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遊戲看科學:忘記地心引力的第一步

2020-11-23 遊民星空

  11月19日,3D電影大片《地心引力》在國內上映,空間站作為故事的主要舞臺顯然會讓每個看過的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如果同時還是一名遊戲玩家,想必會聯想到更多類似場景,就讓我們從遊戲中的空間站開始談談這讓人類忘記地心引力的第一步。

多款科幻遊戲的重要舞臺

  單純論《地心引力》的劇本,無非是傳統的災難片,在極端環境下如何看主角利用自身的智慧和勇氣化險為夷。但當故事發生在空間站這個特殊場所,電影藉助3D技術的進化營造出足夠的視覺衝擊,讓觀眾能感覺如同身臨其境,第一次切身體會到這種前所未有的危機可能,這就是許多人盛讚它的理由。

  遊戲玩家看過《地心引力》後恐怕會首先想到《使命召喚6:現代戰爭2》的經典場面,雖然背景設定完全不同,但多少也都算是空間站被來自太空中的襲擊而摧毀,而COD系列最新的《使命召喚10:幽靈》同樣上來就以一場震撼的空間站爆炸引出故事,之後更是要在這個特殊環境下來上一場戰鬥。

  當然對這個話題繼續深入聯想,或許有人會想到《光環》系列,二代遊戲初始,被開羅空間站回收的士官長隨即捲入了新一輪的危機,要在空間站爆炸前排除炸彈;想到《質量效應》系列,裡面除了五花八門的多樣化外星種族外,也有從神堡到要塞等各具特色的各個空間站;當然多半還能想到《死亡空間》,畢竟這系列的第二作整個故事就是圍繞著泰坦空間站而展開的。

  總之不難看出,但凡背景設定著眼於外太空的科幻題材遊戲,多少都有空間站出場的機會,和載人宇宙飛船一樣是必不可少的道具,畢竟按照這類故事多半裡面的設定,人類已經可以有能力離開地球,甚至向著宇宙深處開拓,就必然要在太空中建立起可供長期居住的基地。從這點來說,不論是虛擬作品還是現實世界中,空間站的存在意義都是一樣的。


(《死亡空間2》的泰坦空間站相信是許多玩家記憶深刻的一大場景。)

現實中的空間站歷史

  宇宙空間站的設想來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第一次送人類入太空,以及後來的第一次登月等幾大航天創舉接連實現,一時間全世界都信心十足,認為探索太空的美好前景就在眼前。在這個基礎上,1971年4月19日,前蘇聯最早把第一座空間站「禮炮1號」成功送入了環地軌道,在太空運行六個月後墜毀,期間相繼與兩艘飛船對接完畢,先後共有6名太空人在上面停留了26天的時間。

  在那之後的幾十年裡,陸續有多座空間站上天,包括最著名的和平號空間站更是創造了有太空人在上面生活超過一整年的紀錄,而隨著蘇聯解體、美蘇冷戰的時代結束,兩國在航空事業上的投入也是大大縮水,留下的唯一成果也就只剩下了仍然在堅持的國際空間站,以美俄為首,包括十餘個國家在內共同參與研製,代表現今最高太空探索成就的產物。

  從1983年被最早提出開始,到2011年最後完成組裝工作,國際空間站經歷了無數風波。蘇聯解體一度令這計劃被擱淺,大量超值的預算更是讓它屢屢面臨危機,前後多達數十次的發射飛船和對接裝配才讓它最終能按照預期完成,而即便如此,它也很有可能在2020年就會提前中止工作。不過或許到時已經會有新的後繼者來接替它的使命。比如中國就即將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隨著天宮一號成功上天后相繼發射「神八」「神九」等新一批飛船進行無人對接,最終再度載人飛行並完成有人居住的空間站,一如電影中預言的那樣。


(如果在2020年無法延長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可能會將其提前解體防止成為太空垃圾。)

1 2 下一頁

友情提示:支持鍵盤左右鍵「← →」翻頁

相關焦點

  • 《我的世界》讓人忘記地心引力的建築 300小時建造出科幻奇蹟
    在《我的世界》裡我們時時刻刻可以感受到地心引力的力量,因為只要從稍微高一點的地方摔下來就會受傷,但是一些大神建造的建築卻常常讓我們忘了遊戲中引力的存在,快來看看這些擺脫了引力的建築吧。儘管是在天空飛行的城市,這座城裡的交通系統也顯得別具一格,畢竟一座城市所有的馬路都是在天上飛著,也只有徹底脫離地心引力才能有人上馬路吧。
  • 《地心引力》:科學「硬傷」有幾多?
    原標題:《地心引力》:科學「硬傷」有幾多?   打破砂鍋   近日,科幻大片《地心引力》上映,其視覺效果十分逼真震撼。那麼,《地心引力》中展現的驚險一刻在現實中真會發生嗎?請關注——   最近,阿方索·卡隆執導的科幻大片《地心引力》成為電影院裡最熱的電影之一,電影講述了在浩淼的宇宙中,男女太空人遇險後,克服重重險情,想方設法回到地球的經歷。   影片視覺效果極其震撼,不管是太空人失重下的狀態動作表現,還是空間站爆炸後飛濺的碎片都顯得精確可信。但從科學的角度看,藝術上接近完美的《地心引力》卻有很多「硬傷」。
  • 電影《地心引力》中的科學
    近日,阿方索·卡隆執導的《地心引力》在中國上映。這部影片不僅在國際上獲得了票房上的勝利,同時也獲得評論界的一致好評。《地心引力》憑藉驚險刺激的場面和逼真的特技效果給觀眾帶來視覺和心靈的雙重震撼。以下內容介紹了電影中涉及到的部分科學知識。
  • App今日免費:看"地心引力"必玩浴火銀河
    太空3D冒險新作《地心引力》又一次讓我們領略了外太空的震撼之美,徵服太空對於人類目前而言還遙不可及,不過在遊戲之中已經由無數次空戰已經展開,近日德國開發商Fishlabs魔魚的多人在線科幻新作Galaxy on Fire – Alliances(浴火銀河-聯盟)在App Store十三個區展開測試發行,讓我們再一次體驗空戰的魅力
  • 科學家指《地心引力》違反科學常理(圖)
    科學家指《地心引力》違反科學常理(圖) 晶報記者率先在臺北一睹為快,以親身體驗提醒廣大觀眾——不論是導演的拍攝手法、演員表演方式,還是觀眾的觀影感受,《地心引力》都可謂全新。只不過,這種超酷的新鮮感也絕非每個人都消受得了。走出影院那一刻,除了如釋重負外,還深感能夠腳踩在地球上呼吸空氣真好。下月該片將引進內地,老人、小朋友、患有眩暈症或身體不適的觀眾選擇看片前還請三思。
  • 《地心引力》是一部展示科學的經典影片
    科學是一種無法言喻的信念,它可以是巨大的,也可以是微妙的。我們珍惜生命,也敬畏科學,因為敬畏,我們將繼續通過科學追求真理。電影《地心引力》是一部展示科學的經典影片。我記得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它太安靜了,我無法想像。影片通過對手術器械細節的描寫和獨特的頭盔視角,生動地表達了迷失控制、在深空徘徊的無奈。影片中沒有太多浮華的片段,只有無與倫比的現實感和替代感,這才真正讓觀眾感受到什麼是生存的渴望。這部電影讓我感觸很深:一個人因為沉迷於現實中的瑣事而無法自拔,但當他真正面對那種絕望甚至死亡時,卻發現世俗的煩惱其實是美好生活中的缺陷。
  • 電影中的科學:《地心引力》
    電影中的科學:《地心引力》   儘管本片的攝影美得令人屏息,演員演技出神入化,劇情又十分引人入勝,你幾乎願意為此原諒喬治‧克隆尼在電視播個沒完的咖啡廣告,然而這部3D巨作的科學原理卻不是全無失誤。
  • 積攢力量,衝破可怕的「地心引力」
    什麼是地心引力?這在中學就是我們已經學過的概念。這裡簡單回顧一下,難免有的學生忘嘛。地心引力是萬有引力的一種形式。簡言之,地心引力就是地球對其周圍所有物體存在力的作用。再比如,發射衛星,運載火箭要耗費九牛二虎之力一直把衛星送出大氣層才是成功的第一步。前者無須跑出大氣層,後者要衝破大氣的屏障。前者也要擺脫掉地心引力才能翱翔,注意,但它還是在地球大氣層這個圈內。
  • 電影《地心引力》:讚揚了人性的光明面,以及自然與生命的偉大
    在看《地心引力》之前,我已經看艾方索科朗的電影差不多看了十年左右,他在臺灣最早受到注意,是來自於2002年的墨西哥電影《你他媽的也是》,接下來幾年陸續導了《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人類之子》等電影,我一部也沒有錯過,說實在話,他的每一部作品我都很喜歡,我喜歡他在《你他媽的也是
  • 《地心引力》有哪些不科學的地方?
    科幻大作《地心引力》在國內上映一周多了。這部電影還是很好看的,特別是那優良的IMAX視覺效果非常給力,精緻的特效和那開場長達 17 分鐘的長鏡頭,也是非常亮的亮點。但是——我要說但是——作為一部航天電影,關於航天的錯誤未免也太多了一點了吧!這導致其中很多情節瞬間變成了無腦情節,都嚴重影響觀影體驗了!
  • 《地心引力》內地吸金逾2億元
    原標題:《地心引力》內地吸金逾2億元  《地心引力》《飢餓遊戲2》兩部好萊塢大片上周接連在內地上映,引發了一場票房混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地心引力》首映6天累計票房已達2.2億元,《飢餓遊戲2》首映4天也累積8000萬元票房,和在北美市場的成績相比,兩部影片都顯得有些火力不足。
  • 《地心引力》不科學? 「天宮」真沒「彌勒佛」
    只是,雖然主創人員竭力想讓影片中的細節更可信,但畢竟電影是電影,科學是科學,為了追求藝術效果,片中自然有不少能讓專家們感到「眼睛被刺瞎了」的紕漏。那麼,到底哪些是「真實」,哪些是「扯淡」呢?搜狐娛樂特別與中國「神五」火箭總指揮、「神十」火箭顧問黃春平先生取得了聯繫,同時亦藉助著名科普類網站果殼網的問答平臺向科普達人們進行了求助。
  • 細數《地心引力》中的各種科學硬傷
    《地心引力》這部太空題材電影已經在2013年11月19日上映,導演阿方索·卡隆描述了一場太空飛行器事故導致的軌道大災難,太空人在進行艙外行走時突然遇到事故太空飛行器襲來,與多數科幻電影一樣,《地心引力》中的許多情節被認為不符合科學常識,與現實存在脫節,比如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Neil deGrasse Tyson就在其推特上列舉了數個影片中的明顯錯誤,認為科幻片需要更多考慮到現實的情況
  • 《自然》影評:《地心引力》確是大作
    世界上最權威的科學雜誌之一《自然》也發影評了,這確實很少見,足以證明《地心引力》確實是大作。 國際空間站前指令長克裡斯·哈特菲爾德在他的著作《太空人的地球生命指南》一書中,把靶子對準了各種勵志書的空洞樂觀主義。他說,在太空中飛行,別理什麼「往好處想」之類的話,真正管用且必要的哲學是為最壞情況打算。
  • 破解第一步!PS3遊戲鏡像複製成功
    專門破解遊戲機的黑客今天宣布,他們已經成功創建出PS3遊戲光碟的鏡像文件。通過在PS3上安裝Linux作業系統,黑客成功創建出《麥登 NFL 07》、《抵抗 滅絕人類》和《源氏》等PS3藍光光碟遊戲的鏡像文件,並且已經將這項鏡像文件放到網際網路上下載。  目前供下載的PS3藍光遊戲光碟鏡像文件在7.08GB(《麥登 NFL 07》)到17.53GB(《抵抗 滅絕人類》)之間。
  • 《地心引力》19日上映 拍攝幕後曝光(圖)
    (記者 陳爽) 將於19日起以3D、IMAX 3D等格式上映的《地心引力》,是本月最受矚目的影片之一。影片講述兩位太空人在太空中遭遇意外,失去與地球的聯繫,只能憑自己想法求生的故事,自8月底在威尼斯電影節亮相以來就獲得媒體好評,連《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看過後也表示「驚呆了」,稱其為「有史以來最好的太空題材影片」。
  • 「氣死」物理老師的《地心引力》
    最近熱門電影《地心引力》和它所展示的一場驚心動魄的太空逃難引發了許多太空物理迷的吐槽,一科學神劇被認為能「氣死物理老師」,比如女主角太空行走竟然不穿成人紙尿褲,太空行走時邊聽鄉村音樂邊侃大山。許多前太空人都紛紛出聲,表示真實的太空人生活並非如此優雅。電影終歸是藝術的再創造,現實中的太空人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 請問什麼叫「地心引力」??
    原標題:請問什麼叫「地心引力」?? 可能大家對這個數字沒什麼概念 ▼ 不過沒事看完他的表演 各位老鐵就會完全明白了 ▼ 看完這個
  • 我的世界:遊戲中違反定律的設定,科學無法解釋,牛頓已無力吐槽
    我們都知道Minecraft,是一款追求真實生存的沙盒遊戲。那麼在遊戲中,也應該有相關的定律約束,可事實卻不是這樣。在遊戲裡面,不僅存在著很多沒有科學依據,而且違反物理定律的設定比比皆是。地心引力定律上面說到,牛頓說一切物體,都應該會賦予相互的引力,也就是說所有的物體,都應該是相互吸引。
  • 看電影輕鬆學科普(八):《地心引力》
    相信有很多人都看了那部有關太空逃生的震撼影片,對接下來將要面對的太空之旅心有疑懼。沒關係,現在我就告訴大家最想知道的東西:一旦在太空之旅中遇到危險,在祈求Tardis或是Enterprise飛來救你之前,還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呢?    【撤離發射架】如果你已經坐進飛船,但離發射還有好一會兒,這時發生了異常狀況,比如火箭的有毒推進劑正在洩露,但不會馬上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