今天自覺發揮歷史唯物主義在改革實踐中的指導作用,並通過實踐進一步豐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內涵,從而不斷提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規律性認識,有著深遠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歷史唯物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社會基本矛盾
作者張文彪,男,福建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福州 35000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全面性方法」
提 要:習近平同志提出著名的「四個全面」以及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多達93處用到全面,將「全面性方法」作為一種方法論推到了理論前臺,需要不斷去學習、解讀和闡釋。全面性方法跳出了對立統一的限制,將事物內外的所能掌握的因素都納入考慮,契合「知行合一」的中華文化傳統,強調完整、周密、詳細的行動,符合當前治國理政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需要,體現出更靈活、更實用、更科學的特徵,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中的方法論部分。
關鍵詞:全面性 傳統思維 全面的中國 理論前臺
作者吳朝邦,男,武漢東湖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武漢 430212)。
道德境界是檢驗自我革命自覺性的重要標誌
提 要:習近平總書記的執政黨自我革命理論為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增添了新的理論武器,而道德境界則是檢驗自我革命自覺性的人文標誌。道德境界伴隨著執政黨自我革命的實踐進程而不斷提升,「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是執政黨自我革命的道德啟蒙,「功成不必在我」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擔當,「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是執政者回歸革命者的初心使命,思想邏輯與歷史邏輯的一致性表明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將在自我革命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關鍵詞:主僕關係 自我革命 道德啟蒙 責任擔當
作者程偉禮,男,上海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資深專家組成員,研究員(上海 200020)。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對政治與經濟關係的探索歷程與啟示
提 要: 政治與經濟關係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關係,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通過對政治與經濟關係的批判分析,確立了政治與經濟關係的唯物主義觀點:政治是從經濟基礎上產生的上層建築,政治的性質是由經濟性質說明,政治變動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不斷探索並正確處理了政治與經濟關係。從新中國成立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至「南方談話」前、「南方談話」至黨的十六大召開前、黨的十六大至黨的十八大召開前以及新時代以來的歷史脈絡,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探索政治與經濟關係歷程進行回顧、梳理與分析。從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理論邏輯三個視角歸納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與經濟關係的特點及意義。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政治與經濟關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作者陸昱,男,中共廣西區委黨校(廣西行政學院)科研處講師,管理學博士 (南寧 530021)。
完善政府治理體系 增強政府治理能力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啟示
提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完善政府治理體系的核心價值目標。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對各級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適應新的形勢、應對新的挑戰,進一步完善政府治理體系、增強政府治理能力,要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完善宏觀調控有力、市場監管有效的政府治理體系;要釐清政府和社會的關係,完善社會治理精到、公共服務精細的政府治理體系;要釐清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完善權責界限清晰、運行渠道順暢的政府治理體系。
關鍵詞:公共政府 治理體系 治理能力 應對疫情
作者包心鑑,男,山東大學特聘教授,濟南大學政法學院名譽院長,中國政治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濟南 250000)。
論新時代基層幹部治理能力的系統提升
提 要: 新時代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所提出的「善治」目標,需要通過提升基層幹部治理能力來實現。作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深入推進的最直接執行者,我國基層幹部群體發揮著促進基層治理主體達成共贏的作用,確保著治理目標更注重長遠與可持續發展。作為治理能力現代化對我國基層幹部的一種特殊能力要求,治理能力不同於那種個體因自身完成本職工作所發揮出來的素質要求。治理能力發揮需要多主體合作,著眼於關係與過程導向,更側重於個體與組織之間的優化整合資源,以及個體能力在治理中發揮的效果與效能。治理能力提升受基層幹部個體成長周期的內驅力量影響,也受制於該階段的基層幹部管理體制的外推力量。正是這兩種作用力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即綜合效應力,共同作用於基層幹部隊伍整體。
關鍵詞: 治理現代化 治理能力 基層幹部 職業精神
作者馬正立,女,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法學博士(北京 100732)。
黨的十九大以來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研究探析
提 要: 黨的十九大做出基層黨組織建設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的部署以來,學術界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進行了深入探討。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包括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是黨組織系統與自身以及外部環境的關係,是指農村基層黨組織為完成其所承擔的領導職責而廣泛地組織、凝聚、動員農村社會各方面力量的能力。重大任務落實情況是衡量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重要標準,可以從外部評價體系和內部評價體系,組織角度和功能角度進行評價。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既是由其擔負的重要功能決定的,也是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必然選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取得成就的同時還存在不容忽視的挑戰,有的地方黨員發展難、黨組織帶頭人培養難,有的地方不同程度存在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黨組織功能未得到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陷入治理的內捲化。應從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黨組織的自我革命、增強黨組織的適應性、農村社會實際需求等方面提升組織力。已有研究成果概念界定不夠精準;宏觀性成果比較多,微觀性成果比較少,研究成果缺乏針對性;結果性研究成果多,過程性研究成果少;學術成果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這些是今後進一步深化研究的著力點。
關鍵詞: 中國共產黨 農村基層黨組織 組織力
作者王同昌,男,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河海大學基地研究員,法學博士(南京 210098)。
提升黨性教育實效性的結構性困境、範式轉換及具體路徑
提 要:提升黨性教育實效性是全黨面臨的重大政治課題。然而,提升黨性教育實效性也不是輕而易舉的,而是面臨著一系列結構性困境,主要是對黨性教育功能的主觀定位與客觀實際不符、學員需求結構與黨性教育課程設置不對稱、學員接受習慣與教員教授方式嚴重失衡以及黨性教育孤立進行而沒有形成完整的「閉合圈」等。鑑於此,必須從整體上對黨性教育進行範式轉換,從集中性黨性教育向集中性黨性教育與常態化黨性教育相統一轉換,從顯性黨性教育向顯性黨性教育與隱性黨性教育相統一轉換,從灌輸式黨性教育向灌輸式黨性教育與啟發式黨性教育相統一轉換,從抓「關鍵少數」向抓「關鍵少數」和管「普通多數」相統一轉換。
關鍵詞:黨性教育實效性 結構性困境 範式轉換 路徑
作者石學峰,男,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天津行政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天津 300191)。
延安時期的勞模精神與時代價值
提 要: 延安時期的勞模精神,是在陝甘寧邊區開展的樹立、獎勵與宣傳、學習勞模的運動中孕育形成的一種革命精神,即「勤於勞動、精於業務、敢於鬥爭、善於創造、樂於奉獻」,這種精神集中體現了勞模們敢當先鋒的氣魄,頑強拼搏的作風,敢於鬥爭的勇氣,獻身革命的品格,服務人民的情懷。延安時期的勞模精神既有偉大的歷史作用,又具有新時代的獨特價值。它豐富了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內涵,提供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動力,凝結了打贏脫貧攻堅、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智慧。
關鍵詞:勞模運動 勞模精神 時代價值
作者臧愛絨,女,延安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法學博士(延安 7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