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驚異,《小丑》這樣的電影能流傳到如此程度。
看完電影,自己都不自覺狂躁了一陣,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
這還是第一次被電影主導自己的負面情緒,再看全網評分與全球票房,不得不說《小丑》引發的共鳴,是現象級的。
當他站在警車上跳起那支詭異而代表性的舞蹈,周圍的人是把他當做英雄看待。
確實,在電影那個時代背景下,他滿足了無數小人物掙脫階級束縛的夢想,也迎合了一部分現實中那些曾經YY卻不能做的事情。
拋卻審美與演技,這應該是《小丑》能獲得如此成績的最重要原因。
但是,不是任何人都能把自己變成「小丑」而不被即刻消滅的。
因為,小丑是唯一的。
一
魯迅的《狂人日記》中,有句話很多年都記憶猶新:
「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來,滿本上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文明」之所以稱為文明,實則是一種生物壓制住本能,體現出的相敬如賓。
但是本能卻依舊推動著文明的發展。
小丑所在的哥譚市,看似高度文明,實則被少數人的本能,左右著大多數人的生存。
巨大的差距讓市民心中種下了逆反的種子;當付出被少數人當做點心,只剩渣子留給自己,這種狀態則成就了最後暴動的肥沃土壤。
而小丑,只是澆了一壺水,種子就爆發性地生長成了參天大樹。
若沒有種子,或者土壤貧瘠,這壺水只會製造一灘淤泥而已。
電影拍得頗有藝術感,得益於實力派傑昆·菲尼克斯的出色演繹。
以至於很多人懷疑,影片的所有超現實情節,不過是主角的憑空想像。
超現實嗎?
我覺得一點也不。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的人生活在命運的摩擦中,在階級桎梏中苦苦掙扎。
他們中有的才華橫溢,有的人性本善,卻被命運一次次拋棄與嘲弄。
自然界中,我們看到獅子捕食小動物,難免於心不忍;而在電影中的哥譚市,命吃人,人吃人,反饋得到的都是冷漠。
明明很努力,明明有才華,卻沒有一個人尊重自己,只當自己的發洩情緒的皮球,是謀取利益的工具,是爭奪眼球的失敗者,這才是「小丑」誕生的絕佳環境。
除此之外,其他帶著小丑面具的人,有多少人在渾水摸魚,實在不得而知。
所以,如哥譚市暴動那樣多的人,全部與小丑一樣慘是不可能的,生活不如意,也不僅僅是世界的惡意,有些能力小要求多的人,即便帶上小丑面具,號稱劫富濟貧,實際上也只是借真正小丑的名字,發洩情緒而已。
二
小丑命運的轉折,不僅在於他有多麼悽慘,而在於他有多麼遷就、忍耐和掙扎。
氣球只吹氣不放氣終究要爆炸,人也一樣,需要一個發洩口才能順利活下去。
小丑在成為「小丑」之前,就是一隻只能往裡吹氣的氣球。
朋友背叛,他沉默,被炒魷魚,他只能哀求哭泣,被混混痛毆,他不敢也不能還手。
在這背後,其實他是一個對生活有追求,對事業一絲不苟的小人物。
他無微不至孝順自己的母親,他用小本子記錄有價值的信息以便能做好「小丑」,他面對被調戲的女士,沒有逃走而是面對三個人渣······
人性本善,他並不是天生的反派。
只是所有的忍讓,所有的寬容,所有的努力,在階級壁壘面前得不到應有的意義:沒有人拿他當回事,沒有尊重,只有羞辱、壓榨與迫害。
他最崇拜的喜劇明星莫瑞,把他的表演拿來當做笑料,還邀請他上節目進一步羞辱。
他很高興,跟著電視一遍一遍模仿,為的是上臺之後能表現得大方得體。
然後,體面地用槍結束自己的生命,去呼應他筆記本上那句「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值得」。
只是在演播後臺態度還不錯的莫瑞,到了直播時還是露出了原本面目,用他的缺陷,抬高自己的笑料。
這時小丑再次看到了筆記本上那句話,徹底轉變了計劃。
下面,他公開了自己殺了三個「華爾街人渣」,莫瑞不相信去質問。
他的電影字幕是:我完全豁出去了。
而英文臺詞是:I』ve got nothing to lose.
直譯為:我沒有什麼能失去的了。
「沒什麼能失去」,意味著無論用什麼方式得到怎樣的結局,對小丑來說都是賺了。
這成了小丑誕生的第二個原因:沒什麼能失去的普通人被逼成惡魔,才會毫不膽怯地去復仇。
有牽掛,有軟肋的人,是不敢徹頭徹尾變成「小丑」的。扔完燃燒彈,砸完車玻璃,他們只能回去繼續原來的生活,否則會被趕來的警察抓進局子,被摘掉面具,被炒掉工作。
這種得不償失的買賣,渾水摸魚者是不會做的。
所以還是那句話,小丑(the joker),只有一個。
三
下面是「小丑唯一性」的第三點原因。
小丑殺掉的人,都是對自己帶有惡意的。
電影中他殺掉背叛自己的「朋友」之後,對侏儒說:你是唯一對我好的人,然後放他離開。
而看到母親年輕時照片後面,湯韋恩留下的情話,他痛苦閉上了眼睛。
他隱約猜到,自己弒母的行為,應該是又被富人的套路戲耍了。
壞與惡,小丑是有界限的,他並沒有在電影中毫無理由地對另一個人釋放惡魔的陰影。
在界限禁區,則無情毀滅,在界限之外的,如常處之。
這是大部分帶著小丑面具的人所不具備的。
比如當小丑被警察追到地鐵時,輕易挑動了兩個帶著小丑面具之人的互毆。這時候,其他所謂「小丑」起鬨煽動,唯恐天下不亂。
後來警察開槍後,又遭到整個車廂的「小丑」的毆打。
他們與警察之間,並不存在復仇的直接因果,他們只是希望亂而所以亂。
如果不是有成千上百與他們一樣的人,大概他們沒有一個會如JOKER一般瘋狂。
如果街上為所欲為,傷害無辜的「小丑們」只剩下個位數,那這些人大概率也會趕緊呈鳥獸散。
也只有joker一人,是被逼,才突破了人性底線,還能嚴格控制復仇的範圍。
其他「小丑」,多數真的只是小丑而已。
寫在最後
小丑,高高翹起的嘴角,卻是用血畫成,真正的嘴巴依舊哭訴著命運的不公。
小丑,是一齣悲劇,是環境與特定個體共同作用下的慘象。
草原上的羚羊只能在食物鏈底層等待被捕獵,它不能只靠一副小丑面具,就去尋找捕食者復仇。
世間不存在絕對的公平,但貧富貴賤也未必只由天定。
《小丑》這部電影更大的意義在於警示,警示生活中那些有能力操縱他人命運之人,莫要將他人的尊嚴置之不顧。
也還好小丑只是一個漫畫人物,也希望他永遠只活在漫畫中。
現實世界,依舊存在諸多可能,每個人依舊有可能依靠實力去搏。而這個「可能」,於普通人來說就是最大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