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數學入門——基本導數公式的推導

2021-01-14 數學若只如初見

系列簡介:這個系列文章講解高等數學的基礎內容,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對初學者不易理解的問題往往會不惜筆墨加以解釋。在內容上,以國內的經典教材」同濟版高等數學「為藍本,並對具體內容作了適當取捨與拓展。例如用ε-δ語言證明函數極限這類高等數學課程不要求掌握的內容,我們不作過多介紹。本系列文章適合作為大一新生初學高等數學時的課堂同步輔導,也可作為高等數學期末複習以及考研第一輪複習時的參考資料。文章中的例題大多為紮實基礎的常規性題目和幫助加深理解的概念辨析題,並適當選取了一些考研數學試題。所選題目難度各異,對於一些難度較大或對理解所學知識有幫助的「經典好題」,我們會詳細講解。閱讀更多「高等數學入門」系列文章,歡迎關注數學若只如初見

上一節中介紹了導數和導函數的基本概念,對於求導運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後面幾節會逐步介紹。本節我們先來利用導數定義推導一些基本初等函數的導函數公式,這些公式是今後計算導數的基礎,必須熟記。(由於公式較多,故正文採用圖片形式給出。)

二、常數函數的導數。(在涉及極限的問題中要注意分析清「0」的含義,什麼時候表示無窮小,什麼時候表示「真正的」數字0,要根據上下文來區分。)

三、冪函數的導數(注意冪函數的定義域與μ的取值有關)。

在本節推導基本導數公式時經常用到等價無窮小替換,常用等價無窮小替換的總結見下文:

高等數學入門——常見的等價無窮小總結

四、三角函數的導數。(這裡推導中用到了三角函數的和差化積公式,我們將4個和差化積公式與4個積化和差公式列於本節末的附錄中,供參考。)

五、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的導數(注意以e為底的兩個特例)。

六、本節推導的基本導數公式總結。(這些公式要熟記,以後求導中可以直接使用。)

附錄:和差化積與積化和差公式。

上一篇:高等數學入門——導數的基本概念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謝謝支持!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高等數學入門——反函數的求導法則及反三角函數的導數公式總結
    閱讀更多「高等數學入門」系列文章,歡迎關注數學若只如初見!本節我們介紹反函數的求導法則,由於中學階段對反函數及反三角函數的要求不高,本節我們先複習一些這方面的基礎知識,再介紹反函數的求導法則,並利用其推導四個常用反三角函數的導數公式。(由於公式較多,故正文採用圖片形式給出。)
  • 高等數學入門——質心的概念及質心的坐標公式
    在內容選取上,以國內的經典教材」同濟版高等數學「為藍本,並對具體內容作了適當取捨與拓展。例如用ε-δ語言證明函數極限等高等數學課程通常不要求掌握的內容,我們不作過多介紹。相應地,我們補充了一些類似」利用泰勒公式推導二項式定理」等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內容,作為對傳統教材內容適度拓展。本系列文章適合作為初學高等數學時的課堂同步輔導,也可作為考研複習的參考資料。
  • 高等數學入門——計算乘積函數高階導數的萊布尼茲公式
    系列簡介:這個系列文章講解高等數學的基礎內容,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對初學者不易理解的問題往往會不惜筆墨加以解釋。
  • 高等數學入門——向量的模、方向餘弦、投影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在內容上,以國內的經典教材」同濟版高等數學「為藍本,並對具體內容作了適當取捨與拓展。例如用ε-δ語言證明函數極限這類高等數學課程不要求掌握的內容,我們不作過多介紹。本系列文章適合作為大一新生初學高等數學時的課堂同步輔導,也可作為高等數學期末複習以及考研第一輪複習時的參考資料。文章中的例題大多為紮實基礎的常規性題目和幫助加深理解的概念辨析題,並適當選取了一些考研數學試題。
  • 高等數學入門——函數微分的概念及其與導數的聯繫
    閱讀更多「高等數學入門」系列文章,歡迎關注數學若只如初見!本節我們開始介紹函數的微分,這是一個與導數密切相關的概念,本節我們先給出函數微分的定義,然後從邏輯上推導出它與導數之間的「等價」關係,並總結一元函數微分中相關概念之間的聯繫。(由於公式較多,故正文採用圖片形式給出。)
  • 高等數學入門——二元函數的累次極限及其與二重極限的關係
    這個系列文章講解高等數學的基礎內容,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對初學者不易理解的問題往往會不惜筆墨加以解釋。
  • 淺析最美數學公式——歐拉公式之推導歸納
    本文是基於作者在高等數學和複變函數這兩門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整理並總結了有關於大家熟知的歐拉公式在不同數學分支裡的詳細推導方法和推導過程, 以便為相關學者提供參考和借鑑。學習過高等數學的的人都學過歐拉公式, 還知道歐拉公式是指以歐拉命名的諸多公式之一。
  • 高等數學入門——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在內容上,以國內的經典教材」同濟版高等數學「為藍本,並對具體內容作了適當取捨與拓展。例如用ε-δ語言證明函數極限這類高等數學課程不要求掌握的內容,我們不作過多介紹。本系列文章適合作為大一新生初學高等數學時的課堂同步輔導,也可作為高等數學期末複習以及考研第一輪複習時的參考資料。文章中的例題大多為紮實基礎的常規性題目和幫助加深理解的概念辨析題,並適當選取了一些考研數學試題。
  • 高等數學入門——利用基本積分公式和性質計算不定積分的方法和典型例題
    系列簡介:這個系列文章講解高等數學的基礎內容,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對初學者不易理解的問題往往會不惜筆墨加以解釋。
  • 高等數學入門——微分的幾何意義及其應用
    在內容上,以國內的經典教材」同濟版高等數學「為藍本,並對具體內容作了適當取捨與拓展。例如用ε-δ語言證明函數極限這類高等數學課程不要求掌握的內容,我們不作過多介紹。本系列文章適合作為大一新生初學高等數學時的課堂同步輔導,也可作為高等數學期末複習以及考研第一輪複習時的參考資料。文章中的例題大多為紮實基礎的常規性題目和幫助加深理解的概念辨析題,並適當選取了一些考研數學試題。
  • 狄利克雷函數與黎曼函數簡介(高等數學入門系列拓展閱讀)
    系列簡介:這個系列文章講解高等數學的基礎內容,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對初學者不易理解的問題往往會不惜筆墨加以解釋。
  • 高中物理機械運動之單擺周期公式的數學推導
    公式如下:                                                             g是重力加速度,一般取9.8m/s2。二、採用牛頓第二定律推導:    如下圖,擺長為l,重物受力為:重力mg和繩子的張力T。
  • 高等數學公式查詢
    高等數學公式查詢直接點擊下方公式名稱,將會收到所對應的公式(不全)
  • 考研數學公式大全之高等數學萊布尼茲公式
    考研數學複習,公式是基礎也是關鍵,高等數學中公式眾多,大家要加深理解記憶。下面帶著大家一起來鞏固熟悉高等數學各類重要公式,下面是萊布尼茲公式。   高階導數公式——萊布尼茲(Leibniz)公式:
  • 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
    大家都知道長方形的面積=長 * 寬,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有的人可能一下子記不起來了,不記得了也沒關係,其實很多規則圖形面積公式都是可以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來的,比如三角形面積公式就可以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來:因為AB平分長方形EBFA, 所以三角形ABF的面積=長方形EBFA /2AC平分長方形AFCD,所以三角形AFC的面積=長方形AFCD /2所以三角形ABF的面積+三角形AFC的面積=(長方形EBFA
  • 電磁學相關定理數學公式推導
    *所選題目源自資料《高等數學(高等教育,第四版)》,《高等數學(同濟大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浙大四版)》,《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中國農業大學)》,《線性代數(工程數學,同濟大學)》。╋.為了大家更好的使用本公眾號,特對幾個常見問題向大家做出答覆!*若對當天問題有疑問,方法交流,糾錯。*請進入公眾號主頁面,在下端輸入問題題號。
  • 萬有引力公式推導過程(一):比耐方程的推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我知道你知道萬有引力公式,但是我也知道你不知道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過程。當年牛頓推出萬有引力公式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歐幾裡得幾何內容以及利用牛頓他自己創立的流數法(即微積分)。而我是採用現代數學知識給大家講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方法,其中會涉及到一個著名的Binet's Equation,這是一個描述物體受中心立場作用下的軌道狀態。
  • 傅立葉變換公式的推導
    公式如下        有朋友說,那個科普不錯啦,但是對於這個公式似乎沒啥幫助。畢竟我們不能拿一架鋼琴來分解,而且不少函數也根本沒有相應的鋼琴。        好吧,這一次我們學術點,用數學來推導一下公式。        本文難度很大,對數學推導不感興趣的朋友請拉到最後,點一個「在看」走吧。
  • 考研數學公式大全之高等數學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公式
    考研數學複習,公式是基礎也是關鍵,高等數學中公式眾多,大家要加深理解記憶。下面帶著大家一起來鞏固熟悉高等數學各類重要公式,下面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公式。   新東方提醒各位考生考研數學公式的記憶一定要準、牢,否則就沒辦法進行做題和運算。
  • 關於汙泥回流比計算公式的推導!
    目前關於汙泥回流比計算的公式目前有兩個:   1、基於汙泥濃度(MLSS)的:   R=MLSS/(RSSS-MLSS)   2、基於汙泥沉降比(SV)的:   R=SV/(100-SV)   對於這兩個公式,看著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