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的《小丑》終於被我找到了資源,看完之後的第一印象就是超越了漫威和DC所有的超級英雄和反派,甚至顛覆了DC原有的小丑。
這部電影上映時,很多國家都加強了安保,在電影院附近加派警力,但電影結束之後依然有地方發起了暴動。我並沒有覺得震撼或者說不可思議,只是覺得這些暴動,騷亂恰恰印證了電影裡所展現出來的情節。雖然壓抑,黑暗,但是真實。這裡的小丑不是和蝙蝠俠作對的小丑,他是一個城市最底層的代表,是一個怪胎,瘋狂,混亂,恐怖,滑稽......
自《蝙蝠俠》上映以來,這個角色被賦予了太多太多,他被不斷的賦予混沌與邪惡,但從未有過任何作品妄圖解釋。
從標題就可以看出我並不喜歡這種類型的電影,就像我不喜歡恐怖電影一樣,可我並沒有任何的偏見,相反我很認同這部作品。不管是敘事手法,還是人物的表演風格,它的確是一個藝術品,值得在電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電影的開頭就是對哥譚市的一個特寫,潮溼,黑暗,髒亂,在這樣一個環境之下,小丑的誕生好像理所當然。
可能在我們印象裡的小丑是負責搞笑的,他可以被稱作諧星,笑是他的標誌,但是傑昆扮演的亞瑟從未讓我感受到這一點,哪怕是電影的前期依然沒有。他無論怎麼做筆記,怎麼想方設法搞笑,都被別人當作空氣一樣。
我想他的崩潰是源於廣告牌被搶,還要負責賠償吧。其實我覺得亞瑟的內心也有著和小丑對抗,共生,分裂的關係。就像一開始的他,還算正常,只是極力想作為一個小丑去製造歡樂換取別人的微笑,這時候他的腦海裡我相信一直有他母親的話「要始終擺出一張笑臉,你有一個使命,讓世界充滿歡笑」。
很多時候我都分不清電影裡發生的情節到底是真實的還是亞瑟自己幻想的,這或許就是他的本體和小丑掙扎的時期。
在人生黑暗時刻的初期,一直和亞瑟稱兄道弟的藍道給了他一把槍,讓他防身。晚上在家玩槍時,還走火打穿了牆壁。就在這我發現了一個細節,亞瑟是右撇子,但卻用左手開了槍,很顯然左手是小丑,右手是人格。也正是因為這把槍,讓亞瑟徹底丟掉了工作,給他槍的藍道沒有為他辯解,沒有任何人在乎他,他就像被隨意拋棄的垃圾,在一個腐臭灰暗的角落裡自生自滅。
在地鐵裡,他第一次開槍殺了三個人,沒有意外的,那些政府高官,達官貴人們都在為那三個死去的人默哀,反過來唾棄亞瑟。
即使亞瑟開槍殺人不對,但錯也先在他們。這就是階層的固化所表現出來最貼合的事實,只是這樣的事實被電影用一種暴力的藝術手法展示了出來。這是小丑完全的釋放,他喚醒了哥譚市所有對現時命運不滿的人們,他們有一個統一的稱號—loser。
亞瑟的筆記本裡有句話貫穿了整部電影『我的死能讓我的人生更有價值』,他是寫給自己的,更是寫給小丑的。當生活猶如大山一樣壓的你喘不過氣來,你是順其自然還是選擇奮起反抗?展現自己的臉卻藏起自己的真面目還是躲在面具背後展現自己的真面目?
這是一個伴隨一生的問題,我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因為太主觀了,超級英雄也有可能是個六親不認的大混帳。相比於大唱「社會本來就是不公平的」的論調來為這些人辯解,我更覺得這是整個社會約定俗成的偏見,它就像一個模具,把我們打磨成同樣的模樣,如果被打磨得不合格,就得被貼上殘次品的標籤。小丑的墮落離不開大家惡意的眼光,輿論有時候能很輕易地毀掉一個人。正如小丑所說」好不好笑都是由你們來界定的,但是我為什麼一定要聽你們的規矩?」
影片裡有太多真實和假象的鏡頭,以至於到最後我認為這可能都是亞瑟自己的幻想,被萬人簇擁。可能這個時候,亞瑟對於哥譚市的未來,才是混亂的根源。只是相比於那些帶著小丑面具的暴徒來說,亞瑟是所有消極和負面的產物。
在電影上映初期,很多人都說會有『煽動性』,但我覺得《Joker》並沒有,因為真正的現實,要遠比電影複雜的多,真正的社會正面和負面能量,從來都不是一部電影所能承載的,它所能做的僅僅做到展現一個縮影。或許這才是電影最有魅力的一個地方。
雖然有很多暴力血腥的畫面,但是當我們直面暴力的時候,才能避免暴力。因為這些的背後就是讓人們看到真正的殘忍和反感。因此電影所要表達的是中立,它沒有偏袒任何的正面和負面,而是靜默觀望。所有那些看完之後腦海裡被暴力佔據的人,我真的很想問一句,這是你們想要的嗎?
文明大廈有時候是很脆弱的,在文化沙漠中建起一座文明大廈可能需要幾百年上千年,但是想要毀滅它,可能只需要一瞬間。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或許都住著一個小丑,這個小丑代表著暴力,無序,混亂,嫉妒,貪婪等等負面價值,但我們自己,同樣可以選擇去感化他,認可他,同情他,改變他。而不是像電影中被小丑控制了自己。
儘管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壓抑和黑暗,但我仍然選擇相信,相信我們可以百年溫暖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