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暖思淫慾,吃飽了撐的。用來形容人在達到了一定的滿足之後,又會出現新的追求。就好像在遙遠的古代,當時的人類靈智初開,怎麼樣能活下去就成了畢生的追求,為了能夠更好的捕獵,更好的生存人類製作了最初的石制工具。後來人類形成了社會、國家,我們又學會了農耕、紡織。到如今人類安居樂業,吃得飽穿得暖,人類又發展了科技。但科技帶來的後果就是,我們的眼界和思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我們不甘心自己在宇宙中是孤獨的。於是一場全人類探索地外生命的旅程開始了,從飛機到火箭再到現在的宇宙飛船,我們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
我國和美國也都先後建立了天文臺,用來探測低頻引力波,並搜尋可能由遙遠的外星文明產生的信號。但可惜的是直到現在也並沒有什麼實質的進展。不過有意思的是俄羅斯科學家利用其國內的「大耳朵」電波望遠鏡,曾經發現了一個5萬年前的信號,後來科學家經過翻譯之後,發現這竟然是一個求救信號,它大致的內容就是說:「位於12銀河系,需要我們指引它們前往第四宇宙,因為它們所在的區域即將發生爆炸。」但這個信號是真是假,有多少可信度就不得而知了。即使是真的我們也不一定能就救得了它們,因為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它們所說的12銀河系是哪兒,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去第四宇宙。況且這個信號已經在宇宙中旅行了將近5萬年,時間上也來不及啊!據說我們中國貴州的天眼「FAST」也曾經收到過來自30億光年外的外星信號。提到這些這我只是想說,我本人還是相信有外星高智慧生物存在的,或許也確實就存在。
從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拉開了人類航天時代的序幕開始。到1969年7月16日美國發射的「阿波羅」11號使人類首次登上了月球。1994年,美國發射克萊門汀號月球探測器的雷達回波顯示,月球上可能有水。1998年,美國發射的月球勘探者號探測器探測結果顯示,在月球兩極地區存在豐富的氫,據此,科學家推測,月球極區可能含有豐富的水。2018年義大利航天局首次在火星上發現液態水湖的存在。美國宇航局(NASA)火星探測器「好奇號」在接近火星地表處一塊有30億年歷史的沉積巖中發現了有機分子。根據對火星車探測到的巖層以及其它礦石狀況的數據分析,科學家發現火星車所在區域的一些巖層表面有被水浸泡的跡象,這就表明當時的火星環境很可能存在生命。美國科學院發表研究表示,水是構成宇宙的五大要素之一,是孕育生命的要素,有水的星球上很可能就存在著生命。
既然有水就應該有生命,那為什麼我們還沒有發現它們?或許是我們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不對。有氧氣和水的地方就一定有生命嗎?或者也可以說生命就一定需要氧氣和水嗎?我看未必吧,2010年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動物學家Dayana Yahalomi的研究小組在地中海底部沉積的淤泥中發現「厭氧多細胞生物」。這是一種經常出現在鮭魚肌肉組織中的寄生蟲——鮭居尾孢蟲,細胞內沒有線粒體,也沒有線粒體DNA,它完全不要氧氣。另外有一種叫米蛀蟲的生物,研究發現米蛀蟲吃了米粒以後,會在體內產生一種化學反應,通過分解糖分釋放出氧氣和氫氣,這些氣體分子經過化學反應後結合成一種叫代謝水的液體。因此米蛀蟲從不用喝水。還有一種叫水熊蟲的生物,據說不喝水都能活120年。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就算是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的這些生物,都有如此的不同,更不要說條件和規則完全不同於地球的其它外星生命了。
如果這些生命形式並不是由碳原子構成的,而是由其它元素(如矽)構成的,那麼它就不一定需要氧氣和水這樣的生態條件。 華盛頓的行星學家德克-舒爾茨對地球上極端生命的研究,認為宇宙中其他行星上的生命形式,不一定就是像地球上的碳基生命那樣需要氧氣和水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