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超材料在更短時間內增強MRI信號獲得更清晰圖像

2020-12-04 太平洋電腦網

磁共振成像(MRI)是用於診斷不同器官和組織中的疾病的重要工具,但是它可能是昂貴且麻煩的。現在, 波士頓大學光子學中心的工程師開發了一種新設備,小到足以被製成可穿戴設備,這可以增強信號並在較低的磁場強度下提供更高解析度的圖像。

MRI可能比X射線等其他成像技術更安全,但它仍然不是最令人愉快的體驗。患者必須完全躺臥一小時或更長時間。最新的核磁共振成像儀可以提高磁場的功率,從而獲得更高解析度的圖像,但這會對患者的植入設備甚至牙科填充物造成嚴重破壞。

新設備可以幫助提高使用低強度磁場的更常見機器的成像能力。從理論上講,該團隊表示,新設備最終可以用於更低強度磁場的MRI設備,這反過來可以使這個過程更便宜,更容易在目前無法負擔昂貴系統的地方使用。

新器件是一種磁性超材料,由一系列稱為螺旋諧振器的小圓柱體組成。這些管中的每一個高約3釐米(1.2英寸),由3D列印塑料外殼包裹在一圈細銅線外。這些諧振器增強了機器的磁場信號,顯著提高了信噪比(SNR),並可節省大約一半的時間,同時產生更清晰的身體圖像。

這種超材料可以構建在患者掃描期間所躺的床上,或者製成可穿戴設備。為了進行測試,研究人員使用他們的新超材料和商用MRI機器掃描雞腿、西紅柿和葡萄。果然,他們發現超材料的SNR增加了4.2倍。相比之下,該團隊表示,在沒有使用新設備獲得相同質量圖像的情況下,需要掃描的時間長達13.9倍。

這不是縮短MRI時間或改善結果的唯一方法。其他團隊嘗試使用人工智慧、專用算法或其他金屬諧振器,結果各不相同。

該研究發表在《Communications Physics》雜誌上。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高清成像技術讓條碼圖像更清晰
    隨著數字圖像技術的不斷成熟,高清成像處理技術在各領域也逐步發展起來,它具有分析精度高、處理內容豐富、可以進行複雜的非線性分析等特點。高清成像處理過程是將條碼的圖像信號轉換成數位訊號並利用軟體進行分析,與傳統方法相比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較低的成本,因此,在條碼識讀及檢測領域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 我國最新技術可讓紅外圖像更清晰
    利用紅外線可實現夜視、遙感等強大功能,但紅外線圖像探測器普遍存在靈敏度差、效率低、價格貴等缺點。
  • 圖像效果增強|圖像清晰度增強上線計費
    尊敬的百度AI開放平臺用戶:感謝您對圖像效果增強服務的支持,4月20日起,圖像清晰度增強接口上線計費,將支持按量後付費、次數包和QPS疊加包三種售賣方式,您可根據業務情況靈活搭配付費方式使用,以達效果更優,歡迎廣大開發者們購買體驗。
  • 磁性材料放心測——飛納電鏡在稀土永磁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飛納電鏡採用高亮度 CeB6 單晶燈絲,成像信號充足,畫質清晰銳利,四分割式背散射信號收集探頭效率高,適於對多相材料的成分差異表徵。背散射電子的產額與原子序數相關,富稀土相(主要為 Sm)原子序數更高,在圖像中呈現白色;二次電子產額對於樣品高低起伏敏感,得到的圖像具有更強的立體感,可以給出更真實的形貌信息。
  • 高通量研究使拓撲學更具「磁性」:上百種磁性拓撲材料被發現
    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完整的帶拓撲理論對非磁性晶體的電子結構進行分類。然而,磁性材料的類似分類法則仍然是一個謎,因此,目前發現的磁性拓撲材料數量非常有限。《自然》雜誌當地時間10月28日發文稱,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首次對磁性拓撲材料進行了高通量研究,並由此發現了100多種新的磁性拓撲絕緣體和半金屬。
  • 磁性材料四大市場拉動 性能要求更高
    今後數年內,中國3G制式手機發展將成重點,產量將超過GSM制式。由於手機功能的增加和技術的提高,對磁性材料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磁性材料必須滿足高頻率、小型化、貼片化、高磁性能、低損耗和抗電磁幹擾的要求。  手機的增長,必須增加移動交換機的容量和地面站的數量;在全國範圍內能使用手機,必須增加移動通信地面站來覆蓋廣大的疆土。
  • 磁學研究所:磁性材料已成為關鍵功能材料
    工業體系離不開磁性材料,磁性材料被稱為國家工業基礎。這體現在,磁性材料應用的覆蓋範圍極廣,涵蓋家電、汽車、計算機、通訊、醫療、航天、軍事等領域,是電子行業重要的關鍵功能材料。近年來,汽車產業逐步擴張,成為磁性材料產業的主要拉動力量;此外,工業進入4.0時代,新的產業革命隨之展開,將磁性材料帶入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磁性材料目前的市場規模、產能有多大?
  • 負折射率超材料實現光線增強
    美國研究人員研製出了一種可增強光線的負折射率超材料,從而掃除了超材料在光學技術領域大展拳腳的根本障礙。
  • 做了平掃後,做CT/MRI增強掃描真的有必要嗎?
    增強掃描:就是由靜脈快速推注造影劑(一般為非離子型含碘化合物),在特定的時間進行一次或多次掃描(時間點有動脈期、靜脈期、平衡期等),通過觀察各種器官及組織內含碘化合物的分布差異,並與平掃圖像進行對比,可以更清晰顯示器官及組織結構、發現平掃未發現的病灶、了解病變的血供情況、幫助鑑別病變的良惡性……
  • 美國研製出可增強光線負折射率超材料
    本報訊 (劉文)近日,美國研究人員研製出了一種可增強光線的負折射率超材料,從而掃除了超材料在光學技術領域大展拳腳的根本障礙。新研究預示著,研究人員能據此研發出功能超強的顯微鏡、計算機甚至隱形鬥篷。   超材料是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的人工複合結構或複合材料。
  • 「醫學圖像處理」MRI T1, T2 PD-加權成像
    MR圖像中,對比度取決於所成像區域中的磁性和氫核數。通過運行具有不同權重的不同序列,可以選擇要成像區域中的不同對比度。施加90°RF脈衝時的Mz越高,橫向信號(Mxy)越大。TR(重複時間)決定了90°RF脈衝之間的時間長度:TR越長->到達下一個90°RF脈衝的時間越長->Mz必須恢復的時間更多->施加90°RF脈衝時橫向信號越高。TR確定T1信號時間常數T1是衡量原子核達到其原始M z的 63%所需時間的量度。
  • 英偉達提出僅使用噪點圖像訓練的圖像增強方法,可去除照片噪點
    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基於深度學習的方法,僅通過觀察原始的低質量圖像就可以修復照片。這項研究由來自英偉達、阿爾託大學和 MIT 的研究者開展,將在本周的瑞典斯德哥爾摩 ICML 2018 上展示。近期在深度學習領域的研究聚焦於通過展示帶噪點和清晰的圖像示例對來訓練神經網絡修復圖像。然後 AI 系統學習如何彌補差異。新方法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僅需要兩張都帶噪點的輸入圖像來訓練。
  • 石墨烯潛的量子潛力——同時具有超導、絕緣和磁性的神奇材料
    在二氧化矽/矽片上的石墨烯器件的光學圖像。發光的金屬絲連接到金電極上進行電測量。伯克利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掘了石墨烯作為一種可電調諧超導體、絕緣體和磁性器件的潛在才能,以推動量子信息科學的發展。納米製造過程中夾在氮化硼層之間的三層石墨烯材料的光學圖像(左),以及帶有金電極的三層石墨烯/氮化硼裝置(右)。到目前為止,同時顯示超導、絕緣和磁性的材料非常罕見。大多數人認為石墨烯很難產生磁性,因為它通常沒有磁性。我們的石墨烯系統是第一個將這三種特性結合在一個樣品中的系統。
  • 超材料:超越自然的極限
    如果說那些通過改進常規材料獲得的新材料,其新特性不過是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那麼,超材料的新特性,則是開闢了一個字面意義的全新世界。同時,超材料的神奇屬性並非源於特殊的化學組成,而是來自於特定的微觀結構單元,這也是它們有別於常規材料的另一個特殊之處。可以說,常規材料的性能是由原子、分子來決定的,而超材料卻能構造出自然界所不存在的全新「分子」。
  • 基於AI的MRI輔助成像軟體獲FDA批准,10秒內自動生成標準心臟圖像
    雷鋒網消息,近日,醫療AI公司HeartVista表示,其用於心臟檢查的AI輔助一鍵MRI成像軟體獲得了FDA 510(k)許可。這款軟體基於機器學習技術,當患者自由呼吸時,可在短短10秒內自動生成標準的心臟視圖。該系統會對圖像質量進行監控,並使用體積並行成像採集技術在短時間內生成高質量圖像。HeartVista的MRI技術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磁共振系統研究實驗室(MRSRL)。該公司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小型企業創新研究(SBIR)和Khosla Ventures資助。
  • 用於嵌入式溫度測量的磁性納米傳感器
    美國NIST的熱磁成像與控制項目正在開發納米級別的溫度傳感器 位於馬裡蘭州的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納米級超靈敏溫度傳感器陣列,據悉,這種傳感器可以嵌入到各種材料中。遙感系統將接收到這些磁性信號,被研究的系統將不會受到導線或其他笨重的外部物體的影響。 它可以使溫度測量的精確度比最先進的技術提高10倍,精確度在100毫秒內達到25millikelvin。測量可到國際單位制(SI);換句話說,它的讀數可以精確地與開爾文的基本定義相關聯。
  • Matlab圖像增強與復原技術在SEM圖像中的應用
    圖像增強與復原是一種基本的圖像處理技術。其按照特定的需要突出一幅圖像中的某些信息或強化某些感興趣的特徵,將原來不清晰的圖片變得清晰,使之改善圖像質量和豐富信息量,提高圖像的視覺效果和圖像成分的清晰度,加強圖像判讀和識別效果的圖像處理的方法。
  • 如何從失焦的圖像中恢復景深並將圖像變清晰?
    去卷積:怎麼把模糊的圖像變清晰?中的思想,只不過現在要求的是卷積核c,這就要求我們提前獲取到失焦的圖像x和清晰的圖像b用不同尺度的卷積核去卷積後,很多時候很難分清楚哪個更清晰, 特別是比正確尺寸略小的卷積核的去卷積結果很難和正確尺寸的結果相區分, 這導致我們很難為每個區域都選擇出正確的卷積核。
  • 2019年我國磁共振成像(MRI)行業發展研究
    二、MRI特點及優勢磁共振成像的本質是利用人體內氫原子核的磁共振效應,因此對於腦、脊椎、腰椎、關節等含水量高的組織成像效果好。 它採用靜磁場和射頻磁場使人體組織成像,在成像過程中,既不用電子離輻射、也不用造影劑就可獲得高對比度的清晰圖像。
  • 在磁性材料中利用自旋波
    對直徑為0.5微米的磁碟的磁性模擬,可以看到動態磁化強度的空間分布:坡莫合金(左),鈷和鎳(右)。 (圖片來源:B. Divinskiy等人,《自然·通訊》)更小、更快、更高效,作為電子器件研發者努力的目標已經很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