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在英語裡有三個詞對應:Joker,Clown & Comedian,這三個詞的含義在語言中、在電影中的表意都有所不同,電影只能是Joker,而不是Clown或者Comedian。
Clown
是穿著誇張的衣服,化妝成小丑,用有趣的動作、舞蹈、魔術等逗笑觀眾的人。從職業的角度來講,Arthur是一個Clown,但是從Arthur和他的同事們的幾次互動可以看出Arthur並不喜歡這份工作,即使在同事們中間他也格格不入。這幾場戲無一例外都模仿了《計程車司機》中Travis和其他計程車司機在深夜餐廳的互動,表意也差不多,都是在突出主角對世界的看法和周圍的人不一樣。

Comedian
是喜劇演員的意思,泥螺哥扮演的莫瑞就是一個喜劇演員。西方的脫口秀演員有點像我們的相聲演員,相聲一個特色就是拿自己開涮,講一些自己的亂七八糟的事兒逗大家發笑,其實是有一點反思的意思在裡面。Arthur的一個特點是他總是一廂情願的讓別人聽他講,但是他並不太願意聽別人怎麼說,所以Arthur的夢想是成為一個Comedian,講笑話給別人,但是完全不用聽別人說什麼,你們負責笑就行了。Arthur一個很大的問題是過於主觀,既不反思自己,也不觀察環境,所以他的笑話並不好笑。
Joker
含義最為豐富。Joker和Clown、Comedian不同,他不是一個職業,而是大家周圍那種愛講笑話逗大家發笑的人,我講一個笑話,你笑了,那我就是一個Joker。電影史上另外一個著名的「Joker」是庫布裡克《全金屬外殼》裡面的陸戰隊員,他在新兵訓練營表現得不錯,新訓結束卻去當了戰地記者,給《星條旗報》寫報導。他得到這個外號是因為加入第一天就敢開Gunny的玩笑,一般這樣的人不是勇氣超群就是腦子有問題,而Joker無疑是前者,也因為這個特點他榮升「小隊長」。整個《全金屬外殼》都是從Joker的視角展開的,他的種種經歷也體現了越戰的荒唐性,庫布裡克用這種方式解構越戰,而《Joker》用這種方式來解構社會。兩個Joker都並不好笑。
Joker還有一層含義是撲克裡的大小王。最早大小王被加入到撲克牌中是作為其他牌的「替補」,當某一張牌丟了,Joker可以當成任意一張丟掉的牌使用。電影中沿用了Joker的這層意思,任何人都可以是Arthur,因為他們都是這個社會中被侮辱和損害的,當然他們同時也在侮辱和損害他人。在後來的暴動中,群眾戴上了面具,人人都是Joker,也就是說人人都是Arthur。

在語義中,Clown和Comedian在表示職業的時候都是中性詞。但是在作為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時,Clown和Joker就完全不同了,Clown很不禮貌,韋恩在接受採訪時用了Clown來形容連環殺人兇手,報紙上的標題是《Killer Clown》(真實事件,但實際未必是Arthur幹的,很可能是Arthur把自己幻想成了殺人兇手)。Arthur顯然認為自己不是一個Clown,韋恩和報紙將其稱為Clown激怒了他,因為他不是那種在生活中存心給別人搗亂的人,而是別人一直在給他搗亂。從他看世界的角度出發,他是世界上唯一的正常人,而所有其他的人都是Clown,這其中包括根本沒有在聽他講話的社工(他認為);欺騙他的媽媽;道貌岸然的韋恩;賣給他手槍的同事;調查他的警察;當然還有《喜劇之王》泥螺哥。
那Arthur認為他是誰呢?Arthur對尼羅哥說「Call me Joker」意味著他認同自己是一個Joker。他是Joker,是媽媽口中的「happy」,他是一個搞笑的人,一個給別人帶來歡樂的人。
那麼Arthur是否是一個搞笑的人呢?電影中的Arthur講了幾個笑話,但是並不搞笑。作為一個小丑他倒是還不錯,兒童醫院中Arthur的表演是電影中唯一能讓人緊張的神經鬆弛下來的片段,但很快就被懷中掉落的手槍打破,變成一個非常讓人不安的場景。Arthur讓人笑的場景無一例外都是他被侮辱和損害的時刻,比如搶走廣告片的混混在踢他的時候大笑,華爾街的年輕人在捉弄他的時候也在大笑。從Arthur的觀點來看,他的慘是別人笑的原因,因此他的生活不是一齣悲劇,而是一齣喜劇。所以他最後決定在電視直播中自殺來完成自己「喜劇之王」的夢想,那是Arthur的死亡和Joker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