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費米的疑問直到現在還未被解答。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警告人類不要和外星人接觸。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隨著去年人類尋找外星人進入50周年,人類對ET的思考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想法,有人開始站在外星人角度,試圖從演化論等角度解答困擾人類的「費米的問題——外星人,在哪兒?同時也提出一個新問題:外星人,是否不見、不尋找,對人類更有利一點?
1 宇宙演化新論 越低調越存活
有關這些討論最新的思考是今年4月份加拿大滑鐵盧市圓周理論研究所公開發表的一篇論文,文章認為,ET外星人也會演化,而且會演化得越來越謹慎。在宇宙中也有自然選擇法則,因此外星人才會趨向於儘可能隱藏自己。
在圓周理論研究所的科學家安德裡亞·坎特(Adrian Kent)和他的同事們的研究中認為,自然選擇更傾向於選擇安靜的外星人,越安靜,越容易存活下來。坎特表示,宇宙範圍內的確有可能因資源稀缺而出現競爭,這就會導致不同星球上的不同外星物種出現不同程度的演化,高級的生物可能會想要殖民其他星球。那麼,在這個競爭性的宇宙中,演化可能會選擇一些不那麼暴露自己,明哲保身的生物,它們一般低調行事,不想冒險去宣傳自己的存在,沒什麼能力,也沒什麼野心,不願意去侵犯別人。
對於這個新的解釋,加州山景城「搜索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外星人尋找專家瑟斯·紹斯塔克(Seth Shostak)表示,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想法,「假如我讓宇宙知道我的存在了,那我可能就會成為滅絕對象。」但是他也表示,「如果的確有星際間暴力,那所有的星球生物都會要克制自己的行為,這有可能會導致它們之間永遠找不到對方,這可不好。」
2 費米·哈特悖論 為何外星人不找我們?
因為宇宙中也有自然選擇的存在,所以外星人比較安靜,這個解釋很科幻,但其初衷也是為了回答一個很多尋找地外文明的科學家都在翻越的一道坎——費米·哈特悖論。
費米·哈特悖論,也有人將其衍生稱為「大沉默」。1950年,也正是UFO流行的那一年,物理學家費米在和同事午餐聊天時,提出了一個尋找外星人行動中不可忽視的理論矛盾,其基本內容是:按照宇宙的尺度來計算,我們預測出現外星文明的可能性是很高的,但為何我們卻沒有看到如外星飛船或探測器之類的證據、為何它們不給我們「打電話」呢?
費米悖論後來在1975年得到了科學家麥克·哈特的擴展為「費米·哈特悖論」,成為了科學家始終不解的難題。費米·哈特悖論幾乎給後來的尋找外星人行動定義了理論指南,此後天文生物學的興起,幾乎都是圍繞著這個悖論為參考發展起來的。
科學家一直在做理論上的探索。此前,丹麥波爾研究所的科學家曾經通過數學模型回答這個問題:外星人不是不想找我們,而是實在時間不夠——按照數學計算,要搜索完我們銀河系中適居區域的26萬個星系需要將近100億年時間。還有人回答,地外生物是存在的,只是人類的智慧還沒到認識它們的地步;也有觀點認為,地外智慧生物並不存在,或者極少或極短時間存在,因此人類沒法與其接觸。另外,也有人試圖通過改變費米悖論的前提來解答這個矛盾,認為地球和人類並非是「平庸」、普遍的,其本身就十分特殊。
坎特表示,他目前的假設還完全只是猜測,但是這一猜測可能很快會和現實碰撞。目前NASA的兩艘旅行者號探測器,正在太陽系中飛馳,或許,有可能,這會引起愛殖民的地外生物的注意,令其覺醒。
3 尋找 五十年過去,證據依然不足
解答費米悖論的另一個常見途徑是實證證據,但並非指媒體報導的所謂的UFO事件。這些所謂的證據,大部分最終都被證明是騙局或謠言,只有小部分尚未有任何定論;而且,目前的猜測完全站在人類為中心的位置來想像外星人,但從科學角度來推測,地外生物很可能會儘可能避免進行人類所預期的行為。
在過去50年裡,不同專業的科學家們動用了各種手段尋找外星生物。考古學家通過考察古生物留下的環境蹤跡或工具來尋找古生物跡象;天文學家搜索地外生物的探測器等設備。外星探索用傳統的方式尋找生命證據,如首先尋找有哪個行星有條件培養外星生物;或者乾脆尋找生命存在的直接證據,如對系外行星的大氣做光譜分析,可以探測出暗示生命現象的一些氣體如甲烷或氧氣,或者甚至高等文明產生的工業化空氣汙染等。還有一種方式是試圖通過一些古老而極端的地球環境還原生命最初模樣,以期與宇宙生物進行比較。
此外,科學家也在不斷發出無線電波信號,從數字到音樂到繪畫到流行文化等等,幾乎什麼都嘗試過了,不過,宇宙依然還是靜悄悄的。有科學家認為,不是沒有外星人,而是交流出了問題。因為它們之間相隔太遙遠,接收到的信息不僅僅顯示不了對方位置所在;而且接受者可能甚至都無法將這些信息從宇宙背景噪音中區別出來。
4 霍金警告 不要和外星人講話!
很多想法似乎都很善良,將宇宙視為一個友好的地方,認為只要通過溝通和對話,便能和外星人結成朋友。目前,連聯合國都已經任命了一位馬來西亞的天文物理學家為代表,一旦接觸到外星人,她便會代表人類和其對話。然而,包括坎特在內的一些科學家頭腦中的宇宙,卻可能是競爭激烈、敵對不友好的,與其張開雙臂擁抱其他地外生物,不如悶聲在家低調做事。
去年,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就做出了類似的警告:「不要和外星人講話!」霍金在去年推出的科普片《與霍金一起了解宇宙》中意外地指出:外星生物是註定存在的,不僅僅可能存在於行星中,也可能存在於恆星內部,或者浮遊於星際間的太空中;他肯定了費米悖論的前提,即從數學上而言,存在外星生物的可能性是極大的,宇宙有著一千億個星系,每個裡面都有著上億個恆星,地球幾乎不可能是唯一有著生命的行星。
在霍金的紀錄片中,他展示了一些他頭腦中的外星生物形象:微生物、簡單生物,或者一些奇怪的、附在懸崖上的飛獸等,但是他也指出,可能會出現個別一些生物形態極其智慧,它們會對人類造成威脅,與這樣的外星生物接觸可能會摧毀全人類,因此,他認為,人類不應該去尋找外星人,而是應該防止不要和它們接觸,否則地球可能就會成為外星生物的殖民地。
此時正值人類尋找外星人50周年之際,霍金的言論讓不少人很吃驚。一些科學家批評霍金過於站在人類角度,用人類的行為來預測外星生物可能會做什麼。不過也有很多科學家在為霍金辯護,有人稱類似人類為資源而殖民的行為是符合演化邏輯的,自然選擇會令生物採取保護自己利益的行為,不要把外星人想像得太友好,不見面或許就不會發生「洛杉磯之戰」這樣的事。
編譯 本報記者 金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