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起源與生命進化有沒有直接的關係,是氧氣促成了生命嗎?

2020-12-06 宇宙探索百科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庫爾特·康豪瑟爾研究小組最近發表研究結果稱,在27億年前地球上出現單細胞生物的時候,大氣裡的氧氣突然增多。由此形成了地球環境中的「大氧化事件」,並促進了地表環境的改變和高級生命誕生。這是地球生命進化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兩種因素的巧合

康豪瑟爾得出「大氧化事件」的結論是源於兩種物質的巧合,即鎳和產甲烷細菌。它們之間是一種什麼關係呢?

鎳是確保產甲烷細菌生存的重要元素。如果缺少鎳,對產甲烷細菌至關重要的酶就會遭到破壞,從而導致產甲烷細菌死亡。而產甲烷細菌是破壞氧氣的重要微生物,它們在數億年間,一直阻止氧氣在早期的地球大氣裡積聚。如果產甲烷細菌的數量大幅減少,則會使氧氣不受破壞,從而讓大氣中充滿氧氣,於是「大氧化事件」發生。

氧氣的產生是光合作用的結果。光合作用把陽光轉變成化學能和氧氣。在27億年前出現「大氧化事件」時,第一種光合微生物「藍綠」藻或者稱藍細菌大約已經進化了3億年。但是它們生成的氧氣很快就被數量更多的產甲烷細菌生成的甲烷破壞掉了。

研究人員分析水成巖發現38億年前早期地球上海洋裡的鎳含量較高。但27億年前到25億年前,即「大氧化事件」開始的時候,鎳的數量急劇下降。鎳的減少為「大氧化事件」打下了堅實基礎。因為,鎳含量下降有效降低了甲烷生成。這就促使地球上的氧氣迅速增多,生命慢慢形成。而27億年前正是地球上出現單細胞生物的時候,也是早期大氣裡的氧氣突然增多的時候。

所以,這種關係可以如此推理:鎳減少→產甲烷細菌死亡→甲烷生成減少→氧氣破壞減少→產生氧氣的微生物增多→氧氣大量產生(「大氧化事件」開始)→單細胞生物大量出現→生命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發展→低級生物→高級生物。

那麼,鎳是如何減少的呢?研究人員認為,27億年前地殼降溫導致了鎳水平的下降,因為地殼降溫意味著很少有鎳通過火山爆發的方式進入海洋。

同時,由於氧氣的大量出現,對地球地形和地貌的變化也起到了促進作用。例如,氧氣的腐蝕作用促成了對巖石侵蝕,也形成了河流和塑造了海岸線,甚至把地球塑造成了圓形。 不過,在康豪瑟爾得出「大氧化事件」結論之前,一些古生物學家認為,地球上最為簡單的單細胞生物的礦化沉積物是在北冰洋底部找到的。這些原始生物生活在距今大約5.6億年之前。

而在過了大約1000萬年之後,這些生物開始擁有了多細胞的複雜結構並逐漸在海洋底部蔓延開來。又經過2000萬年,多細胞生物開始發生分化,由於所處的生存環境存在著差異,它們便走上了不同的進化之路。

其他研究的印證

實際上,把鎳、產甲烷細菌與氧氣增多聯繫起來是一種推論,這當然是以前沒有人考慮過的,但這種聯繫是否真的是因果關係,不僅需要其他研究結果來證實,恐怕還需要化石或實物的證據來證實。

2016年,加拿大王后大學的考古學家蓋伊·納波恩等人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但是氧氣迅速增加和生物大量出現的時間則要晚得多。

納波恩等人對北極冰層和北冰洋底部進行研究後發現,在這裡分布著大量史前生物的沉積物。通過使用放射性碳測定法對它們進行鑑定,這些生物均出現在大氣中的氧氣快速積累後大約500萬年。而這個時候是在距今大約5.6億年前。由於地球大氣中的氧氣開始迅速積累,促進了多細胞生物的發展。

蓋伊·納波恩認為,在氧氣大量出現在大氣層中後,地球像是被接通了開關,山巒的景色開始變化,海洋中也出現了首批多細胞生命。在氧氣分子溶入海洋1000~1500萬年之後,那裡也開始出現最為原始的浮遊植物。

另外,納波恩也認為他們的發現揭開了以前一個讓達爾文也感到困惑的問題,即為什麼在500萬多年以前,地球上會突然出現大型動物?納波恩等人的回答是,大型動物的突然出現有可能是由於全世界海洋的氫氣含量急劇增加造成的。

在580萬年前的冰河世紀結束後不久,地球上的氧氣含量便急劇增加,伴隨著氫氣的增加,加拿大紐芬蘭的阿瓦隆半島上率先出現了大型動物。納波恩認為,當最古老的沉積物開始在阿瓦隆半島上聚積時,全球海洋中幾乎沒有或完全沒有多餘的氧氣,而在那一段時期堆積的沉積物中根本沒有動物化石。

但在冰河世紀過去後不久,有證據表明,大氣中的氧氣含量急劇增加,當時的大氣含氧量已經達到了現今氧氣含量的15%,而這一時期的沉積物中就出現了與最古老的大型動物化石有關的證據。

納波恩和其研究小組在紐芬蘭島東南海岸的砂巖巖層之間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複雜生物形態。這意味著地球上最早出現複雜生物的時間向前推移至575萬年前,而那時,冰河世紀的厚厚「雪球」剛剛融化不久。在此之前,地球上的生物曾經經歷了長達30億年的單細胞進化過程。

納波恩研究小組的成員還包括來自丹麥南方大學的甘菲爾德先生和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西蒙·波爾特。他們的研究也只是說明,氧氣的大量出現使得約5.6億年前出現大量的單細胞和多細胞簡單生物,以後在575萬年前出現了複雜生物和大型動物,但卻沒有說明地球上的氧氣和氫氣的產生是與鎳和產甲烷細菌有關。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不過,納波恩研究小組對地球上氧氣增多的解釋與傳統的解釋比較吻合。

這種解釋是,冰河的融化增加了海洋中營養成分的含量,並導致單細胞有機生物發生增殖性細胞分裂,它們開始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而地球上80%的光合作用是在海洋中發生的。深海裡的植物也有葉綠素,只是含量較少而已。它們除了含葉綠素外,還含有藻褐素、藻藍素或藻紅素,這些色素蓋住了為數不多的葉綠素,而使它們並不呈現出綠色。太陽光照到海面上之後,陽光含有的7種波長的光便排著隊進入了不同深度的海水。

紅光是葉綠素最喜歡的,在海面上就被綠藻吸收了;而藍、紫光所具有的能量最大,可以穿透到深海中。藻紅素、藻藍素等雖然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它們吸收光之後,再把能量傳給葉綠素。加上海水中含有大量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鹽類、重碳酸鹽和水),海洋中光合作用創造出的有機物比陸地植物創造的還要多七八倍。

於是,通過氧氣的增加,生物的進化開始擴展,並逐漸出現了複雜的濾食性動物群落,接著又出現了流動性的兩棲動物。最終,到了約540萬年前的寒武紀時期,地球上「爆炸性」地出現了大量的複雜生物和大型動物。

儘管研究人員目前對地球上氧氣突然增多的因果關係有不同解釋,但卻一致認為,氧氣的大量出現的確是地球上許多生命出現的關鍵轉折點,也因此而讓地球有了今天豐富多樣的生物和適宜於人類生存的環境。這便涉及到生物的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最早的原始地球上,大氣中不含氧氣,那時的生物的呼吸方式都為無氧呼吸。當藍藻等自養型生物出現以後,大氣中有了氧氣,才出現了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在無氧呼吸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而且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主要體現在有氧呼吸的能量供應和最終產物上。

有氧呼吸每分解1摩爾(mol)葡萄糖,可以釋放2870千焦耳的能量,其中有1161千焦爾左右的能量儲存在三磷酸腺苷(ATP)中,其餘的能量都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而無氧呼吸分解1摩爾葡萄糖,卻只能釋放196.65千焦爾能量,其中有61.08千焦爾的能量儲存在三磷酸腺苷中,其餘的能量也以熱能的形式散失掉。對於需氧型生物來說,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由有氧呼吸提供,而無氧呼吸所提供的能量無法滿足維持生物生命活動的需要。從這點看有氧呼吸要優於無氧呼吸。

另一方面,有氧和無氧呼吸最終產物不一樣。有氧呼吸的終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對生物體是無害的。而無氧呼吸的終產物是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對生物體有害。例如,乳酸會使動物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如肌肉酸痛。乳酸過多可導致酸中毒,酒精則對植物細胞有很強的毒害作用。這些情況便能解釋為什麼人和一些高級哺乳動物選擇了有氧呼吸,因為生物由原來的無氧呼吸變成了有氧呼吸,呼吸效率提高了大約19倍,而且有氧呼吸的最終產物對生物體無毒無害,所以需氧型生物得到迅速而蓬勃的發展。

「大氧化事件」的產生也形成了地球生物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條件。過去沒有臭氧層的保護時,高能量的紫外輻射會對生命的本質——核酸和蛋白質造成破壞,難以產生生命並演化成更為複雜的生命。而大量氧氣產生後則吸收紫外輻射在地球中層大氣形成了保護地球的臭氧層,這便為海棲生物登陸發展以及演變成大量的陸生動物提供了可靠的安全環境。

相關焦點

  • 生命一定要有氧嗎?對地外生命來說,氧氣有沒有可能是毒藥?
    有位網友提了一個奇葩的問題,他認為對人類來說,氧氣有沒有可能是慢性毒藥,七八十年就把人殺死了。我的回答是:氧氣對有的生命可能是毒藥,但對人類來說,氧氣是恩人,不是毒藥。這個說法十分荒謬,沒有氧氣你活10分鐘試試。
  • 生命沒有氧氣也能生存嗎?地球曾被厭氧生物主宰
    關於宇宙是否存在生命,在科學界曾引起過廣泛的探討,一些科學家認為地球生命的存在是偶然的,宇宙不存在其他生命;而認為存在生命的科學界則分為兩派,一方認為水、氧氣、陽光是生命存在的客觀條件,認為宇宙其他星球存在的生命形式和地球類似;而另一方則認為宇宙存在其他的生命形式。
  • 2019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知識點
    · 初中生物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 知識點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關於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假說比較多,大部分學者認同化學起源學說,認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於非生命物質。 原始地球條件 生命起源的條件: 原始地球為生命起源的化學起源學說提供的條件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物質條件——原始大氣原始大氣中含有二氧化碳、氨、甲烷、水蒸氣、硫化氫和少量氫氣等,特點是原始大氣中沒有游離的氧氣。 (2)能量條件——原始地球上不斷出現的宇宙射線、紫外線、閃電以及火山爆發等,為化學進化提供能量。
  • 今天我們必不可缺的氧氣,曾「毒」死地球上99%生命!
    那時候氧氣的主要來源,是原始大氣被陽光照射時從二氧化碳和水分子中分離出來氧。與直覺相違背的是,其實並不是有氧氣才有生命,氧氣其實是生命的產物。這是因為氧氣的化學性質較為活潑,游離狀態的氧很容易就被巖石中的鐵以及火山爆發噴出的氫吸收掉了。因此,在生命產生的早期,地球上的生物基本上全是厭氧生物,氧氣對它們來說是「毒氣」。
  • 關於生命起源、進化與發展,可能將能夠通過以下數學公式來展現
    關於生命起源、進化與發展,可能將能夠通過以下數學公式來展現生命進化與發展的四元數模型:Z=a+b*i+c*j+d*k總體來說是這樣的三部曲:高碳、高氧、高智。細菌兩次逃避被氧氣追殺的事件,促成了動物的進化。為了實現對自然界諸過程的理解,人類最終粉墨登場,並將這一切抽象化(數學化)。於是,關於生命起源與人類發展的來龍去脈,有可能需要從一個新的角度進行系統闡釋了——這將是我在隨後的科研生涯中持久努力的方向!
  • 木衛二海洋擁有大量氧氣 足以維持生命(組圖)
    目前雖然沒有可靠的證據顯示除地球之外任何星球上存在著生命,但長期以來木衛二就被科學家們認為是具有生物活躍性的理想星球。木衛二的液體海洋位於數英裡厚的冰層之下,因此之前科學家曾置疑是否這樣的海洋環境能擁有足夠的氧氣。
  • 首次發現「不需要氧氣的動物」!挑戰人類對進化論和生命的認識
    細胞內完成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都來自呼吸作用。雖名為氧化反應,不論有否氧氣參與,都可稱作呼吸作用(這是因為在化學上,有電子轉移的反應過程,皆可稱為氧化)。有氧氣參與時的呼吸作用,稱之為有氧呼吸;沒有氧氣參與的反應,則稱為無氧呼吸。也就是說,厭氧生物細胞獲得能量的過程,不需要氧氣的參與。
  • 生命離開氧氣就不能活了嗎?
    生命是怎樣開始的呢?它能在什麼樣的極端環境中生存呢?除了地球,生命能在地球之外的環境中存活嗎?離開地球大氣,生命還能生長嗎?這些問題解答起來會很複雜,牽扯到很多化學知識,甚至於科學家們還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這些未知的領域。最近,有了新的進展!根據近期《自然-天文學》發表的一篇論文,科學家驚訝地發現,微生物可以在百分之一百的氫氣中生存和生長。
  • 生命一定要依靠氧氣嗎?外星人靠氫氣氦氣呼吸不行嗎?
    曾經我們一度認為,沒有氧氣,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無法生存下去。然而真是這樣的嗎?氧氣真的是生命的必須嗎?有沒有可能有生命可以依靠其它的元素而非氧來生存呢?我認為是很有可能的,並且在地球上就存在著一些這樣的證據。
  • 為啥科學家尋找外星生命的主要依據為氧氣!外星人不吸氫氣嗎?
    氧氣是通常意義上的生命所必須的要素之一。沒有吃的,人可以堅持三個星期到一個月;沒有水喝,人可以堅持3天;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人類存活時間不會超過3分鐘。 在我們的第一感官中,氧氣,是生物生存最重要的部分。科學家也認為「一個星球必須要有氧氣才能夠孕育生命,氧氣是生命的先決條件。」 其實,這個理論存在一個誤區,氧氣並不是生命的先決條件,而是生命的產物。也就是說,只有存在生命的星球才會出現大量的氧氣,一個星球沒有生命,是大概率不會存在著大量的氧氣的。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
    C.原始生命起源於原始大氣D.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     3.米勒的實驗支持了生命起源過程的()     A.無機物質合成簡單的有機小分子物質階段B.有機小分子物質合成有機大分子物質階段     C.有原始界膜的獨立體系階段D.獨立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階段
  • 有沒有可能氧氣其實是一種慢性毒氣,它通常需要75-100年來殺死人類!
    生活中我們離不開氧氣,一旦失去了它,人類將走向死亡。然而時間回溯到數十億年前,大氣中還沒有氧氣的存在。
  • 生命沒有氧氣也能生存!35億年前,地球被厭氧生物統治
    生命沒有氧氣也能生存!35億年前,地球被厭氧生物統治對於生命的探索,一直都是我們人類最大的一個研究話題,有關於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出生命,很多人認為是非常的偶然的,而宇宙的其他地方不一定存在著生命,因為認為生命的存在需要如氧氣這樣的客觀條件的存在,但是也有著不同的聲音,那就是認為其他星球的生命形式可能和地球不一樣,也許它們不一定要呼吸氧氣,也有可能是其他的氣體,這樣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得出結論。
  • 有沒有可能,氧氣不是生命萬物的必需品,而是一種慢性毒藥?
    地球之所以會成為一顆生態星球,和地球上擁有著的厚厚的大氣層,氧氣以及液態的水資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條件缺少其中任何一個,人類或生態萬物都很有可能不會誕生於地球上。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在宇宙中嘗試尋找外星生命時,都會優先考慮和地球環境相似的星球,不僅只為了未來人類實現移居做考慮,最主要的是這些星球將很有可能存在生命。
  • 為什必須要有水有氧氣才有生命,外星人就一定需要氧氣和水嗎?
    於是一場全人類探索地外生命的旅程開始了,從飛機到火箭再到現在的宇宙飛船,我們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我國和美國也都先後建立了天文臺,用來探測低頻引力波,並搜尋可能由遙遠的外星文明產生的信號。但可惜的是直到現在也並沒有什麼實質的進展。
  • 太空生命!在67P彗星上發現氧氣,它是外星生命的標誌嗎?
    科學家們掃描宇宙尋找生命跡象,在遙遠的67P彗星上發現了分子氧,這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命名為67P的切裡奧莫夫-赫拉西門科太空巖石不僅含有水和碳氣體,還含有氧氣。這一驚人的發現是由歐洲航天局羅塞塔太空探測器上的儀器所完成的。
  • 科學家用有沒有氧氣判定星球有沒有生命,外星人靠氫氣呼吸行嗎?
    ,以碳為骨架組成的各種化合物是生命的載體,呼吸氧氣,以水為生命溶劑。   地球生命的基本零件是碳,不是氧,所以我們也被稱為碳基生命體。
  • 論生命的起源
    地球上的生命離不開氧氣或二氧化碳等。其中最關健的是地球與太陽之間的(恰好的光照溫度利於生命成長)距離及地球與周邊星球的恰好(為地球擋住域外飛來的磒石衝擊,起到了保護作用)距離。 人類甚至推算出宇宙的形成,地球的形成之因果,太陽發熱的發光原因等事項。進而論述生命的起源由地球產生簡單的細胞後逐步分裂進化而來。
  • 木衛三表層有水有氧氣,可是沒有生命,它的巨大海洋才是生命溫床
    文/瑤堇雲詩木衛三表層有水有氧氣,可是沒有生命,它的巨大海洋才是生命溫床對於太陽系的行星,大家肯定都知道那八大行星,既然這樣的話,那可能就知道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對於它的大小,如果用地球來跟它對比一下,它的大小可是地球的1300倍,而它的周圍有很多衛星的存在,
  • 地球上的生命在沒有氧氣之前呼吸的是什麼?
    在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在一個叫做拉古納拉布拉瓦的地方,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生活在一個永遠沒有氧氣的高鹽度湖泊中的一條紫色的光合作用微生物帶。「我研究微生物墊大約有35年了,」康乃狄克大學的地球科學家皮特·維舍爾(Pieter Visscher)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