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有義務手把手教你 很多實習生都面臨過這樣的窘境:好不容易拿到一個實習機會,心氣兒十足地去上班,可是辦公室裡的前輩既沒時間管你,也沒有耐心告訴你該怎麼做。他們只是不斷地丟事情給你做,沒有一點兒經驗的你一頭霧水,也什麼都不敢說。 不出兩個月,哪怕實習期未滿,這些年輕人就想著離開了。問及原因,他們總是出奇地一致:覺得前輩不好,學不到東西。可是,真的是這樣嗎?你期待下一次的實習會有什麼改善嗎? 職場中,沒人有責任有義務手把手地教你。他們沒時間管你很正常,因為有時間的話,就不會招實習生來幫忙了。我對實習生也是如此,只給事情,然後要結果。至於怎麼做,我可以給出個類似的案例,但具體每一步該如何操作,就需要實習生自己觀察和揣摩了。 如此環境下,作為實習生,你的態度將決定你會學到什麼。應該怎麼做,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學到更多的東西,還能讓前輩覺得你能力強、態度好,從而贏得更多的鍛鍊機會呢?
首先,態度要積極。人的能力有強弱之分,但如果態度不積極,整個事情就會完敗。實習生做事相對慢一些,因此同樣是一項工作,前輩一般會給你留出一段相對寬鬆的時間。問題是,當你在規定時間之前完成了任務,接下來該做什麼?上微博?聊QQ?瀏覽八卦網站? 這時候一定要主動找前輩問問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幫忙,或者看看電腦系統中共享的工作文件夾裡,前輩曾經做過的文件,比如報告怎麼寫,策劃怎麼寫,調查問卷如何做。這樣積累下來,萬一哪一天再被突然布置什麼工作,你就不至於費半天勁兒磨嘰出一個不著邊際的東西。 另外,前輩給你布置的事情,一定要積極主動接受,有問題一定要問,而不要說「啊,這個好難」、「能晚點兒交嗎」、「這個真的要讓我做嗎」……換個位置想想,這些話只要說出一次,對方就會覺得你愛推事兒——這是職場大忌,尤其對實習生來說,經驗少沒關係,積極主動才會得到賞識,遇到困難別人才願意幫你。
其次,要學會偷偷學藝。比如,看看職場前輩在給客戶的郵件中如何措詞,發報告是如何粘貼附件的,遇到麻煩的事情是如何與客戶溝通的。當你遇到麻煩去請教別人的時候,你需要記住的不僅僅是答案,更重要的是,面對棘手的事情,有經驗的人用什麼思路來解決問題。 作為實習生,你剛剛開始接觸職場的規則和環境,做事情一定不會那麼專業。這時候更需要你來觀察前輩待人接物的方式,接電話、發郵件都是怎樣做的。等你有機會獨立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才能讓人刮目相看,而不是等在那裡,讓前輩手把手地教。 最後,不要跟前輩走得太近,共事一段時間之後,不要覺得關係熟絡了,就沒事兒插科打諢,開開玩笑。前輩之間互相逗著玩兒是他們的事,而你作為晚輩實習生,不能隨便和人家開玩笑,否則前輩會有一種被侵犯、不被尊重的感覺。不論如何,禮多人不怪,抱有對前輩的尊敬和適當的距離有利無害。 實習生在職場,凡事要靠自己偷偷學習,點滴積累。不要等著誰主動走到你身邊,像老師一樣耐心教你。職場不是學校,這裡需要的是能幫助公司產生更大利益的人,何況你也沒交學費啊。
每天到朋友圈裡吸吸氧
「所謂成長,就是逼著你一個人,踉踉蹌蹌的受傷,跌跌撞撞的堅強。」「可不可以在我難過的時候,二話不說給我一個擁抱。」……
那段時間,小雨總是三更半夜在微信上發些傷感的心靈雞湯,和以前爽朗、樂觀的性格反差很大。直覺告訴我,小雨的生活可能出了問題。
微信有時真是好東西,它能讓十幾年未見的朋友像是天天見面;能讓你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對親朋好友了如指掌;也能讓你「愛在心頭口難開」的時候,有個工具可以鴻雁傳情。但微信有時也是個壞東西,它常常會在你一不留神的時候透露你的行蹤和隱私,讓你追悔莫及。
和微博不同,微信更加私密,只有認識的親朋好友才給發放「通行證」,因此,在微信裡,大家更加暢所欲言,既談風月,也談理想和感悟。每天刷刷「朋友圈」,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必修課,如果哪天沒有「到此一遊」,就覺得百爪撓心,比忘了吃飯更讓人難受。
我就是這樣一個深度中毒的人,每天都要到「朋友圈」裡吸吸氧,小雨一度嘲笑我有嚴重的「偷窺癖」,雖然我表示非常不滿,卻也想不出更合適的詞。
除了轉載的各種跟裹腳布一樣又長又臭的心靈雞湯,朋友們的每條留言我都會看:張三今天被領導批評了,李四和婆婆吵架了,王五又開始秀恩愛了,趙六最喜歡到各地旅遊……與見面時的各種客套和言不由衷相比,微信更加真實。有些人雖然只有一面之緣,因為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在微信上卻成了好朋友;而有些人即便天天見面,卻形同陌路,「話不投機半句多」.
雖然和小雨已經很多年沒有見面,但兒時的情誼卻讓我們一直心有靈犀。她發微信的頻率越來越高,而且總說一些沒頭沒腦的話。「你最近還好嗎?」我問她。她輕描淡寫地回答:「我沒事,別擔心。」我們閒聊家常,到嘴邊的話卻說不出口。
後來,我才知道,小雨離婚了,她老公有了外遇。這個善良堅強的姑娘,並不願提及這段傷心事,而大家也心照不宣。這段時間,大家默默和小雨站在一起,當她最忠實的聽眾。
我不知道,那段時間小雨是怎麼熬過來的。她沒有連載「我的極品前任」,沒有吐槽,甚至沒有抱怨。但是,她的每句話都刺痛著我:「如果可以不長大,該多好……」「小雨來的時候,請不要悄悄離開我。」
我一直在糾結,要不要找小雨好好聊聊。只是,該死的語言在這個時候為什麼顯得如此蒼白,我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
再後來,從朋友圈的照片中,我們才知道,小雨去西藏支教了。照片中,是純粹得一塌糊塗的藍天、白雲,和西藏小孩臉上那燦爛的高原紅。小雨偶爾也會貼一些自己的照片,照片中的她消瘦了許多,皮膚也愈發黝黑。但是,緊鎖的雙眉漸漸打開了,我們又看到了那個愛笑的她。
小雨說,在西藏的日子,是她重獲新生的日子。在那裡,她認識了一大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體會了生命的真正意義,也對未來有了重新規劃。小雨在西藏一共待了3個多月,回來後,她並沒有馬上工作,而是繼續給自己放了一段長假,到處旅遊。
她還來了趟北京。這些年來,小雨一直在工作和生活中疲於奔命,既要當好老婆,又要當好員工。她甚至好多年春節都沒回過老家,因此,我們在老家也一直沒能見上面。
見到她的時候,我們感慨萬千。想當年,我們意氣風發,憧憬愛情,我們以為長大以後,世界就是屬於我們的。現在才發現,我們並沒有成為世界的主宰者,甚至,我們連自己的命運都主宰不了。
回去之後,小雨接受了一份更有挑戰性的工作,一頭扎進工作裡。她開始健身、美容,還總愛發一些經過美圖秀秀磨皮的美照,再配以「每天變美一點點」的文字,一副十足自戀狂的樣子。大家終於鬆了一口氣——再痛的經歷,也會成為過去。
只是,我沒想到,在趙薇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被各種吐槽的時候,她卻發了一段哭得死去活來的文字:「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人首先要愛自己……」
喜歡小編的關注一下吧!
這裡每天都有新的文章更新,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或建議,可以在評論區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