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殘酷的社會裡,Joker是怎麼變成《小丑》的?

2021-01-09 韓流娛樂家

據說,看到小丑的「笑」的人,大部分都哭了。

「過度美化暴力」,這是很多人對電影《小丑》的憂慮之聲。2012年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後,在美國引發了影院槍擊事件,令人擔憂。

「這種暴力針對的是不顧弱者的殘酷社會。」但是,也有人呼籲大家更多的關注電影描寫的極度貧富差距。像這樣,《小丑》實際上是一部雙面電影,即是一部雙面角色。

電影《小丑》

《小丑》在以超級英雄角色為主角的電影中殺出重圍,意外地在威尼斯電影節獲得了金獅獎。可以看出,威尼斯似乎更關注後者:哥譚市,隨著福利體系的崩潰和窮人安置力度減弱引發的暴亂,這與現在的歐洲和美國社會形勢相似。

不論是漫威還是DC電影,現有的超級英雄電影都在鼓吹說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和意志來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無論情況有多困難,您都必須說,您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包括特殊設備,超級大國和外星人幫助)來升級自己的數據,從而成為超級英雄並改變世界。

相比之下,電影《小丑》則通過指出不良的社會制度是造成超級反派的原因,而顯得與眾不同。騷動被抑制的憤怒場面如此激動人心,被差別化對待、被壓制的下層居民的憤怒蔓延導致暴動的發生,令肯.羅奇的電影都黯然失色。

電影《小丑》

阿瑟·弗力(華阿金·菲尼克)是30多歲的社會不適應者,跟患有妄想症的媽媽一起生活。雖然他向著成為喜劇演員的夢想前進,可其才能卻背叛了努力。他一次次失敗,備受痛苦的挫折。

他患有癲癇發作,偏執狂和極度孤獨。削減預算切斷了對窮人的免費心理諮詢,人們彼此保持警惕。弱者欺壓弱者,強者假裝不知道自己世界上存在的貧富差距。這與在劇場裡穿著晚禮服,查理·卓別林飾演像機器一樣工作的勞動者,觀看電影《摩登時報》的上流階層的樣子是截然不同的。

在小巷和地鐵中玩耍和毆打後,弗萊克發現除了喜劇演員之外,他還有另一種成為主角的方式。被戲弄被毆打的他通過意外殺人受到媒體的關注。

被警察追趕的他一邊跳舞一邊下樓,這個場面和奉俊昊導演電影《寄生蟲》的階梯場面一樣具有很強象徵意義。如果說「寄生蟲」是將富人和窮人之間巨大的差距形象化的話,那麼「小丑」階梯就是渴望成功的失敗者放棄掙扎,自發墜落的樣子。

在上樓梯之前,弗萊克在他的家中遇到了兩個同事。殺死了給他槍的男人,饒了矮個子男人,因為他對自己很好。在決定要殺還是救人的時候,他非常相信自己,能判斷自己是善還是惡。

電影《小丑》

在樓梯上跳舞的弗萊克看起來比任何時候都自由和開心,這是他從來沒有見過的幸福表情。一直以來,無論他怎樣表現的多好心,人們都對他不屑一顧,他只是想得到認可而已,人們卻隨意踐踏了他。

哲學家黑格爾說,對承認的渴望導致了生死鬥爭。通過殺人達到滿足後,弗萊克朝著更加的方向前進。

暴動雖然不是他想要的,可時代卻需要一個人引領被世界踐踏的人們。因此,小丑受到了很多人的敬仰,那些瞧不起他的人現在都開始怕他了。

因為這樣他發現,原來善和惡帶來的是正相反的結果。對於現在的弗萊克,成為喜劇演員被認可和引領暴動獲得認可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被壓抑受壓迫的人的怒火一旦被點燃,就真的無法控制了。小丑就這樣成為黑暗中哥譚市的「英雄」。

殘酷社會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是壞人。電影為了說明小丑的身世,讓心理分析師弗洛伊特來解開答案。

電影《小丑》

電影在開場部分,強調了小丑父親的缺席。然後給予了兩名「父親」的線索。一個名叫託馬斯·韋恩,是個有錢的商人,正在競選哥譚市市長,可能是小丑的親生父親。另一個人,是著名脫口秀主持人馬恩·富蘭克林(羅伯特·德尼羅),扮演了小丑心理上的「父親」。

電影並沒有明確的說明弗萊克是否是韋恩的兒子。小丑的父親是誰,原著漫畫裡也從來沒有提到過。弗萊克遇到託馬斯,但他向亞瑟揮拳,並警告他不要出現在布魯斯面前。不知道兩人是親生是不是為蝙蝠俠和小丑成為宿敵的專門設定。

電影《蝙蝠俠》(1989)中描寫著小丑殺死了託馬斯夫婦,而在電影《小丑》中則換成了興奮的暴徒殺死了託馬斯夫婦。

電影《小丑》

比託馬斯更有趣的人物是富蘭克林。他作為弗萊克的榜樣,比任何人都要照顧弗洛克。他將作為自己脫口秀觀眾的弗萊克請到舞臺上表演後,因為想起媽媽而感動地擁抱著他,並稱他為「我的兒子」。之後,邀請弗萊克出演了自己的脫口秀,還向世界宣傳了他的新名字「Jaker」。弗洛克通過富蘭克林重生為小丑。

電影後半部,兩個父親接二連三地死去啦。這是為小丑獨自一人的悲劇開始。像殺死父親後成為王的奧迪帕斯一樣,他瞄準富蘭克林扣緊扳機,並在被追隨者圍住,舉行了加冕儀式。

電影《小丑》

羅伯特·德尼羅飾演將小丑介紹給世界的心理學父親富蘭克林一角,這是為了讓弗萊克表現出自大妄想症的象徵性角色。

德尼羅曾在馬丁·斯科賽奇導演的電影《喜劇之王》(1982)中飾演和弗萊克幾乎一模一樣的角色魯伯特·索金。索金和媽媽兩個人一起生活,以患上自大妄想症的喜劇演員志願生身份綁架頂級明星脫口秀主持人,鼓勵出演自己。在電影《小丑》中,德尼羅在37年後再次飾演被自己跟蹤的著名脫口秀主持人。

電影《喜劇之王》

弗萊克和索金都是把現實與想像混為一談的暴力人物,但也有決定性的差異。索金是即使知道暴力會引起的後果,為了將自己想像的變成現實而將暴力正當化的人物,而弗萊克的暴力本身就成為了自己存在的理由,是無法分辨是善還是惡的精神病患者。

他對暴力漠不關心,甚至在上臺前把自己的自殺當作喜劇來構思。富蘭克林(Franklin)觀看了一段佩克(Peck)獨自講話和在舞臺上獨自笑的視頻,並給他起名叫小丑(Joker),這個場景想像著他獨自笑著很有趣。

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說,喜劇是在試圖模仿比自己差的惡人而發生的。陷入極度孤獨和自卑感的弗萊克發現不到比自己更卑劣的惡人,無法讓大眾開心。所以他宣布「喜劇是主觀的」,然後殺死了那些嘲笑自己自卑的人。

電影《小丑》

雖然《喜劇之王》和《小丑》的結局完全不同,但是索金和弗萊克以媒體的力量成為王,這一點很相似。無名的索金依靠8700萬戶家庭收看的TV Show的影響力成為真正的喜劇之王。小丑也通過媒體帶領著許多追隨者成為惡徒的王。在兩部電影中,媒體刺激並擴大群眾心理,把他們的暴力當作模仿對象而不是反思。

哥譚正變成一個充滿暴力的城市。考慮到導演Skosage是一位大師,他比其他任何人都將紐約描述為一個卑鄙和殘酷的城市,我們可以看到為什麼創作了電影《小丑》,並召集喜劇之王作為Joker的教父和替罪羊。哥譚不僅是漫畫中的一座城市,而且這裡可能是現實。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 2019 電影《小丑》(Joker)?
    拍攝的標題再比如,我們看到的片頭joker,劇組手工製作了一個joker的標題,然後用攝像機進行拍攝透底,再合成到成片裡,包括影片中其他標題也是同樣的做法。導演說這樣做事為了儘量讓所有元素充滿手工質感使畫面儘量還原片子所在的80年代。
  • Justin黃明昊化身小丑「joker」,俏皮可愛帥氣迷人
    1月3日,《明星大偵探》官微曝光下期Justin黃明昊造型,Justin穿小丑服cosplay小丑joker,高冷rapper化身「joker小賈」俏皮可愛。Justin穿小丑服cosplay小丑joker,高冷rapper化身「joker小賈」俏皮可愛帥氣迷人。
  • 《小丑》共鳴的背後:JOKER只有一個,其他皆是小丑
    拋卻審美與演技,這應該是《小丑》能獲得如此成績的最重要原因。但是,不是任何人都能把自己變成「小丑」而不被即刻消滅的。因為,小丑是唯一的。一魯迅的《狂人日記》中,有句話很多年都記憶猶新:「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來,滿本上都寫著兩個字『吃人』」「文明」之所以稱為文明,實則是一種生物壓制住本能,體現出的相敬如賓。但是本能卻依舊推動著文明的發展。小丑所在的哥譚市,看似高度文明,實則被少數人的本能,左右著大多數人的生存。
  • 科普丨為什麼撲克牌裡joker最大?
    我們都知道,撲克牌裡最大的牌不是K,不是Q,K是King(國王),Q是Queen(皇后),可是他們卻不是最大的。A比它大,大小王也比它大。
  • 《小丑joker》上帝給他一副愛笑的臉,為何小丑卻並不快樂?
    無論是從人物刻畫還是從劇情的構造來說,《小丑joker》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亮相後,這部電影迅速火遍全球,豆瓣評分高達9.0分,同時也受到了不少影迷的關注,截止目前,這部電影的票房已經突破10億美元,成為今年票房首破10億美元,而並非迪士尼推出的電影,由此打破了迪士尼壟斷高票房電影的神話。
  • 解釋一下|《小丑》裡展示的美國社會
    這期解釋一下,我們帶大家看看,《小丑》裡展現的美國社會,到底有幾分真,幾分假——解釋一下 Vol.10 | 《小丑》裡展示的美國社會電影一開場,主角亞瑟扮成的小丑,站在一家樂器店門口充當人肉廣告牌,他不斷旋轉手中的招牌,以吸引路人注意。突然,一群青少年衝過來,他們砸爛廣告牌,給亞瑟一頓毒打。
  • 從《飛越瘋人院》到《小丑》,是對社會現實的批判還是反饋?
    有一個曾多年研究奧斯卡最佳影片獲獎篇目的學者指出,在《飛越瘋人院》這部作品獲獎之前,事實上所有奧斯卡的最佳影片,不管類型如何,始終是一個對美國社會、美國主流文化的全面肯定。《飛越瘋人院》的出現則讓好萊塢製造的大量英雄史詩般的傳奇和美國夢掀開一片衣角,讓人窺探到殘酷而荒誕的現實。在此之後,好萊塢電影又進入一輪新的循環。喜劇、傳奇、悲劇輪番佔據奧斯卡的最佳影片。
  • 《小丑》若論藝術性,它做到了,但是終究不夠精彩。(上)
    預告中,我在電影的潮流,推測了:經濟蕭條,社會混亂,階級的對立,小丑混亂的是作為社會的產物,被壓抑的-凌宮室被-爆炸-報復的過程,經歷了時間的節奏的比率大約3:2:2:3。上半場是小丑的起源,揭開,小丑的悲慘人生的故事。後半段,釋放了被壓抑、爆發的罪犯的天才內心的惡魔,上演了混亂和激烈的高潮,以資本和「正義」的對決落下帷幕。
  • 《小丑》:這個小丑可能並不是很多人想的那個 Joker
    小丑這個角色早已成為反派的代表。多年來的創作者們的共同塑造讓這個犯罪之王越來越有魅力,不同的動畫、劇集、電影、遊戲裡各位表演者也已經用自己的方式演繹了這個癲狂的反派。不過大多數作品裡小丑都是作為蝙蝠俠的對立面存在,有時候還只是一個襯託,並沒有太多自己獨自擔綱主角的機會。
  • 《Joker》:小丑是個面具,它在笑容之下說出的真相我並不喜歡
    心心念念的《小丑》終於被我找到了資源,看完之後的第一印象就是超越了漫威和DC所有的超級英雄和反派,甚至顛覆了DC原有的小丑。這部電影上映時,很多國家都加強了安保,在電影院附近加派警力,但電影結束之後依然有地方發起了暴動。我並沒有覺得震撼或者說不可思議,只是覺得這些暴動,騷亂恰恰印證了電影裡所展現出來的情節。
  • 最受爭議的犯罪片小丑,它不光有深度還十分燒腦,值得我們深思
    《joker小丑》一部電影如果能夠在放完後就讓我迫不及待去閱讀各種影評,99%的可能我會把它再看一遍,但是這條規則似乎並不適用於《小丑》因為它是一部讓人從生理到心理都很不舒適的電影,一部電影能夠讓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和不適應,只有兩種可能,第一:它毫無真實感,是一部尷尬之作,第二:它穿透了現實
  • 《小丑》:在這個上沒有人誕生小丑
    來自黑暗壓抑的暴虐的瘋狂是《小丑》的聲音。這是超人所期待的傑作,他不僅是一部關注底層的電影,屬於小人物,也是一部社會警示寓言,當高譚市最終陷入暴亂的泥潭時,沒有人可以責怪小丑他看起來邪惡而冷酷。,左手上有一張小丑的笑臉,由此不難看出亞瑟不是簡單的精神疾病,而是人格分裂,正常情況下有亞瑟,但由於亞瑟被步步逼入絕望,代表瘋狂和黑暗的小丑逐漸從他的心中甦醒。什麼喚醒了小丑?一個真人秀專欄曾經邀請富人體驗窮人的生活,在體驗之前,富人總是想:「如果你有鬥志,弱者也可以變成強者。」
  • 《小丑》解讀:精神病人從受害者到惡魔的蛻變
    ,無助的亞瑟,只能在垃圾堆裡發洩情緒。,被殺的混混正好是韋恩集團的員工,託馬斯韋恩就此發表著演說,他批判小丑是社會底層冷血的孬種,貶低著那些跟小丑一樣,躲在面具背後糟踐城市的無業游民,他的演說不僅沒能安撫民心,反而加劇了哥譚貧富階級的矛盾,人們開始把小丑當做英雄膜拜。
  • 《小丑》:小丑不是一個人,是一個靈魂
    在地鐵裡,他看到三個男人欺負女人,他不想插手他的事,他狂笑,又被打了一頓。這一次,他拿起槍殺了兩個人,又趕上第三個人一起殺了他們。因為他畫了一張小丑的臉,所以警察沒有很快找到他。更糟糕的是,他碰巧讀了他母親的一封信,得知他是託馬斯·韋恩的私生子。
  • 海底突現驚悚小丑臉!本來以為是恐怖片,結果真相卻是科普片
    這句話放在下面這張照片裡,就特別有感覺。最近,澳大利亞的一家潛水工作室在ins上發了一張圖。猛一看真的是要嚇死了:在海裡突然出現了一張小丑樣的臉,而且還是那種恐怖片裡出現的小丑臉,真的是要在海裡突然看見這麼個貨直接就嚇死了。
  • 票房過十億的DC漫改《小丑》英文為什麼是《Joker》
    小丑在英語裡有三個詞對應:Joker,Clown & Comedian,這三個詞的含義在語言中、在電影中的表意都有所不同,電影只能是Joker,而不是Clown或者Comedian。Clown是穿著誇張的衣服,化妝成小丑,用有趣的動作、舞蹈、魔術等逗笑觀眾的人。從職業的角度來講,Arthur是一個Clown,但是從Arthur和他的同事們的幾次互動可以看出Arthur並不喜歡這份工作,即使在同事們中間他也格格不入。
  • 用瘋狂演繹瘋狂——DC高分電影《Joker》(小丑)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恰巧是三名韋恩集團的員工,他們在地鐵上搭訕不成,一旁的亞瑟卻突然狂笑不止,受到嘲笑的三人把亞瑟摁倒,無論他怎麼解釋。好一陣,車廂裡迴蕩著沉悶的毆打和亞瑟痛苦的呻吟——忽然,一聲槍響劃破空氣,鮮紅的血濺滿了車廂,另一名混蛋還沒來得及起身又被兩槍放倒,在解決最後一名暴徒時,亞瑟毫無表情的射光了槍裡的全部子彈。
  • 深入人心的小丑 5代Joker的形象設計 代表了什麼立意?
    小丑(Joker )是DC 漫畫旗下的經典反派,由蝙蝠俠之父鮑勃·凱恩與作家比爾·芬格,以及插畫家傑裡·羅賓遜共同創作。而這個經典漫畫角色,靈感其實是來自於1928年家,雨果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笑面人》裡,由康拉德·維德飾演的臉部畸形主角笑面人。
  • 希斯·萊傑之後真的再無小丑?
    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這句話DC粉不知道聽過多少次,但是就真的沒有了嗎?現在華金·菲尼克斯來了,媒體評價《小丑》是超越《黑暗騎士》的電影,這難免又會拿兩者來相比,所以這兩個小丑誰更優秀?華金(的小丑)是一個被生活逼瘋的喜劇演員,希斯(的小丑)則是一個專門製造混亂的「特工」。他們的目標就完全不一樣,華金的目標並不是看著世界被毀滅。華金認為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帶給人們歡笑,給世界帶來快樂,這是他身為喜劇演員的職責。可是在這個過程中,他被生活壓垮,做出了一些錯誤的決定,最後誤打誤撞成為了一種象徵,成為了混亂的領導人。
  • DC《小丑》主角跳舞的地方成為拍照聖地,旁邊居民直言不需要它!
    同時,《小丑》有望在下個星期繼續突破極限,並且在上映結束的時候票房達到9億美元左右,由此可以看出這部電影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這部電影同時也是有史以來第一部上映期間,讓警察加強巡邏,甚至個別電影院觀影的時候還要過安檢的電影,因為此前希斯萊傑主演的《蝙蝠俠:黑暗騎士》電影中,小丑形象就已經對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