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2020年民航網絡安全年會在浙江省嘉興市舉行。奇安信集團副總裁韓永剛在主論壇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智慧民航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涉及到機場、航司、航信、空管多個領域,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將網絡安全的工作模式從「可選配套」升級為「不可或缺的基礎保障」,支撐數位化業務運營,以體系化視角,通過「內生安全框架」來進行頂層設計,從而以網絡安全能力體系,來支撐新安全管理模式。
韓永剛表示,民航的信息化與業務發展,特別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會對國計民生、社會影響、甚至國家安全都產生重大的影響。
據《交通運輸部關於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對於智慧民航,要求加快機場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各項設施全面物聯,打造數據共享、協同高效、智能運行的智慧機場,推動航空公司、空管、運行保障及監管等單位間核心數據互聯共享。
因此在數位化轉型的大潮下,對網絡安全,尤其是內生安全的模式,有著更高的要求。
「在智慧民航的各類應用中,智慧機場要將數位化技術與機場生產要素的深度結合,進行全面物聯,網絡貫通,數據共享,以提高運行效率,提升服務質量,同時節能環保降本。
另一方面,智慧空管也要將氣象、情報、CDM、自動化業務打通網絡,拉通數據對機場與航司進行更好的服務化支撐。還有航司的信息化變革……都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將民航的運力提升,更好的支撐國家經濟發展。」
韓永剛也指出,在這樣的發展中,民航的業務運營會更加依賴於數位化支撐,網絡安全風險等同於業務風險,會直接影響業務運營,在享受數位化帶來的好處與紅利同時,也要避免因為安全的問題,而 「一失萬無」。
韓永剛認為,網絡安全保障是新基建的順利進行的基礎要求。而民航數位化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這就要求網絡安全從「零散建設」走向「全局建設」,與數位化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從過去的零散、局部、被動的建設,升級為構建內生、體系化、主動有序為特點的網絡安全體系的構建。新一代身份安全、重構網絡縱深安全、泛終端與物聯網安全、雲數據中心安全建設、大數據應用與流轉安全、實戰化的安全運行等工程任務都要與智慧民航的信息化發展相融合。
據介紹,內生安全框架的核心在於將網絡安全的能力與政企信息化環境相融合,使企業可以在數位化環境的內部去獲得安全免疫力與抵抗力,從而幫助政企機構建立全面覆蓋的網絡安全能力體系,將網絡安全能力「調用」到數位化體系當中,融合覆蓋。這樣也使得能力導向的網絡安全向服務化的模式進行升級,成為支撐數位化與新基建不可或缺的基礎保障。
韓永剛強調,內生安全的落地需要全新的機制保障,將網絡安全技術與信息化環境相聚合,將實戰化安全運行與信息化運維工作相聚合。奇安信圍繞新基建中「智慧民航」的各種業務場景,並以基於內生安全框架的「十大工程、五大任務」為落地抓手,通過框架提供的方法與工具集,能夠有效幫助企業將網絡安全能力充分識別、工程化建設,並實戰化運行起來。
2020年民航網絡安全年會是由民航局人事科教司指導,中國民航大學主辦,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和長龍航空有限公司協辦。此次會議以「護智慧民航安全,築網絡安全生態」為主題,聚焦智慧民航背景下的網絡安全新形勢、新挑戰和新任務,與會嘉賓在現場共同交流網絡安全技術新成果,構築民航網絡安全新生態,促進民航網絡安全工作持續健康發展。