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冰迅速融化 阿拉斯加海岸驚現35000頭海象(圖)

2020-12-08 臺灣頻道

原標題:北極冰迅速融化 阿拉斯加海岸驚現35000頭海象(圖)

  大量海象出現在阿拉斯加的海岸線,數量之多實屬罕見。(圖片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中國臺灣網10月3日消息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美國科學家日前表示,北極冰的迅速融化,將迫使太平洋海象改變其棲息地。

  科學家表示,早在2007年,越來越多的太平洋海象開始出現在阿拉斯加的海岸線。

  據他們觀察,目前大約35000頭海象被發現棲息在靠近波因特萊(Point Lay)的岸上,因為地球氣候暖化帶走了它們賴以維生的浮冰,無處可去的海象只得一起擠上同個地方。

  有科學家表示,雖然海象會到岸上棲息,但是在波因特萊岸上棲息的海象在數量之多實屬罕見。

  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NOAA)發言人史匹格說,他們是在進行年度海洋哺乳動物研究時,發現這驚人的景象;大量海象聚集在海岸旁,這正顯示出全球氣候暖化對環境的衝擊,因為氣候暖化讓夏天的浮冰量減少,海象無處可棲。

  每年冬天,太平洋海象會待在白令海(Bering Sea)一帶,這時候雌海象就會找浮冰進行繁殖及哺育下一代。它們在生下海象後,會把浮冰當作找食物的移動平臺,潛水到海棚礁巖區找貝類或海蝸牛等軟體動物來吃,浮冰如此重要的緣故,就在於海象與海豹不同,它們無法一直潛水在海面下,而必須要一段時間就浮到水面上休息。

  美國保護動物協會估計,目前太平洋海象的數量介於20萬至25萬頭之間。(中國臺灣網 朱煉)

(來源:中國臺灣網)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異常海象群聚現象?-虎嗅網
    但要說數量龐大的海象聚集現象,那就不算是常態了。2014年,科學家在阿拉斯加西北部的雷伊角就發現了巨型海象群聚地,規模之大,令人震驚。上萬頭海象聚集在海岸邊,覆蓋了將近數英裡長的海岸線。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俄羅斯的海岸邊,美國科學家在2007年、2009年的調查都發現過如此大型的海象群聚地。
  • 海象自殺式跳崖、北極熊開始吃幼崽……這些照片讓人背脊發涼
    ,產量下降便直接影響了依賴磷蝦作為食物的企鵝為了去找到南遷的磷蝦企鵝們也開始了「長徵」之路沿著海岸向更冷的地方遷移但遷移對於它們來說更多的是風險另外隨著溫度的影響海裡的融化的浮冰越來越多對於南極的巴布亞企鵝來說也是危險重重大量的浮冰導致企鵝們既不能暢快的在海裡遊泳
  • 在人類的逼迫下,10萬隻海象走上絕路,用鰭爬上懸崖集體跳崖
    如果沒有人類的幹預,海象並不會迎來危機。我們都知道,近年來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全球變暖導致海冰融化,讓海象們失去了它們的家園。在2014年10月,人們發現在阿拉斯加西北部的海灘上,超過3.5萬隻海象在海灘上擱淺,並且數十隻海象因為它們之間發生的踩踏事件死亡。
  • 250頭海象走向80米陡峭懸崖,集體自殺,這是什麼原因?
    2019年12月份曾看見一下自然新聞,在俄羅斯北部的一段淺海灘上,聚集著世界上最大的一處海象群體,足足有10萬頭海象再次狩獵和休憩。不要以為是因為這片海岸風景優美,空氣新鮮才讓海象駐紮此處,享受自然的美好,而是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原來的家鄉冰山融化,海象沒有生存的地方,別無選擇才暫時居住在此處。由於海灘的面積局限,10萬頭海象聚集在一起十分的擁擠,或出現「疊羅漢」的狀態。
  • 氣候變化致海水變暖 阿拉斯加北部海冰面積縮小
    但在阿拉斯加西北部的楚科奇海(Chukchi Sea),其極限可能沒有機會被檢驗。資料圖:美國阿拉斯加州,一隻北極熊媽媽帶著幼崽們外出覓食。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前國家氣象局預報員裡克·託曼說,自10月中旬以來,楚科奇海的海冰量是有記錄以來最低的。
  • 北冰洋融冰速度加快 冰原動物上岸搶地盤(圖)
    從今年7月開始,成千上萬隻海象離開了它們原先棲息的冰原地帶,遷移到美國巴羅和利斯本角之間綿延近500公裡的海岸上聚居。環境保護主義者認為,全球變暖導致北冰洋海域的冰原融化、面積縮小,影響了海象的生存環境,從而導致了這一現象的出現。      兩大原因    冰原面積劇減    人們通常在夏季和秋季在北冰洋的浮冰上看到阿拉斯加海象,特別是正處於哺乳期的母海象。
  • 美國海象被迫上岸 海象不是大象的近親海牛才是
    美國海象被迫上岸 海象不是大象的近親海牛才是時間:2018-03-30 21: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美國海象被迫上岸 海象不是大象的近親海牛才是 2018年3月29日訊,美國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島,海冰融化迫使成千上萬的海象聚集海岸。
  • 250頭海象爬上80米懸崖,集體跳崖自殺
    在俄羅斯北部的一個海岸,就生活著一群受到人類間接傷害的海象。很多自然現象在我們看來是多麼的奇特和美好,但當我們長期對一種現象進行細緻觀察的時候,現象背後的真實原因往往讓人類感到害怕。今年四月份一部豆瓣評分高達9.8分的紀錄片《我們的星球》在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的同時,還讓人類思考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
  • 北極冰的融化正在改變洋流
    北極海冰的照片 NASA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由於海冰迅速融化風以順時針方向繞著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北部的北冰洋西部旋轉,自然地從冰川融水、河流徑流和降水中收集淡水。這種淡水在北極很重要,部分原因是它漂浮在溫暖的鹹水之上,有助於保護海冰免於融化,進而有助於調節地球的氣候。在幾十年的時間裡,環流緩慢地將這些淡水釋放到大西洋中,讓大西洋洋流將其少量帶走。
  • 北冰洋浮冰融化,全新海域或將誕生
    當時科學家便由此推測,到2018年9月之前,北冰洋將迎來規模創紀錄的大範圍浮冰融化。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北冰洋浮冰退出歷史舞臺的開始:多個氣候模型均預計,本世紀中葉,北冰洋浮冰到了夏季將幾乎全部融化。上圖顯示了截至2019年2月5日的北極海冰範圍,以及前四年和歷史最低年份的每日冰範圍數據。
  • Topic:海象成為氣候變化令人心碎的新形象,這背後只有環保問題嗎
    擠滿海象的海邊,來自紀錄片截圖十萬海象的海灘,來自紀錄片截圖鏡頭接著拍攝到俄羅斯遙遠的東北海岸,這是地球上最大的海象聚集地,紀錄片拍攝到了十萬頭海象密密麻麻在海灘的情景。由於海冰減少,冰面退卻到更為北邊的地方,海象們棲息在這片距離它們捕食區最近的海灘。緊張的棲息區域導致了海象的互相廝打,「踩踏事件也可能突然發生」。
  • 數百頭海象跳崖自殺,10萬頭無家可歸,人類正將動物逼上絕路
    影片中看到,在俄羅斯北部的一個海岸上聚集著世界上最大群的海象,實在是令人們難以想像,單單這樣一個海灘就居住了超過10萬頭海象。很殘忍的事實是這些數以萬計的海象聚集在一起並不是由衷的選擇,而是對環境的絕望。原因是這些海象原本的家園在海冰上,迫於地球升溫後海冰被推到更北的地方,俄羅斯的這個小島就成了海象們最適合捕食的狩獵場和最適宜休息的地方。
  • 美國北極熊繼海豹海象之後患怪病 皮膚潰爛脫毛
    據新華社電 美國地質勘探局6日說,繼海豹和海象之後,在美國阿拉斯加州海域生活的北極熊罹患怪病。  地質勘探局所屬阿拉斯加科學中心生物部門主管託尼·德甘奇說,生物專家在北極沿海調查33頭北極熊,發現9頭患病,症狀為脫毛和皮膚潰爛。
  • 探測北極冰結果:洋流速度加快,食物鏈受到幹擾,大西洋氣候突變
    每年,科學家都會使用多個衛星來收集北極的數據,以此來追蹤每年北極冰的覆蓋率變化。雖然能直觀地看到北極冰的面積變化,但其厚度卻很難判斷。ICESat-2探測衛星NASA航天局研發的新衛星ICESat-2就很好的解決了判斷北極冰厚度的問題,從衛星的觀測結果來看,北極冰的面積覆蓋率已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減少了20%,可北極冰的厚度卻在同樣的時間裡沒有太大變化。
  • 阿拉斯加冰川融化 可能引發特大海嘯
    冰川融化,要是土石鬆動,大量土石與冰川都衝入大海,就能引發特大海嘯。全球暖化已造成極區的冰川融化,科學家擔心,冰川融化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阿拉斯加的冰川大幅度退後,不穩定的巖石滑坡,可能造成超量的冰川與土石湧進海灣裡,將造成阿拉斯加的災難性海嘯。至於發生的時間,可能在未來二十年內發生,也可能在一年內就出現。
  • 冰雪王國中的巨獸之戰——北極熊對海象的捕食分析
    北極熊擅長在浮冰上捕獵,在海豹的呼吸口外埋伏,等海豹浮出水面時給它致命一擊;或是在海豹繁殖季節鑿開海豹的巢穴,捕食小海豹;還有更高難度的捕獵方式,在紀錄片中呈現過,北極熊蹲守在呼吸口或者礁石上,等白鯨或獨角鯨浮出水面時迅速躍下,一口咬住它們柔軟的頭部將其殺死。
  • 鏡頭下250頭海象集體跳崖,人類還要犯下多少罪行,才能反思?
    俄羅斯北部的一個海岸上聚集著世界上最大群的海象,就是這樣的一個海灘就居住了超過了10萬頭海象。在感嘆的同時,我們要追溯它們出現在這裡的源頭,原來它們以前的家園是在海冰上的,然而隨著地球升溫,海冰退到了更北的地方,沒有辦法,這群海象只能找個最適合捕食的狩獵場和最適宜休憩的地方,而俄羅斯的這個小島就成了它們的首選之地並定居了下來。
  • 數萬頭海象被逼上絕路,無奈只能集體跳崖,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遠在俄羅斯的北部海島,此時堆積著數以萬計的海象,熟悉這類動物的都知道,海象是北極地區才有的動物,當然,之所以變成這樣,只因為天氣變化越加嚴重,是溫室效應的到來,促進了兩極冰川的不斷融化,而這群原本生活在海冰上的海象,就這樣被遺忘在這座海島上。
  • 南極洲發生「慘案」,250頭海象集體跳崖,到底是什麼原因?
    溫室效應的增強,對於極地的影響極大,據外媒報導稱,去年南極洲的最高氣溫竟然高達34℃,這遠遠超過了冰的融化點,因而導致冰層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許多生物也因此失去了家園。《我們的世界》便是將鏡頭對準了一種極地生物:海象。顧名思義,即是指海中的大象,它們的體型與陸地上的大象一樣龐大,眼睛小,是天生的「近視眼」。
  • 阿拉斯加凍土2100年或完全融化 加速全球氣候變暖
    中國網12月3日訊 據俄羅斯媒體12月1日報導,刊登在《Remote Sensing of the Environment》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寫道,科學家表示,到本世紀末阿拉斯加的大部分永久凍土將完全融化,由於阿拉斯加永久凍土中含有大量有機物質,因此這將加速全球氣候變暖。「全球變暖正在對北極產生極其複雜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