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吸氧是「救命」標配?吸多了還會成癮?真相...

2020-12-05 澎湃新聞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吸氧是「救命」標配?吸多了還會成癮?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2020-07-31 1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謠言

在搶救或治病過程中,醫生常會採取給患者吸氧的治療手段,出院後亦建議患者在家吸氧,幫助恢復身體功能。很多患者或家屬認為,只有搶救才需要吸氧,吸氧會影響正常呼吸功能,還會產生依賴性。

闢謠

眾所周知,缺氧和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關係密切,而通過吸氧增加氧的攝入,可以提高血氧濃度,改善缺氧狀況,是搶救和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傳統觀念認為,只有患者生命垂危的時候才需要吸氧治療,其實並非如此。比如在冠心病的治療中,通過氧氣供給的增加,可以改善患者低血氧狀況,比通過口服擴血管藥物作用效果更直接。慢阻肺患者肺泡功能差,正常的呼吸不能滿足人體對氣體交換的需求,導致呼吸費力、氣喘加重等,加重肺部病變,也十分需要給氧治療。

空氣中氧的濃度為21%,一般的普通給氧治療中,患者吸入的氧濃度為30%~40%。在醫生指導下吸氧是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特別有助於呼吸和循環系統疾病患者改善身體缺氧狀況,進而改善血管、呼吸系統功能等,一般不會出現不良反應,也不會出現所謂的依賴和成癮。吸氧治療是治療疾病和保健的一種手段,一旦患者身體功能恢復就可以停止治療,是不會成癮的。有些患者在停止吸氧治療後,出現乏力、呼吸費力等症狀,可能是缺氧沒有糾正,而不是吸氧成癮。對於這些患者,需要進行評估,必要時可維持長期吸氧治療。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三位獲獎者因發現氧氣感知/調節通路獲獎,評選委員會的頒獎詞稱三位獲獎者揭示了氧氣如何在細胞中起作用,人體如何適應環境變化,可解釋包括新陳代謝、免疫、人體對於高原的適應、呼吸等問題。通過這種機理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相關疾病治療,如缺血、癌症、卒中、感染、傷口治癒、心衰等。可見,氧氣對於保持人體健康有廣泛的作用,在今後的研究中還會有更多的發現和進展。

闢謠專家:賈永興,《大眾醫學》執行主編

覆核專家:徐仲卿,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全科醫學系副主任

出品人:科普中國-科學闢謠

終於等到你……

「點讚」回歸,和「在看」共享半壁江山……

「分享」「點讚」「在看」,一個都不能少……

趣味健康科普知識怎能獨享?

設星標……

狂點讚……

點在看……

去分享……

您的支持是藥娃成長的動力!

版權聲明

本號為中國藥學會科普官方微信公眾號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聯繫方式:yhlw_cmei@126.com

原標題:《【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吸氧是「救命」標配?吸多了還會成癮?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見好就收」能避免抗生素耐藥性嗎?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見好就收」能避免抗生素耐藥性嗎?同時,還會將耐藥基因通過遺傳或接合的方式傳給同類或不同類的細菌。因此,抗生素的應用對於細菌耐藥的產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見好就收」不可取抗生素的應用時間是細菌耐藥產生的重要影響因素,應用時間越長,產生耐藥性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儘可能地縮短抗生素應用時間是避免細菌耐藥的重要手段。但是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說抗生素應用的時間越短越好。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記性不好就是得了老年痴呆症嗎?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記性不好就是得了老年痴呆症嗎?(2)中度:除了記憶障礙還會出現邏輯思維、綜合分析能力減退、視空間障礙。表現為在家中找不到自己的房間,喃喃自語,計算力下降。此期患者常有明顯的行為和精神異常,性格出現反轉。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關節扭傷後,熱敷or冷敷?不少人都做錯了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關節扭傷後,熱敷or冷敷?發生關節扭傷後,關節內部受傷部位組織大量毛細血管破裂,血液迅速滲出,形成局部淤血;血液越積越多,無法排出或自我吸收,形成關節腫脹。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孩子的智商與體重成反比?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孩子的智商與體重成反比?評量智商的高低需要科學專業的智力量表,如韋氏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等。所以,該醫療機構在評價標準上就是不科學的。其次,肥胖確實會導致多種疾病患病風險增加,但尚未有證據證明肥胖會導致孩子智商低下。綜上,該醫療機構無論是試驗方法還是對結果的解釋都缺乏科學性。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富貴包」不僅不富貴,還有這些健康隱患!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富貴包」不僅不富貴,還有這些健康隱患!「富貴包」的多是由於長期低頭姿勢引起的,如長時間低頭工作、學習,長時間玩手機、電腦遊戲,「葛優躺」、枕頭過高等,與體重無明確關聯。危害不可小覷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提高兒童免疫力要經常打免疫球蛋白?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提高兒童免疫力要經常打免疫球蛋白?闢謠免疫缺陷是指孩子的免疫系統存在缺陷或障礙,在經常生病、反覆感染的孩子中免疫缺陷性兒童約佔的10%,機率非常低。除了過敏等特應型疾病與發育異常等慢性疾病,大部分孩子免疫力正常。為什麼孩子經常生病?
  • 明醫識藥·「藥」真相丨蚊子叮咬會傳染愛滋病?
    明醫識藥·「藥」真相丨蚊子叮咬會傳染愛滋病?原標題:《明醫識藥·「藥」真相丨蚊子叮咬會傳染愛滋病?》
  • 明醫識藥·「藥」真相丨眼藥水滴在眼球上會損傷角膜?
    明醫識藥·「藥」真相丨眼藥水滴在眼球上會損傷角膜?版權聲明本號為中國藥學會科普官方微信公眾號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聯繫方式:yhlw_cmei@126.com原標題:《明醫識藥·「藥」真相丨眼藥水滴在眼球上會損傷角膜?》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保溫杯裡泡枸杞」是萬能的養生方式嗎?
    闢謠枸杞確實是好東西,是國家批准的藥物食品均可使用的藥食同源名單裡面的一員。枸杞是食品,但也是藥品,具有藥品的屬性,故枸杞並不是適合所有人的,應當根據身體情況具體分析。枸杞安全性很好。近年來國家衛健委頒布了一個藥食同源的名單,名單上目前共有110種藥物。
  • 癌症患者碰了止痛藥就跟吸鴉片一樣,以後再想戒都戒不了?假的
    謠言:癌症患者碰了止痛藥就跟吸鴉片一樣,以後再想戒都戒不了。闢謠:人們談癌色變,不僅因為癌症的致死率高,抗癌過程中的「疼痛」也成為患者及家屬面臨的「難關」。據統計,約有75%至95%的晚期癌症患者與疼痛相伴,其中1/3為重度疼痛。
  • 科普廣播丨科學闢謠 了解真相
    科普廣播丨科學闢謠 了解真相 2020-03-27 15: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闢謠丨藿香正氣+頭孢=劇毒?莫讓救命藥吃成致命藥
    闢謠丨藿香正氣+頭孢=劇毒?莫讓救命藥吃成致命藥 澎湃新聞記者 陳明明 2017-07-15 19:42 來源:澎湃新聞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馬齒莧豬蹄湯可以治療腰間盤突出?
    闢謠豬蹄湯治療腰間盤突出的謠言流傳已久,有搭配馬齒莧的,也有搭配花生、三七、黃芪、葛根、大棗的。不管搭配什麼,都說是可以治療腰間盤突出,甚至是頸椎病。說起原理,還是老一套的「以形補形」,簡單地認為腰間盤突出就是腰扭了,筋膜損傷了,豬蹄也是筋膜,所以吃豬的筋膜,可以補人的筋膜。
  • 泰勒寧鎮痛藥升級管制,但處方藥濫用成癮問題仍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美沙酮也是一種麻醉性鎮痛藥,結果出院後,阿青因無法忍受美沙酮的戒斷症狀,重新服用泰勒寧。後來,他在網上看到了央視《走近科學》就藥物成癮問題對我的採訪,便前來就診。經過一系列的前期治療,心理幹預,UROD治療以後,他感到全身非常輕鬆,康復情況良好。阿青非常感激。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天天洗頭會頭痛?這個鍋,洗頭不背~
    闢謠專家:滿玉紅,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 覆核專家:姚剛,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出品人:科普中國-科學闢謠
  • 吸氧對身體好嗎?這才是吸氧的正確方式
    吸氧對很多人並不陌生。孕婦可以吸氧、手術病人可以吸氧、年老體弱的慢性病人可以吸氧、運動員可以吸氧……,很多情況都可以吸氧。顯而易見的,吸氧好處多多。這時候科學地進行吸氧,可以有效改善這一症狀。另外,很多老年人患有冠心病、心絞痛或腦血管疾病,都會進行不同程度的吸氧治療。但有一個現實的問題就凸顯出來:氧是越多吸越好嗎?相信很多人對這個問題是模稜兩可的,因此我們一定要知道什麼情況下該吸氧以及吸氧的正確方式有哪些?
  • 到西藏容易高反,但吸氧必須節制,網友:下次不敢了
    當然這樣做也不能解決的話,可以選擇吸氧緩解下。不過呢,不建議頻繁吸氧。因為拉薩的氣壓相對於內地比較低,氧分子實際上是處於一種分散的狀態,內地的氧含量是20%多,拉薩只有12-16%左右,吸一口氣要比內地少了不少氧分子。不過呢,你剛到這個環境,如果立即去吸氧,實際上你的身體在氧含量充足的條件下,跟內地是沒有任何區別的。但是你不吸氧的時候呢?
  • 吸氧備考!成都考研小哥看書看得腦殼痛,累了困了吸一口提神醒腦
    「(他)買到教室吸的時候立即吸引了大家,因為吸氧聲音比較特別。」小李說。小李介紹,她和這位吸氧備考的小哥是同學,在成都文理學院讀法律專業,今年大四,正準備考研,照片拍攝於13日晚,「當時很驚訝很好奇,前一天晚上看到他朋友圈在發一張網購氧氣的截圖,想了一秒隨即否認了這種不可思議的操作,沒想到他真的買了。當時想拍視頻但被他拒絕了,最後拍了一張照片。」
  • 「救命藥」多粘菌素B針已找到
    另外,還有4人接受了手術,「救命藥」多粘菌素B針也已找到。        「救命藥」多粘菌素B針已找到        之前,有患者家屬向媒體求援:尋找「救命藥」——每支50萬U單位的美國產多粘菌素B針。
  • 全軍海拔3000米以上所有點位吸氧實現全覆蓋
    官兵學習時吸氧。氧氣被高原官兵稱之為「第二糧食」,近年來,軍委領導十分關心高原邊防官兵的吸氧問題,軍委後勤保障部把吸氧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制定高原部隊制供氧整體建設方案,頒發高原制供氧管理規定,建立責任制,狠抓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