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寶迎來了被人"摒棄"的命運?
最近,網上有不少人正"逃離"相互寶,起因是由於相互寶的分攤金額數越來越高,已經從最初的幾毛錢漲至5至6元,另外,拒賠事件的增長也推波助瀾了群眾退出相互寶的行動。
然而,從近日拼多多員工猝死事件的爆出,可以看出網際網路人打工人正加速"內卷",大家不得不以透支未來的方式奔跑,以求得在這忙碌的社會下一方生存的寸土。這時,社會群體中患有慢性疾病、癌症等人群也越來越多,大家為了一份"保障",紛紛加入購買互助產品的行列。
那麼,為何之前擁有好名聲、用戶過億的相互寶卻迎來人群"大逃離"的危機?相互寶哪裡錯了?它還靠不靠譜?相互寶到底是互助大家,還是互助螞蟻集團呢?
網際網路人"逃離"相互寶
透支未來的網際網路人不信任相互寶,但也不信任自己的身體。
自去年起,風波不斷的相互寶日子可算不好過。先是接二連三的拒賠事件,再是用戶數目驟降,大家緊急"逃離"相互寶。
根據相互寶公布數據,2021年1月第一期的分攤人數為1.01億,2020年11月第一期1.058億,兩個月下降人數就超過400萬!
可見大家對於相互寶不滿的聲音越來越多。然而,你們有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上億人購買相互寶是出於什麼動機?現在有人開始退出相互寶了,以後呢?
大家可能知道,相互寶是螞蟻集團旗下的一款產品。本質上講,它是一種網絡互助計劃,提倡"一人有難,多人分攤"。而大部分人購買相互寶的動機是"為了互助別人,也為了給自己一份保障。"
然而,分析動機背後卻是當今社會人群患病人數的增長,群眾開始懷疑自己的身體狀況,提前給自己買上一份"廉價"的疾病保障。
其實,相互寶破1億人數的火爆程度也並不是沒有道理。根據上海國際健康世博會上內容,我國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佔總死亡的比例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當前的85%。未來10年,慢病人數還將快速增長,或在未來20年內增長兩至三倍。
慢性病與各類疾病數量的增長,背後是因為大家生活壓力的劇增。一方面是朋友圈內各種大病互助行動與籌款信息,另一方面是網際網路打工人猝死事件"滿天飛"。也讓大家深信自己是"生不起病"的,只能透支未來硬"肝"工作。
然而,慢性病與各類疾病數量的增長也使得保險市場需求量激增。但是,相較於正規保險類產品,互助產品因為廉價、程序簡易等特性成為了"生不起病"人群的首選。那麼,大家為什麼不信任相互寶了呢?
不是用戶"保命符",卻是阿里"試金石"
相互寶不是大家的"保命符",卻是螞蟻集團的金融野心。
有許多人可能會認為相互寶和保險產品沒什麼差別,但它不是保險產品只是一款互助計劃。
相互寶較於正規的保險產品,該類產品購入門檻更低且保障內容十分有限,還不固定可隨時更改;另外,相互寶處於非法律管束範圍內,隨時面臨下架等問題。
也正因互助平臺購買程序的過於簡易,加大了不符合加入條件、救助條件所引發的拒賠事件的概率。從而,大家退出相互寶的理由也集中為這幾點:1、分攤金額數與拒賠事件的暴增2、"並非保險產品"引發的信任問題3、體驗感不好與保障內容受限;4、不知情狀況被加入,存在私自扣費問題。
圖源:騰訊網
然而,相互寶卻是螞蟻集團一個巨大的引流器,為阿里施展金融抱負增添動力。
螞蟻集團副總裁尹銘曾表示:"相互寶8%管理費還無法覆蓋全部成本,所以我們不考慮盈利,但會通過技術手段降低成本,爭取實現盈虧平衡。"
而相互寶採用的模式是去除救助的互助金外,每年收取8%的管理費。但這筆較低的管理費用其實難維繫案件調查審核、產品運營、技術投入等成本費用。故而,相互寶的盈虧問題也一直受到外界關注。
可見,相互寶不是螞蟻集團的盈利項目,但作用在於:
1、構建龐大的流量池、為保險金融產品做引流效用。
2、螞蟻集團的"賢內助",相互寶是金融保險業務上的一種創新模式,以瞄準千億級的網際網路保險市場。
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網際網路人身保險市場全年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857.7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55.7%。可見,網際網路保險行業市場達到千億級市場規模,未來數位化浪潮的加速也將推動網際網路保險行業的發展。
而相互寶之前是從"相互保"改名而來,其實就是螞蟻集團在保險行業上的一枚"試金石"。
相互寶採用的非保險模式,本身就是一次次試探市場的舉措。其累計收割上億用戶數,也是螞蟻集團在保險市場上一份漂亮的"試探"成績單。所以,相互寶不在意盈利,而是以較低入局門檻收割想要買保險的受眾,進一步培養大家買保險的習慣,在構建龐大流量池後為自家保險金融產品做引流效用。
螞蟻集團副總裁尹銘也表示過,"相互寶和保險並不是互相競爭的關係,相互寶滿足的是基本保障需求,能夠培養大眾的保障意識和習慣"。而這背後,透露著則是阿里的金融野心,為其進軍千億級網際網路保險市場提供基石。
另一方面,阿里也早就預料到了相互寶的弊端以及用戶"逃離"現象,已經預設了"金蟬脫殼"路線。
因為相互寶屬於非持牌經營的產品,存在法律隱患。所以,螞蟻集團一早就設想了"脫殼"方法,其招股書曾提到,"若因各種原因相互寶無法滿足合規性要求,不適合螞蟻集團作為上市公司繼續經營,我們則剝離相互寶,採取各種措施自行或促使第三方承接。"
綜合來看,相互寶不是大家的"保命符",但是螞蟻集團的流量池、阿里施展金融抱負的"試金石",在未來大眾的保障意識和購買保險習慣提升下,其相關金融產品也有一個好的出處。然而,如今深陷輿論風波的相互寶,未來會走向何方呢?
相互寶不會"死"?
相互寶未來不會"死",它不會被螞蟻集團"拋棄",只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著。
近年來相互寶風波不斷,螞蟻集團日子也不算好過。螞蟻集團上市進程受阻,支付寶下架了一系列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阿里迎來了反壟斷調查。一切似乎都印證著阿里的金融抱負並不好走。
然而,對於相互寶所處的行業來講,未來潛力還是巨大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精算研究所所長張琳曾指出,截至2020年5月,國內網絡互助累計會員達到3.3億人。螞蟻集團《網絡互助白皮書》也預計,2025年我國網絡互助平臺參與人數將達到4.5億人。
可見,這個不規範的互助行業市場規模前景依舊良好。由此,在相互寶推出前後,市面上出現多個網絡互助平臺,包括水滴籌、輕鬆籌以及後來加入的美團互助等等。其中,不乏有公司獲得了投資,例如水滴籌近期獲得了騰訊控股追加的1.5億美元投資,該公司進而被爆出2021年一季度赴美上市消息。
而相互寶作為互助行業內頭部產品,也獲得了一定市場上的認可。但相較於美團互助,其保障範疇沒有後者不限病種的廣,此外,退出機制等相互寶阻攔也較高,要點6次退出按鈕,美團互助只需一次。可見相互寶問題還是有許多,但是螞蟻集團或不會拋棄它。
現今,互助行業也得到了國家政策小範圍的肯定,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中提到,"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託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
可見,未來互助行業若能朝著標準與規範化發展,不乏一條好賽道。由此,螞蟻集團是不會輕易放棄這條賽道的,未來從自身業務上剝離出,也只是以另一種形式繼續為螞蟻集團賣力。
但另一面,互助行業內也有諸多問題,除開上面爆出的理賠與漲價等類問題,還有行業同質化嚴重、運營模式高度相仿以及盈利難等問題。
而最值得注意的是,網際網路金融行業2020年的風波,各個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相應下架存款等類產品,而互助產品雖然不是網際網路金融產品但屬性相同,可預見的是政策管理會越來越嚴格。
由此可見,阿里的金融抱負要想在互助行業內施展拳腳,而在越來越多人抱怨相互寶之際,螞蟻集團也得進一步嚴格產品標準,謹防被法律盯上。
綜合來看,相互寶未來只能朝著更加標準、規範化發展走,而阿里的金融野心不止於此,相互寶目前或不會被阿里"拋棄",未來如若從螞蟻集團業務上剝離,也只是在利益權衡間的放棄,但相互寶的"接力棒"依舊會由螞蟻集團保險產品承接。
本文作者:葉小安
文章來源:松果財經,轉載請註明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